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的文学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汪政  

前言

收在这本集子中的文字的写作跨度已近三十年了,在整理挑选的时候确实有不少的感慨,过去的日子会随着旧文重读再次来到眼前,似水年华,就这样在纸上流过。因此,这本评论集与其说是想留住自己的文字,回顾自己对中国文学这几十年的观察与思考,不如说是为了一种纪念,一对被朋友们称作评坛“双打选手”的岁月与生活。当然,几十年的评论写作还是有迹可遁的。所以,我们将文章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新时期文学演进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思考,第二、三部分收录的是作家作品评论,我们将对江苏作家作品的评论单独作为一部分,这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性与身份烙印。第四部分本想收录有关文学批评的研究,但选了两篇之后就停下了,还不如把几篇经典重读的文字放进来,一来它们本身就彰显了批评的价值与功能,批评在阐释上的无限的魅力,二来它们也表明了我们对文学批评一贯的看法,那就是文本细读再细读。文本细读一直是批评的出发点,舍此,如何批评?感谢作家出版社,感谢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帮助的人们,感谢张陵先生,感谢罗静文女士。特别要感谢李建军先生,是他的坚持促成了我们这次文学旅程的回望。还有那些为文章的首发给了我们关爱并付出了劳作的刊物和编辑们,一些刊物已经消失,而许多的编辑至今未曾谋面。所以,本书也是友谊与温暖的见证。2012年8月,南京龙凤花园。

内容概要

《无边的文学》是评论家汪政、晓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自选集,既有对新时期文学演进中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对这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评论。作为国内有影响的、对新时期文学持续不断地予以跟踪的批评家,其批评文字不仅记录了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诸多侧面,同时也显露出与三十年文学共成长的批评家的心路历程以及批评立场、批评观和批评方法等多方面的变化,在一代评论家的写作中具有典型意义,对当代文学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汪政,男,1961年8月生,江苏海安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创研室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晓华,本名徐晓华,1963年生,江苏如东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二人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合作,从事文艺理论和当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及评论三百余万字,出版《涌动的潮汐》、《自我表达的激情》、《我们如何抵达现场》、《解放阅读》、《〈朝花夕拾〉导读》等,主编、参编大学、中专、高中教材多种,并获得多种文学奖项。

书籍目录

无边的文学有关“汉语小说”的札记长篇小说:三十年的时间简史论文人小说叙事行为漫论有关短篇小说技术的断想困境中的求索日常生活的叙事伦理略论青年创作及其批评我的城市,他的文学江苏的文学风格散论人到中年与文到中年天工开物——范小青短篇小说札记华丽家族——黄蓓佳长篇小说论一片闲心对落花互补的青年意识——论苏童及其他王家庄的日常生活研究——论毕飞宇的《平原》鲁敏论老年的城市与青年的城市——陈建功小说谈片老年的风景试说史铁生论王安忆失去记忆的故乡——贾平凹笔下的乡土中国论田耳轻逸诗人艾伟阎连科的乡村伦理——评《我与父辈》乡村教育诗与慢的艺术——郭文斌论“我该到哪里去寻找诗情”——杜涯诗歌谈片多样化:批评的放逐与解放当代批评60年:道路、问题与人物简约的艺术——重读林斤澜《溪鳗》他只愿……——重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黑暗年代的华章——重读食指《相信未来》汪曾祺的语调——重读《葡萄月令》新时代的律动——重读王蒙《春之声》寻根、先锋与文学西藏——重读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后记

章节摘录

2011年春,梦都大街。有关“汉语小说”的札记一、概念的提出“汉语小说”是不是一个能够成立的概念?如果是,它将如何被规定?到目前为止,汉语小说还只能是一个区别性的描述性的说法,它的内涵还没有稳定下来,还处在含混的有待完成和明晰的状态。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一个自觉的标志,它使我们的小说家的写作从大小说的抽象中具体化地划分了出来,突现了自己的命定的文化角色和母语意识,那就是你在用、并且在为母语而写作。也就是在这样的意识下,我们将这一提法与眼下开始流行的另一种说法或概念区别开来,即“华文文学”或“华语小说”,因为这一概念的外延据说不仅仅指港、澳、台地区,据乐观者从想象角度对将来的展望,认为在地球变为一个村落的现在和未来,华语小说将是世界性的。面对世界性的华语文学,传统的、中国的将不再重要,更不要说地域风格了,从话语层面上讲,“华语”成了汉语小说的唯一特征,至于华语小说的内在精神、它的人文内容,则是所谓“华人精神”。这实在是空洞不过的未来写作的乌托邦。华语是华语小说的特征,除了语种的说明外,不过是一个同语反复。而其实一旦深入下去,不同地区的华语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差别,相对而言,港、澳、新、马、台,尤其是前四者,在话语风格上与大陆本土的语言就大相径庭,它们或如从汉语大陆飘洒出去的种子重新萌发的植株,或者受到其他文化的浸染与同化,淮南淮北,枳橘不同,早已是别一番模样,这应该是有目共睹、毋庸讲解的语言景观。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提倡所谓“华语小说”的泛世界的大同概念,其结果不仅是以牺牲本土语言的内在精神为代价而去认同非本土的已相当异化和殖民化的域外华语。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域外华语写作的风格已不容乐观地对本土的写作构成了冲击,那种商业性的、无深度的、快餐式的写作风格和轻飘浮艳的语体对本土语言带来了伤筋动骨的重创。所以,我们认为,汉语小说的提法可能更为科学也更为实在一些,无论从什么方面讲,本土的写作都应是汉语言写作(包括“华语”写作)的重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提倡汉语的世界性(“华语”)与提倡汉语的本土性相比,后者都更具意义。语种并不能说明语言在具体写作中的情形,英语无疑也是分布极广的语种之一,但英语在其本土内外,风格和精神实在无法一概而论,这其中,语言因其生长环境而被植入的人文精神是语言学之外的至关重要的命脉。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正如“华人精神”是一种除生物学意义之外毫无道理也无从界定的虚构一样,统一的所谓华语也是不存在的。相反,汉语却意味着一种语种的母体,一个语言的历史,一个语言的文化积存以及它所言说的民族风格。通过对它的传承、重铸与坚守,我们可以坚持住自己的家园,凭借它,我们才不至于被同化,反而以永远的树大根深、源头活水的存在与世界进行对话。

编辑推荐

《无边的文学》编辑推荐:汪政、小华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合作,从事文艺理论和当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及评论三百余万字,出版《涌动的潮汐》《自我表达的激情》《我们如何抵达现场》《解放阅读》《〈朝花夕拾〉导读》等,主编、参编大学、中专、高中教材多种,并获得多种文学奖项。他们的评论在文学界受到好评,民间传说:南有汪政,北有李建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边的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