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李连渠 页数:356
前言
引子省城的闹市街口,座落着一处静静的茶社。我说的静是种感觉。这茶社取名“结庐居”,显然出自“结庐在人境”的诗句,隐有闹中取静的意蕴。它的店面又是个垂花门楼,筒瓦覆盖的顶坡下面,那精雕的花罩、花板、折柱、荷叶墩等构件连环照应,曲折往复,尤如汉字的结体。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它就像个华夏传统文化的提醒符号。鲁迅说,读中国书能使人静。看中国古典的门呢,也似觉有种静的庄严。然而,当我得知它的主人是钟闻道老师时,这门便不再是静静的物像,仿佛蓦然跳动起来。那是心的怦然抖跳,随之涌起一股怀恋情愫,一股仿佛能抽出丝线的情愫,颤颤地绵绵地延伸到门里去。这就身随心移,得去拜访一下了。钟老师已认不出我来,只是依稀觉得面熟。这不怪,我跟他仅有过一次交往,还是三十年前的事,怎能记得清呢。不过,当我一提起当年那件事,他顿然就记起来了。因为那件事的印记太深,竟可说是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件难忘的事,便是他父亲的葬礼。他的父亲钟贯一是位著名的国学大师。早年曾在国外留学,根基仍是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化了西方一些哲学思想。他是以中国人的眼光看宇宙人生,也有世界视角。他的力作《中国思想史通论》曾享誉中外,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名气着实够大的。但名气这东西也很折腾人。钟老先生占了名气大的风光,却也遭了名气大的灾难。“文革”初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在全国批斗得声名狼籍。老先生也太较真,没想开,竟跳河寻了短见,并殃及了儿子:钟闻道本是北大中文系高材生,受到父亲牵连,发落到老家河洛县高中当了教书匠,直到退休。钟老先生临终遗愿,要叶落归根。可当时风声太紧,不敢妄动,骨灰盒在北京临时暂存。直到1975年夏天,才敢起意操办。仍不敢太声张,怕招惹是非。所以事先商定,骨灰盒从北京运回来,到县城下了火车,即刻送回村里安葬。我当时是下乡知青,正好在他的故里汇龙村插队,赶上了这件事。那天,因为不敢惊张别人,钟老师只好找来几个学生帮忙。其中有个学生叫宁立本,也是汇龙村人,跟我是好哥儿们。这葬礼呢,由他在村里张罗。他忙不过来,拉上我搭把手。县城那边,则由另外两个学生去火车站迎接骨灰盒。这两个学生,跟宁立本都是同班同学。一个叫郭于敏,一个叫石光亮。就在这次葬礼中,我跟钟闻道老师有了一次交往。那天上午,他带着女儿钟梅韵先行赶回村里来,得提前再看下墓地。汇龙村就在邙山头下的一条大壕沟里,沟口横着条古老的洛河,绕过山头归入黄河去。这墓地呢,便选在邙山头上,我和宁立本陪着登了上去。邙山并不高,近是道土岗岭。你登临北望,那是茫茫的黄河滩,,就像整个苍穹都罩不住,是种无极无限似的壮阔。你转过身来,再朝南眺望,却是满目丘陵沟壑,遍布着浓浓人烟味儿的城镇和村庄。洛河婉延其中,划出一道静柔的曲线。于是,这道岭就像天人交合的过渡带:浩茫宇宙,连着世道沧桑。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古代称为“洛汭”,被华夏先祖们视为体现天意的圣地。在这儿,传说曾发现从黄河里冒出龙马,洛河里爬出神龟,分别驼出“河图”和“洛书’。你知道的,这可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由此,我不禁联想:难怪这儿会出个国学大师呢,抑或是厚重文化底蕴的熏陶,还是山川灵气的聚造?可是就在邙山头下来后,一个天大的意外发生了。本来,这件事是“偷”着办的,不知怎地把全村人都惊动了。也不怪,这么个大名人魂归故里,怎能瞒得住呢?但我们回到宁立本家里刚刚坐定,却见石光亮慌张地闯了进来,愣头愣脑地吼叫:“出事啦!那、那东西丢啦!”郭于敏紧随其后,猛推他一把:“不会说话,滾一边儿去!”接着,他压低声音,把事情叙说了下。最后说:“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从北京来护送‘那个’的亲戚,一路上都好好的。可准备下火车时,忽然发现‘那个’……哎!”在场的人听明白了。“那个”是很神圣的,不能直白地称“东西”。但不管怎个说法,事情已很清楚:骨灰盒丢了!这让人难堪至极。全村人都等着送老先生一程呢,竟把“那个”丢了,把老爹丢了!怎么面对乡亲?万般无奈,最后竟逼出个点子:来个假的。找块儿红布,包个纸盒子,把乡亲“懵”过去。这一招是蹩脚了点儿,却是没法子的法子,总得找个台阶下。街上齐乎乎地人头攒动,乡亲们敬仰老先生,不眨眼儿注视着盒子,不少人都流泪了。可情越真,越让我们不安。因为分明是在欺瞒朴实的乡亲,在捉弄“善”的情感。钟老师的女儿梅韵捧着假盒子,一路不敢抬头。她很漂亮,在高中同学中被公认为“校花”。平时走路总是骄傲地昂着头,好像漂亮就是供人欣赏的,便大方地展示。可这会儿,由于“真”的缺失,她的“美”也昂不起来。那次葬礼后不久,我就去当了兵,后来考入部队院校,前不久才转业回省城来。一晃三十年过去,虽没跟钟老师有来往,但因着那件难忘的事,我们一见如故。此后,我不时地到茶社来,觉得在此边品茗边聊天,也挺惬意。的确,结庐居是个静的世界。茶社内外的整个装修统是中国传统格调。大厅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古典诗词的书法条幅,几幅宋元名画复制品,渲染出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闪放着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光彩。对此,钟老师有个说法:“你看这满街的人忙忙碌碌,不是奔名便是奔利,哪有功夫品文化品人生?可是奔得累啦渴啦,进来泡上杯茶,暂且放下心头事,静坐会儿。全当注杯清凉剂,滋润下焦躁的心田,不很好吗?”闲聊中,我还惦念着宁立本。当年,他跟个乡下村姑定了婚,那姑娘叫田俊凤。后来考上省城的华原大学,由于品学兼优,毕业时被省委组织部选拔为“定向培养对像”,到河洛县谷川乡挂职当了副乡长。而作为名牌大学生,他并没嫌弃村姑,跟田俊凤结了婚。这也看出他的为人,很传统,也很本分守良心。谈起宁立本,自然又扯到他的那几个高中同学,比如郭于敏和石光亮,还有钟梅韵,都是我曾认识的。聊着聊着,他们那些曲曲弯弯的故事,引发了我诸多感慨。因为我跟他们一样,都是恢复高考后的七七、七八级大学生,经历有很多共通处。这拔儿人可是够沧桑的:从小挨过饿,上学停过课,下乡进厂的苦都吃过。恢复高考出现命运大转折,后来成了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大颠大簸的一茬人啊,有着那多悲欢,那多感悟,还有那多不了情……我于是有种冲动,想循着他们的足迹再寻访一遍,走进这茬人的命运册,然后再写点什么。而这,便是写作此书的动因。闲谈漫聊中,因着钟老师家庭和文化背景,我们更多的是谈国学文化,谈钟老先生的哲学思想。难免也会提及那个遗失的骨灰盒,而这件事实在太窝囊太尴尬也太丑陋。三十年过去,至今提起来,钟老师仍满脸愧色。但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心底追问:那个遗失的国学魂灵,还能找回来吗?
内容概要
著名国学大师的骨灰盒送回老家安葬,不料在火车上被扒手误当作财宝盗劫而去。帮忙料理的宁立本、郭于敏和石光亮四下寻找,却无觅处。他们当时刚高中毕业,处于社会最底层。恢复高考改变了命运,又赶上改革开放大潮。面对各种诱惑和多元价值观碰撞激荡,他们在官场、商场和情场中,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由此展开了名利场中的人性百态,也透析出复杂的生存境遇中的诸多虚妄和荒谬。
作者简介
李连渠,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上大学前已开始发表小说,又经四年专业深造,自以为该成文学达人。殊料走入仕途,毕业即挂职当了副乡长。从乡镇走到县又走到省城,竟一去三十年。无暇舞文弄墨,仅留下半页纸的任职简历。其间偶尔偷闲捉笔,涂抹些散文杂言,冷不丁有几篇录《散文选刊》,混个全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实际很业余。于是,此书不妨算作从政生涯感悟,也可算是圆个文学梦。
书籍目录
引 子初出茅庐圆滑与世故娇贵的婆娘泣笑婚礼树形象微妙的搭档一对失意人对上负责钱的尴尬邮递员之死向钱看红眼病吃个哑巴亏变与不变中国功夫吃鳖说鳖悲剧之悲剧难得糊涂结庐居茶社柔情女人“尚大”心态城市化妆运动女强人替古人多情仕途歧路时运不济博士县长两头受气国学大师挤兑风波围困县长人生如戏秘诀邪门人格的力量走踏实的路精明与厚道痛苦的放弃取舍之间良心审判人性的觉醒老家老树魂不守舍做人有道河洛园适与度红尘梦醒
章节摘录
第一章初出茅庐1宁立本是被“辩证”到谷川乡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可是香饽饽。各大机关都缺人,名牌大学生更是抢手货。逮着这机会,谁不想留到大城市大机关呢?而他却懵懵懂懂地被选为“定向培养对像”,这就一下“定”了“向”,必须下到最艰苦的基层去。他犹豫着徘徊着摇摆不定,甚至提出再改派。可系主任说,你是优秀学生干部,经省委组织部考察确定的,没法再改派。“你的想法可以理解。”这位哲学教授出身的系主任满头银发,说话慢条斯理:“你们都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对吧?但作为哲学系学生,应该会思辨。如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话,大,就是绝对的好么?”他掏出小梳子,轻慢地梳着头:“到乡下是艰苦些。但人生的路呢,崎岖艰险,恰是通往顶峰的必经;平坦舒适,只会走出平庸。这就是思辨,要善于辩证地看问题嘛。”就这样,他被“辩证”到穷山区挂职当了副乡长。谷川乡的名字倒不错,实际有点奢侈,严格说是不配称“川”的。他分工抓农业,一上任正赶上催种金银花,就见天带着老马到村里转。转来转去,全是曲里拐弯的狭谷和豁豁牙牙的沟岔,哪儿有“川”呢?老马说,这地方就这屌样儿,憋死牛的夹脚壕儿,把你个名牌大学生甩到这破地方,窝屈啦。山呢,都不高,光秃秃的。瘠薄的植被,揪揪掖掖遮不严山坡,到处裸露着瘦骨嶙峋的石头,周围长出些草毛毛,时或冒出几棵山杂梨,几堆儿灌木丛。那根都扎在石缝里,啜些山雨残留的湿气。叶儿很细碎,不敢贪大,那点儿水分养活不起。乡政府机关座落在山凹里,弯弯扭扭地街道,抽半支烟就走到了头。这“憋死牛”的山沟沟,弄得他越发懊丧,直悔不该到这破地方来。想着留在大城市的同学们,自已简直是落魄。然而——,接着又“辩证”了下。他虽然很觉失落,可在乡干部的群落里,反倒很显扎眼,简直是天宠的幸运儿。他们干了大半辈子,好多连个股级都没混上。可这家伙,一出校门就当上副乡长,往哪儿说理去?他一时融不到这个生活圈里去。乡干部们白天下乡,晚上灰头灰脑地跑回来,蹲在食堂门口的水泥长櫈上,边吃边骂诮,开心一刻。收起碗筷,各自又有小圈圈儿,下棋打麻将玩扑克牌。偶尔还有喝酒的,在屋里吆五喝六。他极不适应这种活法儿,觉得俗,不屑于跟着厮混,独自闷在屋里读书,解闷儿。这天还得到村里去催种金银花。他刚毕业买不起自行车,趁农技站长老马的,自然得蹬车带人。他从政府大院出来,蹬上车子,老马腾身跨坐上去,能骑上一段路。不多会儿就慢上坡,开始冒汗了。山路越来越陡,老马跳下车来,不忍心让他再带着。立本也下了车,俩人并肩走上一段路。接着又是下坡,再骑上一阵子。这下轻快了,开始说说笑笑。老马很豁达,五十多岁了,才混到正股级,不再想仕途的事,早晚乐呵呵的。头发虽已花白,背留着。别看乡下老土干部,衣袋也装个小梳子,不时掏出来梳几下,跟系主任一个习惯。立本每见他梳头,便想到那位哲学教授。他们走进村里去,村干部们见他们一来,就知还是说种金银花的事。眼下正赶上发展商品经济的热潮,农业不再是光种粮食,开始搞多种经营。谷川乡多是山岗薄地,很适合种植金银花。开头,先在三个村搞试点,每村一千亩。年底之前,得把三千亩落实到农户去。山区到底闭塞了点儿,观念不可能是开放。种金银花是想让群众富起来,傻瓜都不反对。但千百辈子种地打粮,要让地里长出这玩艺儿,成么?万一搞砸了,赚不到钱,口粮也没了着落,指什么填肚子?农民很现实,他们的顾虑也很实际。所以多天过去,村干部们老说,正在跟各户做工作,种植面积还没汇总上来。其实是托辞,压根儿没落实呢。宁立本把自行车一扎,还没问,村干部就又把这套话说出来了。他顿时又泄了气,可干着急,没法子发火。支书村长多是胡子拉茬的,自己嘴上还没长毛,也不具备发火资格。山里人热情厚道,工作是磨磨蹭蹭应付,招待乡里干部却很当真。晌午,在家里摆出几道菜,把床底下的酒瓶翻出来,档次都不高,挑最好的,硬劝着喝,不喝个痛快不成。这么热情,弄得他更没脾气。他压根儿不会喝酒,却又书生气,太实在,硬着头皮喝,老被灌得满脸胀红。稍一喝高,嘴巴关不住。返回机关的路上,便哈着酒气直嘟噜。“老马呀,真的不能再这样喝啦,实在受不了啦!”“去毬吧,在乡下干,不会喝酒能成?”老马只管打哈哈。“可老这样喝,计划一直落实不了,我着急呀。”老马说话“土”得掉渣儿:“放心吧。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这些村干部,我把着脉哪,弄不住他们,还成?”一天就这样糊里糊涂下来了,等于又催了一遍,未必起作用。他们返回乡机关大院,猛发现院里停了辆吉普车。一看车牌号,便猜着,农业局长来了,八成又是来督促种植金银花的事。多种经营归农业局管,不停地到各乡巡回检查。老马努下嘴:“瞧,农业局长又来啦,准是又来催进度的。”这位局长叫程守义,省农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乡下当农业技术员,曾在汇龙村搞过大棚蔬菜试验基地。宁立本早就跟他很熟悉。上大三那年寒假,他曾邀郭于敏到村里参观蔬菜大棚。当时程守义虽已毕业十多年,老婆还是农业户口,乡里每年有两个“农转非”指标,轮不着他的。这就得两下跑,忙了这头顾那头,不到四十岁,看去跟五十岁差不多,头发乱蓬蓬的,像被鸡子叨过似地。脸皮灰暗粗糙,早早就刻出满脸皱纹。恰巧,郭于敏也是农学院的学生,见老校友毕业后落到这般境地,都替他难受,把自己也连带得垂头丧气。但没想到,真有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两年前,县里选拔“四化”干部,有几个硬条件:本科毕业,四十岁以下,专业对口。组织部扒拉着干部档案找人选,能对号入座的,全县没几个。程守义对上了号,居然冷不丁当上了大局长。这不可笑,当年确有一大批幸运者。做梦似地,自己都没醒过来呢,乌纱帽已戴到头上去。这就叫机遇,稀里糊涂赶上了。……
编辑推荐
大学生仕途跋涉参考书公务员为民谋事备忘录官场权变、商场心机、情场秘籍年轻学子从政三十年心灵史名利场上人性扭曲百态图读书也是吃行饭的活儿。外行人好奇尝新鲜,内行人细嚼品味道。打开一座神秘围城的门,游闲者进去逛风景,有心者进去窥玄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