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王冰 页数:228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入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1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
内容概要
王冰把他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是有眼光的;而且他的研究紧紧抓住了作家这个主体的变化、伸展、抒发、表现,就更是有眼光的了。王冰认为,90年代的散文作者们往往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存在,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将自己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表达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弘扬一种人文精神,表现出一种价值同构的倾向。
作者简介
王冰,男,1971年生,文学硕士。广西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工作。曾在《文艺报》、《散文》、《美文》、《名作欣赏》、《当代文坛》、《南方文坛》、《文学界》等杂志报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计七十余万字;主编《才女书——百年百人百篇女作家散文经典》,参编《大师书斋》十六卷本、《中国百年学者散文》六卷本、《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等,计六百余万字。曾在《美文》杂志开设“散文家观察”专栏。
书籍目录
总序: 序:序王冰《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 第一章 文学本质的规定性和主体的诉求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对于主体的诉求 第二章 散文图景的主体性构建 第一节 散文创作与现实生命的同构 第二节 主体写作意识的个性化抒写与弘扬 第三节 充满主体思想和精神道德关怀的散文空间 第四节 主体的智慧支撑散文中的智性表达 第三章 散文主体影像的个体化表达 第一节 散文的境界与作者的真实 第二节 思想的重量和现实的穿透 第三节 智慧的力量与文化的真义 第四章 女性散文的主体性掘进 第一节 精神追寻与生命触摸 第二节 用探求的广度打磨思想的亮度 第三节 散文创作中表达的难度与意义 第五章 散文创作中的主体性悖论 第一节 知识分子写作与散文的庸常化 第二节 主体性审美追求与市场的操控 第三节 论海峡两岸散文创作中的主体泛滥 第四节 新散文写作中的审美乌托邦与文学批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谦卑、痛感与热爱就是一个积极悲观主义的冯秋子了。”有人如是说。 乔治·布莱曾说: “在起点上,在智力通过选择自己的活动来确定自身的种种行为本身之中,就同时显现出一种巨大的苛求和巨大的卑谦。巨大的苛求,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智力的把握,这应该是认识的极致;巨大的卑谦,是因为这里智力呈现并非作为一种内在感悟的能力。”在冯秋子的《正月初二》、《没有土地的村庄》中,我们从冯秋子光亮的语言中,感到了一种疼痛的味道,体验到了她在沙漠中挖坑掘水一样艰难的写作状态。她从不掩饰和躲闪,从不回避一种混合迷离,也不漠视一种冲突和撕裂,在或真实或荒诞的形式中,在一种情感的起落中,揭开一种真实的意义。 在这个时代,女人一定要美丽如莹玉,男人一定要驾名车住豪房。其实这是物化世界对人的压抑,它让人丧失了为自己鼓掌的权利,而倾向于选择精神世界的自我杀戮。因此作家的重要职责就是思考和被思考。冯秋子的散文的思想是很具锋芒的,她在不断窥探苦难的来路,不断屏弃奴役和放逐,不断地与生命对视。 与生命对视,我们才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渺小、脆弱、贪婪,才能从这个物化了的世界或心理的围困中解脱出来,在冯秋子的散文集《太阳升起来》中,有王康的一篇序文——《童话穿过暴风雪》,其中有言: “写作本是私事,是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对话和约定。”同时冯秋子也说: “你想努力。它就赋予你激情,那里面潜藏着人道精神和乐观进取的韧性,它融人你的心灵,成为你的信念。”因此“文学中的‘真’是指作品规定情境的真,蕴含于字里行间的作者人格力量的真。
编辑推荐
《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特价)》作者王冰看来,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作者们。往往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存在。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他们的创作往往在对生活和社会深入的思考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表达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弘扬了一种人文精神,表现出一种价值同构的倾向。因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个人就始终是民族国家中的个人。他还描述道,这些作家往往从主体的内心体验出发,拨开纷乱的表象,通过观察人生,描摹世态,对人的存在、人的心灵世界进行探寻,写出了灵魂的悸动,精神的痛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