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苏小燕 著 页数:182 字数:15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凉山彝族服饰,承袭了彝族先民服饰的风格特征,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不仅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的区别,还有婚服、丧服、“毕摩服”(祭司)、战服等专用服饰,作为一种地域物质文化,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特点、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这些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凉山彝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思想精髓和文化理念,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服饰中包含了彝族人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蕴涵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同样,彝族服饰也承载了彝族人民奇思妙想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工艺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触动人们的情感、吸引人们的眼球。制作服装的过程是用时间来完成的,而服装随穿衣人在空间行走,则是人的生活、生命状态的展现。基于此,凉山彝族服饰在穿着过程中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发现、记录和研究,如三大方言区服饰在款式、穿戴方式、色彩、服饰纹样等方面均同中存异,且同一方言区也存在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不同的气候、生存环境、人文环境等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在服饰纹样上都喜用蕨岌纹、火镰纹、云纹、彩虹纹、锅庄纹等,遗留有较多游猎民族对火崇拜的痕迹……总之,凉山彝族服饰带给我们的是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是跨越时空的思考。绵羊毛,彝人衣2004年8月,笔者与朋友一起前往凉山的昭觉、布拖等地对彝族服饰进行田野考察,第一次零距离地接触彝族服饰,同时感受到了穿着美丽服饰的人们在那片土地上的生活。随着考察的深入,笔者被凉山彝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和奇特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和感染:在凉山彝区有一种有趣的习俗,每年给公绵羊剪毛时,颈部和臀部的毛留下不剪,据说是为了“好看”,但也含有对“阳性”的崇拜。绵羊的毛被制作成披毡、“察尔瓦”穿用在彝族人身上,这些情景反映出凉山彝族人在制作服饰时就地取材的特点,即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生存关系。因此,绵羊毛、彝人衣,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关系。凉山彝族数千年来服饰的原料都是用动物的毛、皮和植物纤维(如麻、火草等),经过“纺专”纺线,“腰机”织布,然后制作成服饰。其中“腰机”是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其纺织而成的服饰品是最古老的手工织品之一,它储存了最原始的人类气息,因为它倾注了古人的智慧和他们对生活情思的期待,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先人的灵气,拉近了我们与先人的情感距离。这种工艺至今仍然在凉山彝区普遍运用,不禁令人感叹:一种工艺能延续几千年真是一个奇迹!
内容概要
作者以踏访大凉山地区的亲身经历和数千幅图片资料为素材,结合田野考察的体验,全面而立体地架构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纵向文化历史和横向地区差异概貌。全书共有七章,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大方言区服饰为写作的脉络,从发式、头衣、头饰、服饰配件、足衣等方面对凉山彝族的服饰进行全方位地剖析和介绍,同时记录和展示了凉山彝族服饰制作工艺技法,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解析了凉山彝族服饰色彩、纹样以及服饰在彝族民俗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师生、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者、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研究者及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等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苏小燕,女,重庆丰都县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文学学士。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史、艺术设计等教学工作。四川省少儿美术研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1998~2002年任攀枝花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攀枝花市九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凉山彝族服饰概述 第一节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背景 一、历史沿革 二、地理位置和气候 三、人口与民族 四、文化与艺术 第二节 凉山彝族服饰整体风貌 一、服饰概貌 二、服装结构 三、服饰手法及工艺特征第二章 凉山彝族三大方言区服装 第一节 三大方言区服装的共性 一、以右为尊的服饰观念 二、摇曳多姿的百褶裙 三、独立于衣身的立领设计 四、关于三大方言区服饰的混融性 第二节 “依诺”方言区服装 一、昭觉地区彝族服装 (一)女子服装 (二)男子服装 (三)饰花工艺 二、美姑地区彝族服装 (一)女子服装 (二)男子服装 (三)独特的美姑柳洪服装 (四)饰花工艺 第三节 “所地”方言区服装 一、布拖地区彝族服装 (一)女子服装 (二)男子服装 二、普格地区彝族服装 (一)女子服装 (二)男子服装 第四节 “圣扎”方言区服装 一、越西地区彝族服装 (一)女子服装 (二)男子服装 (三)斜条盘绣工艺 二、盐源地区彝族服装 (一)上衣 (二)百褶裙与丝线腰带第三章 发式·头衣·头饰 第一节 发式 一、女子发式 (一)辫发 (二)假发辫 二、男子发式 第二节 头衣 一、头巾 (一)女子头巾(包头) (二)男子头巾(包头)“英雄结” 二、头帕(帕子) (一)“依诺”方言区的昭觉、美姑女子“瓦片”头帕 (二)“所地”方言区的布拖、普格女子头帕 (三)“圣扎”方言区的越西、盐源女子头帕 (四)独树一帜的美姑柳洪头帕 (五)头帕刺绣工艺 三、帽 (一)童帽 (二)凉山各地妇女帽 (三)特殊功能帽子 (四)帽中蕴涵的文化观念 第三节 头饰 一、头饰材料 二、三大方言区头饰第四章 首饰·服饰配件·足衣 第一节 首饰 一、耳饰 (一)耳环 (二)耳坠 二、手饰 (一)戒指 (二)手镯 三、项饰 四、胸饰和背饰 第二节 服饰配件 一、男女共披的“察尔瓦”、“披毡” (一)“察尔瓦” (二)披毡 二、女子服饰配件 (一)装饰百褶裙的三角包 (二)女子腰带 (三)背被(背兜) 三、男子服饰配件 (一)腰带 (二)佩带(“英雄带”) 第三节 足衣 一、草鞋(屏) 二、毡袜 三、绑腿第五章 服饰色彩与服饰纹样 第一节 服饰色彩 一、色彩的等级观念 二、尚黑 三、喜红 四、爱黄 第二节 服饰纹样 一、纹样分类及寓意 (一)纹样分类 (二)纹样的寓意和象征 二、纹样工艺第六章 民俗生活中的彝族服饰 第一节 节日礼俗服饰 一、火把节前的梳妆准备 二、火把场观众服装 三、火把节中的选美盛装 第二节 人生礼俗服饰 一、成年礼服饰 二、婚礼服饰 (一)美姑彝族新娘装 (二)美姑彝族新娘盖头 三、丧葬服饰 (一)越西地区丧葬服饰——死亡欢乐“送” (二)昭觉彝族丧葬枕头 四、神密的“苏尼”、“毕摩”服饰第七章 纺·织·染 第一节 凉山彝族纺织工艺 一、火草布 二、擀毡 (一)绵羊毛的前期加工顺序和方法 (二)擀毡的工具 (三)擀制羊毛披毡的方法与步骤 (四)用擀毡工艺制成的服饰品 三、绩与纺 (一)羊毛纱线的概念 (二)纱线的加捻原理 (三)凉山绩与纺的工具(纺专) (四)凉山彝族羊毛纱线的加工方法 四、织 (一)凉山彝族腰机 (二)织布工艺 第二节 凉山彝族草木染 一、草木染的渊源 二、凉山彝族草木染工艺 (一)傀的种植 (二)傀染料的加工 (三)傀的染色工艺 (四)傀染风格 (五)草木染的优良性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我是在浑然不觉的状态下渐渐被凉山彝族服饰上承载的生命气息和艺术魅力所感染,他们服饰上绚丽而古朴的色彩、多姿的纹样、丰富奇特而古老的工艺等魅力和彝族妇女在服饰上手工劳作的文化心灵价值,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使我萌动了写这本书的想法。经过四年多的知识储备、田野考察、资料收集,终于于2007年底开始着手写作。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最深的感悟是:不是我在写书,而是书在写我,更确切地说是我与书结伴而行。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的许平教授、董梅老师、攀枝花学院的代俊教授在书的结构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好友代俊教授在书的文字、内容等方面不遗余力地给予了帮助和指导,好友郭美情友情帮助修改和校对书稿,好友杨芬在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方面大力相助,使我受益匪浅。另外,在凉山各地的田野考察过程中,美姑的阿牛史日老师、昭觉中学的丁建华老师和西昌的阿瑟在资料收集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向所有给予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福!
编辑推荐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适合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师生、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者、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研究者及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等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