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4-1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欣悦 页数:448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现代学习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五个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只重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是不够的,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学习的最终效果。作为家长,要在这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家长最好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思路或让孩子自己多复习,不要再给孩子额外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养成先做作业后玩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能贸然不结论:孩子太笨,孩子有多动症等。父母要纠正操之过急的心态,学会调动孩子内在的动力。因为只有真正培养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拥有最持久最有效的学习动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打破对孩子的设想 导言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需要尊重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宜太高 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让孩子息做决定 变“望子成龙”为“让子成龙”第二章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导言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和孩子一起思考 激发兴趣的小窍门 现在注行轻松学习 让孩子找到顺利学习的诀窍 经常鼓励你的孩子 巧妙地给予孩子奖励第三章 把孩子的学习潜力开发出来 导言 早期教育是开发潜力的最佳时期 开发潜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开发孩子的记忆力 开发孩子的观察力 开发孩子的想像力 开发孩子的思维力 开发孩子的创造力第四章 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 导言 发现孩子的特长 写作特长的培养 数学特长的培养 英语特长的培养 舞蹈特长的培养 音乐特长的培养 美术特长的培养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导言 独立自主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基础能力的培养(一):阅读 基础能力的培养(二):预习和复习 基础能力的培养(三):利用参考工具第六章 掌握每一门学科的方法 导言 学好语文的方法 学好教学的方法 学好政治的方法 学好历史的方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打破对孩子的设想实际上,做父母的只需在必要时为孩子把握好方向,让孩子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乘风破浪的乐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少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每天都和昨天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孩子洗衣做饭,叮咛寒暖,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但父母仍把他(或她)当做“小小孩”对待。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从形式到内容,都应当有所发展和深化。在感情上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也应当有不同的“爱”法。孩子长大了,在家庭中不能只是被爱护照顾的对象,他们应当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有一份相应的责任。孩子大了不再愿意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不再愿意接受父母过于亲昵的动作,也不喜欢听廉价的称赞。当着外人做不切实际的夸奖,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为他们自己已有一定的判断力。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好呢?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作为家长应当主动地利用一些机会,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压抑他们的才智。例如孩子过生日时,就可以对他说你又大一岁了,从明天起你要自己穿衣服、穿鞋了。根据不同的年龄,每年都可以提出新的任务,孩子一般都会愉快地接受。又如孩子上学了,告诉他,明天开始你是小学生了,自己的书包一定要自己整理,你能吗?这种时候,孩子一般都会说:“能!好!”你就应该加以鼓励。在最初的日子里,孩子需要指导帮助,告诉他怎么样做好这些事,但千万不要一见孩子做不好,就自己代替他去完成,那样做只会使孩子刚萌芽的独立意识过早地夭折。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如进幼儿园、上小学、进中学、上大学、参加工作、走上社会、结婚成家等,作为家长,对自己、对孩子,都有必要在心态上做适当的调整。不能总把孩子当“小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打量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要给他们相应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对于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孩子上小学时,父母辅导孩子的学习也许还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当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之后,父母到那时恐怕也就爱莫能助了。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形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将来孩子不管在学习上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够独立地处理,而不用依赖父母。这就是父母为什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所在。孩子需要尊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成长的动力,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毁了他的一生。孩子要与大人讲话,要想做自己的事,但又常常因为幼稚而做不好,这时有的父母就随意呵斥孩子,尤其是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呵斥,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里有客人时,带孩子出去参加聚会之类的活动时,或在其他一些公众场合,孩子因年幼无知,难免会做出一些失礼或其他不妥的行为。这时,你最好不要当众呵斥制止,因为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呵斥会使他感到难堪,不知所措。有的家长甚至大声责骂,这可能使孩子恼羞成怒而大哭大闹,弄得大人们也很尴尬而不可收拾。孩子年幼无知,讲太多的道理他们难以理解,但孩子有天生的悟性,他们能从大人的表情与动作中读懂你的意思。所以当我们与幼儿在一起时,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宜多用体态语言,切不要大声嚷嚷。比如,孩子想吃什么东西时,微笑着点点头,便是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制止。当孩子出于好奇而翻人家的抽屉时,你可以轻轻碰他一下,当孩子回头时,你以制止的眼神,加以微微地摇头,孩子一般就会顺从地缩回手,马上停止自己的行为。当他的吃相不佳时,可以皱皱眉头,表示不喜欢。当孩子表现得好,做了值得肯定的事情,你应当拍拍他的肩膀,以表示鼓励与赞赏。当遇到高兴的事时,适当亲吻孩子,以表示亲昵。有人在休息而孩子大声喧哗时,可把食指放到嘴唇边,轻轻“嘘”一声,表示别出声,孩子也就应声而止。这样做既制止孩子的失礼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以后类似的场合,表现得懂礼貌。与此同时,也体现了做家长的个人修养。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美国心理学家亚马莫托,曾对孩子们“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失面子,怕父母当着外人数落自己的短处,怕父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怕失去信任,怕在课堂上出丑。这些“怕”实质上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在中、小学生中,最怕的是被当众体罚。遗憾的是,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有多强,又有多宝贵,竞在不知不觉中予以伤害,甚至践踏。有的父母,把对孩子的关怀,扭曲为监视和强迫,剥夺了孩子应有的自由空间与时间,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主动权,在同学中失去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目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在物质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在精神上却使孩子备受压抑,而家长们常常并不知晓,反而以为自己处处在为孩子着想。调查表明,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说什么孩子都能听”。可是他们却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也不想理解孩子的想法,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这种对孩子毫不尊重的做法,必然使孩子受到压抑,孩子的反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尊重孩子的人格,也表现在尊重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上。有不少家长,因为过分的爱,产生过分的期待和愿望,他们在溺爱孩子的同时,对孩子干涉得也多,要求得也多,以致把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与权力剥夺了。孩子小小年纪,没有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和自由自在的快活。过早地开始负载着沉重的压力。尊重孩子的人格是让孩子尊重别人的最好教育。父母若总是居高临下,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对待孩子,他们因幼小而无奈,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结果很可能以欺侮弱小来平衡自己。一个人若从小品尝不到被尊重的感觉,长大了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去尊重社会的规范。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才能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于孩子顺利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宜太高每个父母脑海中都有一个想像中的“模范孩子”,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年龄还小,自律性有限,此外,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有的家长会因此焦虑不安,甚至大动肝火。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这时家长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订一下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一个小时”而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还不如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半小时甚至于十五分钟。这是从小事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有的父母给孩子定下一个目标,比如要求孩子在考试中必须要拿到班级前五名或者是要求孩子考上某所重点中学,尽管孩子尽了最大的努力,结果还是完不成父母给他规定的“任务”,父母于是对孩子大加责罚,使孩子产生自卑或是反叛心理。其实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与自己的距离过大时,往往产生畏缩心理。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把劲就会达到目的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最终目标可以很高,可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比如,现在孩子在班上排名大约是在前二十名,可给他制定下一次考试进入前十五名的目标,孩子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父母的愿望。这样做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久而久之,孩子最终能够取得令父母也感到惊奇的进步。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当今的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也因-为只有一根独苗,父母们都不惜倾其所有来浇灌,以期让其开花结果成才,一方面父母们的热望给社会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这些培训班、补习班反过来又助长了父母们的热情,结果形成了不适合孩子发展的社会学习环境。调查表明,有多达97%的小学生在上课外补习班(补习学校功课)或者在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艺(如书法、音乐、体育、钢琴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着各种各样的课外学习班。在上补习班的小学生中,学习数学者最多,多达80%以上;学习语文者只有其半数左右。这些孩子平均每星期要有两三天的时间在各种学习班里度过。对于让孩子去参加课外补习班或者业余学习某种技艺,我们并没有什么异议。只有希望父母们在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学习班之前,要有一个成熟的想法,要认真衡量一下孩子的学习能力、实际水平、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然后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选择。如果孩子根本不想去而家长非要强迫他去,那么最后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有违初衷。有一位母亲,她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参加了舞蹈培训班,而邻居家的孩子也确实具有舞蹈方面的天赋,于是她也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舞蹈培训班。但是她的孩子到了舞蹈培训班后却显得笨手笨脚的,根本就不是舞蹈的料,孩子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舞蹈,在老师的要求下,被迫做一些体形训练,更是对舞蹈恨之入骨。直到有一天,孩子从舞蹈班逃了回来,母亲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孩子在被逼无奈下,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受害者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将会大大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家长不妨采用等待的方法,让孩子主动提出上学习班的要求,这样做不失为是一个良策。即使有的孩子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做父母的也要慎重考虑,做出恰当的选择。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唐朝时出了一位少年诗赋天才仲永。本来仲永正值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他的父母因急于让其显示才能,博得赞誉,经常带着他出席酒宴吟诗作赋。仲永也确实博得了一些名声。但是,小仲永的天赋也就此止步,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结果只是成为一个平平常常的诗人,一句绝唱也没有流传下来。有些孩子属于大器晚成,更应用长远的眼光去关爱孩子的成长,做家长的不应操之过急。时下,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但是,一方面,许多家长仍然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则步入了素质教育的误区。一提及素质教育,一些人想到的无非是练舞、学琴、唱歌、绘画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素质是指人多彩多姿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趣味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