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如水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作家  作者:卢新华  页数:201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    二00九年三月下旬,我的一篇约八千余字的文章《财富如水》经编辑的大斧砍削,以不足三千字的面目最初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后又为《报刊文摘》全文转载。嗣后《人民日报》副刊又以另一版本刊载,全文则在香港《文汇报》、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以及美国《今天》等报刊发表,并很快以各种面目流布到了网上。这期间,我很受了一些朋友、读者和师长的鼓励,希望能以一本小书将“财富如水”的话题说深谈透。我很以为然,方有今天这部书稿的面世。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俗语,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曾经以为这样做人未免有些庸俗,后来长大了,渐渐又觉得不无道理,至少撕开了我们人生的许多伪装,还它一个赤条条的真面。但什么是财?财都有些什么特别的性质?为什么我们虽然知道它并不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却还要一遍遍、一群群、一代代趋之若鹜呢?我后来体会到,那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对财富的认知存在着误区。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一天,我在美国洛杉矶的赌桌上终于悟到——“财富如水”。  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以完全视财富如粪土、如敝屣的人们似乎古曾有之,若伯夷、叔齐之“不食周粟”,“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然当今的世界,当花花绿绿的钞票放在面前而不动心的人,我似乎还没有见到。或许有乞丐看到路上有几分钱的硬币,也不弯腰去捡,但那并不是因为不“见钱眼开”,而是因为懒,或者太少、太小……其实,“人为财死”与“鸟为食亡”一样,原本是无可厚非的宇宙间的定律,是无法逃脱的大自然的因果,在这个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前,人类是永远也无法真正清高起来的。但我又想,正如人不能不死一样,大概也很少有人会希望暴毙或早夭。故当财富和生命、亲情、自由、信仰以及幸福这样一些概念放在一起让我们拣择时,孰轻孰重,似乎也不能不慎。此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努力将“财富如水”的真相(其实更是“空相”)和盘托出,以期这世界上多一些和平、和谐、和睦以及善始善终的人生,少一些因财富而起的“不和”的血腥。而且,我也确实并且是满心愿望我们人类这叶“诺亚方舟”,可以航行财富之海上又快、又平、又稳、又长久,而不至于在临近码头的时候忽然翻了身……    跋    人类文明从来都不是靠财富堆砌而成的,它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一代又一代的积累和升华,是人在生存过程中既向财富臣服同时又向财富抗争的集体心理体验,是从物欲污泥中挣扎着生长出来的一朵朵晶莹而美丽的花朵……  人类在创造财富和积聚财富的过程中,曾走过相当长一段时间非理性掠夺和抢劫的“海盗”与“暴民”阶段,以及“剥夺”与“反剥夺”的“革命”阶段,时至今日,才进入比较理性地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增加社会总体财富,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和政府行为妥善处理和分配社会财富的阶段。但当人类热烘烘的物欲之水和财富之水终于汇成一片汪洋,并推动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已然危及人类集体生存时,我们已不能再全然漠视我们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偏差,同时也必须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所推崇的“自由市场经济”痛加反省。  在一个比较理性和有序的社会中,“自由经济”那只手通常还可以发挥杠杆的作用,调节社会财富的流向和分配,一旦无序,或当物欲横流已成为一个社会的主要特征时,“自由经济”就绝离不开计划因素的指导和调控。即便是比较健全的“自由经济”,适度的调控仍然在所难免。尤其当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时,无序社会的经济行为也会对有序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行为造成巨大的冲击,并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当然,就整体经济运行或个别经济现象(如房市和股市等)而言,调控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事实证明,纯粹从技术层面所作的“微观调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经济周期性过热或过冷的面貌。所以,政府的理财目标主要应让财富“顺应天道”向低处走,而个人和社会的理财方向则是让精神和物质的追求始终保持着大致的平衡。  财富之水也是一面镜子,可以时时照出我们或高尚,或低级;或正义,或邪恶;或美丽,或丑陋的面目。同时,还可以照见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相信人类还没有在地上依靠自己的努力真正建立起心灵的天堂时,是绝无可能进入上帝所许诺的外在的天堂的。天堂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幸福感,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体验,是和美满的婚姻、稳定的家庭、亲密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的。故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互补与平衡,将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追求,是健康人生最富于理性色彩的依归。  在财富面前,我们也有两种投降:一种投降是将自己交给财富并在其中沉沦;另一种投降则是通过对财富的掌握而让更多的人从财富中解放出来。  东西方社会的文化,曾分别代表着人类精神和物质追求的两个相反相成的方向。但自“文艺复兴”以来,各自内部支持、反对和怀疑的力量都在不断成长和壮大,并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而今,东西方文化思维趋势的换位已经势在必行。太出世,不食人间烟火不行;太入世,一点点被物欲异化得面目全非也不行。现代人类太需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我们侈谈人性的自由也已经太长太久了。然而人性的自由绝不仅仅是要让人类的身心从政治的专制和神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还是要让人类的心灵从对财富的执着和贪恋中解放出来。这可以视之为人类自“文艺复兴”以来必须实现的“第二次解放” 。唯有实现了这“第二次解放”,人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如果人类的思想总是被“发财”、“赚钱”和“GDP增长”这样一些念头纠缠着,人类将永远也无法认清和理解自己的真实处境,并将因自己的“短视”而引致无可挽回的“短命”。  也门的索科特拉岛,干燥炎热,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干旱无雨。但却有一种树,长势旺盛,形状奇特,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此树叫龙血树,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树种之一。树冠漂亮、硕大,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的作用是挡雨,让雨水离开,不淋湿人。它的作用却是吸收雨,浇灌树下的土地。它的叶子有两个特点:多刺,形成沟槽;光滑,像涂了一层蜡。一旦叶子落上雨水,能顺着沟槽迅速流到树枝,汇到树干,流向根部,进入土壤。干渴的土地得到雨水的滋养,反过来又滋养龙血树的根须。这可以说是环境选择,也可以说是龙血树的选择。  因此,有能力、有道德、有志向的企业和个人也应该选择成为“龙血树”,用自己的努力将财富之水留住,并使之流向社会,进入千家万户……  然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还是看惯了人间太多的为财富所异化的当代众生相。所谓“钱在银行,人在病床;钱在银行,人在牢房;钱在银行,人在坟场”是也。这也难怪,处在一个人人都在想发财,连老头、老太太们都可以一坐一整天,两眼盯着花花绿绿的股指数字,心上七上八下,皱巴巴的脸上时而欣喜,时而焦虑的时代,你还能说些什么呢?也许我们只能说,虽然我们人类常常以高级动物自诩,其实还是未能免俗的。  想想吧,没水喝人会渴死,水喝多了人又会撑死。但我们的胃口究竟能装下多少的水,本来在宁静的小河里倘佯的小舟是否一定要到澎湃的大海里去搏击和闯荡?大富、暴富、豪富……多么美好的企盼和向往,但那毕竟是特定时空关系下的一种特别的因缘际遇,冥冥中的一个定数,强求不得的。一句话,该你的跑不了,不该你的,就算是你能“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头来也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一个物质财富虽然源源不断地汩汩喷出,却总是往山上“堆”,而不能无私和有序地“涌流”至人世间的低洼之处的社会,还有能力和资格侈谈诸如“世界大同”这样伟大的人类理想吗?而一个以“囤积财富”为己任的人生,大概最终也很难逃脱被彻底“物化”或“异化”的厄运吧。故愿天下所有怀着求财的念头和发家致富的理想的人们,在行舟于财富之“水”之上时,当时时想到——“明“水”性,审“水”情(自家肚皮和身体的承载能力),结“水”缘,还“水”债(人生天地间,时时有亏欠感才懂得奉献和回报)。”  同时也不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散之亦有道!”  ……  我离开赌场已然多年,然时至今日,每每思索起财富的话题,赌桌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筹码还会浪花般眼前激荡,而那浪花之上,似乎也总跳跃着几个醒目的大字,  ——财富如水!  是的,财富如水。  我真想用如椽巨笔在天空、大海,山巅都写下这四个字。  我也想用蝇头小楷在人人的心头都写下这四个字。  同时我还想在东土和西天壁立千仞的石崖上深深刻下:  ——合天道,衡人欲!    2010年4月19日初稿完成于上海家中;  2010年5月7日二稿于美国洛杉矶家中;  2010年5月14日三稿于美国洛杉矶家中;  2010年5月30日四稿于上海家中;  2010年6月2日五稿于北京“华都酒店”;  2010年6 月4日六稿于“作家出版社”。

内容概要

作者通过对“财富如水”性质的剖析,廓清了世人在财富认知问题上存在的许多误区,对于官员们在从政过程中的“廉政建设”,企业家和商人们在经营活动中的“自我行为约束和规范”,普通老百姓在努力“发财”过程中的“取之有道,散之亦有道”,都有普遍、正面、积极而深刻的启示。

作者简介

卢新华,原籍江苏如皋,一九五四年生人,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九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伤痕》,中篇小说《魔》,长篇小说《森林之梦》《细节》《紫禁女》等。一九七九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为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代表,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上海作协理事。

书籍目录

自序上卷  水性篇  卷头语  第一章  财富会“流动”  第二章  财富会“蒸发”  第三章  财富会“冻结”  第四章  财富会“滚雪球”  第五章  财富会“以柔克刚”  第六章  财富会“往低处流”  第七章  财富会“藏污纳垢”中卷  水患篇  卷头语  第八章  一个“覆舟”的“寓言”  第九章  财富之水漂浮的血腥  第十章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十一章  “白揍”之祸  第十二章  三十块银币的“原罪”  第十三章  存人欲、去天理  第十四章  奇珍异宝聚一棺  分明是祸不是福下卷  理水篇  卷头语  第十五章  治水与理财——大禹治水和美国人理财的经验  第十六章  散财与聚财——大海的启示与“五分之一律法”  第十七章  富人与天堂——一个乞丐皇帝的传说  第十八章  “泡沫”与“深流”——欲望之水负载着财富之水  第十九章  敬畏与反省——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应有所畏惧  第二十章  看破与放下——从“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一封遗书说起  第二十一章“节能”与“减排”——“传统复兴”与  “合天道、衡人欲”跋附录  财富如水(原文)  《解放日报》版  财富如水(原文)  《人民日报》版  财富如水(原文)  香港《文汇报》  美国《今天》  印尼《国际日报》版

章节摘录

  上卷  水 性 篇  卷头语    我对财富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扑克牌赌场。那时,我是一位资深发牌员,每天一上牌桌,除了阅牌无数、阅人无数外,便是面对一摞摞、一堆堆五颜六色的筹码。那些筹码的面值有一元、二元、三元,也有五元、十元、百元乃至千元不等的,我的工作便是在发牌、阅牌、叫牌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双手变成“收割机”或者“推土机”,不断地将玩家们下注的筹码收拢、接驳到牌桌的中央,然后再转运、推送到赢家的面前。时间长了,就有一种错觉——那些固态的塑料筹码虽然摸上去硬硬的、沉沉的,很有质感,却似乎又是液态的,总在绿色的丝绒桌面上经久不息地流来淌去,只是每副牌下来,流出和淌入的方向常常让人捉摸不定罢了。常常看到满面春风的张三面前高高堆起了筹码,不一会儿便又整整齐齐地码到了李四的面前,而如果李四不见好就收,那些筹码很快又会一点点流入它处……所以,我观那一枚枚的筹码其实也就是水滴,那一堆堆的筹码则是一汪汪的水,那一张张椭圆形的铺着绿丝绒的牌桌,则是一处处“碧波荡漾”的“荷塘”。于是,放眼望去,偌大的赌场内,一时间竟然“波光潋滟,水气蒸腾”,俨然一片财富的“湖泊”了。  而赌场之外,无论白昼还是晴雨,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载着赌客和金钱从四面八方涌向这片“湖泊”,一如湍急的山间小溪。所以,我也时常惊叹赌场老板“筑巢引凤”和调动人们换一种方式“捐款”的本事和能力。有时忍不住想:这赌场其实还是个“流水作业”的“屠宰场”,每个进得门来的玩家,别看一个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花枝招展,看上去也胸有成竹,老谋深算,充其量也不过是些待宰的猪啊,羊啊什么的。有趣的是,他们在被“放水”或“抽血”前,一个个似乎还都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有一天我忽然就由这赌桌上,联想起人世间许多其它名目的财富,以及这些财富的性质。    第一章  财富会流动  水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性质或特征便是“流动”。  故我们说财富如“水”,首先是说财富具备了水的一般的流动的性质。  赌桌上的筹码在赌徒间流来淌去,一张张美元从一个人的钱包里摸出来,换成筹码,又再变成美金分送到他人的口袋里去;银行里的钞票从这一个窗口收进来,再从另一个窗口放出去;投资商借了银行的贷款投资房地产,赚了钱后再去办厂;果农卖水果赚了钱,再去买家电;家电商赚了钱再去投资食品业;农民工进城打工挣了钱,节日和岁末回家时再将钱“铺”到铁路上、公路上、飞机上,“撒”到江水里、海水里,商场里……于是,财富便主要通过货币的形式,在人世间水一般荡漾开来。当然,我们目之所及的财富的流动,通常是采用空间的形式:筹码从这个人的面前转堆到另一个人的面前,鸡蛋从家里拿到市场,再从市场换成布匹拿回家等等。另有一些财富的流动则主要采用时间的形式,比如:遗产的继承,股权的转让,考古的发现,王朝的更替等等。这种情况下,财富的空间位置通常并没有实质的改变,但财富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却从前人转移到了后人。  财富的流动也具备了一定的速度。  这种速度在一个政治相对稳定和经济机制比较健全的社会里,通常是比较均衡和从容不迫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时候,人们财富的获得,主要通过勤劳的耕作,辛苦的打工,精明的买卖等。但当社会发生大的动荡时,不仅财富的流向变得变幻莫测,流速也大大加快,或如急湍,或如洪水,或如海啸。  第二章  财富会蒸发  水烧煮到一百度便会沸腾,便会蒸发。但水的蒸发其实从零度以上便开始了,只不过初期蒸发得比较缓慢,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的速度也会一点点加快。  财富也具备了水的这种“蒸发”或者“挥发”的特性。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一夜之间,醒来一看,忽然发现财富大幅“缩水”了:一百元一股的股票变成五十了,一万一平米的房子转眼竟成了八千了,存在银行里的钱,以前还能买几袋米,现在却只够吃碗馄饨了……当然,财富大幅“缩水”前,通常都会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气泡”景象。君不见黄铜曾经卖到六千六一吨,石油曾经涨到一百四十美元一桶,钢材和水泥的价格也都曾日日攀登新高峰……  然而, 物质不灭。赌客们的财富看似在牌桌上蒸发了,却会在其它赌客、发牌员、赌场老板的口袋里鼓起来。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所谓财富“缩水”,其实只不过是通过蒸发的形式在空间形态下将一种财富的价值注入到了另一种财富之中,在时间形态下将一代人或者一个年龄段的人的财富,转移到了另一代人或者另一个年龄段的人手里。  总之,这世界上大概还找不到不会“蒸发”的财富,即便那些我们认为很可以“保值”的财富,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也还是可以看到它们一点点“缩水”的,只不过这过程常常过于缓慢,而且取了我们目力所不及,生命的长度够不着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飞扬”姿态。    第三章  财富会冻结  零度以下,水会冻结。在天为雪、为雹,在地为冰,在檐为凌……  财富也会冻结。并且,这种冻结的景象在今天这样一个以“经济挂帅”为特征的社会里更是比比皆是。  一家公司,一个企业,资金链发生了问题,玩不转了,该进的货进不来,该发的工资发不出去,该还的债还不了。结果,债主不肯走人,工人聚集在大门口讨薪,老板藏在郊区别墅里不敢露脸……这时候,这家公司,这个企业如果没有银行或其它管道的资金及时“输血”,生命的路也就差不多走到尽头了。就像一个人的肺部已无法正常呼吸,血液已无法正常流动,体温便会逐步下降,终至于成为一具“僵尸”。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行政或法律机构便会出面加以干预,对其财产实施保全,并通过银行等部门对该公司、该企业的资金实施“冻结”,然后在完成债务和债权的清理后,相关资产才可以“解冻”。  小公司,小企业会“破产”,会成为一具“僵尸”,大公司若美国的“雷曼兄弟”等,尽管有上百年历史,一样会破产,资产一样会被“冻结”。所不同的是,因为名声大,此后还会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说的资料。  然而,说到人类财富的大面积“冻结”,通常都与经济环境“过冷”,投资“热度”急剧下降有关。此时,百业萧条,到处可见工厂倒闭,商店关门,银行贷不出款,房产商卖不出房子;一方面市场上物资奇缺,另一方面仓库里货品大量积压……这种景象会让人联想起严冬的黄河,河面上挤满了大块大块的浮冰,除了偶尔可见一两艘破冰船艰难前行外,大部分的船只都只能停航罢渡了。  在这种恶劣的经济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企业的资金链通常被“冻裂”,产品销售的管道也被“冻牢”,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希望和信心也一并降到“冰点”。  此外,政治的“严冬”,战争的“严冬”也常常会造成财富的暂时性“冻结”。一个王朝推翻了另一个王朝,一个家族打败了另一个家族,一个国家战胜了另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吞并了另一个企业,除了权力的转移外,最后也都还会落实到财富的“冻结”、转移和再分配上。古今中外,无有例外。只不过相对于财富的流动的绝对的性质,“冻结”通常都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时,甚至还可以通过人力加以化解或预防。    第四章  财富会“滚雪球”  作为水的另一种形式的雪,能够变成雪球,主要靠的是雪粒本身所具备的“黏着性”,这种“黏着性”后来被人们认识、总结、理解和加工为“滚雪球效应”(在基督徒们那儿,则称之为“马太效应”)。  财富积聚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正是一个“滚雪球”的量化和集化的具体体现。财富要增加自身的价值,通常必须由货品摇身一变而为商品,参与到商品流通领域里去“滚动”。而我们也都知道,雪球小,黏着的雪粒就少,体积的增长也就慢。反之,雪球大,黏着的雪粒就多,体积的增长也快。于是,“有多大的锅,便能烙多大的饼”。钱越多,资本越大,赚钱也就越快。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很有一些精明的商人或企业家为了迅速发家致富,深明必须学会利用别人的钱、国家的钱、银行的钱取得一个“制高点”,做成一个较大的“雪球”,再在商业活动中迅速“滚动”增值的道理。为此,他们中有些人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并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贿赂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放贷……  房地产界还流行着一句术语,叫作“滚动开发”。顾名思义,也是和追求“滚雪球效应”分不开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财富如水》作者通过对“财富如水”性质的剖析,廓清了世人在财富认知问题上存在的许多误区,对于官员们在从政过程中的“廉政建设”,企业家和商人们在经营活动中的“自我行为约束和规范”,普通老百姓在努力“发财”过程中的“取之有道,散之亦有道”,都有普遍、正面、积极而深刻的启示。    三十二年前,“春雷一声平地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卢新华发表小说《伤痕》,由此引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伤痕文学”运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听取惊雷又一声”,卢新华以一部振聋发聩的《财富如水》,发出“传统复兴”的呐喊,首倡“合天道、衡人欲”,疾呼已然从“神性的奴役”和“政治的专制”中解放出来的人类,换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身心摆脱“财奴”的束缚,获得“第三次解放” ……    前勒口:  一朵诞生于赌场发牌员生活,全面、系统、别出心裁地论述财富、财富和人的关系的思想奇葩;  一部闪耀着东方智慧和崭新人文精神,融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和宗教于一体的古今未有的经典;  一剂疗治深陷浮躁、放纵、短视和焦虑不安精神困境中人类的良方;  一场久旱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甘霖”……    《财富如水》面对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作者通过对“财富如水”性质的剖析,廓清了世人在财富认知问题上存在的许多误区,对于官员们在从政过程中的“廉政建设”,企业家和商人们在经营活动中的“自我行为约束和规范”,普通老百姓在努力“发财”过程中的“取之有道,散之亦 有道”,都有普遍、正面、积极而深刻的启示。    书签:  经商不晓财如水,机关算尽,万金聚来身已残;  从政不明财如水,铁窗囹圄,青史留名成笑谈;  做人不识财如水,浊浪滔天,诺亚方舟只等闲。

编辑推荐

  三十二年前,“春雷一声平地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发表小说《伤痕》,由此引领和发动了一场反思“文革”的波澜壮阔的“伤痕文学运动”……  三十二年后的今天,“听取惊雷又一声”,卢新华叉以一部振聋发聩的《财富如水》,面向全世界发出“传统复兴”的呐喊,首倡“合天道、衡人欲”,大声疾呼已然从“神性的奴役”和“政治的专制”中解放出来的人类,换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再让身心摆脱“财奴”的束缚,获得“第三次解放” ……  当年,一篇《伤痕》,让萧瑟的文学枯木逢春;  今日,一部《财富如水》,令浮躁的世人如梦初醒!  ——著名文学评论家 白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富如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卢新华告诉你,“财富如水”。
  •   这是一本经商、为官、个人修养等方面均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能让你更清醒地面对财富,让深受现代异化之苦的人们如梦初醒。“对财富的无度贪婪,是这个时代的另一道伤痕!”
  •   书写得很好哦,用很常见的类比合适地解释了当前的很多现象,财富如水,终将是流动的,正确的认识财富,将伴随着人生的走好
  •   看完,让我们更能看懂财富,正如书名一样“财富如水”把财富看淡了,也就一切无所谓了。
  •   是本很有意义的书,不仅充分发挥了文学的特点,还带有社会学性质、经济学性质的话题,很好的开启了读者的思路。
  •   值得一读哦 拜读中 创业的朋友们的福音
  •   老爸无止境的买书中。。。
  •   好看,受益匪浅
  •   代同样买的,据说不错。
  •   这本书不错,推荐一下!
  •   帮同事买的,同事说挺好的
  •   替别人买的,别人很喜欢,不过买后就降价了很多,心疼呀。
  •   读全书感觉一般,没有以前读《班主任》那样的震撼。
  •   想学习下
  •   我爸爸让买的,他好像挺喜欢的
  •   还好,质量不错,就是内容少了点,感觉没看太懂
  •   这个书是给男朋友买的,他说很好
  •   看到一些企业家推荐的,买了一看,有点小儿科了。
  •   与我的期待有距离,太浅了点。
  •   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可学的
  •   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伤痕》的怀念,是对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怀念。但这本书非常让人失望。仅仅成为一个庸俗观念的注脚,并没有读者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