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余秋雨  页数:325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是《千年一叹》的续篇。 初一看,“续”得有点勉强。因为这分明是截然相反的两组人间风景。 你看,一边是,又一场沙漠风景蒙住了壕堑后面的零乱枪口,枪口边上是惶恐而又无望的眼神;另一边是,湿漉漉的精雅街道上漂浮着慵懒的咖啡香味,几辈子的社会理想似乎都已经在这里完满了结。 除了这样的强烈对比外,还有更刺激的对比。天眼有记:今日沙漠壕堑处,正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之地;而今日湿漉漉的街道,当时还是茫茫荒原。 怎么会这样?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其实我原先并不打算把它们对比在一起的,而是只想以数千年对比数千年,在沙漠壕堑中思考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这种对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历险,却使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感。我一路逃奔一路推进,一路讲述一路写作,通过凤凰卫视的转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我在路上并不知道这种影响,直到二十世纪最后几天,亚洲一个国家的媒体官员带着翻译赶到半路上堵截我,说我已被他们国家选为“世界十大跨世纪”的“十人” 之一,我才大吃一惊。我问,其他九人都是世界级的政要大亨,为什么放进了我?他回答道:“是你一步一步地告诉了世界,人类最辉煌的文明故地大多已被恐怖主义控制,而你自己又恰恰代表着另一种古文明。” 我带着这种文化自豪感穿过喜马拉雅山回到国内,没想到,每个城市的报刊亭上都悬挂着诽谤我的文章。一开始我以为是一股陡起陡灭的狂风恶浪,后来发现,那些一眼就能识破的谣言只要有人制造出来,就立即在中国变成铜铸铁浇,十几年都破除不了。这就给我企图重新评价中华文化的热忱,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是啊,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谁想寻找一种机制来阻止谣言和诽谤吗?没门;谁想寻找某种程序来惩罚诬陷和毁损吗?还是没门。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因此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回想起来,至少从屈原、司马迁、嵇康开始,两千年间所有比较重要的文人几乎没有一个例外,全都挣扎在谣言和诽谤中无法脱身。他们只要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说了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获得了别人没有获得过的成就和名声,立即就成为群起围啄的目标,而且无人救援。于是,整部中华文化史,也就成了“整人”和“被整”的历史。 感谢一切造谣者、诽谤者、起哄者,他们在中华文化中永远不受谴责的洋洋得意,纠正了我对中华文化过于光明的读解。于是,我决定寻找另一种对比坐标。 可以找美国,但它太年轻,缺少年代上的可比性,更何况它太霸道,缺少平等对话的可能;也可以找日本,但它太小,缺少体量上的可比性,更何况它与中国的历史恩怨太深,缺少平等对话所需要的安静。那么,只能是欧洲了。 我的这个想法,又一次与凤凰卫视一拍即合。于是,重新出发。我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这是连欧洲学者也很难做到的事。与《千年一叹》所记述的那次行程不同,这次考察除了在西班牙北部受到民族武装势力的小小惊吓,在德国受到“新纳粹”的某种骚扰外,基本上都平安无虞。也没再遇到什么食宿困难,可以比较从容地读读写写,这就是这本《行者无疆》的由来。 我说过,《千年一叹》的不少篇目是在命悬一线之际赶写出来的,因此舍不得删削和修改;那么,相比之下,对《行者无疆》就不必那么疼惜了。 一路上写了很多,删改起来也就比较严苛。 在欧洲漫游期间,惊讶不多,思考很多。惊讶不多的原因,是我曾经花费多年的时间钻研过欧洲从古希腊开始的历史文化,几乎已经到了沉溺的地步。我在心里早就熟知的那些精神老宅,那些神圣长髯,那些黄铜般的哲言,那些被黑色披风所裹卷的诗情。但是,这一切在以前都是风干了的记忆碎片,现在眼见它们衍伸成一种综合生态弥漫在街市间的时候,我不能不深深思考。它们为什么是这样?中国为什么是那样? 从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一所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转型地,我一直在比较着中华文明的缺失。它的公民意识、心灵秩序、法制教育、创造思维,一次次使我陷入一种整体羞惭。但是,走得远了,看得多了,我也发现了欧洲的忧虑。早年过于精致的社会设计成了一种面对现代挑战的体制性负担,以往远航万里的雄心壮志成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心理狭隘,高福利的公平理想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沉重滞力……总之,许多一直令我们仰慕不置的高塔,已经敲起了越来越多的警钟,有时钟声还有点凄厉。 当然,我也要把这种感受表述出来。于是,以中华文化为中介,《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也就连贯了起来。 《行者无疆》第一版的正版,已经销售了一百多万册。曾经有人告诉我,很多到欧洲旅行的中国人,身边都会带这一本书。有一次在欧洲的一辆载满各地中国人的大型游览车上,一位导游说,谁没有带《行者无疆》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只有两位。这件事让我亦喜亦忧,喜不必说,所忧者,是要让大家明白,此书作为导游读物很不合格。 这次修订,删去了三分之一篇幅,文字也有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干净。

内容概要

《行者无疆》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的这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
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在旅程中的全部感受,为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
余秋雨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卷 南欧
南方的毁灭
罗马假日
兴亡象牙白
点燃亚平宁
寻常威尼斯
稀释但丁
城市的符咒
大师与小人
围啄的鸡群
流浪的本义
只因它特别忠厚
小巷老门
死前细妆
古老的窄街
贝壳未碎
我的窗下
他们的麻烦
古本江先生
第二卷 中欧
仁者乐山
悬崖上的废弃
醉意秘藏
哈维尔不后悔
黄铜的幽默
追询德国
墓地荒荒
黑白照片
空空的书架
慕尼黑啤酒节
谁能辨认
庞大的无聊
学生监狱
战神心软了
阿勒河
突破的一年
希隆的囚徒
瑞士手表
第三卷 西欧
河畔聚会
悬念落地
法国胃口
马赛鱼汤
远年琥珀
诺曼底血缘
扼守秋天
庄园里的首相和公爵
牛津童话
奇怪的日子
两方茶语
都柏林
都市逻辑
谁的滑铁卢
蓝旗和孩子
海牙的老人
自己的真相
荷兰水
玲珑小国
第四卷 北欧
北欧童话
漫漫长夜
瑞典小记
终极关怀
砰然关门
历史的诚实
冰清玉洁的世界
生命的默契
拍雪进屋
议会一阿尔庭
尼雅尔萨迦
地球的裂缝
北极印痕
大雪小村
总结在寒夜

章节摘录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古典、新锐、宁谧、舒适、神秘、壮观、肃穆……只有一个词,各个城市都不会争,只让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给那座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从每一道雕纹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但是,其他城市也有旧窗,也有古砖,也有雕纹,也有老藤,为什么却乖乖地自认与伟大无缘?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每一项遗留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经过艺术巨匠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谐,每一种和谐都使时间和空间安详对视,每一回对视都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过。因此,罗马的伟大是一种永恒的典范。欧洲其他城市的历代设计者,连梦中都有一个影影绰绰的罗马。我第一次去罗马,约了一帮友人,请蒋宪阳先生带队。他原本是上海的男高音歌唱家,因热爱意大利美声唱法而定居罗马多年。他先开车到德国接我们,然后经卢森堡、法国、摩纳哥去意大利,一路上见到雕塑、宫殿无数,但只要我们较长时间地驻足仰望,他就竖起一根手指轻轻摇动,说:“不!不!要看罗马的,那才是源头。”我们笑他过分,他便以更自信的微笑回答,不再说话。但是一进罗马就反过来了,沉默的是我们,大家确实被一种无以言喻的气势所统慑,而他则越来越活跃。今天我再次叩访罗马,伙伴们听了我的介绍都精神抖擞,只想好好地领受一座真正伟大的城市。但是,谁能想到,最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伙伴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呆看半晌,便回过头来看我,像是在询问怎么回事,但他们立即发现,我比他们更慌神。原来,眼前的罗马几乎是一座空城!这怎么可能?家家商店大门紧闭,条条街道没有行人。千年城门敞然洞开,门内门外阒寂无声。城门口也有持剑的卫兵,但那是雕塑,铜肩上站着一对活鸽子。即便全城市民倾巢出征,也不会如此安静。即便罗马帝国惨遭血洗,也不会如此死寂。当然偶尔也从街角冒出几个行人,但一看即知也是像我们这样的外国来访者,而不是城市的主人。好不容易见到两位老者从一间屋门里走出来,连忙停车询问,才知,昨天开始了长假期,大家全都休假去了。据说,五千八百万意大利人,这两天已有三千万到了国外。如此的人数比例我很难相信,但是后来住进旅馆后看到,电视台和报纸都这么说。历来罗马只做大事。我站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想,这宽阔的路,这高大的门,这斑驳的楼,曾经见过多少整齐的人群大进大出啊,今天,这些人群的后代浩荡离去,大大方方地把一座空城留给我们,留给全然不知来路的陌生人,真是大手笔。在中国新疆,我见过被古人突然遗弃的交河古城和高昌古城,走在那些颓屋残墙间已经惊恐莫名。我知道那种荒废日久的空城很美,却总是不敢留在黄昏之后,不是怕盗贼,而是怕气氛。试想,如果整整一座西域空城没有一点动静,月光朦胧,朔风凄厉,脑畔又浮出喜多郎的乐句,断断续续,巫幻森森,而你又只有一个人,这该如何消受?今天在眼前的,是一座更加古老却未曾荒废的庞大空城。没有人就没有了年代,它突然变得很不具体。那些本来为了召集人群、俯视人群、笑傲人群、号令人群的建筑物怎么也没有想到哪一天会失去人群,于是便傲然于空虚,雄伟于枉然。营造如此空静之境的,是罗马市民自己。这才猛然记起,一路上确有那么多奇怪的车辆逆着我们离城而去。有的拖着有卧室和厨炊设备的房车,有的在车顶上绑着游艇,有的甚至还拖着小型滑翔机。总之,他们是彻彻底底地休假去了。  ……

编辑推荐

  《文化苦旅全书:行者无疆》中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书的装帧设计力求与内容谐调统一,特制的正文纸和书中的图片,刻意做旧,配以精致的装饰图案,给人以欧洲古典华美的感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者无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5条)

 
 

  •   之前在图书馆已经把这本书读过了,但看见当当网里有卖这本书的,就心动一下买了,本书主要讲余秋雨先生在欧洲的旅行路途,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全书的装帧设计力求与内容谐调统一,特制的正文纸和书中的图片,刻意做旧,配以精致的装饰图案,给人以欧洲古典华美的感觉。大师之作,适合在午后边品茶静静地欣赏拜读这本书。
  •   跟随余秋雨领略欧洲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是一场视觉盛宴
  •   读余秋雨老师的书,总是被其渊博的知识、淳朴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所吸引,让你读之就种欲罢不能,通过本书使我对欧洲的发展历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   喜欢余秋雨的文字,收了他的多部著作
  •   很喜欢余秋雨 所以除了内容其他都可以忽略
  •   书很好很喜欢,余秋雨先生写得很棒
  •   余秋雨的笔风是我喜欢的类型
  •   喜欢余秋雨的书,喜欢她的文字,适合学生看看
  •   个人一直很喜欢余秋雨 这次买这本书是送给同学的 想多年之后 我们也可以这样环游世界
  •   向来都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
  •   这是余秋雨自文化苦旅后的几本值得一读的散文,本人很喜欢这感觉
  •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的确不错,虽然余老有一些矫情,但不可否认是一个作品!
  •   余秋雨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很多人说他很装叉,但是我觉得装的也很好啊,文人嘛,这是可以接受的。他的书,文艺,文化的很好,看着可以培养国人的文化情操。这是实话,因为他的文字不晦涩,读起来很吸引人。能把故事讲好的就是好作家,这是我的个人感觉。
  •   余秋雨的书就不多说了,我自己是比较喜欢的。
  •   很久以前看过,现在又读,又新,文化散文,余秋雨首屈一指
  •   孩子一直喜欢看余秋雨大师的书,还会继续支持
  •   余秋雨的书总让人想到很多!
  •   一下买了四本余秋雨的书,这本还没看,不过应该不错。
  •   从来没有完整读过余秋雨的书~这是开始吧
  •   虽然还没看,但是我很喜欢余秋雨写的书
  •   一直读,很喜欢余秋雨
  •   喜欢余秋雨的文章
  •   我其实不大喜欢这种散文什么的,但是余秋雨的我感觉挺好看的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看,余秋雨的书都很有深度,能收获很多
  •   很喜欢余秋雨的这个名词,但是中华文化的缺点也是有的,像盗版、爱看热闹的心态、懦弱的善良,可是却不知如何去改进。。。。。
  •   刚看完《借我一生》,接着看这本书,可以体会到作者游览欧洲时相对的惬意。这是另外一种感觉的读后感,喜欢!
  •   读行欧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
  •   准备去欧洲旅行,提前做做功课!!
  •   欧洲的行走
  •   很久之前就想看着本书,看了觉得确实不错。
  •   朋友推荐的作家,多年前就看过了余教授作品,确实令人深思。相信他的作品一定值得看。
  •   人家不知道用几年走完全部,我用4个晚上看完了,!
  •   说他是一本旅行指导也可以说他是一部文化书也可
  •   作者将会把我们带入各地旅游一番。值得的一看。
  •   关于作者,不需要多说,或与争议比较多,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但事实上作者的文字足以见其用心程度,他的阅历是很广的,他能有很强的预见性,洞察性。
  •   很不错,纸质好,排版舒服
  •   正版,送货速度很快哦,下次买书就在当当了
  •   一次买了3本,在仔细品读、慢慢鉴赏
  •   商品不错!快递也很给力!赞一个
  •   好书,是正版的,物美价廉。五星推荐。
  •   已经读了他好几本说了,很值得一看!
  •   有外包装膜,很好!
  •   给孩子买的,好好学
  •   不错满意^_^
  •   看上去不错,老师推荐的,准备和孩子一起看
  •   帮同学买的,反应还不错
  •   书的质量不错,写的也很好,值得买1
  •   这本书挺棒的。名作家写的著作,很好。而且排行榜上也推荐,可见这本书还是很好的
  •   评价的比较晚 ,书不错。真被看第二遍
  •   给儿子买的,我先看了看,很喜欢,平实易懂,知识性也强,推荐。
  •   单位里的同事都买了 呵呵
  •   非常值得购买,会继续关注
  •   很满意 跟书店里的一样新 价格很便宜
  •   不错,纸质和排版都不错,很满意
  •   与《千年一叹》一起买的,有关世界的。
  •   也都买了其他版本
  •   还没有看,翻了一下,感觉挺好。
  •   不错,字里行间很有可读性
  •   包装杠杠的,印刷妥妥的,好评必须的
  •   今天在公司刚刚收到,简单看了一下,挺好的,跟想象的一样
  •   现在已经看到一半了,好看,书的质量也还不错
  •   一直想购买的书,闲暇时真的可以好好品味下,很不错。
  •   趁着活动买了余大师的好几本书这下有的看了呵呵
  •   内容不用说,非常好,非常喜欢,非常推荐。
  •   值得买,就是不知道赠券什么时候送
  •   果断买
  •   很好,无删减,纸质不错,正在看
  •   送男朋友的,他很喜欢……
  •   喜欢千年一叹,所以选择
  •   不是彩板,但纸质还是不错
  •   买来送人的书,还不知道怎么样
  •   纸质很好 是正版书 买书还是当当网 很放心
  •   很喜欢。买绘给朋友
  •   老师推荐的。儿子很喜欢。
  •   还可以的,与价格相比就是很好的了,少花了不少。物流快
  •   很好的一本书,充实自己的心灵
  •   商品很不错 服务相当周到。。
  •   经典书籍总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   包装很好纸质很好,内容也很丰富值得一看
  •   老师推荐。给小孩买的。应该是不错的。服务很好。
  •   还可以,帮别人买的,感觉还不错。。。
  •   给男朋友买的,是在当当上买的第一本书,挺好的一本。
  •   比起行者无疆 我更喜欢文化苦旅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 个人感觉吧
  •   余秋雨很多人骂,但是他的这个散文是经典,有些地方的确字字如金,很不错啦~余秋雨不能算是学者,但是算个作家啊
  •   老师推荐,就买了一套余秋雨的作品,孩子这个年龄并不喜欢看这种文风的书,初中的孩子大都喜欢科幻,轻松的作品,屯着,
  •   还不错,余秋雨的书读起来很舒服,没有那种晦涩难明的感觉
  •   一直很喜欢余秋雨,有思想有深度。
  •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本余秋雨作品。不敢妄加评论余秋雨作品的风格。
      读着这本书,仿佛亲身游遍了欧洲,从南欧到中欧,再到西欧和北欧。伴随着文化、伴随着历史,探变了欧洲。
      叹作者的博学,作者的视角,作者的思考。
      或许,这,开启了我的文化苦旅。
  •     前不久盛传余秋雨先生在金融投资上的成功,让我一下子颠覆了对他学者的印象,感觉好像玷污上金钱利益的作家总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吧。到底思想里面还是渗着古人的残渣,怎么搞文化的就不能有钱了呢?怎么一定要没有钱的才像搞文化的呢?这是不是一种阴暗思想的传播?就好像政客可以甩着清贫学士的大旗压榨教育资金同一个道理。
      
      ——just say say
      
      和文化苦旅相比较,行者无疆是一个给人希望胜过绝望的书。北欧的童话,欧洲的古堡,冰岛的雪白,西班牙的火红,勾起的,无不是一种向往。而?1?3苦旅,则显得艰难很多,王圆箓贪婪地在英国人后面点头哈腰道别数钱,圆明园的废墟发出阵阵叹息和哀怨,我只能小声地说,我害怕。想起去西安的时候,站在公主墓里,曾经绚丽多姿的壁画早已破烂不堪,看门人一边吃饭,一边充当导游给我们指指点点;乾陵无字碑上密密麻麻的文人墨客的留笔中不乏到此一游之记,雪花飞扬,我抬头,真的想哭。守门的大叔还在计较到底能不能用学生票半价的问题,和曾经的王道士又有什么区别?不敢看,不敢想,不敢念。我每次想起来都是一种难以自拔的绝望。我们的文化,到底去哪里了?
      
      当然,行者比苦旅要晚出版些,这和作家的风格转变不无关系,但是近几年也在没有看过yu先生的书籍,也不敢在这里叫嚣。我到底对欧洲有多向往,我不知道,也不知道到底这种向往好不好,该不该,是不是种盲目崇洋媚外,还是一种发自内心。全然不知。只能说,这是一种真实的感受,从电影里,从书籍里,从照片上,从……
      
      等到再看一眼行者无疆的封面的时候,仿佛置身捷克的布拉格,想象自己是个历史的过客,看苏联大军坦克碾过,革命的火焰熊熊燃起。放下行囊,我想,革命就快要来了吧,我们?1?3也需要这样一场革命。
  •      《行者无疆》是一本虚掩着门的“入魔”口啊。迤逦的词句帧表着这口大门周围的框框纹纹,或者是一个有花五六色头发的姬子,站在门口,都极具魅惑地想招揽你进去看看。
       等你抬脚一进,发现不对劲,这外面堂亮亮的门,里面暗搓搓的一片竟是衙役大堂呐。余老先生端坐龙虎凳,差使“法兰西”把“中国文化圈”带上来。一顿痛批后,判决书下来“你要是不能静得像人家萨特和波伏娃一般,那你还搞个屁学问?!推出去!“
       然后被带上来的有”中国排场圈“、”中国官僚圈“……你发现这判罚的过程如此的无聊,旁边还有黑压压的一片看热闹者还流连忘返着。你透不过气,便出来了。
      
       此书出版于十二年前,余秋雨的创作生涯正值巅峰。”判官“余秋雨在痛批中国文化工作者时,都会有意识地把欧洲作为参照物,毕恭毕敬地把它悬在臆想着他们扣头谢罪时的颈背上,一把锋利的达摩剑。
       怎奈作为读者,本人的文化素养并不高。在有气无力地为余先生的痛批叫了两声”好“之后,真不知巅峰时的余秋雨,”疯癫“过多少有志青年读者。
  •     旺旺逼我看完书后写读书笔记。好吧,那就说说《行者无疆》吧。
      这是我看到第二本余秋雨的书。上一次看的是《文化苦旅》,看到这位长辈如何在书山之路艰辛寻找探索,有感动,现在留下的印象只有那一个个他在孤灯之下手捧古书的形象,潦倒却又轮廓分明。而现在刚看完《行者无疆》,那留下来的印象当然是更加鲜明的。这两本书,渐渐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余老的形象——敏锐而又敏感,孤高却又入俗,深邃而又简单,有着辽旷的视野,却又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士一样,怀抱着高洁的理想,不小心又跌进了现实的尘埃里。
      ——说远了。这本书的背景,应该是与凤凰台合作的一个文化之旅之类的栏目,作者跟随剧组在各国、各地奔走,从北极到南极,共经历了十五年时间。这本书,则是这个旅程中欧洲一段的记录。英国、法国、葡萄牙、德国、冰岛、意大利、挪威、奥地利、爱尔兰;罗马、巴黎、伦敦、维也纳;森林、古堡、教堂、大海、冰原;拿破仑、伽利略、达芬奇、爱恩斯坦、伽利略、丘吉尔、莎士比亚,等等等等,作者以地理为坐标,以器物建筑为载体,以人文为核心,讲述在这一片土地上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宏观大事或微观小节,常常是由一个针眼而铺叙展开的壮丽画卷,作者把厚重的历史填入胸腔,又不忘收集世俗生活的本真意义,展现了必须站在一定高度才能拥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并对现在的生活不断温柔地提出反思。之所以温柔,是因为,还没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印象比较深的有几点。
      一是欧洲人追求完美的精神,造一座教堂可以一凿一铲地敲打上几百年,几十代人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奉献在了一件事情上,所以有了那么多伟大的值得万世传诵的建筑。在我们看来,这应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样的精神,应能造就坚韧、紧密的民族,有同样的事业、价值观作为纽带,祖宗及子孙应无隔阂,邻里之间应无障碍。此外,不肯轻易糊弄自己及别人的特性,也指向了他们的生活也肯定是追求高品质的,所以才有了瑞士表等物。
      二是欧洲人对自然的尊重。他们的建筑是纯色系,在山野湖畔的房屋也都在追求着与自然融为一体,停止了野蛮的掠夺,并体现了另一种审美。
      三是文艺科技繁荣,人文气息浓厚。先前的资本积累,给了他足够的条件去建造一流的学校、创造及吸引一流的大师、建立适宜文艺科学发展的生态,现在文艺科学一片欣欣向荣,大家都认为非常适宜人类生存,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潮水般的移民。但是在之前的年度,无数文学、艺术、哲学、科学领域的大师,在世时备受冷落甚至欺凌,平生不得志,抑郁而终。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大师的名声在外头再传入里头的时候,这些伟人才被重视起来,并成为国人的骄傲及城市的标志及基垫。这是个有趣的现象。是因为以前的欧洲人太自卑了吗?还是口口的力量太强大?还是品德、知识、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造成的后果?
      四是现在的文明背后的野蛮历史。欧洲作为现在地球上的发达地区之一,展现出来的是一片风和日丽、悠闲富足的场景,但也理应认识到其发家史。——比如海盗对周边国家的骚扰及掠夺,宗教的专制及残暴,国家间此消彼长的侵略征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有人的地方,历史总有相似。
      五是现在一片富足之下的隐忧。福祸相依,不细说。
      合卷之后,欧洲这个名词在我的脑海里有了更鲜明的形象,感谢先行者。希望老娘有生之前能去把那些国家都住一遍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当然要在事事顺心如意的前提下,纯文艺享乐地过去,哈哈哈。
      
  •     为什么??????????????????????????????????????????????????????????????????????????????????????????????????、
  •     《行者无疆》姑且被定义做游记,或是人文读物。而事实上它更应该是一本心灵告白。为什么是告白而不是独白,因为它事实上又是和我们在交流,娓娓道来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悟,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而这其中,有许多正是我们这些读者想表达的。
      学者们则把余先生的文章弄到“文化”的高度,此时《行者无疆》便是所谓文化巨著;而事实上旅行过的人视《行者无疆》如知己,道出自己旅途中也许零零碎碎想得到的,有一种深深的赞同感;对于没有旅行过的人,《行者无疆》又好像是一部宝典,充满了各种难以言喻的新奇。
      倘使真是这样,那么我想余先生会更愿意大众的阅读,一丝丝体味当中的感受,而不是被冠以“文化”而高高挂起,供人评头论足。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则书评:
      “研究生时代重新捧读《行者无疆》,发现看了30页便不能继续,无病呻吟的思索和毫无边际的漫谈,颇有故弄玄虚之嫌。”
      于是觉得深深悲哀。
      无论余老先生是以怎样的感觉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章,我想都应该被尊重,作为一个行者的尊严,作为一个笔者的尊严——故弄玄虚也好,无病呻吟也罢,无所想,就无所写。
      读完《行者无疆》我是佩服余老先生的,而事实上无论是谁写的这本,我都应该是佩服的。
      余先生写过的其他诸如《文化苦旅》我均无多大欲望去看,而看了却也没有多大感触。《行者无疆》确是一下子吸引了我。就“行者”二字而言。看过一部纪录片《行者——梁子非洲十年》,还有之前旅游卫视也有以“行者”为题的专栏节目,这时,行者则是“以个人化脚步丈量世界,以旅行者视角发现风景,以行走发现为主题,以个人化、个性化独特视角展现旅途中的惊奇发现,在游玩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创作”。而追溯的更久远一些,则有孙悟空孙行者,武松武行者,或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前后“行者”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而事实上本质是一样的:
      敢于向前的特立独行的人。
      就书中所行之地而言,庞贝,罗马,黑格尔等等,换做是你,你有想过要去么?更无论其贯穿于旅行之中的感受,只有当你安安静静地看着时,才会感受得真切。
      然“无疆”更是打动人,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同样的人同样的城市,不同的只是心情。现代的我们,青年人,所追求的不仅是生活,更是追求一种“无疆”的个性,没有限制,没有模板,在广阔的思维空间漫游。余老先生在《行者无疆》中所体现的个性,字里行间弥漫的思维的发散很难不引起共鸣。你可以通过他的描绘身临庞贝古城的情景,经由他的所思所想引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是一种共鸣。
      又看到一则书评这么写到——
      “我们同时可以想到,其实城市也可以是行者。在城市里,不同的人来了又走了,带来了不同的风景,城市无时无刻不在时空的穿梭中行走,忽而是现代的喧嚣,忽而是历史的古朴。
      行者无疆,心无疆,人无疆。 ”
      我想,“行者”和“无疆”就是《行者无疆》的魅力所在吧。
      写到这,我也同时想起一句话:
      “无论身体或是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
      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你品尝了夜的巴黎。。。
      虽然这首歌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也说明了旅行其实是心得修行, 真正的旅行就是放下了放下了所有的包袱,轻装前行,这样才能在旅途中真正的享受快乐,就像欧洲人旅行一样,该旅游了工作上多大的事都是小!多逍遥自在~向往我的旅行,艺术之都,巴黎!come no~~
  •     中学时代觉得余秋雨的文笔功力深邃,有思想深度。
      大学时代没怎么看余秋雨的作品,精力都献给了外国小说报刊网站。
      研究生时代重新捧读《行者无疆》,发现看了30pp便不能继续,无病呻吟的思索和毫无边际的漫谈,颇有故弄玄虚之嫌。
  •     一直觉得余秋雨是一代文化学者的代表,不似传统的老学究成日钻研于书本之中,其实文化本来源于生活,装饰于生活,点缀于生活,所以,必须将文化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诠释她的美,于无字处读书,只有亲身的经历,才能感受到生活之美。
      这本书中,作者将文化之旅用平实却引人的语言,将自己在欧洲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好似一个老者在做自己的回忆录,真实,却发人深省,喜欢这样的文风。
  •     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在眼前看到历史。
      
      本来是无意中借到这本书,本想稍微打发一下时间看看。谁知看过不能罢手。
      书中作者一个一个国家的介绍,一个一个国家的感悟,不管我去过或是没有,我的回忆都慢慢打开,思绪都跟着飘起来,去一点一点慢行。
      
      不管是南欧的风情万种,还是中欧的童话城堡,还有西欧的田园风光,亦或是北欧的冰天雪地,都让我感受到旅行的力量。
      
      有朋友告诉我说,看一个人,要看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认识的人。看完这本书,让我重新走过很多之前走马观花的地方,还让我认识很多历史上封尘已久的那些人物。算是收获颇多。
      
      而且,它让我明白,作为一个行者,其实没有边界,何处不能去?天下皆可往。一切只要心中有执念,就能说走就走。
  •     不亲眼去看看文字里的城,没有评价的能力,当然有些地方即使我们去了也不一定就能感受得到。比如品尝红酒或者国际法院,不是随便的人都能参观。所谓行者无疆只是某些人或者个别人的无疆。
      身体不能抵达的地方还有心灵可以,心灵不能抵达的地方还有灵魂可以,在路上的不一定是脚步。
      看看外面的世界,尽管活的年龄也许不够老,足够丰富才不枉一生。
  •      余秋雨先生写的书内容和知识都是极其丰富的,是我想再次阅读的书籍之一。因为专业的原因,一直自觉对西方世界(欧美地区)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可是看了余先生的书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没有走出去的路,光靠书本和间接获得的知识、见闻、轶事都是万万不能作数的。
       余先生不光真正地用脚走过了欧洲的大小国家,还用他的头脑在一路上思考问题。比如生态社会的理念、对于建筑的评论、分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和人物、探寻了众多名人故里或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除去异域风光之外,都洋溢着作者的睿智和独到的思考。比如在《那个巨人》一文中,余先生用短短的文字介绍了滑铁卢战争后的留下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山丘。随后又利用很短的篇幅论述了现代人对此次战争结果悼念形式的本末倒置,战争由现实转向审美化的文学作品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等。谁曾想,这个由战争胜利者建造的纪念碑如今却成为游人祭拜拿破仑的地方?是历史的悖论,还是现代人的误解?
       愿意思考和有思想的人注定驰骋无疆。
  •     读这本书之前对欧洲的概念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可以说是这本书激起了我对于欧洲大陆的探索,也是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某些欧洲国家的看法,尤其是意大利等。。可能余此人可能是中国近代的一株奇葩,其身上有好有坏的特质我很难评说但是他的文字还是值得一读的,最起码比某些徒有其表的作者要好的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