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的人生智慧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张浩  页数:280  字数:232000  

前言

水随形而方圆,人随势而变通。水无形,故可以随着盛装它的器Ⅲ变化;而人要顺势,就要懂得适时变通。    古人云:“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不顾一切地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力拼搏,却始终没有花心思去分析形势,所以很可能搏击一世却不能成功。哲学家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是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能够改变我们自己。”    成功者不是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圣人,而是善于变通的适应世界的人。在外界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大凡能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变通之人。因为对于善于变通的人来说,生活中从来都不会出现克服不了的困难。很多时候,在一些人看来也许事态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命运是自己难以掌握的,只有听天由命,认为这是宿命的绝对,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然而,对于善于变通者来说,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去改变现状,自然而然地,他们终将迎来自己唯一的归宿,那就是成功。    古人又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途末路之时,正是需要灵活机变之际,只有变革更新,才能长久永生。    因循守旧,只能故步自封;观念的束缚,使人类受到了许多的限制,这些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创造力。灵活应变,才能路路畅通。自古至今,无论两军对垒,还是政权角逐,无论商场夺市,还是事业谋划,获胜的一方总是大胆应变、不拘常理变招,输掉的一方多因僵固不化、因循守旧。聪明的人总是让自己从陈旧的观念里走出来,他们深知变通的能量,懂得改变一以贯之的规则去实现自我突破,创造自己的辉煌。    人们往往习惯用过去的方式去做新的事情,这也是人们往往不能跳出框框、及时创新的原因。历史上创新周期是非常漫长的,但在今天,创新的周期缩短了。所以如何创新、打破常规就变得越发的重要。所有规则都可以打破,面,临绝境时,懂得变通,勇于打破常规是唯一选择。想当年,朱庇特神庙前,多少人穷其才智,也解不开牛车上的一副绳结,而亚历山大凌空一剑,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垓下之战、赤壁之战,以及红军能以少胜多、战胜几百倍敌人的战术,都是变通学的运用成果。    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决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对待各种事物,毕竟我们没有所谓的万能公式。善变会使人在关键时刻总会找到变通的办法和手段,他们永远不会套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拘泥于循规蹈矩地按既定法则去处事。当今是一个处处充满变革的时代,善变才能使你顺应时代潮流,不变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无论试图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前进的道路上是不会有现成的金科玉律提供全程担保。唯有积极地靠自己的实践积累,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以变应变,精于变通,让事物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唯有变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取得成功。    在当今社会中,应变能力已成为当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烦琐的事情,要与不同的人交涉不同的事宜,要把握时时刻刻的形势,高超的应变能力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再者,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所面临的变化和压力与日俱增,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的帮助。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金科玉律,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出牌,而不必拘泥于所谓的规则。凭你的智慧去探知事物的变化,靠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变应变,你就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社会环境在变化,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应审时度势,以变应变。变通才能通达,通达才有转机,有转机才能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变通其实是在山穷水尽之时,让人重新获得生的动力;是在困境之时,让人取得成功的救命稻草……它是万物最美丽的生存状态。我们这些新生力量,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更要懂得因势而变,因时而动,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善于变通是智慧,并非不走正道。古往今来,成败兴衰多少事?只有一条规律:哪里有了变通,哪里就通向成功。

内容概要

  人生有很多时候无法改变身边的人和事,更无力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那么我们试着改变自己:学会变通,顺应时代潮流。?
肖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转换思维可以跨越生命中的很多障碍。?
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因为太坚硬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坚硬,而且有更多一些柔韧、弹性的人,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拥有一个成功而有意义的人生。

作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辽宁省会员,主要著作有,诗集《让我软软地束缚你》,文书写作类有《公文写作必备全书》、《领导讲话稿写作技巧与范例》、《新闻写作必备全书》等20多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能否变通决定人生的成败
要生存,就要改变。如果吝惜于改变造成一时的损失或者伤痛,从而得过且过,那么,总会有实在过不下去的一天。人生的旅程,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复杂和困难。当这条路越来越窄,甚至到了穷途末路之时,我们要尝试着去变通,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向,走向旁边的路,通过迂回前进的方式,同样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要知道,路的旁边还有其他的路。须知,变通才是永恒的生存法则。
变通是永恒的生存法则
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不会变通的人
摆脱僵化思维的约束才能看得更远
人生最怕为自己设限
一意孤行终将酿成祸端
变通需要突破思维定式
遇事多转几个弯
第二章逆向思维,使人更具活力
这个世界有着无穷的变数,不同的规则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不同的事情不可机械地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惟其如此,才能活用规则,让规则充分发挥良好的作用,否则,与其愚忠地死守,不如大胆地改变。没有人能阻拦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更没有人限制你的生活自由,一旦你跳出了墨守的成规,来到外面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更宽更广,更加多姿多彩。
墨守成规,离成功越来越远
转变思维,寻求出其不意的制胜方法
规则也需要创新
反其道而行之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变通的人生智慧 目录逆势而为,曲径通幽
成功的经验并不能“包治百病”
最后的智者也许就是“最傻的人”
做人一定要敢于吃亏
第三章圆融处世,做一个精明的人
现实世界是一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如果一个人不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势必会落伍,甚至处处碰壁。反之,一个人能够识时务,当随就随,遇事善于灵活变通,择势而为,那么他必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作为一个精明的人,更要善于变通,勇于择势而为。对人留一手,圆;自己有一手,方。待人处世,有方有圆,有软有硬,方圆并济,软硬兼施,缺一不可,有备无患。
方圆做人,凡事留后手
善于变通,做择势而为的识时务者
藏巧于拙才能明哲保身
遇事婉言表达,给人留面子
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慧
人至察则无徒
第四章改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思路往往决定了他会向哪个方向走,而他又会向前走多远。如果缺乏好的思路,即使他再聪明、再有抱负,也容易和成功失之交臂。拥有了好的思路,就能够在迷雾中看清目标,在众多资源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要思路是活的,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思考是取得突破的根本途径
人生的成败就在于观念的转变
步人后尘是成不了大事的
在创新中寻找出路
换角度思考,突破思维的栅栏
转换思维有出路
循规蹈矩只能流于平庸
换个思路换来一片新天地
第五章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衡量清楚,才不会太过于委屈自己。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迷失了自己,也徒然地耗费了青春和精力,与其如此,不如轻轻放下,反而会惬意无比。人生需要放弃,放弃了无路可走的死胡同,你就会有新的契机。学会选择,实为可贵;懂得放弃,才是做人的真谛。
人生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
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总有一条路是适合自己的
用变通的眼光辨明前进的道路
放弃可能会赢得更多
放弃眼前最好的是为了得到将来更好的
第六章合理变通,理性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
坦然面对得失,得之,不要大喜,不可贪得无厌;失之,切勿大悲,不可失去精神。得与失,不要看得太重,一切付之于笑谈中。正确看待得失,要时常提醒自己,无论得到了什么,得到之后都有可能会失去,让自己在得到时懂得加倍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万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
理性看待人生的得失
把手松开,拥有的会更多
踌躇在得与失之间会失去所有
理性地抵御眼前的诱惑
患得患失容易迷失自我
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懂舍得,给自己一个转机
第七章进退自如,变通让人生之路更顺畅
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进有高度,退有分寸。科学地进,是脚踏实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循序渐进。如果失去理智,偏离科学方向,进就会变成冒进。退,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游刃有余,进亦不喜,退亦不忧。张弛有度,能屈能伸方能游刃有余。
吃亏是福
忍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进退而折中
适时地减速和停歇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能屈能伸才能游刃有余
为人谦虚百益而无一害
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
第八章灵活交际,变通助你建立良好的人脉资源
人脉就像空气那样重要。经营人脉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者,无论其成就大小,无论其历史地位高低,总能把人、把事做得漂亮,都是人际交往中的高手,也都特别善于处理各种难题或矛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是,并非人人都会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心机”和策略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多为他人着想没有错
帮助他人成功,就是让自己更成功
成功路上需要“贵人”相助
第九章变个说法,掌握说话的分寸和技巧
我们都喜欢受到体贴入微、温柔地对待,都希望和聪颖机智的人打交道,鲁莽的个性是不受人们喜爱和欣赏的。那些以毫无顾忌、直来直往的说话方式为荣的人,通常既不会有太多的朋友,也不会在事业上到达较高的地位,而且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对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即使是真话还是得变个说法。只要掌握了灵活变通说话的原则,就会无往而不胜。
直话不妨转个弯说
适当地夸奖谁都忍不住陶醉
不同场合要懂得不同用语
讲话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和对象
言之有度,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点破而不说破
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
言在此而意在彼
第十章懂得变通,办事才会得心应手
古往今来,会办事的人总是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办事借势而起,借力而发,对成功人士来说轻车熟路。不少人希望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知这样做容易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顺风而行,乘势而行。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灵活变通好办事
因势利导,洞察秋毫
见机行事,灵活诱导
投其所好,提高成功概率
巧用激将法,激发他人的动机
另辟蹊径,迂回达到目的
以不变应万变也是一种变通策略
第十一章知人善任,用好一切可用之人
用人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其关键在于抓住人性的优点,摸透人性的弱点,长短并用,方圆互补,从而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用人时应用全面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根据其各自的性情特质、潜在能力,让人才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要量才而用。用好人才,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是王者风范
不以个人好恶论英雄
留住人才靠无形的情感
学会红脸白脸集一脸
宽恕永远比批评更有效
用人不疑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第十二章学会应变,危急关头快速变通
人的一生中,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危机事件。此时,如果不能灵活变通,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泥淖、无力自拔。反之,如果能及时调整思维方向,变通有“速”,就会使危机转化为契机。人生大多时候是平淡的,而危机事件往往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突发危机面前应从容机智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以静制动才能处变不惊
绝处逢生,转危机为契机
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命运由我们自己创造
第十三章灵活变通,学会和领导相处
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同领导打交道。每个人都有直接影响自己前程的领导。能否与领导和睦相处,对一个人的身心、前途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善于向领导学习,身处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中,“比他人学得快的能力”是唯一能保持的竞争优势。向领导学习,就可以变得更优秀,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和领导相处是每个人都应精通的一门高深的学问。
把握好与领导相处的分寸
始终把领导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忠诚于领导,但不要盲从于领导
在领导面前说话要懂得变通
理解领导从换位思考开始
委婉地对领导说“不”
在领导面前适时示弱
第十四章适时变通,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搞好同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与同事相处是一门技巧,关系融洽,心情就舒畅,这不但有利于做好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有点紧张,那就没滋没味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无疑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有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可以使我们忘记工作的单调和疲倦,也使我们对生活能有一个美好的心态。
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帮助同事也要把握分寸
与人为善能够化敌为友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欣赏同事赢得尊重
和同事同舟共济
与同事相处要保持低调
与不同性格的同事和谐相处
第十五章懂得变通,胜对手于无形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没有对手,我们就像失去了一面镜子,无法正确地了解自己;我们跟对手既是竞争关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好比在森林中,树木相互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但它们也互相提供协助。假如某棵树打败所有对手成为孤零零的一棵参天大树,它要么会被大风吹折,要么会被雷电击毁,总之无法独自生存。
不要与对手进行无谓的较量
对手也有可能会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
超越别人先超越自己
换种观念看待对手
深藏不露,迷惑对手
对手是强者的试金石
第十六章成功不走寻常路,变通才会赢
人往往会被固有的常识所困住,思维一直在一个围困里打转,谁能突破这个桎梏,谁就是赢家。善于思考的人,往往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毕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片面的,而且多角度地研究问题,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许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一生不败,关键就在于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只有这样,才可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
打破常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敢于冒险,不断尝试
需要有 “吃螃蟹”的精神
要成功,就不能随波逐流
不变不通,变通才会赢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逆势而为,曲径通幽一般人做事多会顺势而为,把握住时代的潮流脉搏,审时度势,做个识时务的俊杰,顺应时势而成为英雄。但也有一种人,他们做事、做人,成就事业是逆势而为,并且成为圣人,英雄。这些英雄,造出一种时势,让时势因他们而改变。宁戚是春秋齐国齐桓公年代的人,他博览群书,像姜太公一样,胸怀治国韬略,大隐隐于野。为了报效国家,用姜太公的方法,在马路边用言语诗词结识齐桓公的宰相管仲,管仲跟他交谈发现他很有才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帮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给齐王。但宁戚见到齐桓公时并没有把信拿出来,而是希望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任用,所以他并不怕得罪齐桓公,而是对齐桓公直话直说,结果言语得罪了齐桓公,要被杀头。当行刑时,他脸不改色气不变,正气凛然,被旁边一个大臣观察到,转身去对齐王说:“这个人见大势不去奉迎,逆势而为,不是一般的人。”齐王听后就放了他,并说:“我杀你只不过是试探一下你,并不是真杀。”发现他有管仲的推荐信,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不拿出来。宁戚说:“我自认是贤臣,如果被贤君杀了不感到可惜,如果大王不听谏言,就不是贤君,那么我拿出相国的推荐信也没用。”齐桓公很感动,于是当夜举着火把封宁戚的爵位。后来宁戚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宁戚不畏强权,不畏大势,坚持真理。把世俗中一些攀关系、搞裙带、认名人、靠领导推荐等等推了个一干二净,对那种不好的现象不亚于一记耳光。宁戚的节气把世俗一些不好的东西一扫而光,唯正义的精、气、神是举,他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世外高人,他的逆势而行,千古传颂。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与控制时,当我们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时,人们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量,使之更偏离正确目标的轨道。在办事过程中,因双方思想情绪的对立,你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你从正面说理,他偏要反面理解。这种心理状况构成一种抗体,阻碍我们对别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能够灵活变通的人,懂得利用对方的对立思想情绪,有意识地反过来说,反过来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与自己唱反调,也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1914年,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派陆建章把当时共和党副理事长章太炎骗到龙泉寺幽禁起来。章太炎愤怒异常,宣言绝食。袁世凯害怕事情闹大,不好向舆论界交代,情急之下安排章太炎的门生王揖唐赴龙泉寺进谏章太炎。章太炎见到王揖唐后,斥责他说:“你是来给袁世凯做说客的吧?”王揖唐回答说:“我哪里敢呢?”接着两个人便道起了家常和其他琐事,说了很长时间。当章太炎态度缓和下来以后,王揖唐开口说:“听说先生要绝食而死,这有什么必要呢?”章太炎又愤怒起来,说:“我不等袁贼来杀,宁肯自己饿死!”王揖唐笑着说:“先生这样做正中袁世凯的下怀。”章太炎不解地问:“为什么?”“先生您试想,”王揖唐说,“袁世凯如果要真杀您,是十分容易的。现在您被监禁,可以知道他不是不想杀您,而是不敢杀您。袁世凯的奸诈,与曹阿瞒(曹操)等同,他之所以不敢杀您,是因为他不愿在千秋万世留下杀士的骂名。如果您自愿饿死,袁世凯既没有杀士的骂名,又除了心头之患。先生以前为袁世凯出谋划策是那么完善,而您自己怎么就不关心自己呢?”章太炎听了以后,马上起来说:“你说得对啊!看来,我得马上进餐。”王揖唐作为章太炎的门生,自然十分了解先生的个性,在这种对立情绪下,他知道直接劝说只会遭到章太炎的痛骂。他先矢口否认是来做说客的,接着和章太炎套近乎拉家常,见章太炎有了笑容,才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故意说章太炎绝食饿死正是袁世凯所希望的,说“袁世凯既没有杀士的骂名,又除了心头之患”。章太炎自然不愿让袁世凯达到目的,你要我死,我偏不死,“我得马上进餐”。王揖唐巧妙地利用章太炎的逆反心理达到了预期目的。在人生博弈中灵活变通,积极主动地运用逆向思维,能够使我们的思路进一步拓宽。当自己陷入思维的死角而无法自拔时,不妨停下来,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会带来曲径通幽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并不能“包治百病”每一个成功者获得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总有一些经验值得人们去借鉴。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即使是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沈括于《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武士碰到强盗,双方打斗起来。武士的长矛和强盗的刀子刚碰到一起,强盗突然把事先含在嘴里的凉水向武士脸上喷了过去,武士心一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强盗的刀尖已捅进武士的胸膛。后来,那个受伤未死的武士出门,又一次遇到强盗。这个强盗曾经听说过以前那个强盗获胜的事迹,于是也采用相同的办法,但是这次武士早已经清楚强盗的雕虫小技。强盗虽然把含水的招数学得炉火纯青,但是当他口中的凉水刚喷出来,武士的长矛早已刺穿了他的喉咙。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老经验不是在每个时候都能用得上的。我们做事取胜的办法不能一成不变,即便过去多么奏效的办法,也不能永远使用,必须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机密一旦泄露,就没有一点用处,相反还会成为致命伤。事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反面转化,一次胜利,不等于永远胜利。一味因循守旧,反而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战国时期,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就是一个经典战例。在唐朝时期,房珀想重演火牛阵,却落下千古笑柄。安史之乱后,唐太子李亨逃出长安,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李亨经过一番努力后,聚集了一些人马,准备反攻,收复长安。这时房珀趁机献策,毛遂自荐,要求统帅大军收复京城。李亨以为他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就委任他为两京招讨使。房珀随即号令大军分兵三路,会攻长安。房珀经与亲信幕僚商议后,决定效法古制,以车战对敌。遂将征募来的两千辆牛车排列在中间,两翼用骑兵掩护,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旌旗蔽日,好不威风。可是,这老牛拉破车的队伍在对敌作战时,能否发挥其功效,除房珀及其幕僚深信不疑之外,其余将领无不摇头叹息。房珀亲自率领中军,并督促北军,进到咸阳以北时,即与叛军安守忠的骑兵相遇。这时,房珀本想先稳住阵脚,调整一下队形,再出阵迎战,谁知道这老牛破车慢慢吞吞,很难调动。这边房珀为调整队形吵吵嚷嚷,越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毫无办法。那边安守忠一看对手竟如此用兵,顿时喜出望外,急忙令部队迅速转到上风的位置,收集柴草,一面乘风纵火,一面擂鼓呐喊。老黄牛哪里经过这种阵势,一见烈焰腾空,又听战鼓声响如雷,吓得四处乱跑。安守忠乘机追杀,唐军大败。房珀慌忙令南路军投入战斗。那些老牛同样经不起人喊马嘶和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不战自乱败下阵来。唐军尸横遍野,死伤4万余人。房珀只得领着几千残兵败将向灵武逃去。在工作中,对于自己以往获得的经验不应过于迷信,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是完全相同的。局限于自己的旧认识,只会让自己在工作中缺乏勇气。区别对待以往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己。《金融时报》曾对全球500强企业的CEO做了一个调查,他们中有98.72%的人认为,企业的破产与领导者的墨守成规有关。从这份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经验可以提供给领导者很多智慧,但领导者决不能被经验左右。法无定法,解决问题的要点是从需要出发,随机应变。前人的经验并不是不能应用,重要的是能否因时制宜,应用得当。关键在于审度当前时势,根据事情需要采用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前人的这些方法,原本也是根据时势事态需要去设计的,后人不必拘泥于成法而不知变通。最后的智者也许就是“最傻的人”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在很多时候总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一些最好的方法往往在聪明人看来是最原始、最没有前途、最笨的方法。而这些“聪明人”还总是认为只要聪明就足够了,总是不相信、不能记住前人告诉过他们的、经过很多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如果没有责任,就没有成功。孟子曾经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事实上,一个肯做别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且做一件事就力求把事做好的人是必将有所成就的。

编辑推荐

《变通的人生智慧》编辑推荐:聪明的人总是让自己从成旧的观念中走出来,他们深知变通的能量,懂得改变一以贯之的规则去自我突破,创造自己的辉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变通的人生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帮朋友买的,听说很不错,看看吧
  •   文章大多是引用名人名事,大道理居多,看的有点烦躁。书倒是正版,没出现质量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