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为开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作家  作者:卞毓方,杨清汀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望之玄妙,即之质朴书海因缘,神交二十世纪的哲学大家金岳霖,久而生情,情极技痒,决定为他传篇文字。金岳霖身后蹿红,拥有不少超级“粉丝”,并非因为他的哲学,而是因为林徽因,一个令无数名媛贵妇灰头土脸的知识女人。但是这角度太俗,也太滥。其时笔者正在撰写一部比较文学,索性把这篇文字也往比较上靠。纵观金岳霖的一生,如果要从比较切入,冯友兰是绝佳对象:同庚,同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同为清华大学教授,同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早期经历类似,晚年际遇有分有合,恰成映照。金岳霖故于1984,享年八十有九,冯友兰活到1990,在这世界上多待了六年,这不是寻常的六年,对一个历尽坎坷、苦去甘来的老学者,其意义不亚于涅槃重生。冯氏之外,还可以选择他的学生:沈有鼎、殷海光、王浩,这三个都是有天分的大才,分布在大陆、台湾和美国,个性鲜明,行为独特,结局迥异,有噱头,有波澜,有看点。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哲学大师加三个鼎足而立的哲学怪杰,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正剧、谐剧与悲剧?进一步,还可以选择胡适——别以为不可能——两个都是清华早期的优秀生,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正是在哥大,胡适放弃先前的农科、文科,改读哲学,金岳霖放弃先前的商科改读政治,尔后,因缘际会,一个摇身一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个半路出家成了著名的哲学大师和逻辑学大师。还可以选择他的外国老师,美国的邓宁,英国的巴克。地分异域,路出歧途,有交叉,有掩映,多冲突,富讽喻。要不然就选择张奚若,这是金岳霖最老的朋友,1914年相识,1917年结交,相切相磋,相砥相砺,终生不渝。也不排斥选择徐志摩……甚至选择庄子、老子……总而言之,比较的天空是广阔的,比较的对象是无尽的,只要角度适宜,言之成理,在在都能写出好文章。正如本书副题所示,笔者最后挑选了欧阳中石。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会大跌眼镜:金岳霖和欧阳中石,一个是前辈哲学家,一个是当今书法家;一个身长一米八0,高大挺拔,一个刚刚一米六二,短小精悍;一个认定哲学后九死不悔,从一而终,一个从哲学系毕业后数度改行,从数学、语文、化学一直教到体育、戏剧、书法;一个多情而无缘,到老仍是孑然一身,一个多难而兴家,夫唱妇随,儿孙绕膝……他和他,有什么可比的呢?“噢!”有人说,“我知道了,因为欧阳中石就读北大哲学系,系主任正是金岳霖。”是,也不完全是,我说。若仅从师生角度考虑,还不如选择欧阳中石的同班李泽厚,此君少年成名,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更具故事性,轰动性。“那么,是因为两位都酷爱京剧、山水画,”又有人说。回答是:也不。金于京剧,只是业余爱好,欧阳于京剧,形同专业,是正宗的奚派传人;金于山水画,是纯粹的鉴赏,欧阳不光是欣赏,早在学生时代就已进入创作阶段。“哈哈,这下我知道了。”你说,“书的正题其实已经点明,俩人不论做学问、做事,都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话自然没错,但还得结合书的副题发挥,笔者锁定的,是两位先生独特的艺术秉赋。何谓独特的艺术秉赋?即不光体现在学问,而且涵盖整个人生,两位先生是用生命实践哲学,并且化哲学为人生的艺术常态,望之玄妙,即之质朴,天趣盎然,生机勃发。这是两个相反而相成的标本,一经接触,就会被其强烈吸引,为之击节为之倾倒为之燃烧!如果把俩人放在一起读,肯定比“左手金岳霖,右手冯友兰”或“前半部欧阳询,后半部欧阳中石”更为灵动洒脱,别具一格。——谓予不信,且听在下从容道来。

内容概要

金岳霖的人生艺术和欧阳中石的艺术人生》金岳霖是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的人生道路是早年清华,然后到美、英、德、法等国留学,回国后,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和系主任,后来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研究员。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他身材高大,仪表端庄,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一副英国绅士派头;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举手抬足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金岳霖又是一个乐观而幽默的人。一生有朋友相伴。欧阳中石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在中学教语文,实验语文课教改,取得非凡成果。后调到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欧阳中石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他还是一位京剧艺术家、研究者,是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两位先生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秉赋。即不光体现在学问,而且涵盖整个人生,他们是用生命实践哲学,并且化哲学为人生的艺术常态,望之玄妙,即之质朴,天趣盎然,生机勃发。

作者简介

卞毓方,1944年生于江苏射阳。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曾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涉足散文,而后扩展至传记,其风格如黄钟大吕,熔神奇、瑰丽、嶙峋于一炉,长歌当啸,独树一帜。季羡林先生曾评价说:“毓方之所以肯下苦工夫,惨淡经营而又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他腹笥充盈,对中国的诗文阅读极广,又兼浩气盈胸,见识卓荦;此外,他还有一个作家所必须具有的灵感。”
  杨清汀,笔名佛石,一九六四年生,甘肃省天水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画院、书法院特聘书法家、评论家,天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书学论文《当代书法体式流变与艺术语言的重铸》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论坛最高奖,并入编中国书协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1949—2008)》。在《中国书法》、《中国书法通讯》、《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散文》、《散文世界》、《华夏散文》、《飞天》、《小小说月刊》、《中国西部文学》等多种刊物发表艺术评论、散文、小说三百多篇。

书籍目录

上编 金岳霖的人生艺术 A  1 天赋的逻辑感   2 与清华同步扬帆  3 在转折的湍流  4 心仪“万人敌”  5 最后一跃,落入哲学的沙坑  6 先教逻辑,后学逻辑  7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8 “太太的客厅”与“湖南饭店”  9 养只蛐蛐打天下  10 逻辑乎,悖谬乎 B  11 南下!南下!  12 在炸弹下写作  13 与一只大斗鸡同居共餐  14 现代版的嵇康  15 女中知己沈性仁  16 劫后重生的《知识论》  17 政治学博士的政治   18 借助斯大林力挺形式逻辑  19 在雷霆万钧、滂沱大雨中“洗澡”  20 与毛主席共餐 C  21 王府井的怪老头  22 老来喜作画中行  23 怅望千秋话古木  24 花、马、狗、猫  25 吃的哲学  26 穿的旨趣  27 亲昵而博爱的“金爸”  28 一身诗意千寻瀑  29 “论高白马,道超青牛”  30 绝版金岳霖下编 欧阳中石的艺术人生 A  1 枯杨生稊的家世  2 小不点的顽皮大王  3 书法启蒙:“动脑比动手重要”  4 班门卖斧,意外结缘奚啸伯  5 告别欧阳崎,迎来欧阳中石  6 选择哲学,进而选择逻辑   7 走近齐白石——另一种文化密码  8 “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9 潜到水底,变成觅食的鱼  10 吴玉如引渡书道津梁 B  11 尊师若父,隳肝沥胆  12 “文革”与书法  13 “咱们都不许哭!”  14 “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15 陋室春秋  16 一七一中之驿  17 北京师院,架起学术平台  18 书法钟灵,中石毓秀  19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0 马太效应下的“公众人物” C  21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22 “我比大师还多两点,我是老师。”  23 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24 戏剧是点线含情的字  25 哲学在哪儿?在生活,在生命  26 情注齐鲁大地  27 锦心绣口,妙语如珠  28 缘是一根愈扯愈长的线  29 九九归一,仍旧回到金岳霖  30 送你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后记:兴味无穷的魅力

章节摘录

2 与清华同步扬帆1910年底,金岳霖十五岁,从雅礼中学毕业,他身材高挑,那一年已经达到一米七五,在普遍矮小的湖南人中间,绝对是鹤立鸡群。金岳霖年轻气盛,活力四射,走在江边,他幻想自己就是浪里白跳;仰望长空,他幻想自己就是排云直上的冲天鹤。该选择志愿了。那时,中国新兴的高等学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金岳霖瞄准了清华。当初,清华还不叫清华,叫游美学务处,成立于1909年,到1910年12月,才由清政府批准,改为清华学堂。据金岳霖自述,也就在那前后(具体时间待考),他参加了清华学堂中等科的考试,考场设在长沙,科目是三门:国文、算学和英文。金岳霖意气风发,志在必得。然而考试结果,这位雅礼中学的高才生,却出人意料地落榜了。砸锅在什么地方?在于国文。国文题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这是唐人裴行俭的话,意思说作为知识分子,首先要具备器度和见识,然后才谈得上从事文艺创作。这句话,金岳霖当然是懂得的,但他没有读过裴行俭的原文,不晓得出处,摸不准来龙去脉,自然难以条分缕析,据题发挥——落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初次失利,金岳霖并没有泄气,他认为纯属偶然,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他对自己绝对充满信心。是以1911年3月,金岳霖再次报考清华。这次考试地点设在北京,考试那天,各地学子聚在广场,由游美学务处督办周自齐按册点名,唱到考生名字时,那人就高声喊“到”,周督办便在那考生的名字上,用银珠红点一下,如此,就正式入场了。金岳霖夹在考生中,一颗心不免怦怦跳,是紧张,更是激动。“湖南长沙金岳霖!““到——”正想间,随着唱名声,金岳霖脱口喊出,反应之快,连自己都吃惊。他实在等不及了。这一声长沙高腔之后,他便快步进了考场。头一场考试,这是决定命运的,仍然是三门:国文、算学和英文。雅礼是教会学校,他的英文基础打得很扎实,考试不成问题;国文呢,题目是《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义》,这是孟子的话,出处清楚,意思也非常显豁,正中金岳霖的下怀,是以下笔千言,得心应手;算学极难,勉强做出几题,心想不妙,谁知考生大都做错,相比之下,他还算好的,这就是运气了。头一场下来,金岳霖顺利被录取。那次还有第二场考试,金岳霖说题目很多,但无关大局,估计是测试录取生综合素质的。头一场考试夺得第一名的是闽籍考生侯德榜,此君大金岳霖五岁,后来成了著名的化学家。

后记

后记:兴味无穷的魅力金岳霖的时代,是批量生产大师的时代。试看那些令历史添香生色的名字:林语堂、钱穆、冯友兰、邹韬奋、徐悲鸿、张恨水诸位,都是与他同庚;而陈寅恪、胡适、胡刚复、范文澜、梅兰芳、叶圣陶、茅盾、罗家伦、林散之、张大千等辈,则与他肩上肩下。他那个时代的哲学家,最佳途径,就是走“洋科举”的路,出国留学。在他之前,胡适抓住了;与他同龄,冯友兰抓住了;在他之后,朱光潜、贺麟、艾思奇等也抓住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大家之硕果,大师之尊崇,堪谓水到渠成,得来全不费工夫。当金岳霖步入晚年,学术遭到政治彻头彻尾的干预。在一个高度集权,政治家一言九鼎的年代,学术要想不成为政治的奴仆,也难——唯一的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寄希望于时间。因为,正如笔者在另一本书中所说:“历史是公正的,当一切都成为历史之后。”欧阳中石的时代,不是产生大师的时代。小学猝逢八年抗战,中学赶上解放战争,大学,面临“三反、五反、拔白旗”,毕业后,又遭遇“反右”、“四清”、“文革”,最好的年华,都叫战争和革命肢解了,虚抛了,空洞了。当国事终于转上正轨,金岳霖已经老迈,老得失去一代大师的创造力,他所依凭的,只有老本。但是他的社会形象,却在一个空前宽松的穹窿下被放大,被擦亮。金岳霖有情有义,多情多义,毋巧累,绝俊伤,这一点,是当代许多伪大师们永远望尘莫及的。                       欧阳中石呢,同样得力于独特的艺术秉赋,使他在本已被淘汰的年龄段上脱颖而出。他是另一个版本的断臂维纳斯。时人之解读,往往拘泥于他的学问大小,造诣深浅,焉知那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弥补的,而钟灵于先、毓秀于后的“这一个”,却不是谁都可以学得来。金岳霖的话题无尽,欧阳中石的话题也越扯越长,本书呈现的,仅仅是一部分。笔者写到这里,笔是暂时搁下了,然而,关于二位先生的研究,堪谓刚刚展开。“你这不是自相矛盾么,”读者或许会问,“书都写到结尾了,怎么能说研究才刚刚开头?”“不,一点也不矛盾,”我说,“这正是大家的魅力:你亲近一分,你就多一分理解;你掌握的材料越翔实,你就越会感到兴味无穷,欲罢不能,因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更宽更深的层面上开掘。”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是为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石为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此书介绍了金岳霖和欧阳中石两位大师的一些事迹,让我们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他们,为他们对学术和艺术的执着而感动,也鞭策自己,在以后生活中要更加的努力 。。。。。
  •   对于金岳霖,以前有了很多的了解,但这本书文笔优美,选择的角度也新颖,读来很有趣。对书法家欧阳中石的经历,我只是简单做了了解。
  •   大师即为大师,初步了解了。
  •   不错。人生艺术&艺术人生
  •   金先生那部分写的还可以.欧阳中石先生那部分文笔\内容\结构稍差.可以一读吧
  •   书写很好,但装订的不好书还没看就开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