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解放军 作者:李佑军 页数:299 字数:303000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45年9月至1950年5月,经过4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消灭了得到美帝国主义大力支持的800多万国民党军队,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行强有力的军事打击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对国民党军的政治瓦解工作,策反和争取了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共计188万人,其中起义、投诚国民党军将领1500多人,飞机128架,舰艇97艘,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瓦解敌军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制定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方法。为了真实记录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这段光辉历史,生动再现我党我军隐蔽战线危险、复杂、曲折的瓦解敌军工作,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智慧和胸怀,正确反映国民党军起义将领顺应历史趋势的正义之举,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瓦解敌军纪实丛书》,并将陆续出版。 《瓦解敌军纪实丛书》的编写采用纪实性的文体,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真实生动地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瓦解敌军工作。为此在组织撰写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战略全局。即把瓦解敌军工作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殊死斗争的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放到中共中央关于“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战略全局中。真实反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敌军工作对象已由日伪军转变为国民党军的战略转变,对瓦解敌军工作的正确指导,从而在宏观上反映出瓦解敌军工作在解放战争的特殊历史作用。二是注重反映瓦解敌军是一项特殊、危险、艰巨的工作,必须有一大批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的优秀得力干部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长期埋伏,进行分化瓦解工作,从国民党军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才能使其在战争紧要关头,站到人民方面来。三是根据解放战争的进程,选取不同战略阶段有代表性的国民党军起义,记述在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历史关头,我党我军敌工、策反人员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周密细致的长期工作,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向光明的历史过程。
内容概要
《瓦解敌军纪实丛书》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而组织编写的,已出版5册。出版后受到有关领导机关、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好评,并已脱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请各大军区的作者对原书稿进行了认真地修订,补充了若干新的史料和照片,对原书稿存在的个别差错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订正。并根据每本书反映的瓦解敌军史实的不同之处,修改确定了丛书每册新的书名,使其更符合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瓦解敌军工作的不同特点。同时增补了出版说明,以帮助读者了解瓦解敌军工作的性质及其对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重要历史作用。我们将继续编写出版丛书的其他部分,使丛书更加真实、生动地反映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那段光辉历史。
作者简介
李佑军,有过32年的军旅生涯,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副主任,大校军衔:转业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现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务员队伍的一员,从事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南望湘云一一争取程潜、陈明仁起义纪实》(专著解放军出版社),《神秘脱险——秘密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国共两党决战在即潇湘大地风起云涌 1.争斗了20余年的国共两党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其力量强弱已互换角色,战略决战一触即发 2.蒋介石和桂系都紧盯着湖南,企图将湖南变成其“南朝”的桥头堡 3.迎接湖南解放:中共湖南地下党组织在行动第二章 程潜回湘主持军政工委进行策反准备 4.程潜在就职演说中声称“决不惜任何牺牲与共匪拼命”,并请准在湖南建立5个“国防师” 5.中共湖南省工委对程潜及其班底作了全面分析,决定成立军事策反小组第三章 余志宏选准突破口程颂云初表和平愿 6.余志宏选择省府顾问方叔章为突破口,扩大关系圈 7.余志宏写信请回程潜族弟程星龄协作军事策反工作 8.组织“时事座谈会”扩大影响,绥署秘书长、省府秘书长、省保安副司令、长沙市长等高官成了“清客”第四章 毛泽东提出和谈八条程颂云意欲独树一帜 9.新华社公布43名战犯名单,程潜列第26位,程内心苦闷 10.“和谈八条”引起程潜周围两派激烈争论 11.地下党商请程潜长子回湘说父第五章 刘斐说服小诸葛子良兵调长沙城 12.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刘斐受程潜之托秘访武汉 13.陈明仁看上去仿佛是一位只会打仗的直性将军,玩起政治手腕来也绝不外行 14.蒋介石同意陈明仁调湘,但同时下达了“监视程潜”的密令第六章 章士钊突抵南京程颂公大释疑云 15.李宗仁电邀程潜赴宁“共商国是”,程因前车之鉴而提心吊胆、犹豫不决 16.章士钊突然来访程潜,原来是受了中共的委托第七章 余志宏再担重任省工委双管齐下 17.陈明仁一面私下向程潜表示愿走和平道路,一面又大肆叫嚷“剿共到底”,令入难以捉摸 18.余志宏又接受了策反陈明仁的第一线重任,首先打起了“外围战 19.程潜点名让陈明仁首先发言,陈明仁顿生不悦,硬邦邦地说:“南京让我打我就打” 20.陈明仁顾虑重重,李君九现炒现卖 21.省工委通过联系第1兵团参谋长等,对陈明仁建立起第二条策反工作线第八章 广泛动员各界人士大力争取进步军人 22.刘寿祺——地下党的又一得力干将,其公开身份却是南京政府教育部督学 23.商界、银行、报社、卫生处,刘寿祺大力发展和平运动同盟者 24.组织“进步军人民主促进社”,争取宪兵第10团和补充团第九章 长沙市学生大游行唐生智领导自救会 25.从学生大游行到组成“长沙市争取和平联合会” 26.唐生智挂帅“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与程潜捐弃前嫌,共谋和平大局第十章 桂系欲调虎离山唐星搞瞒天过海 27.刘斐仿效三国徐庶,临走时向程潜推荐唐星 28.白崇禧对程潜早有不满和疑惧,终于使出调虎离山之计 29.唐星果然不负众望,巧妙地与“小诸葛”周旋 30.“七团体”联名致电李宗仁,恳切挽留程潜主席继续主湘 31.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解放军挥师横渡长江并迅速占领南京 32.白崇禧决意更换湖南省主席,唐星推荐刘斐继任第十一章 密谈达成望年交程潜递交备忘录 33.白崇禧步步进逼,程潜忧心忡忡,度日如年,曾想一走了之,又想用武力将白拒之于省门之外 34.程潜要见地下党的负责人,没想到来的是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年轻人,心中好生不快 35.程潜向中共签交《备忘录》,地下党员将其藏于特制的双层皮箩夹层之中送往汉口第十二章 中共中央直接指导秘密电波艰难传送 36.李达辗转到达北平,向中共中央汇报湖南和平运动以及程潜的态度 37.周恩来致电乔冠华:“争取程潜、李默庵、陈明仁站到我们方面反美反蒋反桂极为必要 38.中共中央社会部的一部秘密电台在国民党中将夫妇的掩护下传递信息第十三章 毛泽东亲笔写复信程颂云最终下决心 39.程潜派密使前往武汉,请解放军入湘不讲条件 40.毛泽东致函程潜并派李明灏参加和平解放湖南的工作 41.程潜手捧“专函”,阅读再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十四章 程星龄带回“良药”陈明仁初医“心病” 42.程星龄赴港未能请回刘斐,却带回毛泽东关于陈明仁的重要谈话 43.余志宏深入虎穴,与陈明仁直接会谈第十五章 军统特务剑拔弩张地下党人以特制特 44.地下党将军统中将大特务张严佛拉了过来,再通过张严佛争取不少特务参与起义 45.保密局长毛人凤派亲侄坐镇长沙,其暗杀计划被“自家弟兄”所挫败第十六章 游击队奋勇反“围剿’’地下党用计护古城 46.白崇禧摆开架势欲将湖南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一网打尽,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 47.长沙城危在旦夕,地下党动员工人群众和用倒戈人员保护古城第十七章 白崇禧步步进逼程颂云出走邵阳 48.白崇禧逼走唐生智,解散自救会,但和平运动并未就此停止 49.白崇禧又逼程潜撤到广西,关键时刻唐星又向“小诸葛”“献计” 50.白崇禧目送程潜车队向南驶去,程潜“特意”住进反共匪酋陈光中家里 51.陈明仁主持湘政,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局势第十八章 康师速回长沙城程杰巧让进军路 52.程潜急召232师回长沙,康朴问:“万一陈司令不照颂公的意思干,怎么办?” 53.解放军上来了怎么办?程潜交待“一枪不放”,陈明仁指示“要顶住”。程杰团长颇费思量 54.枪炮齐鸣,但不知战斗是真是假第十九章 程颂云虎口脱险李明灏衔命释疑 55.程潜的避弹车开到湘潭市湘江渡口,白崇禧部的一群哨兵一拥而上 56.李明灏细察陈明仁的言外之意,直说得陈明仁心花怒放第二十章 国民党最后拉拢陈明仁突发大火 57.蒋介石仍对陈明仁抱有希望,运来武器和金钱,并派国防部要员持亲笔信来长沙作最后拉拢 58.李明灏提议将血债累累的大特务毛健钧交给中共处理,陈明仁脸色骤变,勃然大怒第二十一章 起义协议终于达成长沙城头红旗高扬 59.程潜提出设立“中国国民党湖南临时军政委员会”和“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中共欣然同意 60.《湖南日报》一条消息,又惹得陈明仁大发雷霆。 61.程潜、陈明仁领衔发表起义通电,解放军138师威武入城,湖南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第二十二章 迎解放各界大联合庆翻身万众齐拥军 62.在湖南和平解放的前夕,长沙全市统一的“迎解”组织宣告成立 63.欢迎解放军和中共代表团入城——长沙人民的狂欢节 64.劳军、宣传、恢复生产——迎解工作向纵深发展第二十三章 共产党诚信满天下两将军格外受礼遇 65.陈明仁电请中共立即接管政权,毛泽东复电子良继续行使职权 66.奉召晋京参加首届人民政协会议,毛泽东破例接待,推诚相商国是 67.程潜、陈明仁继续担任军政要职,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十四章 浏阳整编获新生剿匪治洪戍南疆 68.起义部队谣言四起,反叛事件频频发生,陈明仁内心焦虑,整编工作刻不容缓 69.工作团进驻起义部队,政治成效立见,两次整编使起义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70.广西剿匪,荆州治洪,华南戍边,对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后记再版后记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国共两党决战在即潇湘大地风起云涌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不会是孤立、偶然的“意外现象”,而是有着种种社会条件并蕴含着客观必然性的“合理产物”。湖南和平解放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它从1948年秋冬开始酝酿?不能不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 1.争斗了20余年的国共两党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其力量强弱已互换角色,战略决战一触即发 作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也是中国第一个有影响力的真正意义上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随后领导了结束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帝国主义的干预,不但革命斗争的成果很快丧失,而且资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也迅速地弱化。此时,中国工人阶级迅速成长壮大,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催化下,充满朝气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延生了。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协调帮助下,共产党人以个人名义加入由同盟会几经演变而来的国民党,导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由于这个合作,孙中山感到“正在堕落中死亡”的中国国民党获得了新生,而力量尚很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组织大发展的契机。由于这个合作,中国迅速掀起了以工农运动为特征的真正的国民革命,以打倒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势如破竹地向前椎讲。 但是,由于革命领袖孙中山的逝世,国民党右派重新得势,特别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集团迅速崛起。1927年春夏之交,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和拥共群众大挥屠刀。国共两党从此陷入互为仇敌的十年血战之中。而早将侵华作为基本国策的东邻日本抓住时机,以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为开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前,在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的反复争取之下,国共两党再次携手,走上了党外合作、共同抗日的正确道路。 然而,阶级基础和奋斗目标的迥异,决定了国共合作中充满了斗争,国民党甚至发动了旨在消灭新四军军部及其江南部队的皖南事变,预示着国共两党的合久必分。在日本帝国主义败势已定的背景下,国共两党都于1945年的春夏之交召开了全国党代会。国民党的第六次党代会,其中心议题是坚持独裁统治、准备反共内战。蒋介石在会上强调:“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共产党的第七次党代会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双重目标任务。毛泽东要求全党“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的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决心,国共两党的最终摊牌不可避免。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终于按捺不住,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全面战争。 时至1948年秋,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命运之战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形势发展对国民党越来越不利。国民党军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至365万人,虽然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优势,但机动兵力却只有170万人,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继而由全面防御转为分区 防御,再转为重点防御,分别龟缩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和华东五大战区的部分大中城市等有限区域内。而人民解放军则日益强大,越战越勇,已由战争初期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人,而且大多能用于机动作战,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已不可避免,而且一触即发。 蒋介石当然明白这一点。194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为期7天的重要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区“剿总”总司令、各兵团司令、国防部厅、署长等主要军事负责人白崇禧、林蔚、刘斐、萧毅肃、关麟征、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郭忏、汤恩伯、范汉 杰、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李默庵、霍揆彰、孙立人、黄伯韬,华东“剿总”总司令刘峙的代表李树正,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的代表沈策,以及余锦源等20余名军长,共计120余人。 七八月的南京,是中国有名的“火炉”之一,热浪滚滚,令人难以忍受。国防部大礼堂里,早被反共战争弄得焦头烂额的国军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显得烦躁不安。 会议由蒋介石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三人轮流主持。7月27日,会议开幕。蒋介石首先发表讲话,总结了军事失败的原因,把罪责完全归咎为战场指挥官的贪污腐化、贪生怕死、指挥无能。他感慨地说:“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里,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围剿时还要有利。但由于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将军们屏声息气,鸦雀无声,蒋介石那口浙江官话显得格外洪亮。最后,他清了清嗓子,郑重地警告大家:“现在共匪势力日益强大,匪势日益猖獗,大家如果再不觉悟、再不努力,到明年这个时候能不能再在这里开会都成问题。万一共党控制了中国,则吾辈将死无葬身之地。”蒋介石没有想到,他这句警告不幸而被言中,这次会议竞成为国民党在南京乃至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全面军事会议,蒋介石自己和他的儿子蒋经国后来都殒命孤岛,其尸骨至今不能葬回故土。 蒋介石讲完离开后,国防部长何应钦接着作了军事形势报告。谁知报告还没有讲完,会场就炸开了锅。有的说:“共产党在江西时,只有那么一点力量,打了10年都解决不了它,现在共产党都发展成这样大的力量,这个仗还怎样打下去?”有的则大骂陈诚,说:“陈辞修(陈诚字辞修)太可恶,这个仗就是他极力主张打的,胡说什么3个月5个月解决共军主力,结果弄得一败涂地,他应负完全责任。” 蒋介石知道这种情况后,气得满脸红涨。他身着笔挺的五星上将军服,挂着他自己发给自己的中华民国最高勋章和美国总统杜鲁门赠给他的一枚勋章,气势汹汹地又一次来到会上讲话。他说:“我自黄埔建军20多年以来,经过许多的艰难险阻,总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决心,坚持奋斗,终能化险为夷,度过种种难关。自对共匪作战两年来,军事上遭受了挫折,这是不容讳言的事实。但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同心同德,共济时艰,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激励士气,来挽救危机争取胜利,而不是互相埋怨,互相倾轧。尤其我们这些高级负责人,更应该坚定信心,处在危疑震撼之际,更宜力持镇静,绝不可有丝毫悲观失望的情绪和论调,以至影响士气,影响全局……” 会议再进行讨论,大家虽然不敢随便发牢骚了,但除了叫苦叫难叫危险、要钱要物要番号之外,就是提不出什么像样的对策。到了会议的第7天,也是最后一天,经参谋总长顾祝同提议,总算形成了一个战略方案,其中心内容是:实行战略收缩,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将原有的小兵团归并为几个强大的机动兵团,部署于徐蚌地区、信阳地区、襄樊地区,以防止共军南渡长江,并相机打击共军;同时,在长江以南地区迅速编练第二线兵团。但是,蒋介石又不甘心从东北和华北退出,仍命卫立煌和傅作义继续坚守待机;并因担心桂系过于强大,拒绝了李宗仁关于将黄淮平原划为一个战区并由白崇禧统一指挥的建议,而分设华东、华中两个“剿匪”总指挥部,意欲互为犄角,而事实上两个“剿总”互不服气、互不支援。这就为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各个击破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 就在国民党、蒋介石苦心构思战略收缩,重点防御的时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思维机器也正在高速运转着,一个空前的战略大构想正在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一个仅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里逐渐形成。 1948年9月8日至13日。西柏坡,这个在中国地图上不大容易找到的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的一个小村庄,此时正在召开一个极重要的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室就是中央机关的小食堂。参加会议的7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彭真、董必武;还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邓小平、陈毅、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曾山、邓颖超、滕代远、饶漱石、廖承志、陈伯达、刘澜涛15人和李维汉、杨尚昆等10名重要负责干部。大家围着餐桌坐在破旧的长条凳上。“秋老虎”还在施威,许多人解开外衣的扣子,有的还不时地扇一扇蒲扇。但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捷报频传,大家的心里好像流进了一股股清泉,有无法形容的痛快,脸上充满了豪情。
编辑推荐
《策反英雄》真实记录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一段光辉历史。生动再现我党我军隐蔽战线危险、复杂、曲折的瓦解敌军工作,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智慧和胸怀,正确反映国民党军起义将领顺应历史趋势的正义之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