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严歌苓 页数:340 字数:26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转型作。作品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时间跨越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
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小说的情节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以强烈情欲与不同男人偷欢之间的落差展开,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原。
作者简介
严歌苓女,198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1989年赴美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人寰》《雌性的草地》等。短篇小说《天浴》《少女小渔》《女房东》等。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白蛇》《谁家有女初长成》等。作品被翻译成
书籍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跋语
章节摘录
壹她们都是在一九四四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开始守寡的。从此史屯就有了九个花样年华的寡妇: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十四,叫王葡萄。后来寡妇们有了称号,叫做“英雄寡妇”,只有葡萄除外。年年收麦收谷,村里人都凑出五斗十斗送给英雄寡妇们,却没有葡萄的份儿。再后来,政府做大媒给年轻寡妇们寻上了好人家,葡萄还是自己焐自己的被窝,睡自己的素净觉。那个夏天黄昏村里人都在集上看几个闺女跟魏老婆儿赛秋千。魏老婆儿七十岁,年年摆擂台。一双小脚是站不住了,靠两个膝盖跪在踏板上,疯起来能把秋千绳悠成个圆满圈圈。就在魏老婆儿荡得石榴裙倒挂下来,遮住上身和头脸:枪声响了起来。人还噎在一声吆喝中,魏老婆儿已经砸在他们脚边,成。了一泡血肉,谁也顾不上看看老婆子可还有气,一条街眨眼就空了,只有魏老婆儿的粉绿石榴裙呼扇一下,再呼扇一下。……
后记
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书稿,已经在我的案头置放了近半年,我先后读了三遍。第一遍读后即向一家纯文学杂志推荐,当时我就觉得,这部小说不仅是歌芩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在当代新历史小说创作领域,继八。年代张炜的《古船》和刘震云的故乡系列以后,这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已经很久没有读到了。第二遍阅读是因为作者要求我为这部小说作一篇跋,我很奇怪,严歌苓的书似乎从未有过夕卜人作跋,何况其文名早远及海外,何至于薷要佛头着粪?但我还是认真重读了一遍。一时感触颇多。读歌苓的小说很早就有一种感觉,像是登那郁郁葱葱的青山,既有一步步向上的沉重感,又有满眼的好风光,奇花异草令人迷醉。这种粗放与细腻的结合体现在这部小说里,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的结合,构成了小说的多元内涵。我一时不知从何处下笔来讨论这部小说,不知不觉又耽搁了下来。这回是拖不过去了,听说书已出版在即,我也只能放弃对其作文本细读的计划,借此篇幅略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于是,我跳跃式地读了第三遍。这一回读小说,我忽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鲁迅先生在追悼自己的青年朋友被国民党政府杀害时写下的沉重一笔。前一联是“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后一联是广为人知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前后两联的意义所指非常清楚,惟独中间这两句含混不清,将慈母与大王对偶,似乎有些寓沉重于游戏的感觉。其诗首联分明是纪实,接下来的颔联似在记梦,梦里依稀看见慈母在垂泪,问故,她指向那变幻多端的“城头”上,正插着戏台似的“大王旗”。然后颈联应该是梦醒后想到现实的愤怒。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应该留给鲁迅研究的专家们去解决,我在这里只是想说出一个感受,就是鲁迅梦中呈现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与轻浮之象,反衬了垂泪慈母的雕塑般的凝固的艺术力量。慈母让人联想到中国民间地母之神,她的大慈大悲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永远是人性的庇护神。地母是弱者,承受着任何外力的侵犯,犹如卑贱的土地,但她因为慈悲与宽厚,才成为天地间的真正强者。她默默地承受一切,却保护和孕育了鲜活的生命源头,她是以沉重的垂泪姿态指点给你看,身边那些沐猴而冠的“大王”们正在那儿打来打去,乱作一团。庄严与轻浮,同时呈现在历史性的场面里。我以为鲁迅梦中的“慈母/大王”对应结构的意象,在中国社会变动中具有深刻的含义,普及开去,像《古船》《白鹿原》《故乡面和花朵》等新历史叙事作品,都未脱这样一个叙事的模式。其差异的主要标志是如何来认知“慈母之泪”,真正发生艺术震撼力的重心也都落实在这里,而变幻多端的“大王旗”只是场面而已。张炜是比较能够理解此中三昧的,所以他把艺术叙事的重心确定在隋抱朴的苦读和冥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屈原《天问》的探究)中,以隋(水)与赵(火)两家的风水轮回为轨迹,揭示出中国现代历史的独特的悲剧。虽然这还是一种比较抽象与表象的文化图解,虽然《古船》在艺术上还欠火候,但它在当代文学史上已经奠定了自己的价值。刘震云的故乡系列里,“慈母”是缺席的,作家是站在草民立场上歪批三国,看历史乱哄哄你上我下,亦如鲁迅所嘲讽的,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草民的眼光是散乱的,在人生大戏台上,做戏的与看戏的都成了虚无党。这以后,以家族故事象征民间,铺张宏大历史叙事的历史小说并不少见,但家族的历史往往迎合了历史轨迹的演变而演变,民间与历史构成了一种同谋的关系,前者成了后者的注解。如《白鹿原》,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阅读《第九个寡妇》,我觉得严歌苓真是聪明绝顶,她惯长于记叙个人传奇故事而非家族故事,把家族故事凝固在一个点上:守寡的王葡萄如何救护被判为死刑的公爹。从大的方面讲,这个传奇是发生在民间根基已被彻底铲除的那十几年的历史里:从小的方面讲,这个传奇是在毫无隐私可言的中国农村的寡妇门前发生的。一个死囚犯如何在农民家的红薯窖里呆上几十年?这段岁月正是中国农村发生了纷乱复杂的历史阶段,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碎,进而发生了乌托邦的大混乱。作者通过一个类似电影镜头的细节,葡萄总是紧贴着大地,从门缝下面往上看,看到的则是许多条腿匆忙而过,这种窥视还不止于在门缝里,有时发生在河边的芦苇丛里,看着杀人者的腿与被杀者的腿之间的替换演变。葡萄的窥探是贴着大地看世界的一种观察视角,从下往上看,固然看不清被看世界的真相,也不可能对此变幻取同情的理解,但是这是一种民间的立场和视角,是于山崩地裂而处惊不变的自然人生哲学。旌旗招展空翻影,在民间的视角里不过是一场场拉洋片似的龙套,与活报剧式的城头变幻大王旗有异曲同工之妙。严歌苓为了这部小说曾多次去河南体验生活和深入采访,故事的背景也正是刘震云笔下的河南农村,她是在刘震云的草民立场上更加进入一步,在民间的虚无缥缈的视线后面,创造出了一个民间的地母之神:王葡萄。应该说,葡萄这个艺术形象在严歌苓的小说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是作家贡献于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独创的艺术形象。从少女小渔到扶桑,再到这第九个寡妇王葡萄,这系列女性形象的艺术内涵并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认真的关注,但是随着严歌苓创作的不断进步,这一形象的独特性却越来越鲜明,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厚和饱满。如果说,少女小渔还仅仅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新移民的形象,扶桑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中国名妓多少感染一些东方主义的痕迹的话,那么,王葡萄则完整地体现了一种来自中国民间大地的民族的内在生命能量和艺术美的标准。她的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正是这一典型艺术形象的两大特点。“浑然不分”表现为她的爱心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称得上真正的仁爱,正如大地沃土,无论如何遭受世上万物的躁躏践踏,它总是会无比坚强地滋生出真正的营养,来哺育万物生命的成长。“包容一切”隐喻了一种自我完善的力量,不需要拯救,不需要怜悯,她能够凭着生命的自身能力,吸收各种各样的外来的营养,转腐朽为神奇。我将这种奇异的能力称之谓藏污纳垢的能力,它能够将天下污垢转化为营养和生命的再生能力,使生命立于不死的状态。扶桑以东方妓女之身所造藏污纳垢的艺术意象,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但在王葡萄的身上,一切都来自自然的、本性的、非教育非宗教的生命本体,这就更加完善了藏污纳垢即生命原始状态的概念。王葡萄所经历的一切:丈夫被冤而杀害,公爹被错划恶霸地主而判处死刑,她接受冬喜和春喜等权力者的暧昧关系……正如小说里土改队员看着她想:愚昧,需要启蒙哩。但是就在知识分子视为需要被启蒙的民间对象里,其自身包含了多么丰富而固执的伦理观念,根本不是什么外部力量所能够改造的。因为你永远不可能消灭大地。小说的女主人公取名“葡萄”,以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出的甜蜜多汁的果实影射了主人公的女性体味,含有丰富的象征寓意。王葡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农村妇女,她身上突出的特点是以女儿性与妻性来丰满其母性形象。前两种是作为女人的性格特征,而后一种则暗喻其作为地母之神的神性。小说的情节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以强烈情欲与不同男人偷欢之间的落差展开,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为什么一个童养媳出身的青年寡妇会冒死掩护死囚公爹?如果以民间传统伦理为其心理动机来解释未免失之于简单,同样的道德伦理在男女性爱方面似乎对葡萄毫无束缚。葡萄为掩护公爹而放弃与二伯哥结婚,公爹为媳妇的婚事而悄然离家,都有人性的严峻考验。但是当公爹出走,葡萄若有所失:她可成了没爹的娃了。于是,最终还是女儿性战胜了身上的妻性,她又把公爹找了回来。但作者也没有刻意渲染她身上的恋父情结,而是把恋父情结升华到对父亲的无徽不至的照顾,转化成伟大的母性。所以在葡萄的身上,作为儿媳爱护公爹与作为女性需要男人的爱两者是相统一的,都是出于生命的本原的需要,人类的爱的本能、正义的本能和伟大母性的自我牺牲的本能高度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民间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质。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形象与民间地母神的形象的合二为一,王葡萄的形象并不是孤立地出现在小说的艺术世界,也不是孤立地出现在中原大地上,小说里的民间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的藏污纳垢特性首先体现在弥漫于民间的邪恶的文化心理,譬如嫉妒、冷漠、仇恨、疯狂,等等,但是在政治权力的无尽无止的折腾下,一切杂质都被过滤和筛去,民间被翻腾的结果是将自身所蕴藏的纯粹的一面保留下来和光大开去。葡萄救公爹义举的前提是,公爹孙二大本来就是个清白的人,他足智多谋,心胸开阔,对日常生活充满智慧,对自然万物视为同胞,对历史荣辱漠然置之。在这漫长岁月中他与媳妇构成同谋来做一场游戏,共同与历史的残酷性进行较量——究竟是谁的生命更长久。情节发展到最后,这场游戏卷入了整个村子的居民,大家似乎一起来掩护这个老人的存在,以民间的集体力量来参加这场大较量。这当然有严歌芩对于民间世界的充分信任和乐观主义态度,故事在一开始的时候戟表明了,这个村子的居民有一种仁爱超越亲情的道德传统,他们当年能用亲人的生命来掩护抗日的“老八”,今天也能够担着血海似的干系,来掩护一个死囚老人的生命。严歌芩的创作里总是有浪漫主义的美好情愫,那些让人难忘的特殊场景总是在拓展民间的审美内涵,如老人与一头幼豹相濡以沫的感情交流,又如那群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侏儒,仿佛是从大地深处钻出来的土行孙,是受了天命来保护善良的人们的。葡萄把私生的儿子托付给侏儒族和老人最后在矮庙里独居的故事,或可以视为民间传说,它们不仅仅以此来缓解现实的严酷性,更主要的是,拓展了艺术想像的空间,这也是当代作家创作中最缺少的艺术想像的能力。阅读心得大致是讲完了。但是看着书桌上的一叠打印稿,似乎还是有言犹未尽的感觉。对于这部长篇小说的书名我有些不满足,“第九个寡妇”与王葡萄的整体故事和意象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从故事情节上说,构成寡妇的故事也是整个小说里最没有创意的,而是在以前《苦菜花》之类的抗日故事里常见的,其本身没有引申出故事的新的生长点。这部小说的情节是从村里妇女荡秋千开始写起的,我觉得这个秋千的意象倒是一个绝好的象征,始终笼罩了王葡萄的命运。人在历史里就仿佛是荡秋千,往往在不停的摇摆中丧失自我,惟有紧紧抓住手掌里的绳子,才能不被摇晃的秋千所掀翻,才能完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我塑造。再推而广之,我们生活在这部历史里的人们,又有哪一个不是这样在身不由己的秋千架上挣扎出一个弯弯曲曲的人生来呢?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如果能够用“秋千”来命名,比现在的书名更加切题和富有表现力。2005年2月14日于黑水斋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梁晓声我想,我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了一个叫王葡萄的女人。她是一个农村寡妇。她已经三十六岁的时候,依然具有使大多数男人几乎没法不爱上她的可爱之点。她是那样一个女人——不管一个男人已经爱过(包括暗恋)多少个女人了,他一旦认识了她,那也还是会立刻喜欢起她来。用歌苓小说的话说——“接着就开始了”——爱她。而且,无怨无悔白 烨什么叫陶冶性情,什么叫净化心灵,读一读严歌苓的这部《第九位寡妇》,一切自会不言而喻。陈 冲《第九个寡妇》让我重新认识了一次歌苓。小说中不再有形而上的痕迹,溢于字里行间的就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活生生的人物。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小说仍然充满动感。尽管歌苓在每一部小说中都想突破点什么,但这一次的“摇身一变”实在令我意外, 或者说喜出望外。从中我看到了她那淡泊的成熟。贺绍俊小说将王葡萄与八个英雄寡妇对举着来写,也许就让读者明白了这样一层意思:恰是英雄寡妇成全了王葡萄。当所有的光环都罩在英雄寡妇身上时,王葡萄才逸出了意识形态化的掌控——无论是政治意识形态化,还是道德意识形态化,她身上的民间生存哲学才会保持着本真的状态,带领她在自由的精神王国里翱翔。我们第一次读到这么一位张扬着民间生存哲学的快乐寡妇,她虽然是小说中的第九个寡妇,却是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快乐寡妇。罗 铮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大家都觉得她“疯”,甚至有点“贱”,但又舍不得她,是原始人性的张力,是直率而又单纯的心绪,造就了葡萄这个略显矛盾色彩的农家妇女。在她身上的人性过于完美而富有理想色彩,如此特殊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只能存于想象之中,但从葡萄身上喷发出的那种精神火焰和高洁的气质,足以深深留在读者心中。
编辑推荐
《第九个寡妇》:第三届《当代》长篇小说2006年度专家五佳奖,2006年度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新浪网2006年度图书奖,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度小说提名。
名人推荐
梁晓声我想,我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了一个叫王葡萄的女人。她是一个农村寡妇。她已经三十六岁的时候,依然具有使大多数男人几乎没法不爱上她的可爱之点。她是那样一个女人——不管一个男人已经爱过(包括暗恋)多少个女人了,他一旦认识了她,那也还是会立刻喜欢起她来。用歌苓小说的话说——“接着就开始了”——爱她。而且,无怨无悔白 烨什么叫陶冶性情,什么叫净化心灵,读一读严歌苓的这部《第九位寡妇》,一切自会不言而喻。陈 冲《第九个寡妇》让我重新认识了一次歌苓。小说中不再有形而上的痕迹,溢于字里行间的就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活生生的人物。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小说仍然充满动感。尽管歌苓在每一部小说中都想突破点什么,但这一次的“摇身一变”实在令我意外, 或者说喜出望外。从中我看到了她那淡泊的成熟。贺绍俊小说将王葡萄与八个英雄寡妇对举着来写,也许就让读者明白了这样一层意思:恰是英雄寡妇成全了王葡萄。当所有的光环都罩在英雄寡妇身上时,王葡萄才逸出了意识形态化的掌控——无论是政治意识形态化,还是道德意识形态化,她身上的民间生存哲学才会保持着本真的状态,带领她在自由的精神王国里翱翔。我们第一次读到这么一位张扬着民间生存哲学的快乐寡妇,她虽然是小说中的第九个寡妇,却是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快乐寡妇。罗 铮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大家都觉得她“疯”,甚至有点“贱”,但又舍不得她,是原始人性的张力,是直率而又单纯的心绪,造就了葡萄这个略显矛盾色彩的农家妇女。在她身上的人性过于完美而富有理想色彩,如此特殊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只能存于想象之中,但从葡萄身上喷发出的那种精神火焰和高洁的气质,足以深深留在读者心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