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许建中 页数:370 字数:395000
内容概要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出生于山东文登洛格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少年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带领一支秘密武装活动在文登、荣成、牟平、海阳一带,被当地群众誉为飞檐走壁的传奇英雄。
1935年冬,于得水参加胶东“——·四”暴动,任东路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队出奇制胜。暴动遭到血腥镇压后,他率领部分队员挺进昆嵛山,建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不仅保存了革命火种,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1937年12月24日,于得水带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参加天福山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1938年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三团团长;1939年秋,胶东部队为沟通与山东军区的联系,成立交通营(即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卜三团第;营),于得水出任营长;1940年夏,又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第十四团副团长(团长一职空缺);1941年夏,任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副指挥、东海行署专员兼文西行署主任,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5年8月,于得水被任命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烟台警备司令,与其他战友一·起粉碎了美军战舰企图在烟台登陆的阴谋。1946年,升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任胶东军区武装部第一副部长(部长为许世友),广泛发动群众参军,使胶东部队迅速壮大,同时组织子弟兵团支前、组织民兵作战,使胶东成为华东的大后方。】949年4月,奉命率部渡江南下剿匪,出任浙江省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50年,于得水调任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军区建筑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从部队转业,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于得水惨遭迫害。1967年2月26日,这位7次负重伤、13次受嘉奖的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的英雄含冤去世。
1979年2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在合肥举行追悼会,为于得水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作者简介
许建中1967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文登营镇范家店村,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登市文联副主席。
二十年来,行走于新闻、文学、史学的边沿,发表了一些作品,也获得了几个奖项,如新闻《岁月难移爱国心》获“中国晚报新闻奖(人物消息大赛)”一等奖、电视片《向制度要文明》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电视片《龙乡礼赞》获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朗诵诗《世界,请听文登朗诵》获“文登市诗歌创作大赛”第一名、担任制片人的电视系列片《话说文登》和担任撰稿的连环画《秃尾巴李龙王》获“文登学奖”金奖。
书籍目录
血洒胶东地 光照英灵山 (代序一)
家乡人民的骄傲(代序二)
胶东子弟兵的自豪(代序三)
开篇 人杰地灵
第一章 胶东播火
第二章 “——·四”暴动
第三章 昆嵛山红军击队
第四章 天福山起义的鸣枪人
第五章 转战齐鲁大地
第六章 建功东海
第七章 烟台谈判
第八章 给许世友当副手
第九章 南下浙皖
第十章 “文革”蒙冤
末篇 鱼水情未了
昆嵛山的樱红了(代后记)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在共产党植根文登前,农民协会是农民信赖的团体。离洛格庄两里路的铺集是一个大集,每逢二、七是集日。有一次赶铺集,于作海遇到了郭子村的张东(张太兴),他告诉于作海:“武术会,家礼教,各路人都有,磕头兄弟都讲义气,互相帮忙,这是小小的。还有个组织比这个好,里面多数是农民,这个组织叫农民协会,不光咱这有,全国都有,大家联合起来,力量很大,可以抗租抗苛捐杂税……” 1931年农历正月十二,各地秧歌队汇集到铺集比赛。就是这一天,张东介绍于作海认识了当过小商贩和石匠的农会会员邹恒禄。邹恒禄,乳名青言,所以,有叫他邹青言的,他曾随母姓,又名俞可范,因此大伙爱称他石匠俞,因“玉”与“俞”谐音,“玉”寓意美好无瑕,所以,不少人称他石匠玉。邹恒禄是林子西村人,张东的兄弟(张太顺)媳妇是他的叔伯妹妹,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在深明大义的母亲俞宽增的支持下,他积极为老百姓寻求摆脱苦难之路。散集后,三人一块来到于作海家。于作海介绍了家里过去的遭遇和现在的情况后,要求加入农会。邹恒禄说:“你符合条件,欢迎你加入农会。我们农会就是要把农民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反对租息和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把地主的武装缴过来,装备我们自己,把本来属于农民的土地夺过来。你可以通过武术会、家礼教等关系发展会员,穷人为主,要泼泼辣辣能干的,但我们的行动要注意保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