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阅读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莫言  页数:331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九八一年十月,在《莲池》双月刊第五期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已是三十年。发表处女作后不久的我女儿出生,今秋,女儿的女儿也出生了。尽管往事历历如在眼前,但外孙女粉红的笑脸告诉我,三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光。    我一起羞于编文集,因为编文集,就如同回头检点超过的道路。走十里八里,可以努着劲儿,保持良好的姿态,做到一步也不歪斜,但走三百里,就任凭是铁打的汉子,也难确保没有一个歪脚印。写几年文章,可以抖擞着精神,保证篇篇都是精品,但写三十年,就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了。因此,编选这种总结性的文集,最大的羞愧就是面对着那些当初草率付梓、如今不堪入目的文本。当然也可以将这类文章剔除出去,但既是阶段性的全集,剔出去又名实不副;当然也可以将不满意的文章大加删改,但如此又有不忠实自己的写作历史之弊。因此,三十年中发表的文字,几能总集到的,还是统统编进来;除了技术方面的错误,其余的尽量保持原貌。以前发动过的,以最后一次定稿为准。    通读旧稿,感慨良多。一万个个日日夜夜,凝固在其中,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行文字,都能引发美好或痛苦的记忆。实事求是地说,我为年轻时的探索热情和挑战传统的勇气而自豪,同时也为因用力过猛所造成的偏差而遗憾。我本来是能够也应该写得更多更好一些的,但我虚构了许多大好时光,浪费了许多才华,现在后悔也晚矣。    当然也可以说现在觉悟也不晚,毕竟我还能写。我知道已经写了一些什么,因此也就大概地知道还有可能写些什么。    我用台湾一位老作家送我的自来水笔定了上述这些字,笔好,书写便成为一件乐事,接下来的小说,也用这枝笔定。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内容概要

莫言所有演讲的合集,包括在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各大学以及在日本、韩国各国的演讲稿,全面反映了莫言对于文学的看法。

作者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爆炸》、《师父越来越幽默》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了《红高粱》、《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96年《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
2004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4年3月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1月获第三十届意大利 NONINO 国际文学奖。
2006年7月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9月获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华语长篇小说奖”

2008年10月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纽曼华语文学奖”
2009年6月被推选为德国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2011年 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书籍目录

我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台北图书馆(1998年10月18日)
在京都大学的演讲(1999年10月23日)
二十一世纪的日中关系 关西日中关系学会 (1999年10月)
神秘的日本与我的文学历程 日本驹泽大学 (1999 年10月 28日)
福克纳大叔,你好吗?加洲大学伯克莱校区 (2000年3月)
我的《丰乳肥臀》 哥伦比亚大学 (2000年3月)
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在 斯坦福大学的演讲(2000年3月)
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2000年3月)
华文出版人的新角色与挑战 台北出版节 (2001年3月29日)
城乡经验和写作者的位置 台北出版节“作家之夜” (2001年3月30日)
用耳朵阅读 悉尼大学 (2001年5月17日)
翻译家功德无量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 (2001年10月8日)
做为老百姓写作 苏州大学(2001年10月24日)
小说的气味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2001年12月14日)
作家和他的创造 山东大学文学院(2002年9月)
京都大学会馆演讲 (2003年10月)
文学个性化刍议 深圳社会大讲堂(2004年8月)
北海道大学演讲(2004年12月27日)
细节与真实 中央电视台(2005年4月8日)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韩国“东亚文学大会” ( 2005年5月)
恐惧与希望 意大利(2005年 5月18日)
小说与社会生活 京都大学会馆(2006年5月)
中国小说传统——从我的三部长篇小说谈起 鲁迅博物馆(2006年5月14日)
上海大学演讲(2006年6月26日)
只有交流,才能进步 韩国大学生访华团(2006年8月15日)
大江健三郎先生给我们的启示 大江文学研讨会 (2006年9月11日)
福冈市饭仓小学演讲(2006年9月15日)
我的文学历程 第十七届亚洲文化大奖福冈市民论坛 (2006年9月17日)
试论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十大关系 第七届深圳读书论坛上的演讲(2006年11月19日)
文学与青年(2007年6月)
东北亚时代的主人公 韩国大学生访华团 (2007年8月8日)
离散与文学 韩国全州亚非文学庆典(2007年11月9日)
我的文学经验 山东理工大学(2007年12月9日)
佛光普照 “21世纪亚洲文化发展展望”论坛(2008年4月)
我为什么写作 绍兴文理学院 2008年6月13日
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文学奖”得奖感言(2008年9月)
我读《南朝鲜小说集》 首届韩日中东亚文学论坛 (2008年10月11日)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仪式上的发言(2009年4月)
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2009年9月13日)
在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上的演讲(2009年10月13日)
读书就是读自己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2009年12月17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创作这部小说时,我还在大学的文学系学习。那是八十年代初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读者们阅读的热情很高。作者们创作的热情更高。那时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写一个或者读一个用传统的手法写出来的故事,读者要求作家创新,作家在梦里都想着创新。曾经有一个评论家戏言。说中国的作家们就像一群被狼追赶着的羊,这匹狼的名字就叫创新。当时我刚从山沟里出来,连拨号电话都不会打,更没有文学理论素养,所以我的身后也没有创新的狼追赶。我躲在房子里,随心所欲地写着我自己的东西。现在我多少有了一点理论素养,我才知道,真正的创新绝不是一窝蜂地去追赶时髦,而是老老实实地写自己具体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有着独特的经历和人生体验的人,你写出的东西就会跟别人的不一样,而所谓新,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你只要写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你也就具备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这就像歌唱一样,训练能够改变的仅仅是你的技巧,但不可能改变你的嗓音。无论怎样训练,乌鸦也不可能像夜莺一样歌唱。在前几次的演讲中。我曾经提到过我的童年生活,当城里的孩子吃着牛奶面包在妈妈面前撒娇时,我与我的小伙伴们正在饥饿中挣扎,我们根本不知道地球上有那么多美好的食物,我们吃的是草根与树皮,村子里的树被我们啃得赤身裸体。当城里的孩子在小学校里唱歌跳舞时,我正在草地上放牧牛羊,因为孤独,我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饥饿和孤独是我的小说中的两个被反复表现的主题。也是我的两笔财富。其实我还有一笔更为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在漫长的农村生活中听到的故事和传说。 1998年秋天,我在台湾访问时,曾经参加了一个座谈,座谈的题目是童年阅读经验,参加座谈的作家们童年时都读了很多书,他们童年时读过的书我至今也没读过。我说,我与你们不一样,你们童年时用眼睛阅读,我在童年时用耳朵阅读。我们村子里的人大部分是文盲,但其中有很多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满肚子都是神神鬼鬼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我的爷爷的哥哥一我的大爷爷——更是一个讲故事大王。

编辑推荐

《莫言文集:用耳朵阅读》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的重要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耳朵阅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5条)

 
 

  •   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找到的书很少,我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把那几本书换到手读完之后,就错误地认为,我已经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了。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一个图书馆,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可笑。 我十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当了农民,当时我最关心的是我放牧的那几头牛羊的饥饱,以及我偷偷地饲养着的几只小鸟会不会被蚂蚁吃掉。当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我竟然成了一个以写小说为职业的人。这样的人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是像神灵一样崇高伟大的。当然,在我成了作家之后,我知道了作家既不崇高也不伟大,有时候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卑鄙和渺小。 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如前所述,在这期间,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的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但我更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 他们讲述的故事神秘恐怖,但十分迷人。在他们的故事里,死人与活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动物、植物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许多物品,譬如一把扫地的笤帚,一根头发,一颗脱落的牙齿,都可以借助某种机会成为精灵。在他们的故事里,死去的人其实并没有远去,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一直在暗中注视着我们,保佑着我们,当然也监督着我们。这使我少年时期少干了许多坏事,因为我怕受到暗中监督着我的死去的祖先的惩罚。当然也使我多干了很多好事,因为我相信我干过好事迟早会受到奖赏在他们的故事里,大部分动物都能够变化成人形,与人交往,甚至恋爱、结婚、生子。譬如我的祖母就讲述过一个公鸡与人恋爱的故事。她说一户人家有一个待字闺中的美丽姑娘,许多人来给这个姑娘说媒,但她死活也不嫁,并说自己已经有了如意的郎君。姑娘的母亲就留心观察,果然发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听到从女儿的房间里传出一个男子的声音。这个声音十分迷人。母亲白天就盘问女儿,那个男子是谁,是从哪里进去的。女儿就说这个青年男子每天夜里都会出现在她的身边,天亮之前就悄悄地消失。女儿还说,这个男子每次来时,都穿着一件非常华丽的衣服。母亲就告诉女儿,让她下次把那男子的衣服藏起来。等到夜里,那个男子又来了。女儿就把他的衣服藏到柜子里。天亮前,那个男子又要走,但衣服找不到了。男子苦苦哀求姑娘将衣服还他,但姑娘不还。等到村子里的鸡开始啼鸣时,那男子只好赤裸裸地走了。 天明之后,母亲打开鸡窝,发现从鸡窝里钻出了一只浑身赤裸的大公鸡。让女儿打开柜子一看,哪里有什么衣服,柜子里全是鸡毛——这是我少年时代听过的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后来,每当我看到羽毛华丽的公鸡和英俊的青年,心中就产生异样的感觉,我感到他们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不是公鸡变成了青年,就是青年变成了公鸡。 离我的家乡三百里路,就是中国最会写鬼故事的作家蒲松龄的故乡。当我成了作家之后,我开始读他的书,我发现书上的许多故事我小时候都听说过。我不知道是蒲松龄听了我的祖先们讲述的故事写成了他的书,还是我的祖先们看了他的书后才开始讲故事。现在我当然明白了他的书与我听说过的故事之间的关系。 爷爷奶奶一辈的老人讲述的故事基本上是鬼怪和妖精,父亲一辈的人讲述的故事大部分是历史,当然他们讲述的历史是传奇化了的历史,与教科书上的历史大相径庭。在民间口述的历史中,没有阶级观念,也没有阶级斗争,但充满了英雄崇拜和命运感,只有那些有非凡意志和非凡体力的人才能进入民间口述历史并被不断地传诵,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提高。在他们的历史传奇故事里,甚至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一个人,哪怕是技艺高超的盗贼、胆大包天的土匪、容貌绝伦的娼妓,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故事,而讲述者在讲述这些坏人的故事时,总是使用着赞赏的语气,脸上总是洋溢着心驰神往的表情。 十几年前,我在写作《红高粱》时已经认识到:官方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固然不可信,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同样不可信。官方歪曲历史是政治的需要,民间把历史传奇化、神秘化是心灵的需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当然更愿意向民间的历史传奇靠拢并从那里汲取营养。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要想激动人心,必须讲述出惊心动魄的故事,必须在讲述这惊心动魄的故事的过程中塑造出性格鲜明、非同一般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存在的,但在我父亲他们讲述的故事里比比皆是。譬如我父亲就讲过,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一次吃了半头牛、五十张大饼。当然,他的能吃与他的力大无穷紧密相连。父亲说这个人能把一辆马车连同拉车的马扛起来走十里路。我知道我家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远房亲戚,我父亲这样说,是为了增强故事的可信性,这其实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后来创作小说《红高粱》时我借用了这种技巧。《红高粱》开篇我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跟随着我爷爷余占鳌的队伍去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其实我爷爷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我父亲是个老实得连鸡都不敢杀害的农民。当我的小说发表之后,我父亲很不高兴,说我诬蔑他。我就说,写小说其实就是讲故事,你不是说咱家那个远房亲戚一次能吃半头牛吗?我父亲听了我的解释后,明白了,并且一言就点破了小说的奥秘:原来写小说就是胡编乱造啊! 其实也不仅仅是上了岁数的人才开始讲故事,有时候年轻人甚至小孩子也讲故事。我十几岁时听邻居家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讲过的一个故事至今难忘,他对我说:马戏团的狗熊对马戏团的猴子说:我要逃跑了。猴子问:这里很好,你为什么要逃跑?狗熊说:你当然好,主人喜欢你,每天喂给你吃苹果、香蕉,而我每天吃糠咽菜,脖子上还拴着铁链子,主人动不动就用皮鞭子打我。这样的日子我实在是过够了,所以我要逃跑了。我当时问他:狗熊跑了没有?他说: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猴子去跟主人说了。 在我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中,民间戏曲、尤其是我的故乡那个名叫“猫腔”的小剧种给了我深刻的影响。“猫腔”唱腔委婉凄切,表演独特,简直就是高密东北乡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猫腔”的旋律伴随着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在农闲的季节里,村子里搭班子唱戏时,我也曾经登台演出,当然我扮演的都是那些插科打诨的丑角,连化装都不用。“猫腔”是高密东北乡人民的开放的学校,是民间的狂欢节,也是感情宣泄的渠道。民间戏曲通俗晓畅,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文,有可能使已经贵族化的小说语言获得一种新质,我新近完成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就是借助了“猫腔”的戏文对小说语言的一次变革尝试。 当然,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我还聆听了大自然的声音,
  •   本书收录莫言1998年10月——2009年12月17日期间的41篇演讲。书中除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更多的是莫言谈童年、谈母亲、谈历史、谈读书、谈翻译、谈交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谈文学、谈创作。全书充满了真诚、坦率、机智与幽默。莫言曾说,要了解他,应该看《丰乳肥臀》;而我认为,要了解莫言的小说创作,应该看《用耳朵阅读》。
  •   莫言所有演讲的合集,包括在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各大学以及在日本、韩国各国的演讲稿,全面反映了莫言对于文学的看法。
  •   从前读到莫言的小说 ,总是似懂非懂,如今回过头来细细品读,还是很有收获的
  •   莫言的书不必说了,文学成就足够高足够高,但是这种获奖大家的书读下来也需要有点耐心。这次把莫言文集一本本买全了,慢慢看。
  •   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然后才看的他的书,这本书主要是记录他在各地演讲的内容,能把一些复杂、拗口的内容讲得很平民化,大爱
  •   选购的莫言第一本书,相对于他的故事而言,这本书更清晰的说明了他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
  •   莫言当然作品写的很真实,虚构的故事,刻画最真实的社会
  •   汇集了莫言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赞一个!
  •   莫言演讲实录,是研究莫言的必读资料
  •   莫言的书,只读过《蛙》,写得很好,能剖析作者内心的心路历程!
  •   很想认真学习下莫言的作品,先存起,慢慢品读。书的质量很好。下次再来。
  •   莫言新作,慢慢品读。
  •   莫言的一套好书,没什么说的!收藏注意保护。字体稍小。
  •   装帧设计能配上莫言的书,一下买了一套,还没来得及看内容。
  •   莫言的作品每本读着都令人回味无穷
  •   很好,有理论,有思想,莫言的语言驾驭力确实高人一筹
  •   不错,莫言的书籍全部收集完毕
  •   老婆读莫言,感觉亢奋的要命。是书的内容,不是人名。
  •   可以了解莫言
  •   喜欢莫言的文风,很刺激,耳目一新
  •   很喜欢莫言
  •   莫言的书 很好看的
  •   有关于莫言的文字,全部买下。
  •   莫言一下子卖了不少书呀
    在规划
  •   新闻上说他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书店里他的书也是成堆地买 买来看看
  •   短篇杂文相比于小说可能更好的了解作家本身!吃了鸡蛋,了解些下蛋母鸡的思想也挺好!
  •   真是一位实在朴实的作家,喜欢!
  •   还是老牌出版社的好,质量稳定,价格更实惠,赞一个,21本慢慢好好的看,现在的人应该多读一些这样的作品,尤其是80、90、00后,感受那个时代,那个父辈、祖辈的经历和心历....
  •   好书!!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   哇塞 太快了 中午订的下午就送到了 书非常不错 买了整套 推荐
  •   书很好,而且还赶上活动,真好!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大家值得看好
  •   请好的
  •   挺好的用来收藏
  •   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事,不错。
  •   买来送给老师的,一次买了四本。
  •   质量好,好看
  •   今天刚收到还没看,好像纸张很薄,
  •   没想到,这套书的印刷真好。
  •   很好好好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   喜欢,书用塑料薄膜封好。
  •   第二天就到了很好 ,给小舅子买的 。
  •   质量一如既往的好,还没来得及看呢
  •   爸爸喜欢的书,包装很好。
  •   卖给爸爸,他很喜欢
  •   老公选的书,买给他当礼物咯~!
  •   别具匠心
  •   买了全套了,好好看看
  •   失去好多年了
  •   非常好,值得一读,这次购的书都很满意,真的太好了!
  •   挺满意的,很喜欢
  •   感受大师风范还没有看肯定不会赖~
  •   很不错,速度也快。。。。。
  •   终于等到了,好书值得一看
  •   书是好书,可是不小心买重了。悲催呀!
  •   看过,写了不少的自己的文字。
  •   我们应该使用的书 很实用
  •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
  •   用耳朵阅读(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新作)
  •   虽然不比小说写得好,但他的很多话都能透露出作家的思想观点,看看也不错。莫言是个挺有智慧的人。
  •   莫言的讲演,你能看到质朴与狡猾同体,文字很朴实,但却值得玩味!
  •   给我朋友买的,买了很多莫言的书,觉得他写的风格很奔放啊。
  •   通过本书快速了解中国第一位诺奖得主
  •   用耳朵阅读挺不错的,继续阅读中……
  •   除了纸张有些薄以外都不错
  •   可细读
  •   书里面内容没仔细检查,应该不错,至少没看到重复的页码,就是纸张质量只有一般,挺粗糙的
  •   这本书和莫言写的其他系列丛书不一样,没有二维标志,字体也比其他书小.
  •   莫言的书,收藏几本
  •   挺失望的,一位会是他写的小说,原来只是他本人的读书体会。
  •   不太爱看这类型的书
  •   这套《莫言文集》可怜巴巴!猥猥琐琐!这本《用耳朵阅读》更是让人忍无可忍!难道真的让读者用耳朵看这本书?咱还真没有这特异功能!这字号也太小啦!比《辞海》缩印本的字还小很多,比小六号字还小,没见过这么小字的书!这纸也太薄啦!透明纸一般!331页的大书,才14毫米厚!这些都是盗版书的伎俩,怎么堂堂作家出版社也出如此低劣的书!精典博维还要不要你的形象?这样下去,莫言应该收回让你们代理的版权!这书真对不起莫言,对不起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书,建议出版社和策划者像召回质量不合格的汽车一样,赔偿读者质量好的书,并向读者道歉!
  •   书的纸质不好,排版方面也欠缺 字体小,不建议买这个版本
  •   莫言的一些作品我还不能完全接受,但这本演讲集还是很喜欢的,它平实、真诚、不做作……喜欢!
  •   编排很散,大杂烩,纸质不错
  •   很好的作品,不愧是莫言大师的作品。
  •   呵呵,刚发现涨过价了,我买的时候是5折!这个集子的内容很好,全是莫言在世界各地的演讲集,值得看!不过,字太小了,还好行间距够大,想了解莫言,这本是一定要读的!
  •   非常好,很给力的交易!下次还来
  •   书不错,这是第二套了
  •   用耳朵阅读
  •   买来先放着吧
  •   喜欢莫言,必备此书。
  •   很喜欢这个设计与纸质
  •   莫言的演讲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