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齐丹霞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将所见所得、所思所感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而成的。我的目的就是想打破经济学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它放在应该有的位置上,因为如果经济学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话,那么经济学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本书将通过简单的日常故事来展示经济现象,并透过精到的解析来剖析其中的经济理论,通过这种现实与理论结合的方法,将经济学由艰难晦涩的神坛请下,变得通俗易懂。读者不仅能从其中找到经济学思考的光辉,还可以学到生活、消费、投资、经商、管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本书并非什么“致富秘籍”“发财宝典”,那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哪位朋友通过读本书赚了大钱的,一定要联系一下我,求“传道授业解惑”,一起致富。不说笑话了,读完本书之后,我希望大家能有以下几个层次的收获。首先,当然是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经济学知识,如果这都没有,那这本书相当于白看了;其次,如果还能将经济学的知识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解释现象,“知行合一”当然是更进一层;最后,我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激起大家对于经济学的兴趣,系统地去学习经济学。
作者简介
齐丹霞,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拥有近20年金融研究与投资的工作经历,先后就职于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及证券机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名词——指导生活方方面面
第一节 稀缺——为什么想得到
第二节 供给与需求——推动世界转动的车轮
第三节 理性经济人——经济学最重要的假设
第四节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带来的双赢
第五节 看得见的手——不甘寂寞的政府干预
第六节 泡沫经济——吹个球,吹个大气球!
第七节 机会成本——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
第八节 成本——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
第九节 沉没成本一不要为已经打碎的瓶子哭泣
第十节 马太效应——春天,我在地里埋下11块钱
第十一节 格雷欣法则——好人是怎么变成坏人的
第十二节 帕累托最优一自利之心是可耻的吗?
第十三节 边际效应递减——你能吃几碗面条?
第十四节 通货膨胀——钱都不值钱了
第十五节 贸易——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第二章 经济学指标——数值化的世界
第一节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跷跷板
第二节 基尼系数——贫富差距的指标
第三节 消费者物价指数——“豆你玩” “蒜你狠” “姜你军”
第四节 消费者信心指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危机
第五节 生活费用指数——哪个城市适合生活
第六节 负担系数——人口红利的十字路口如何转弯
第七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高了为什么也有人质疑
第八节 国民生产总值(GNP)——N和D有什么不同?
第九节 股票指数——道琼斯、纳斯达克、上证……
第十节 巨无霸指数——日常生活中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三章 国家政策经济学——看懂经济大棋局
第一节 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您今儿交税了吗?
第二节 人民币升信——美国为何老和中国过不去朗
第三节 巨额外汇储备——世界的衰落,中国的崛起?
第四节 房产调控——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第五节 四万亿元计划——前无古人的经济刺激手段
第六节 货币政策——这些行为究竟要干嘛?
第四章 消费经济学——花钱也有学问,你会吗?
第一节 棘轮效应——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第五章 理财投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六章 为商之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第七章 管理经济学——让企业更具有战斗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稀缺的概念出发,才能推出经济学中大名鼎鼎的需求定理。需求指大众因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要求;而供应就指商人响应大众的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供给。它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世界里,你手握商品,这种商品毫无疑问是稀缺的,稀缺的含义如上文所述就是人人想要把此物收入自己囊中。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诸如裙带、后门、暴力之类的竞争手段,而是大家都按市场竞争,更具体一点说就是价格竞争,此物究竟给谁,就要看谁出价高了。世界上的财富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均值分布的,这点上我们应该没有疑问,那么在这种约束下,价格升高,能买得起的人就变得少,那么买不起的人就会放弃买这种商品,则商品的需求量变小,需求变小就会引起商品的价格下降,价格下降一点,买得起的人数就增加,市场需求量就增加了,又引起价格上涨。这就是就整个市场而言的需求定理。我们的世界就是在这个轮转中被推动滚滚前进的。 在大萧条来临的时候,资本家们宁愿把剩余的牛奶成桶成桶倒进河里,也不愿意免费给人喝。其实前几年的时候,在我国的南京、成都等地也相继发生了奶农和乳品企业把鲜牛奶倒进下水道的事件。为什么要把好好的鲜牛奶倒掉?难道牛奶已经到了“喝不完”的程度了吗?其实把牛奶倒掉,虽然就道义上来说无法容忍,但却是符合供求原理的。由于牛奶的产量很大,致使自身的价格大幅下降,甚至在有些地方比水的价格还要低,况且牛奶又是一种保质期极为有限的特殊商品,所以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只好倒掉。重要的是在倒掉之后,这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信息能否及时地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信息的传递能否最终使供求关系达到均衡。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叫《多收了三五斗》。小说里面描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按理说,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更高些才对。结果,谷物产了很多,可农民的收入却大大减少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呢?粮食属于刚性需求的商品。也就是说,它价格高,我们每天吃的是那么多,它价格低,我们每天吃的还是那么多。而水果零食就可以被看做是弹性需求的产品,不吃也能过日子,价格贵了就少买一点甚至不买,价格便宜了就可以多买一点。由于农业的整体丰收,造成了粮食产量增加,其供给量急剧上升,超过了人的需求量。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就会打击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相反假若粮食产量减少,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量的语,粮价则会升高。粮乃百价之基,粮价高涨会带动整体社会的物价上扬,导致社会不稳定,这就是东汉大经济学家桑弘羊所指出的“谷贱伤农,粮贵伤民”。桑弘羊在京师设常平仓,对一些基础物资进行贱收高卖,以平抑物价,这已经是最基础的宏观调控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枪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国商人为能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布匹运到中国。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当时仍然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保守、封闭甚至排外的社会习俗。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当时,上层人士穿丝绸,一般老百姓穿自家织的土布,中国人晚上没有戴睡帽的习惯,布匹根本卖不出去。 一般来说,供求合理的时候,价格是稳定的;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值;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值。不仅如此,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程度大小。最后,长期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形成的条件,进而影响市场价值。一般来说,长期供过于求很少出现,而供不应求是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形式。 供给和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没有供给的商品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空中楼阁”,多少人幻想着住在里边,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从而也就没有什么与之相应的价格。同样,没有需求的东西也无法称之为商品,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花钱去买它。所以,“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了解了这些,我们以后就可以用供给和需求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了。例如,当“非典”袭击中国的时候,全国食醋、消毒液、医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年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房间的价格就会直线下降。当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下降。 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反映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另外,价格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息息相关。如果你想知道某一种政策将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你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这些都表现出供给与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
编辑推荐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启蒙书》是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将所见所得、所思所感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而成的。我的目的就是想打破经济学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它放在应该有的位置上,因为如果经济学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话,那么经济学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