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李国文 页数:636 字数:6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 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 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 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 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 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 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 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 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 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作家出版社
内容概要
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龙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四十年的生活,通过对几十年间不同人物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左”倾政治的厌恶,以及“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小说时序颠倒,历史与现实穿插,情节扑朔迷离,是反思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男,1930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1947年就读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9年到北京,先进华北人民大学三部学习。后到中央戏剧学院研究部工作。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回国,在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1986年后,到中国作家协会,曾任理事,主席团委员,《小说选刊》主编。 李国文先生以小说创作蜚声海内外,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鲁迅文学奖、华人传媒文学奖。至今,已创作了五百万宇的文学作品,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朝鲜文在海外
章节摘录
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 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 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 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 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 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 裹住。 这石湖上冬末的晨雾,愈接近天亮时分,也愈浓烈,仿佛什么活生生 的、有性格的东西,定要死乞白赖地缠住不松不放。这使得那位扶着船舱 篷顶站立眺望的游击队女指导员,满脸恼怒,焦躁不安。她简直恨透了这 弥弥蒙蒙不消不散的浓雾,那对明亮的眸子,无论怎样努力,也看不出三 步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她现在恨不能插翅飞上湖心的沙洲,因为情 况突然间变得这样紧急,时间对她来讲,不但意味着亲人的生命,同时还 攸关着整个游击支队的命运。然而,老天偏偏作对,在这大年初一的早晨 ,下起了没完没了的大雾,挡住了视线,辨别不清方向。而且芦苇丛中密 如蛛网的河道,完全有可能搅昏了头,以致迷了路。 “老晚哥,路没错吧?” “不能!”那个俯着身子吭哧吭哧划船的人回答着。他瞟了一眼她腰 间挎着的匣枪,不由得心中一冷。那枪上的红缨,虽然已经陈旧,颜色不 那样鲜艳了,但是却在提醒他,对待这样一个简直可以说是“杀星”的女 人,还是以小心谨慎侍候为宜。所以压住他那爱唠叨的舌头,只拣最简单 的字眼答复她的问题。 “那你加把劲儿,快点划!” “打我出娘胎,也不曾这样卖过力气。” “你早就该这样踏踏实实地做人啦!四姐,她够可怜的。你,一个当 哥的,指着妹妹养活过日子,不成材啊!” 老晚沉重地叹了口气。 突然间,那对漆黑闪亮的瞳人逼视着这个划船的人,尽管是雾天,朦 朦胧胧,但那刺人的光芒,似乎穿透老晚的心:“是他划走了我的舢板? 你实说!” “嗯!”老晚艰难地点点头,显然,他不敢对她撒谎。 “他没告诉你去哪儿?”那声调听来十分严厉,只吓得这个划船人一 连气儿地说了几个“没有”,矢口否认地晃着脑袋。 “他自然不会说给你听的。”这一点,她完全相信,如果他真的说出 了他的去向,倒是值得认真考虑,没准可能是引入歧途的迷魂阵呢!她又 凝视着密如屏障挡在眼前的雾,不由得思索那个被她斗败了的对手,趁着 她暂时离开的工夫,竟驾着舢板先走一步。会到什么地方去呢?又有可能 搞些什么名堂呢?如同这看不透的浓雾一样,难以揣摸得出他的意图。当 然有可能投靠敌人,叛变支队,至少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受伤的游击队常 在沙洲上的什么地方躲藏着。那是很有价值的情报,敌人正撒出许多武装 特务在遍地寻找呢!立刻,她仿佛在雾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那个背叛 了革命的家伙,带领着保安团朝沙洲密林的腹地行进,企图一下子捉个活 的,好去领功请赏……想到这里,她不觉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催着老晚: “快点,再快点!”无论如何要抢在他的前头。她明白,只要游击队长落 到敌人手里,决无生还之理,而且那也表明,石湖支队这一下可就真的垮 了。所以,她不得不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那珍藏的五块银元,放在老晚 脸前的船舱板上,几乎是央告地对他说:“你不会白给革命尽力的,求求 你,老晚哥,帮帮我们游击队的忙吧!” 老晚起小就在石湖上载客运货,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见到这么丰厚的 脚钱,真是大年初一,发了个利市。虽然嘴上说“用不着”,但那闪亮的 银元,给他增添了力气,小篷船像脱弦的箭那样,飕飕地在苇丛里的河道 上穿行着。 一九四七年底,一九四八年初的那个春节,就这样在石湖的浓雾中, 开始了它的一天。哦!多么阴冷的日子啊!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年节 也过得冷冰冰的,甚至连稀疏的鞭炮声,也是喑哑的,有气无力的。好了 ,总算快到目的地了,虽然沙洲还在浓雾的隐蔽底下,看不真切,但啁啁 啾啾的鸟鸣,却透过这密密的屏障,传进她的耳朵里,这使她放下了一颗 心。尽管那是怕冷的鸟躲在窝里凄凄惶惶的叫声,但也表明了沙洲上是平 静的,不曾发生过什么意外。有谁能比游击队更熟悉这片人迹罕至的沙洲 呢?只要稍有一点动静,那些鸟雀就会惊起,仓皇不安地飞着,半天也不 肯平息下来的。现在,沙洲上静悄悄的,静得连小鱼唼水的声音都清晰可 闻,她的心安了。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出现了一丝倦意。的确,她太累 了。过去的四十八个小时里面,紧张的接触,频繁的遭遇,血淋淋的白刃 战,生与死的决斗,连喘口气的工夫都得不到。她回想起来,离开沙洲的 这两天两夜,如同噩梦一场地度过去了。一路上提心吊胆惟恐发生不幸的 预感,当她跳下了船,站稳在沙洲土地上的时候,也完全消逝了。想到马 上就会见面的,她那负了重伤的丈夫,想到终于搞到手的特效药,想到有 足够的时间来得及转移,两天来,第一次脸上出现了笑容。 她向老晚告别,并且说:“这兴许是你一辈子头回赶了个早,真不容 易,谢谢你!”说罢,踩着湖岸边细细的白沙走了。但是,没走两步,站 住了,回过头来,痛惜地望了一眼舱板上白花花的银洋,实在合不得啊! 揣在身上多少年的心爱之物呀!然而再宝贵的东西,也得让位于对丈夫深 沉的爱情。只要他游击队长活着,她一个做妻子的,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 呢? 老晚知道这个杀伐果断的女人,是说话算数的,决不会给了钱又讨回 去的。然而她扭回头来时的那股神色,使他懂得这五块银元的分量,于是 他一块一块地捡了起来,放在手里,望着那个游击队的女指导员走进雾中 。就在她身影快要被浓雾吞没的时候,他听到一条粗浊的嗓子在吼:“什 么人?站住!” 老晚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扒开芦苇看去,只见一个斜挎着勃郎宁 手枪的武装特务,三步并作两步地追赶着那位女指导员。糟了,老晚不由 得替她捏把汗。但是,影影绰绰地看见她猛地站住,回转身,手起枪响, 那个正奔跑追赶的特务,好像被人绊了一跤似的,脸朝下扑倒在地上,一 动也不动,死得没有再那样干脆的了。这一切,全在一眨眼工夫里发生的 。老晚瞪大了眼,痴痴呆呆地望着,张口结舌,像傻了一样。然而,他刚 刚清醒过来,只见芦苇丛中,蹿过来一个黑影,像一头伺机偷袭的野兽, 连半点犹豫都没有,那分残忍,那分狠毒,直扑到她身后距离只有几步的 近处,才朝她致命的后胸开了枪。 她踉跄了两步,站稳了,还回过头来,瞪着那熠熠发亮的眸子一那是 老晚终生也忘不掉的——看了这个开黑枪的一眼,然后才倒在了湖岸洁白 洁白的沙滩上。 当这个开黑枪的家伙,掉转身子,偏过脸来,老晚差点吓晕了过去。 哦,可怕啊!是他,没有错,看得清清楚楚,是他。老晚像挨了沉重的一 棒,失神地倒了下来。 五块银元跌在了舱板上,这亮晶晶的银元,是一个女人的生命象征啊 !她像一颗闪烁着强光的彗星,在那残冬的最冷的日子里殒逝了。 沉沉的迷雾啊,越来越浓重了,大概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 着。P1-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