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 三略图说精解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郑京辉 编  页数:266  字数:25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黄石公相传为汉初隐士。《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与结交的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没能成功。张良逃亡后遭全国大肆追捕,于是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一日他信步闲游经过圯桥,遇到一位身着粗麻短衣的老者。老者三番五次提出近似无礼的要求考验张良,张良圯上敬履,始终恭顺。终于半月后,老者授张良一部兵书,并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不出十年必能成就一番功业,三十年后济北(今山东泰安县东南)见我,谷城山下黄石即我。说完老者离去,再不见于史载。张良得书,潜心研究,辅佐刘邦取得天下。恰十三年后汉高祖率军路经谷城山下,张良果见山脚下有一黄石,便将这块黄石带回家供奉祭祀,临终前嘱咐家人将他连同黄石一起下葬。从《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来看,下邳老者就是黄石公,他送给张良的兵书为《太公兵法》,即后世所传的《黄石公三略》。不过据宋代张商英《素书序》中所言,黄石公所赠兵书并非《太公兵法》,乃是《黄石公素书》。总之两部书相传皆黄石公所赠张良。《素书》的出现和流传更具传奇色彩。《素书》一卷,旧本题汉代黄石公撰,宋代张商英注。据张商英在《素书序》中所讲,由于张良在世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所以就将此书连同自己一起埋葬掉了,该书也随之湮没。直到五百多年后的晋乱中,有盗墓者发掘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了此书,书中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从那时起,此书才得以再次流传于世。《素书》的“素”是朴素、简单之意,全书共有六篇,仅1336字,语言高度精练,内涵却极其丰富、深邃,字字珠玑,句句哲言。书中作者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细致入微,对谋略指点恰到好处,对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人处世、理家经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了一整套法则和经验,可谓是一座教人智慧的宝库。张良凭借此书成就了功名: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张良用之劝刘邦答应封韩信为齐王,刘邦才得以灭项羽取天下;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用之劝刘邦封雍齿为侯,刘邦才得以平息众将争功之乱;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张良用之自弃“择齐三万户”而为留侯;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用之弃荣华富贵明哲保身而得以善终。虽然张良凭借此书成为“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一代英杰,但也并未完全精通这本书的奥妙,不过仅仅运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谋略罢了。故张商英感慨地说,张良仅用此书中这些旁枝末节的谋略尚能取得如此成就,而若是领会书中的精华奥义并灵活运用发挥那又将是怎样大贤、大智之人!最早著录《黄石公三略》的是《隋书•经籍志》,《隋志》曰:“《黄石公三略》三卷,下邳神人撰。”所谓下邳神人,就是授给张良兵书的圯上老者。相传《黄石公书》本于《太公兵法》,它是下邳老父对《太公兵法》的阐发。《三略》无论从内容还是思想体系上看,与《素书》密切相关,可以将它看做是《素书》的基本原理在军事学上的运用。与其他古代兵书不同,《三略》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既是一部兵书,亦是一部政治谋略之作。此外,它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尤其以吸收儒、道学说为多,而专论战略的兵书。书中主张重仁、重义、重礼反映了其儒家思想;推崇三皇无言之教、主张柔弱胜刚强则是道家的观点。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3个部分,共3800余字。作者在《中略》曾概述全书内容:“‘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正是由于《三略》揭示出了治国方略、用兵韬略的一些普遍规律,所以自此书问世后便受到世人的普遍重视。东汉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说明《三略》在东汉初年已经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陈琳在《武军赋》中已经将《三略》与《孙子》、《吴子》、《六韬》相提并论。唐朝初年魏征将此书内容收入《群书治要》,以供帝王治国安邦借鉴。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之一,取得了兵学经典地位。南宋著名学者晁公武称此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高度评价说:“其大旨出于黄老,务在沈几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人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由此可知《三略》其巨大的谋略实用价值。正如书中所言:“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编者搜集多种珍贵原版古籍,择其善者而从,编校认真,原典可靠;积极吸纳了后人对《素书》和《三略》的研究成果,注释简洁,译文严谨,解读精到,内容宏博;还精选了多幅贴切的图片作为插图,便阅读更加轻松有趣,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全书的思想精华。郑京辉2012年4月8日于河北保定朗月斋

内容概要

  黄石公相传为汉初隐士,对张良经圯桥纳履考验后授其一部兵书,并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不出十年必能成就一番功业。张良认真研习,凭借此书中的奇谋密计成为“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自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黄石公授张良之书共有二说,即《素书》和《三略》。《素书》的出现和流传最具传奇色彩,直到张良故后五百多年的晋乱中,有盗墓者发掘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了此书,书中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从那时起,此书才始得再次流传于世。东汉初年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后来在《隋书·经籍志》也有记载,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取得了兵学经典的地位。《三略》无论从内容还是思想体系上看,都与《素书》密切相关,可以将它看做是《素书》的基本原理在军事学上的运用。
  编者搜集多种珍贵原版古籍,择其善者而从,编校认真,原典可靠;积极吸纳了后人对《素书》和《三略》的研究成果,注释简洁,译文严谨,解读精到,内容宏博;还精选了多幅贴切的图片作为插图,使阅读更加轻松有趣,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全书的思想精华。

书籍目录

上卷 素书
 原始章第一
  1.五德一体,为人之本,不可无一
  2.贤人君子,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正道章第二
  1.俊者,德可怀远,信可一异,义可得众, 才可鉴古,明可照下
  2.豪者,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使守约,廉可使分财
  3.杰者,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
 求人之志章第三
  1.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2.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3.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4.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5.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6.任材使能,所以济务;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7.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8.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9.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1.长于博谋,安于忍辱,先于修德,乐于好善
  2.神于至诚,明于体物,吉于知足,苦于多愿
  3.悲于精散,伤于无度,病于无常,短于苟得
  4.幽于贪鄙,孤于自恃,危于任疑,败于多私
 尊义章第五
  1.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
  2.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
  3.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4.近色远贤者惛,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
  5.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
  6.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
  7.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8.薄施而求厚报者不得,贵而忘贱者不久,安而忘危者不祥
  9.念旧怨而弃功者凶,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
  10.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11.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12.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13.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14.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15.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章第六
  1.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2.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3.上无常躁,下无疑心
  4.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5.求贤以诚,待贤以厚
  6.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7.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8.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9.物以类聚,自然之理 
  10.克己正身,顺理而为
下卷 三略
 上略
  1.主将之法,务揽人心
  2.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3.因敌转化,动而辄随
  4.若能守微,乃保其生
  5.刚柔相济,强弱相依
  6.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7.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8.祖祖为亲,下下为君
  9.用兵之要,崇礼重禄
  10.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11.统军持势,将也;制胜破敌,众也
  12.良将统军,恕己治人
  13.将之品行,国之命也
  14.良将养士,粮草为本
  15.乱国十祸,不可不防
 中略
  1.因时而变,制士以权
  2.出军行师,将在自专
  3.军之微权,因人施用
  4.圣王御世,顺时而治
  5.功高盖主,功成身退
  6.霸者之略,削权以术
 下略
  1.降体以礼,降心以乐
  2.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
  3.正人先正己,为治之要
  4.夙兴夜寐,礼之制也
  5.政令通达,国泰民安
  6.千里迎贤,国安善至
  7.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
  8.明君求贤,招之有术
  9.圣王用兵,以诛不义
  10.君子进贤,美名自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也称吕尚,东海海滨人,亦称“太公望”。姜尚的先世为贵族,但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少时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卖酒。虽家境贫寒,但姜尚胸怀大志,穷究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一展抱负,然直到暮年仍不得志。当时,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东方大国殷商王朝日益走向衰亡。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以治国兴邦,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渭水,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渭水垂钓时,恰逢西伯姬昌到此游猎,二人不期而遇,相谈甚欢。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献“三常”之说:“一日君以举贤为常,二日官以任贤为常,三日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说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强周灭商的内外政策。对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并实行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中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诸侯国,并积极扩张势力,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向东发展,过黄河攻邗(在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在姜尚的辅佐下,周朝政治愈益清明,国势日益强盛。而此时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叛商附周者日多。武王九年(约前1068年),姜尚率大军与武王至孟津(今河南孟津),大会800诸侯(当时的诸侯国都很小,商朝国土中竟达1800多个),史称“孟津观兵”。但姜尚与武王认为时机未到,于是班师而回。武王十一年(约公元前1046年),殷商王朝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昏庸至此,抱商朝宗庙祭器出逃投周。武王问姜尚纣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武王闻言,于是举兵伐纣。遂令姜尚为帅,以“吊民伐罪”之名进军朝歌。在牧野之战中商朝大军倒戈相向,引导周军杀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灭亡。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淄博市临淄北)。姜尚到齐后,便着手改革政治,顺应习俗,简便周朝繁文缛节,并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使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之后,齐国疆域日益广阔,使之成为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

编辑推荐

《黄石公素书:三略图说精解》搜集多种珍贵原版古籍,择其善者而从,编校认真,原典可靠;积极吸纳了后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简洁,译文严谨,解读精到,内容宏博;还精选了多幅贴切的图片作为插图,使阅读更加轻松有趣,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全书的思想精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石公素书 三略图说精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6条)

 
 

  •   这本书,我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因为张良的缘故而知道了有这么一部奇书。而书的内容却一直未能亲睹。看到这部书,我不觉为之一振,终于可以捧起这部帮助张良建功立业的奇书了!这本书的封面和《孙子兵法图说精解》相类似,纸张品质相同,内容上,有原文,下面配有详细的注释,注释下面,是对原文的释译,最后是解读。解读是作者本人的见解,具体详实,说理充分,联系了很多实例,绝对不是那种空洞的议论。我想,我读完这本书,我的智谋大约也会大大增长吧(*^__^*) 嘻嘻……
  •   偶然在书店看到,爱不释手,因价高故转而网购,如获至宝。小儿刚大学毕业,捷足先登抢先,每置案头,潜心品读,素书三略集于一体,堪称人生智慧浓缩。市面有多种版本,细心比较,数本书至佳。
  •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好书。不过素书看得有点些费解。
  •   楚汉奇人,张良师傅,了不起的人物。
  •   读此书可修身可治国
  •   看了历史的经验但是后半部分没看懂所以才买的,书不错
  •   一直都很想买的书 很棒
  •   了解事理,干了10年企业人事管理,说的90%到位。
  •   慢慢读,一生的功课
  •   喜欢古人的智慧,让现在的人浮华之后沉淀一下。
  •   什么事都幽静话迸发,值得花时间延吉iuim
  •   纵横千古,曲径百折
  •   喜欢,智慧啊,受用啊
  •   还没有看,但是包装真的挺好的
  •   学习兵法的古书
  •   刚收到 感觉应该还不错
  •   刚买了,不错,值得细细品读……
  •   正版,很值得一看。
  •   十分好,值得研习,网络时代才有幸买到!!!
  •   非常好的书!!!第二次买,送给儿子研读!
  •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精辟之至,此书里面包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张良只用其一、二就帮刘邦争得天下,并功成名退。
  •   印刷不错 书也不错 和想象的一样
  •   书很好,很满意,就是国庆期间物流有些慢
  •   这本书的质量很不错的
  •   管子曰“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岂不是哉?!
  •   《黄石公素书三略图说精解》:《素书》和《三略》是经典的权谋著作,传说都是秦代隐士黄石公作品,后授予张良建功立业,张良死后藏入玉枕殉葬,500年后被盗墓者挖出,始再次流传于世。 作者将两书合而为一,名之为《黄石公素书三略图说精解》,插图和解译都很好!
  •   汉张良于下邳偶遇黄石公,经圯桥纳履得授传说中的兵书,熟记书中韬略,辅助刘邦平秦灭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天子帝师。后五百年间没人能得到真传,晋朝末年盗墓者发掘张良之墓,于玉枕中发现此书,才始得再次流传于世。
  •   这本书还算满意,值这个价!
  •   内容精、纸张好。
  •   朋友推荐我看的,说是以后会找我讨论。我翻了几页,发现上面文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当当配货也很给力,喜欢当当~
  •   此书勘误较多,不推荐,有很多错字,对原文考究已不准确。
  •   我没有细看,感觉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   《素书》和《三略》都是经典的谋略之作,都曾读过,受益匪浅。《三略》是与《孙子》《吴子》齐名的经典兵书,讲的是治国统军论战之道。《素书》人们都说所言为“谋略”,其实我看更偏向于修身养性,是古人人生经验的总结,讲的是为人处事之道;全书总共一千三百来字,但可谓句句警言:“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所言和我们现实生活十分贴近,认真体会肯定会有所感悟。
  •   书的纸质我就不说了,内容不错;值得读一读,获益不少
  •   搞到现在才评论,不好意思啊!不错的一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此书确实不错,值得购买。
  •   还不错。还没细看。外表包装不错。
  •   真是钦佩古人的智慧,素书也就一千来字,三略也不足四千,可就是这高度精炼的区区千字却充满了古人对人生的无穷思考,确实是教人智慧的宝库。我读书时习惯信手勾画书中至理名言人生警句,不过对于素书三略我想无须再勾画了,而是应字字熟记于心。此外,解读也很精到,旁征博引,读来也不失轻松有趣,注释也很精炼,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   此书正文的体例,包括章节标题、原典、张良的注解、今人的注释、翻译、解读,又有专业的图解,作为通俗读物,这样的安排再合适不过了。此书扉页写道“张良奇谋密计之源,读此书可为地王师”,今天比类于张良,必然也能从这本通俗读物中得到启发。
  •   作者以精炼优美的语言将该书展现的淋淋尽致,配以插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书的主旨。总之,是一本不错的扩充知识的书!值得一阅!!!!!
  •   纸质很好,印刷也很好,到底是大手笔,不是别的乱七八糟的出版社出的书。书的内容也很值得一度,推荐。
  •   图文并茂可以理解很透彻,推荐有心人阅读
  •   书不错,浅显易懂,思想深刻,值得一读。
  •   语言优美浅近和图文并茂是该系列图书的特色,此书可与作者《孙子兵法图说精解》、《国学常识一点通》一并观看。
  •   《素书》和《三略》是经典的权谋著作,作者将两书合而为一,名之为《黄石公素书三略图说精解》,插图和解译都很好!
  •   经典权谋著作,插图和解译都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