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梁守德、刘扬正、郭友钊、 黄世英 作家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梁守德,刘扬正,郭友钊 等 著 页数:349
前言
实施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国家资源保障战略重大决策。12年来,地质大调查发现了大批矿产地,国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12年来,地质大调查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大幅度地提高了地质工作程度,有效地支撑和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12年来,地质大调查积极主动服务民生需求,地质灾害预警预防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12年来,地质大调查取得了重大地质科技进展,实现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12年来,地质大调查富集了海量地质调查数据,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和社会化、集群化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12年来,地质大调查探索实践了地质工作新机制,构建了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铸造了地质调查事业大发展新丰碑。 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在国土资源部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安监总局和总参谋部、总装备部等中央部门,以及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安全生产保障基本条件和应急救援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 12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不断加强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在拉萨、乌鲁木齐、喀什、西宁、格尔木、玉树建立6个野外工作站;完成野外安全保障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完成青藏高原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安全工作条件预警试点服务工作;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完成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建设部署工作。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承担单位、野外工作站、项目组4级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为地质调查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支撑起坚强有力的保护伞。 12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工作站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和紧急救援工作。野外工作站共计接待项目组1295个,人员16373人(次),工作车辆3192台次,开展安全生产培训1041次,安全检查61次,提供物资等后勤保障服务544次,实施紧急救援61次,挽救200余名身陷困境的地质队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多家平面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国土资源网等多家网站,争相报道了野外工作站感人事迹。各野外工作站墙上也都挂满了一面面锦旗,上面书写着:“生死相救,兄弟情深”、“情系昆仑、临危救险”、“排忧解难,真情无限”……被亲切地称为“雪域高原上的地质120'’、“生命禁区的诺亚方舟”。 12年间,每一位地质调查工作者为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留下了坚实足印。每年上千上万人次的地质调查工作者,奔赴野外一线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在青藏高原以平均每4公里一条路线拉网式地穿越了昆仑山一阿尔金、唐古拉山,可可西里一羌塘、冈底斯、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脉,地质队员走过的路线总长度50万公里,相当于把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了40次。地质调查工作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务,用一步一步的脚印把祖国的土地一寸一寸地覆盖。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4位知名作家,深入野外一线实地采访,深入西藏、新疆、青海等青藏高原地区,历时8个月时间,创作出我国第一部反映地质调查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生死大营救》。 这本书题材新颖,内容鲜活,叙事生动,情节感人。它真实地记录了新一轮地质大调查12年间发生的重大救援行动,成功地塑造了当代地质工作者英雄群像,讴歌了“三光荣”、“四特别”和勇于奉献的“青藏精神”。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书中对个体生命的救助与尊重,形成了一个个精神“大矿”,很值得一读。 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社会各界对新世纪中国地质工作会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也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地质调查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继续弘扬“三光荣”、“四特别”与“青藏精神”,极大地推动找矿新突破战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此表示祝贺。是为序。
内容概要
《生死大营救》将带领你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旖旎的风光,惊心动魄的山险,会令你心动; 《生死大营救》会带领你走进生命的禁区,那里山峰入云而至寒,空气稀薄而缺氧,是生命的荒漠,绝大部分生物此就就望而却步; 本书会带领你止进人类的禁区,那里常冬无夏而冰冻百尺,但一点点阳光的温暖融化千古的冰雪之时,便形成无边无尽的沼泽。狂泻咆哮的山洪、灾发而至的雪崩,探险者闯进此地,也常常陷入生存绝境。那里没有人群、没有道路,贸然闯进的“车轮的世界”,便会落进一个个大自然的陷阱; 本书会带领你走进人文的禁区,那里的一山一水,都被视为“圣水神山”,爬山涉水,都会惹怒神灵,会喝令你“非诚勿扰”。一峰一岭,都有国籍,登峰攀岭,就会引来国际纷争。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是地球生命库最稀有的物种,自然保护区拒绝外界“入侵”……
作者简介
粱守德,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已发表中篇小说《我梦中的白桦林》等9部,曾荣获中国第三届通俗文学大奖赛三等奖、中华宝石文学奖、潍坊市政府奖。有两部中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创作的电影《十八亿红线》已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刘扬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长篇报告文学《苍茫昆仑》、《挺进地心》分别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华宝石文学奖。《问鼎冰穹》获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 郭友钊,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3部,主编技术规程1部;出版科学诗、报告文学、旅游散文、科普等地质文学专著8部。 黄世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协副主席,中国地质文联顾问,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已出版《黄世英文集》等10部作品集。
书籍目录
楔子 可可西里呼救/2 第一章新世纪的主战场/6 一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横空出世/9 二让人心跳的青藏高原/13 三高原不仅仅美丽/16 第二章构建生命禁区的“诺亚方舟”/22 一生存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5 二打造雪域高原的“诺亚方舟”/29 三北京的心与高原一起跳动/38 第三章走进禁区/46 一脱困神山/49 二穿过桑布拉山口/56 三出入野生动物保护区/66 第四章世界屋脊上的“地质120”/76 一惊心动魄17天/79 二16人被困雪山/94 三暴风雪60小时/104 第五章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112 一震动高原大合奏/115 二千里飞车/135 三与死神赛跑/145 四拉萨来电/156 五抢救中的抢救/164 第六章让前进之路畅通/174 一情暖冰河/177 二沱沱河脱险/194 三断粮在即的时刻/205 四冲出绝境/215 五重返蓝天/224 第七章我的队友,你在哪里?/236 一泣血沙漠/239 二阿尔金的呼唤/251 三天山深处难寻觅/273 四悲怆的可可西里/294 第八章编织生命之网/322 一痛定思痛的思考/325 二合唱一台“安全戏”/331 三我们拥有鸟瞰大地的“天眼”/336 四覆盖海陆空的生命之网/341 尾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344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贾树勋愤怒了!他为地质队员的待遇难过,爱之深,痛之切!他抓起笔来,给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了一封措词强烈而又情深意切的信。他对总理直言他的感受,希望总理理解他的心情,尽快改善野外地质工作的条件。 这封特殊的信件很快便到了朱总理的案头。读罢来信,他立即作了重要批示:请家宝同志告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 朱总理批示的第二天,温家宝副总理就直接批给了国土资源部:按总理指示办。要关心和爱护科研人员,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两位总理的批示很快有了响应,当年10月,财政部拨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野外地质队员的装备。 2002年,财政部再次批准中国地质调查局艰险地区野外工作应急装备采购项目,资金1000万元。 2003年9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采购艰险地区野外应急装备514台套,野外工作服600套。 2004年,财政部拨出3000万元专款,专门用于高寒艰险地区地质调查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其中2000万元用于改善地方地调科技人员野外安全保障装备;中国地质调查局使用了1000万元来用于无人区的通讯设备,包括24部电台、60部卫星电话、3台牵引车、3台应急指挥车。安全保障装备有了初步改善。 中央财政对青藏高原地区野外工作站的专项资金也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打折扣。截止到2009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拨付项目专项资金2580万元,其中西藏910万元,青海820万元,新疆610万元,地质调查安全保障体系研究项目240万元。 这些资金使雪域高原的“诺亚方舟”更加完善和坚实。 跟首任局长叶天竺一样,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历任领导对前方将士的安危十分牵挂,他们多次走上青藏高原,走进生命禁区,去看望在那里艰苦工作的地质队员们。 2001年8月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走进了拉萨野外工作站。他和工作站的同志们一一握手。 “大家辛苦了!你们的工作意义重大又非常不容易。” 张洪涛对大家说:“青藏高原长年白雪皑皑,在那冰封千里的地质层下窖藏着无数个秘密,有地球演变之谜的答案,有外界从来无从得知的丰富资源。长期以来,地质学家对青藏高原魂牵梦绕,但由于自然地理、气候、交通等各方面因素限制,直至1999年,青藏高原还是我国‘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空白区。
编辑推荐
《生死大营救》会带领你走进人类的禁区,鄹里常冬无夏而冰冻百尺,但一点点阳洗豹温暖融化千古的冰雪之时,便形成无边无尽的沼泽。狂泻咆哮的山洪、突发而至的雪崩,探险者闯进此地,也常常陷入生存绝境。那里没有人群、没有道路,贸然闯进的“车轮的世界”,便会落进一个个大自然的陷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