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孙建民 页数:2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古代兵学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兵法经典著作更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大几经典都是反映客观规律,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换言之,经典著作也就是经得起阅读、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研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著作,否则它早就随风而去,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在中国古代兵法中至少有数十部这样常读常新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孙建民,1965年2月生.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军事科学院.获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军事学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军事思想研究,出版有《中华统一大略》、《中国传统治边理念研究》、《中国历代治边方略研究》、 《战后情报侦察技术发展史研究》等著作.在《中国军事科学》、《学术月刊》等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序一、千古之谜:《三略》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一)神秘的黄石公(二)《三略》与《太公兵法》(三)《三略》与张良的“不解之缘(四)《三略》的成书与流传二、长治久安:《三略》对“大一统”主题的张扬与开拓(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大一统”文化(二)“长治久安”:秦汉“大一统”政治实践所提出的崭新课题(三)《三略》“大一统”的战争观(四)围绕“长治久安”问题从兵家立场对“大一统内涵的拓展三、“因敌转化”:《三略》的道兵家特色(一)老子与道兵家(二)吕尚和周文王、周武王“守柔”的战略实践(三)道兵家作为一个兵家学派的形成(四)《黄石公三略》对道兵家的集大成四、“为帝王师”:《三略》的大战略观念(一)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中的大战略思想(二)道兵家的大战略传统(三)《三略》的大战略观念五、《上略》新说(一)题解(二)篇解(三)引论六、《中略》新说(一)题解(二)篇解(三)引论七、《下略》新说(一)题解(二)篇解(三)引论附:《黄石公三略》原文与今译(一)《黄石公三略》原文(《续古逸丛书》影宋本《黄石公三略》)(二)《黄石公三略》今译后记
章节摘录
邓禹分析了王莽改制引起天下大乱后的形势,认为天下纷争混战无主的局势,正可利用来建立大有为之业。当时,全国独霸一方称王称帝的有10多个势力集团。王莽的余部拥有从洛阳到长安的地盘,但王莽倒台后,更始帝及所属绿林军,由湖北经河南进入关中,山东的赤眉正从青州、徐州向中原和关中进发,中原及关中成为四战之地,各方势力势必在这一核心地带杀得你死我活,正所谓“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而刘秀在更始皇帝入关时,被委任以“破虏将军”,并利用刘氏宗室的身份前往河北招安各地。与其说他失去了随更始帝入关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毋宁说是得到了发展的良机。因为这恰恰使得刘秀可以独立发展自己的势力,避免在羽翼未丰时被他人打垮。邓禹的“深虑远图”,与刘秀的志在天下可谓不谋而合。所以邓禹劝刘秀珍视这一难得的良机,重视河北这一新兴地区的战略地位。陈亮说“使燕赵未平而光武西取关辅,则遂与(隗)嚣、(公孙)述为敌,而赤眉无所骋其锋矣。与嚣、述为敌,则欲徇燕、赵而彼乘其虚;赤眉无所骋其锋,则已服郡县而或罹其毒。是燕赵未可以卒平,关辅未可以卒守,河北、河内未可以卒保,而天下纷纷,将何时而一也!”陈亮认为这是刘秀最高明之“一定之略”,而这一“致之有术,取之有方”的方略正出自邓禹。反面的例子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失误,唐肃宗起兵灵武,不接受李泌“先图范阳”的上策,反取先收复两京之下策,“卒使盗据其穴,不能尽取河北,裂为藩镇。终唐之世为大患者,皆藩镇也。”原因就在于从总体战略上已有失误,所谓不能立“一定之略”,也成就不了“一定之功”(《陈亮集》卷五,《酌古论一》)。 其二,力避过早成为矛盾之焦点,利用处于各种势力边缘的机会,沉着等待时机,广泛招揽人才,积极争取民心,致力于河北这一根据地的经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待各方势力自相消耗后再出面收拾残局,从而以弱胜强,席卷天下,争取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典型的以弱自处,以柔胜刚之术。邓禹认为,更始皇帝虽然强大,但为人寡谋少断,缺乏一套妥善的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措施,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尤其是带兵的将军,大部分为庸庸碌碌之辈,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