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星云大师等(著),丰子恺(图),张丹(编)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精选文集,几乎收集了古今中外与此主题相关的所有佳作,描写了近三十余种动物,篇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各类作品从诸多角度直击灵魂,拷问人类的罪与罚、责任与义务、道德与良知。作者众多,题材、体裁、风格各异,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找到自己所需的“心灵鸡汤”,进而升华为对所有形态的生命包括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理解与尊重、悲悯与善意。诚如国际知名的自然资源保护者、黑猩猩研究专家珍?古德博士所说:“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读者将经历共同的情感体验:感动与羞愧、泪水与微笑、反省与动力。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为佛光人的四大工作信条。大师一生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大师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之余笔耕不辍,撰有《星云大师讲演集》、《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六祖坛经讲话》、《迷悟之间》、《人间万事》、《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10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插画作者: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中国著名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与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合著的《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重要的代表作,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序一 虫鱼鸟兽皆有佛心
序二 良师益友 同体共生
第一章 美生灵——动物的赞歌
美生灵
藏羚羊跪拜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巩乃斯的马
驮马
龟兹驴志
牲灵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致大雁
母鸡
漂亮朋友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一只芦花鸡
仁兽驯鹿
小羊羔
义犬赛虎
狗 赞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鹤之舞
白点黄找朋友
我的猫是一个诗人
达?芬奇寓言八则
第二章 悲情人之过——动物的哀歌
生命
对不起它们
我们的动物兄弟
熊场见闻
熊庄一夜
再见,我们珍爱的弗兰西
熊的解放:人的救赎之路
人类远比禽兽残酷
狗这一辈子
你怎么可以这样?
被人类恩将仇报的义犬小花
在春天的空中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看南京虐狗事件
老虎“雷雷”的命运
猫婆
复旦大学的人和猫
永远失去的信任
羊的样子
爱不是爱来爱去的爱
一头非正常死亡的猪
请把皮毛还给动物
悲情人之过
不要暴力
第三章 从爱一只猫做起——人与动物
大青、小青和三叔
地球上不是只有人住
老猫
阿咪
埋猫人
野兔的路
燕子还巢
在巴黎宠物公墓读诗
爱犬的天堂
穿皮大衣的囚徒
狗性与人性
沙漠人家
我怎样走上“动物解放”之路
猫与我
——一段道德启蒙的经验
黑熊改变了我的生命历程
我和狼
军狼
猫之家
怀念一只陪伴了二十三年的家猫
小狐狸的灯
樱花树下的爱
……
后记 知情 同情 行动
章节摘录
序一 虫鱼鸟兽皆有佛心 ——动物是人类生命教育之良师 (台湾)星云大师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存在,会是怎样的景况?没有清脆婉转的鸟声,看不到翩翩飞舞的蝴蝶,海里没有款摆游动的鱼儿,陆上见不到猫、狗,草原没有牛、羊、象、马……地球上只有两肢站立的人类和他们所发明的各种人造物。 当然,这样的画面是不可能存在的!假如所有的动物已灭绝,人类是不可能单独延续生命的! 思维着我们哺乳类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演化而来,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同一个祖先,而且彼此分不开。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为动物定位,并纠正、调整对待它们的观点与态度? 喜欢动物的人会在家里饲养猫、狗、小鸟或其他宠物,不过,作为玩伴的宠物是否皆能得到真正平等尊重的对待?街头的流浪狗、流浪猫,除了爱心人士的喂食,填饱它们的肚子,或环保单位捕捉、捕杀,有无更妥善的处理方法?动物园的动物和马戏团里表演的象、马、狮子等,生活得合理、有尊严、自由自在吗?我们视为“害虫”侵犯我们生活环境的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真的非除之而不快,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我们说它们是害虫,它们则认为人类是“恐怖分子”;生命之间以利害相对待,当然会失去平衡,唯有佛教“同体共生,相互包容”的观念和态度,才是真正的平等之道。 还有,人类语言中以动物之名来骂人、作负面形容的,如猪狗不如、獐头鼠目、狼心狗肺、河东狮吼、三脚猫、兔崽子……对动物有轻视侮蔑之意。 自称为“智人”的人类,我们的感觉、感情,甚至思想、智慧各方面能力都胜过动物吗?基本的感官上,我们的视觉不如雕,听觉比不上蝙蝠,嗅觉不及猪、狗,味觉不如鱼类。 本文从动物的各种本领、能力、情感表现中,来探讨、欣赏它们的情深义重与感人的佛心,也说明佛教和动物的因缘及对待它们的态度。 动物自在的清朗佛心 动物有情识、有心智能力,已是众所皆知。过着社会性生活的动物,更有着亲情、爱情、友情、社会伦理,以及和人类、其他生物之间温馨有趣的互动。 骨肉亲情是天生的感情,在动物身上,我们也能发现许多鞠躬尽瘁、无条件付出的爱。燕子是人类喜爱的鸟类之一,亲燕为了喂食刚出生的雏燕,每天会不辞辛苦地出外捕捉昆虫达两三百次,雏燕张开嘴巴吃饱之后,还会对着亲燕翘起屁股,让父母把它的粪便衔出巢外。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云:“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即是描写亲燕育子的辛劳和伟大。 企鹅椭圆形的身材和左右摇摆蹒跚行走的模样,很令人怜爱。企鹅妈妈下完蛋后,它就把蛋交给企鹅爸爸,自己则长途跋涉到不结冰的海岸,为未来的宝宝寻找食物。负责孵蛋的企鹅爸爸会把蛋摆在两脚之间,用它厚厚的皮下脂肪轻轻盖住。在冰天雪地中,企鹅爸爸如老僧入定般不动不吃达六十天,等到小企鹅孵出时,企鹅爸爸已精疲力竭,形销骨立,体重减轻了五分之二。这时出外觅食的企鹅妈妈会带着食物及时赶回来,接着由饿坏的企鹅爸爸开始出外觅食给宝宝吃。小企鹅就是如此的在父母亲细心呵护下慢慢长大。 抚养照顾之外,动物也知道“教育”的重要。刚出生的小海獭不会游泳,海獭妈妈逐一教导它们如何游泳、潜水、觅食,晚上睡觉时,海獭妈妈会让孩子躺在它身上,然后用长长的海藻把母子俩牢牢绑在一起,如此,再大的风浪也冲不散它们。 母狮子为了训练小狮子,经常故意把小狮子推下山谷,让小狮子在不断攀爬、跌倒的挫折磨练中培养生存的能力。无尾熊教子也很严格,小无尾熊不听话时,母熊会按住小熊,用手打它的屁股,如果小熊撒娇哭闹,母熊会继续打,直到它不哭为止。 当敌人出现时,母鹿为了保护小鹿,会假装受伤,设法把敌人引开。在《大唐西域记》卷七里,也记载母鹿护子、鹿王慈悯的感人事迹。有一位国王常常到树林里打猎,树林里住了好几百头的鹿,为了避免全族一时覆灭,鹿王和国王商量,一天送一头鹿过去让国王食用。有一天,依照次序轮到一头怀孕的母鹿去送死,母鹿对鹿王恳求:“我虽然应该去死,但我的孩子还没到死的时候啊!” 鹿王心生不忍:“可怜慈母爱子之心,竟然恩及未出世的孩子。”便代替母鹿前往送死。 国王看到鹿王亲自前来,非常讶异,了解实情后惭愧说道:“我是人身,却和野兽一样残忍;你是鹿身,却具有人一般高贵的道德。”从此不再打猎,让这些鹿能自由无惧地在树林里生存。 现代的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在动物世界中也不乏夫妻忠贞相守至老死的。有句成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里的“鹄”就是天鹅,是大自然里的美丽动物,它们不但严守一夫一妻制,而且一辈子夫妻恩爱,感情深厚。 作为和平象征的鸽子非常恋巢,夫妻间常会亲昵地轻啄对方的头、脸,互相抓痒,整理对方的羽毛,它们也是白头偕老,永不分开。海豚会细心照顾生病的伴侣,伴侣死了,海豚会悲伤哭泣,不肯进食,甚至到后来也跟着去世。 从许多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的行为中,能明白它们巩固的家庭伦理,以及欢喜、悲哀、痛苦的感情反应。 猿猴是人类的近亲,它们有百分之九十八的DNA组合和人类一样,所以在感觉、感情、族群互动上的表现都和人类很相似。猴子习惯过团体生活,喜欢有频繁的互动交流。它们最感兴趣的大事就是生小猴子,每当一只猴子诞生,许多猴子就赶去探望,大家帮刚生产完的母猴理毛,也会去摸摸刚出生的婴儿,品头论足一番。 鲸鱼和海豚也喜欢群居,尤其在生育季节,更是互相照应,如鲸宝宝在海底诞生,母鲸和其他鲸鱼会合力把它抬出水面,以免溺毙。有同伴受伤,它们绝不会弃之不顾,一定留在身边照顾它、陪伴它,这种高贵的情谊实值得赞叹! 蚂蚁是靠着触角的嗅觉来传递讯息、辨别敌友及食物的味道,因此同窝的蚂蚁在路上相遇,会头碰头,晃动触角。我们都知道蚂蚁非常团结合作,除此,它们更有分享食物的美德,当一只工蚁在路上发现糖水,它会先吸足,回窝后再把糖水吐出来分给全窝的蚂蚁。 鸟类有“卫亲保种”的自然反应,同族中年长、有经验者,会教年轻、没经验的幼鸟怎样认识、避开敌人,年轻的幼鸟也从不自作聪明,总是牢记父母的好意忠告,这也是现代年轻人必须学习的。 同体共生、相互包容,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生存的态度。在动物界也常有异族互利共生的情形。如台湾乡下,经常可以看到白鹭鸶站在水牛背上的祥和画面,鹭鸶啄去牛背上的寄生虫,既帮水牛清洁身体,也填饱自己的肚子。 野山羊和火鸡也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它们在一起时,机警的火鸡常用它那高八度的叫声,提醒野山羊有危险人物靠近;冬天大雪封山之际,野山羊以蹄子刨开积雪找寻食物时,火鸡也能趁机填饱肚子。 生长在浅海中有一种叫隐鱼的小鱼,它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遇到危险、无处藏身时,总是钻到海参的内脏里,如此一来,隐鱼得到了保护,海参也从隐鱼的排泄物获得养分。 和人类一样,动物们在得知同伴去世时,也会悲伤,并且为它们举行葬礼。 非洲有一种獾,当它们发现死亡的同类时,会想尽办法召来同伴,将死去的獾拖到附近的河流中,然后一起肃立河岸,望着河水悲伤地哀鸣不止。澳洲草原上有一种野羊,在看到另一只野羊死时,也会悲伤地哀鸣,并用头上的角用力地撞击树干,以表示它们对同伴的哀悼。 西伯利亚的灰鹤则保持着奇特的葬礼仪式,它们在首领的带领下,哀戚地站在死者面前鸣叫着,当首领突然一声拔尖的长鸣后,众鹤便一个个噤口低头开始默哀,直到首领发出结束的叫声为止。南美洲的亚马孙河边的平原上,娇小玲珑的文鸟,为同伴举行的葬礼充满了美感,它们会各自飞到林中找寻绿叶、浆果和花瓣撒在同伴身上,表示对同伴的送别。 动物和人类一直维持紧密的关系,早期驯养动物偏重实用意义,如当交通工具、看家、使役和负重等,现在人类和动物则发展为相互牵连、做伴的关系。亲人性的动物常常以它们的同理心,接纳、陪伴和无条件的爱,滋润人心。《狗狗知道你要回家》里记载,美国费城曾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心脏病、高血压、忧郁症的患者,经医生建议,饲养猫狗之后病情改善许多。在“宠物疗法”计划中,也让宠物前往医院、收容所、老人之家,拜访住在那里的人,据说效果非常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在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流传一则“海鸥老人”的感人故事。每年都有一批海鸥远从西伯利亚飞来翠湖公园过冬,刚从化工厂退休的吴庆恒先生,只要海鸥一到,总会风雨无阻地到公园喂它们吃东西。吴庆恒喂食海鸥的身影,和海鸥一样成了翠湖公园的一景,当地人都称吴庆恒为“海鸥老人”。如此过了十一年,海鸥老人去世了,一群与老人结识的朋友,为老人在翠湖边发起一个签名告别式。当他们把一张放大成二十四寸、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在他生前喂食海鸥的地方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海鸥马上在老人的遗像前,排成整齐的队伍,还不时有其他的海鸥飞来,定格在空中,凝视着老人的遗照。仪式结束,朋友们欲收起老人的照片,原本排列整齐的海鸥突然躁动起来,“!!”的叫声不绝于耳,仿佛在呼唤着老人。 佛教与动物的因缘--戒杀护生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大肆捕杀,野生动物日益减少,生态的均衡受到严重破坏,近几年来,有心之士纷纷奋起,疾呼保育动物的重要性,一些相关的团体组织也应运而生。其实,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祖师大德们一直默默地为保育动物奉献心力,其思想与做法值得大家参考效法。 翻开历史,可知古圣先贤大都以心存慈悯、胜残去杀为尚。在《史记o殷本纪》里记载商汤护鸟“网开三面”的故事。有一次商汤在野外看见有人张网四面捕鸟,并祈求:“天下四方的鸟,都进入我的网吧!”商汤认为如此全网捕尽过于残忍,便撤开三面的网,对着天空说:“不要命的鸟,就进来吧!”这应是中国护生思想的萌芽。 《论语》上说:“戈不射宿。”“戈”是猎者,“宿”是鸟儿在窝巢里睡觉,当它们还没有睡醒,拿箭去射杀,使它们来不及逃避,是不仁的举动。儒家的曾子说:如果没有特殊缘故,随便杀害一只蚂蚁昆虫,就是不孝;没有特殊缘故,随便摘取一花一草,就是不孝。曾子把孝道的层次提升到对动物、植物,乃至对一切众生的爱心,这种无私的慈悲仁爱,就是孝顺。 佛教除了提倡不杀生,更进而积极护生。《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戒杀护生是对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所以佛教的戒律对于动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慈悲思想。 另外,佛陀唯恐雨季期间外出,会踩杀地面虫类及草树新芽,所以订立结夏安居的制度;佛教寺院为鸟兽缔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不滥砍树木,不乱摘花果,凡此均与今日护生团体的宗旨、措施不谋而合,可说是保育运动的先驱。而梁武帝颁令禁屠之诏、阿育王立碑明令保护动物,则是国家政府基于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大力提倡爱护动物的滥觞。 天台四祖智者大师,曾居住在南方沿海一带,每日见渔民们罗网相连,横截数百余里,滥捕无数的鱼虾生灵,心中不忍,于是购买海曲之地,辟为放生池,共遍及全国八十一个地方。开皇十四年,他应请开讲《金光明经》,阐扬物我一体的慈悲精神,感化以渔、猎为业者,共有一郡五县一千多处,全部止杀而转业。 宋初天台的义寂法师,常应村人邀请,浮舟江上,一面放生,一面讲《金光明经o流水长者品》;唐代译经僧法成法师,曾在长安城西市疏凿一大坑,号曰“海池”,引永安渠的水注入池中,作为放生之处。唐初杭州天竺寺的玄鉴法师,常以爱物为己任,将寺前通往平水湖的河流作为放生池,并得到太守的批准,禁止人们在六里内捕鱼。 世间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所以放生不但是为对方延命,也是为自己积德;不但是爱惜生命,也是报答父母深恩。无奈后人实行不当,助长杀生恶业,徒使美意尽失,例如将原本翱翔在山林里的禽鸟,捕来放到尘烟满布的都市中,无异促其早亡;甚至有些人为了要放生,教渔夫去捕鱼,教猎人去打猎,在一捉一放之间,不但令其惊惧,也难免伤到皮肉,危及性命。所以,我们不但要建立正确的放生观念,更应该与时俱进,以积极进取的护生行动来取代弊端丛生的放生形式。 我个人也是从小就很喜欢动物。记得七岁那年冬天,我见到两只小鸡被雨水淋得全身湿透,心中非常不忍,将它们引至灶前,想借着火的温度将羽毛烘干,没想到小鸡因为惊慌过度而误入灶中,等到我将它们从火海里抢救出来时,全身羽毛已经烧光,连脚爪都烧焦了,只剩下上喙,已无法啄食。我每天耐心地一口一口喂食,并常以爱语安慰它们。如是过了一年多,小鸡居然没有夭折,后来还能长大又下蛋,亲友邻居都视为奇迹,纷纷问我是怎么养活它们的,其实我只是感同身受,把自己也当成小鸡,处处为它们设想而已。 在雪梨(编注:澳洲悉尼)喂海鸥的情景,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雪梨海边常有海鸥聚集,我和徒众经常将吐司面包撕成一片一片,掷向沙滩上、海面上。渐渐地,海鸥蜂拥而至,甚至在面包还没落地前,就被它们在半空中接住。喂食多次后,海鸥与大家混熟了,有时群鸥在空中争食,有时干脆飞近我们,将手上的面包衔走。有一只长得很瘦小的海鸥,每次探头想吃,但都被其他同伴抢去,为了让它吃到面包,我们对准它的喙丢掷,乃至跟着它飞翔的路线,从海岸的这头跑到另一头,想尽种种方法,总算让它啄了一小口面包。 临走时,小海鸥特地飞到我的面前,围绕三匝。回台湾后,听澳洲的弟子说:位在高地上的南天寺一向没有海鸥出现,可是却有一只瘦小的海鸥老是高踞在佛堂的窗口上,后来常有数百只的海鸥早晚都来寺中讨食;海鸥成为“山鸥”了。 佛光山是一个丛林道场,自然会有各种动物不请自来,狗儿猫儿不用说,野兔、松鼠、鸽子、燕子和许多叫不出名的小鸟,以及各类昆虫、爬虫动物等,都在佛光山任意逍遥,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弟子们秉承我“爱生护生”的理念,对它们也都能慈悲待之。对于这些动物,凡是“有意”成为佛光山一分子的,我都为它们取名并入籍。小狗小猫是“来”字辈,像来发、来欣、来富……小鸟叫“满天一号”、“满天二号”……松鼠叫“满地一号”、“满地二号”…… 佛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类与动物之间是“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所以在一切众生平等的前提下,如何让动物得到应有的待遇,是身为人类的我们应好好思考的。 每一种动物都各有不同的特性,也都有存在的价值。在单纯的生存法则下,它们以各种能力、道德、慈爱、感情、道义、智慧等等,呈现丰富深邃的生命体,开展自在清朗的佛心,是人间温馨欢乐的种子,更是人类生命教育的良师。 ……
编辑推荐
《动物记》是一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精湛,制作精美,既可欣赏阅读又具收藏价值难得一见的图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