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页数:265 字数:30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际标准化的发展不仅追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密切相关。2008年的世界标准日将主题定义为“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表明了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建筑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迫切需要将绿色理念与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打造智能建筑。在国际标准化舞台,每一年度的国际标准化活动都是蓬勃活跃与包罗万象的。2008年10月16目,第31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阿联酋迪拜闭幕。中国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性突破,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历史舞台。中国与国际标准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国外标准化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深化,国际、区域和国外标准化的整体发展状况对中国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内容概要
《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是以国际、区域和国外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发展数据和事件为基础,以反映国际标准化发展状况为目的,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标准化利益相关方为受众的系列年度报告。《2009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以2008年以前以及2008年的国际标准化发展事实为基础,以客观、全面反映国际标准化发展状况和趋势为目的,旨在打造权威、统一、便捷的国际标准化动态信息工具,为读者提供有关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权威数据、翔实资料和系统分析,为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提供技术支撑。 本报告的国际标准化发展篇对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的战略、政策、标准和技术组织的发展进行了延续性分析,研究了ISO与其他组织合作制定国际标准的合作形式和合作程序;区域标准化发展篇总结和分析了欧洲标准化组织特有的标准化政策、标准和技术组织的发展状况;国家标准化发展篇总结和分析了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澳大利亚、韩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四个国家的标准化战略与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国家标准以及标准化发展特色;专题研讨篇对值得关注的国际标准化教育发展问题,欧洲竞争战略中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专家研讨式的深入研究。本报告能够对政府的管理决策、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谋求标准化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提供帮助。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国际标准组织的发展体现持续性 二、区域标准化组织的发展体现区域效应 三、国家标准化发展状况体现独特性 四、世界标准化发展彰显共性 国际标准化发展篇第一章 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ITU实施《ITU战略发展规划(2008—2011)》 二、IEC实施《IEC标准化战略(2008—2011)》 三、IS0开始着手制定新战略 四、ISO、IEC和ITU战略重点的变化 五、综述与展望第二章 国际标准化发展政策研究 一、ISO实施的政策 二、IEC实施的政策 三、ITU实施的政策 四、综述与展望第三章国际标准发展研究 一、ISO标准发展 二、IEC标准发展 三、ITU标准发展第四章 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研究 一、ISO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 二、IEC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 三、ITU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 四、各国承担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情况第五章 ISO与其他组织合作制定国际标准 一、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二、与区域标准化组织的合作 三、与GRSD0的合作 区域标准化发展篇第六章欧洲标准化政策 一、欧盟公共机构的标准化政策 二、欧洲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战略 三、政府在推动欧洲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七章欧洲标准现状及其发展 一、欧洲标准类型分析 二、欧洲标准现状分析 三、欧洲标准发展趋势分析第八章欧洲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 一、CEN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发展 二、CENELEC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发展 三、ETSI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发展 四、综述与展望 国家标准化发展篇第九章澳大利亚标准化发展 一、澳大利亚标准化管理体制 二、有限公司形式的运行模式 三、澳大利亚标准化发展的特色第十章韩国标准化发展 一、韩国标准化管理体制 二、韩国标准化运行模式 三、国家标准政策和战略 四、韩国标准 五、韩国与日本国家标准化的比较第十一章意大利标准化发展 一、意大利标准化管理体制 二、意大利标准化运行模式 三、2。08年意大利标准化的发展第十二章加拿大标准化发展 一、加拿大标准化管理体制 二、加拿大标准化运行模式 三、美国和加拿大国家标准化的比较 专题研讨篇第十三章 国际标准化教育发展研究 一、国际组织的标准化教育 二、一些国家的标准化教育 三、国际标准化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十四章标准化成为欧洲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背景 二、标准化与创新战略 三、欧盟创新优先行动和标准化 四、用标准化支持创新政策的九大要素 五、科研成果转化 六、小结 附录附录1 IEC标准化战略(2008—2011)附录2 维也纳协议附录3 澳大利亚标准化发展战略附录4 ISO/TC分类表(截至2008年底)附录5 IEC/TC一览表(截至2008年底)附录6 ISO和IEC标准数量统计附录7 缩略词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968年欧洲关税同盟的建立消除了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但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欧共体成员国之间标准化方面的冲突也开始显现出来,当产品从一国市场向另一国市场流通时,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产品质量的这种差异源于欧共体各成员国间标准和法规等方面的差距。欧共体机构意识到标准化活动滞后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1969年起,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了在欧共体层面全面系统地协调成员国的标准化工作。但是,这种协调方法显然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欧共体把目标设定为在所有领域中制定共同的技术标准。这种技术标准化协调计划包含的内容过多、目标过高,超出了可行的范围,使得协调过程十分缓慢。第二,这种协调方法把技术法规和标准混合在一起,包括了对产品技术规范的协调,对产品的差异性规定过死,阻碍了制造商技术革新的积极性。第三,这种协调方法包含了详细的技术规范,技术性过强,因此,指令制定中就需要太多的程序和专业技能,导致协调工作非常费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协调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首先,由于协调指令过于具体,制定某个产品的标准有时甚至需要10年至1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统一的标准制定完成之前,制造商们常常无所适从,无法确定他们究竟必须符合哪个技术法规和标准,从而影响甚至阻碍了其产品的出口。其次,指令制定过程漫长,但技术却在不断地进步,等到某些指令得到通过时有关产品的标准已经过时。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欧共体层面技术标准化协调的速度慢于各成员国的标准化进度,整个欧洲的标准化工作落后于各国的标准化工作。
编辑推荐
《2009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是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