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高参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解放军  作者:李金明  页数:241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45年9月至1950年5月,经过4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消灭了得到美帝国主义大力支持的800多万国民党军队,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行强有力的军事打击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对国民党军的政治瓦解工作,策反和争取了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共计188万人,其中起义、投诚国民党军将领1500多人,飞机128架,舰艇97艘,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瓦解敌军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制定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方法。为了真实记录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这段光辉历史,生动再现我党我军隐蔽战线危险、复杂、曲折的瓦解敌军工作,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智慧和胸怀,正确反映国民党军起义将领顺应历史趋势的正义之举,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瓦解敌军纪实丛书》,并将陆续出版。  《瓦解敌军纪实丛书》的编写采用纪实性的文体,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真实生动地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瓦解敌军工作。为此在组织撰写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战略全局。即把瓦解敌军工作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殊死斗争的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放到中共中央关于“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战略全局中。真实反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敌军工作对象已由日伪军转变为国民党军的战略转变,对瓦解敌军工作的正确指导,从而在宏观上反映出瓦解敌军工作在解放战争的特殊历史作用。二是注重反映瓦解敌军是一项特殊、危险、艰巨的工作,必须有一大批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的优秀得力干部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长期埋伏,进行分化瓦解工作,从国民党军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才能使其在战争紧要关头,站到人民方面来。三是根据解放战争的进程,选取不同战略阶段有代表性的国民党军起义,记述在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历史关头,我党我军敌工、策反人员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周密细致的长期工作,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向光明的历史过程。  由于《瓦解敌军纪实丛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工作,书稿在编写中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的关系。书中既反映了军事打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的基本方式,没有有效的军事打击,就不可能有有效的政治争取;又着重反映了政治争取的成功,能使军事打击具有更大的威力。二是领导亲自参加与广泛发动群众的关系。书稿中既记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和各野战军高级指挥员亲身参加和领导瓦解敌军工作所收到的巨大效果;又着重突出反映了我党我军大批瓦解敌军工作的优秀干部,秘密打入国民党军内部,发展组织,进行隐蔽的争取与策反所取得的光辉业绩。三是公开的政治攻势与秘密的策反争取的关系。公开的政治攻势与秘密的策反争取是瓦解敌军的两个重要方式。书中既反映了我党我军通过各种公开渠道进行政治攻势的光荣历史;又着重记述了秘密策反工作的艰巨、危险、曲折的历史真实。四是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分化瓦解敌军的政策和策略。书中既反映了我党我军在争取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起义时的原则立场,又体现出在处理次要问题上的高度灵活性,使起义的国民党军官兵感受到我党我军的真诚与关心。  《丛书》的作者是各大军区对党史、军史有长期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创作人员。几年来,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认真调研采访、搜集资料,以严谨求实的创作精神,记载了我党我军这段光辉的历史,再现了从事瓦解敌军工作的英雄和国民党军起义将领的历史功绩。希望读过《丛书》的读者能够记住为了共和国的创建而英勇奋斗的无数先烈,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

内容概要

  《瓦解敌军纪实丛书》的编写采用纪实性的文体,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真实生动地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瓦解敌军工作。为此在组织撰写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战略全局。即把瓦解敌军工作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殊死斗争的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放到中共中央关于“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战略全局中。真实反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敌军工作对象已由日伪军转变为国民党军的战略转变,对瓦解敌军工作的正确指导,从而在宏观上反映出瓦解敌军工作在解放战争的特殊历史作用。二是注重反映瓦解敌军是一项特殊、危险、艰巨的工作,必须有一大批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的优秀得力干部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长期埋伏,进行分化瓦解工作,从国民党军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才能使其在战争紧要关头,站到人民方面来。三是根据解放战争的进程,选取不同战略阶段有代表性的国民党军起义,记述在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历史关头,我党我军敌工、策反人员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周密细致的长期工作,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向光明的历史过程。

作者简介

  李金明,原籍河北蠡县,大学学历。历任解放军某部班长、排长、干事、科长等职。曾在团、师、军、军区编研、组织、宣传部门工作,现北京军区政治部作家。多年来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300多篇。著有中篇小说集《小城三怪》,散文集《山的回忆》,长篇纪实文学《晋察冀军民征战纪实》、《燕赵惊雷》、《华北大剿匪纪实》、《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塞北大救援》、《黄埔对决》。短篇小说集、故事集《南昌第一枪》、《铁流两万五》、《粉碎大围剿》《抗日先锋队》《情系宝塔山》等14部专著,约600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书籍目录

引子1.共产党对西北军的早期工作和影响2.宁都突变3.西北军的残部们4.烽烟四起5.仓皇撤退的国民党军队6.一波三折的河北民军7.晋见肖华司令员8.反顽斗争9.诛杀汉奸石友三10.在国统区心灰意冷11.河南混战12.巧遇共产党13.违令抢地盘的新8军14.抗战胜利15.勇敢的联络人16.堵住华北南大门17.利用矛盾迟滞敌人18.“让路”19.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20.拉开平汉战役序幕21.艰难的阻击22.迅速赶来的第2纵队23.“盘软了再吃”24.火线接头25.李达夜见高树勋26.起义前后27.混乱的长官部28.消灭残敌29.徐州智接高夫人30.贺电雪片般飞来31.成立民主建国军32.震惊了蒋介石33.巨大的影响34.策反撼动太原城35.遗憾的事情36.遥远的回声后记编后记

章节摘录

  1.共产党对西北军的早期工作和影响  共产党对于旧军队的联系和改造工作,可以追溯到1925年,那时候,党内已有些同志认识到武装的重要性,并不顾危险付诸实施。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共产党员刘伯坚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伯坚1895年生于四川大巴山南麓的巴中县龙岗寺,1920年6月,时年25岁的刘伯坚和一些进步青年,为追求真理,踏上了赴欧洲勤工俭学的漫漫路程。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影响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巴黎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受国内“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纷纷酝酿建立共产党的组织。1921年冬,由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在法国巴黎商讨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比利时的刘伯坚、聂荣臻积极响应,很快在比利时建立和发展起“少共”的基层组织。1922年刘伯坚在法国巴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巴黎召开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刘伯坚、聂荣臻作为旅比支部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1922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法国巴黎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包括旅居德国、法国、比利时华人的3个支部)。刘伯坚等“少共”党员转成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共旅欧总支部建立后,刘伯坚先后担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和旅欧总支部第三届书记。他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聂荣臻、蔡畅等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刘伯坚和赵世炎介绍人党的。  ……

编辑推荐

  《红色高参》真实记录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一段光辉历史,生动再现我党我军隐蔽战线危险、复杂、曲折的瓦解敌军工作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智慧和胸怀,正确反映国民党军起义将领顺应历史趋势的正义之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色高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