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吴元新 等编著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国传统印染技艺源远流长,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做工精细、不易褪色,即使是出土的汉代织物,有的也仍保持着鲜艳的色泽,反映了当时染色、配色技术的高超,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相当完善的浸染、套染和媒染等印染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很早就传入了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并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在13世纪传到了欧洲各国,国外称其为“中国术”。正是源于“中国术”的发展与传播,为世界染织技术的进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本书记录了两千多年来我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五种——彩印花布、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蓝印花布技艺。它们都曾盛行于世,并被广泛应用于百姓的生活中,现在,这五种技艺已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从起源与发展、工艺与技法、应用与功能、图案与造型、研究与传承等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展现这五种技艺的历史沿革、制作过程及其纹样造型中散发出的传统艺术魅力、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本书的出版将对抢救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问艺术、推动和促进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论述我国传统民间印染文化和技艺的专著,不仅对传统文化界,而且对纺织、印染等产业界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适合纺织界、印染界、工艺美术界、文博界、考古界,纺织、艺术院校师生、传统文化研究和手工技艺爱好者及收藏者阅读和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彩印花布
第一节 彩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
一、彩印花布的起源
二、彩印花布的发展
第二节 彩印花布的制作材料与工具
一、彩印花布的制作材料
二、彩印花布的制作工具
第三节 彩印花布的型版制作工艺
一、纸版刻制工艺
二、捺印版与拓印版刻制工艺
第四节 彩印花布制作的基本技法
一、纸版漏色刷印技法
二、捺印技法
三、拓印(木版砑花)技法
四、浇印技法
 第五节 彩印花布的应用与图案造型
一、捺印纹样解析
二、拓印(木版砑花)纹样解析
三、纸版漏色刷印纹样解析
 第六节 彩印花布技艺的研究与传承
一、研究型学者及其成果
二、传承基地及传承人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绞缬(扎染)
 第一节 绞缬的起源与发展
  ……
第三章 蜡缬(蜡染)
第四章 夹缬
第五章 蓝印花布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蓝印花布包袱布在民间流传甚广,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藏品数量中仅次子被面。包袱布为正方形,由两幅拼接而成,印制时需要用到两块花版。纹样一般是定位设计,也有部分散花。包袱布有大小之分,小的边长在1m以内,常用于走亲戚、回娘家时包裹日用品,它就像现在妇女用的包一样,出门便带上,很实用。它功能性也很强,东西多时扎大一点,反之扎小一些。在民间小包袱布既是实用品又是礼品,例如有些地区男女相亲,成功订婚时,男方会送上一个包袱,包内装有糖果、糕点之类的礼品,这种包袱布纹样题材很有讲究,大多反映男欢女爱,常用的图案有“凤戏牡丹”、“蝶恋花”、“鱼戏莲花”等,也有节庆期间相互赠送的包袱布图案有“双福吉祥”、“连年有余”、“平安富贵”等。在北方小包袱也可用来包头,俗称“方巾”,有时也作为婴儿的包裹布。大包袱布边长约1.4m,用于包裹换季衣物及被子等物品。使用大包袱的人家大多受经济条件限制,用不起木制橱柜,就将衣物分类包裹后放于长凳上。为了便于包扎和增加扎角的牢度,包袱布的其中一角还缝有装饰布加固,并连接包扎带。有时富裕人家还会把扎角上的装饰用真丝贴补并绣上如意图案,以体现家中经济实力和女主人的心灵手巧,既结实又美观。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是学设计的的,读过吴老师蓝印花布的书籍,但这本著作内容更全面,让我发现了民间如此丰富的实物图片,非常震撼,书的外包装很美,内容同样值得品味,买回家做收藏了!
  •   坦白讲,有些绣花枕头的感觉——当然,个人看法吧。不过相对这个价格来说,个人认为绝对是没什么性价比的。数的包装上花了太多心思了,感觉没必要,把内容做好,价格降下来才是出书的样子。这样的书更多的似乎是作者的炫耀和抢钱而已,多少让对这个领域又想看看的人觉得有些不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