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郭啸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贫困家庭出身的文学青年戴为民经过苦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家报社驻省记者站站长。在社会大潮的裹挟下,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超额任务,他头一次出卖了良心;为了个人的超前享受,他再次销售了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农民兄弟的合法权益,他最终找回了自己的尊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良心与现实的冲撞,在一桩桩具体而又无可逃避的事件中上演着。 《记者站长》描写了一个熟练运用“记者证”到处诈骗的记者。 他诈骗“黑矿主”、“贪官”、“国企和私企大老板”,或晓以利害让他们“掏腰包”,或冠冕堂皇让他们订报纸,或旁敲侧击让他们提供广告赞助等等,诈骗手法花样繁多;同时自己也在下面泡桑拿,玩女人,生活腐化,无恶不作。最后,他将不义之财上缴给报社,被提拔成该报社的“社长助理”,成了里外都吃得开的能人。 然而,登峰造极之后,迎来的却是万丈深渊…… 作品针砭时弊,直击“新闻腐败”,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拷问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是近年来少有的真实反映新闻记者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佳作。
作者简介
郭啸,原名郭云岗,1972年出生,资深记者,社会活动家,现供职于北京某新闻单位,兼任某新闻记者协会秘书长。
书籍目录
内容简介引子 记者来了第一章 过去的事第二章 记者怎么做第三章 记者站长的狐朋狗友第四章 见报后的新闻第五章 记者站长的日常工作第六章 记者站长和他的情人第七章 采访安居工程第八章 记者站长和他县里的哥们第九章 交锋新闻稿惹来了麻烦第十章 做活治超站第十一章 记者站招来女记者第十二章 编外大记者第十三章 男人头脑里的肮脏第十四章 安监局长第十五章 记者站长的郁闷第十六章 村官老哥第十七章 金矿历险
章节摘录
引子 记者来了 看着桑塔纳向后山开去,刚才醉酒拦车的小伙子,立刻恢复了原形,掏出手机,拨通号码说: “上……上去了,连司机两个人,车就……就是本地的,坐车的人我试探了,标准普通话,不像本地人,也不像县上当官的,很像是记者,怀里还抱着个包,我估摸着不是摄像机,就是照像机,矿上要注意了。” 一些手续不健全或有各种违法开采现象的小煤矿,在非常时期都会派出矿上的探子,配备专用的通讯工具流动在进矿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哪怕是一个行走中的陌生人,探子们都会警惕起来,任何可疑迹像都不能漏报,稍有疏忽,带给小矿的也许就是灭顶之灾。 桑塔纳在黄土和煤粉铺就的路上,爬行了五、六分钟,前面已可看清煤矿的井架。这时,山头上的另一个探子正伸长脖子向路上眺望,他已接到山下的情报,看到越来越近的轿车,他扭过头,把两手圈成喇叭状,对着矿上的人们狠命地扯开了他的破锣嗓子: “记者来了!” 这种的场景,很容易使人想起老故事片里的镜头:民兵推倒了消息树,扯着嗓子喊:“鬼子来了!” 喊声落地,刚才还有条不紊的小矿,立时陷入慌乱,一个看似煤矿负责人模样的中年人,小跑着出了办公的小平房,他没说话,一张脸却显得格外紧张和凝重,他向混乱中的人们挥了两下手,一下子,在井口忙活的工人和在煤场装煤的工人,开始四散奔逃,就连等着拉煤的司机,也一下消失得没了踪影。立时,偌大一个煤矿鸦雀无声,仿佛从没有过人迹。 戴为民走下桑塔纳,习惯性地理了理头发,嘴角露出一抹轻蔑而又喜悦的窃笑。他在矿上转了一圈,不仅干活的工人跑了个精光,就连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也不知钻哪儿去了,但他隐隐感觉到身后有几双惊悸的眼睛在远远地盯着他。 上矿的路上,一个醉汉的拦车问询,已让他有了警惕,他估计那人是矿上派出的哨探,但他一点都不惊慌。这些违法煤矿是在从事着非法的偷窃勾当,而他则代表国家和人民在行使记者的监督权,他无所畏惧,一切邪恶的东西在这种权力面前,都会变得渺小和不堪一击。另一方面,这段时间做煤矿的采访,他也有了些经验,矿上即使预先得到消息,做了准备,但违规的地方是很容易找到的,古语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千古名言,傻子们总不当回事,傻事便一次次重复。 戴为民从挎包里拿出微型摄像机,对着静寂的煤矿拍起来,井口煤罐车上刚提升上来的煤,还满满当当摆放在那里,煤堆下两辆“东风”带挂车正打开一侧马槽,等人往上面装煤,另有几辆农用车也是煤装了一半,横七竖八停在那里,这一切都是小煤矿正在非法生产的证据。他一边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摄像机,一边向四处窥看几眼,他能感觉出有人也在暗处观察着他。他故意放慢拍摄的速度,在等待煤主的出现。 “记者哥们,拍完了吗?咱们快点离开这儿吧,一会儿煤矿的人来了,可就不好脱身了。”出租车司机摇下车窗,探出半个头,有些焦急地说。 出租司机下午陪着戴为民一连跑了几个煤矿,每到一处都让他心惊胆颤,生怕愤怒而又没有素质的矿工把他当做记者的同伙打了,连同桑塔纳车也一块儿给砸了。倒是戴为民一下午有条不紊地拍摄采访,又找矿长、工人谈话,那劲头完全不像记者揭露问题的采访,更像是一位管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做着一次普通的调研。戴为民笑着对司机说: “我这干事的不怕,你这开出租的怕什么?耐心等一下,马上就搞完了。”说完,他又拎着摄像机在井口处细细拍起来。 躲藏起来的煤矿负责人,憋不住终于现身了,他从藏身的山包后钻出,又是跳跃又是疾跑,只分把钟已站到了戴为民面前,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容,递上一支烟,微喘着气问: “同志,你这是在干什么?你是哪个单位的?” “你是这矿上的人?”戴为民没有回答,推开他递过来的烟,沉着地发问。 “是的。” “你在矿上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看矿的,矿上停产整顿,工人都放了假,我是留下来照看东西的。”他说这话时,脸在不自信的发着红。 “不像呀,看矿的能抽得起‘中华’?打扮也不像嘛!我看你就是矿上当家的。”戴为民犀利的目光盯着煤矿的负责人。 负责人越发地不自在了,陪着笑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些什么。 戴为民点着一支自己的烟,继续沉着脸发问: “煤矿停产整顿多长时间了?” “两个月,全县的煤矿都停了,都在等待上边的复产验收工作,新的证照还没发下来呢。”负责人小心翼翼又老实地回答着。 “既是在停产整顿期间,矿上怎么还在出煤呢?” “没有生产,煤场上的这点煤是两个月以前生产的。”负责人紧张起来。 “煤炭市场现在这样好,各地煤矿都是煤车排队买煤,你这里的煤倒能存下两个月,这骗人的鬼话你去说给县里的安监局长听吧。”面对负责人的狡辩,戴为民显得有些恼怒,顿了一下,他指着井口的煤罐车说: “那罐车上的煤也是存放了两个月?” “那……这……”负责人无言以对。 正处在窘态时,井口处响起了铃声,这声音是井下工人发信号上煤的铃声。井下的工人尚不知上边发生了变故,铃声一遍遍地响。负责人的脸已由红转为白了。 “井下的工人也是两个月以前下去的吗?” “不是,有几个工人在下面做巷道维修。” “井下维修必须有县安全生产监督局的批准,你这儿得到批准了?” “没……没有。”负责人狼狈地结巴起来。 戴为民潇洒地扔掉烟头,威严地说: “我们这次下来,是和省里有关部门沟通好的,采访到的情况不仅要见报,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你这个矿在停产整顿期间,擅自恢复生产,是典型的顶风作案,估计见报后,新证照是办不下来了。” “这可怎么好?这位记者领导,咱们去办公室说话吧。”不容戴为民说什么,负责人拉起他向平房办公室走去。戴为民也就装着不知内里,半推半就地跟了去。 负责人把戴为民让到沙发上坐下,并敬上一支烟,这一次他接了,负责人又殷勤地给他点着了火。负责人不再有什么赘语闲言,直奔办公桌,用钥匙打开抽屉,在里面点起了什么。半分钟后,脸上堆笑转回来,手里多了一沓钞票: “你下来辛苦了,一点小意思,回去买几条烟抽。” 戴为民斜眼一看,不动声色地说: “你这是干什么,行贿?” “没其它意思,就是交个朋友嘛。” 负责人见他没有接钱的意思,略一迟疑,又奔向了办公桌,再返回时,那沓钞票明显厚多了。负责人脸上依旧堆着笑,拉开戴为民的挎包,把钞票直接塞了进去。 北方冬天的早晨十分寒冷,谁也不愿在这个时间段跨出户外,必须出门的,全是一身臃肿的衣装,还得步履匆匆,生怕被冻成凝固的冰雕。 菜市场是个冷热交换的所在,不以季节变化而变化,张口说话的标志就是嘴边冒一团白气,说话的瞬间,冷气已钻入人的口腔,牙齿也在瑟瑟打着冷颤。菜贩子们的全副武装是棉帽、护耳和各色手套,在讨价还价上称收钱时,使劲抽吸着冰冷的鼻子。 戴为民穿一件黑色的皮茄克,皮领子高高竖起,遮挡住裸露的后脖子,鼻梁上架一副深色墨镜,模样比较怪异。那副墨镜使他像电视片里的侦探或逃犯,在菜市场中走过,镜片后的眼睛不时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人们。 他其实并不喜欢戴这副眼镜,但又不得不用它来遮住自己的眼睛,实在出于无奈,他“心灵的窗户”必须得被遮挡着。他不是名星,只是一个采写批评报道的记者,他的家在沿河市,大部分新闻线索也来源于这个城市,他怕被采访过对象认出来,怕人家知晓他这只总爱啃窝边草的兔子,草主人来报复他。他怕在这个冬天的户外被剥光衣服,他会被冻裂,像只被展览的没毛兔子。他害怕极了。在这个城市出没时,他习惯了戴墨镜,也许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更招人注意,但他没有勇气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迎着阳光在大街上从容走过。连他的妻子张云萍和他一同上街时,也会拉开一定的距离,一旦有陌生人和他打招呼说话,张云萍会迅速离开,像陌路人那样躲得远远的。 “戴记者,你什么时候到的沿河?” “刚到。”一次逛商场时,戴着墨镜的他还是被一位企业经理认出来了,他不自在起来。 “怎么,逛商场呀?这小地方的商场哪比得上你们省城的大商场,你需要临时买什么东西,我给你买单。” “不用,住在宾馆闲得没事,随便转转。” “晚上没安排的话,我请你吃饭吧。”企业经理显得很是真诚。 “不用麻烦,市里一位领导晚上要来看我,改日吧。” 他匆匆离开商场,他能感觉出身后的那双疑惑的眼睛在长时间看着他,这样的遭遇已有过几次了。 前段时间,他在报纸上披露沿河市农业局的一桩丑闻,分管的副局长因为这篇稿子被免了职,他害怕遇上这位倒霉的副局长,这位辛苦半辈子才混到副处级的老兄,一旦知道写报道的记者是沿河人,还不把他暴揍一顿。还有,几天前采访了沿河城市信用社下边一个分社违规发放贷款的事,分社的女主任找到了省城的记者站,当着他的面,五十岁的女强人又是哭又是求,最后硬是塞给他一万元,这位女主任要是得知他的底细,怕也饶不了他。 戴为民在菜市场买了一些蔬菜,便急急地离开了这人多的是非之地,再跨过一条大街,又穿过一条小巷,前边就是他居住的小区。在进小区之前,他又前后环视一番,确信没有人注意他,附近也没有出现熟悉的面孔,他迅速地大踏步走进了小区的大门。 ……
编辑推荐
直击新闻内幕,拷问记者良知。 一位农家学子,靠自己的拼搏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成长的经历就是社会生活光怪陆离、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折射。 贪婪和狡黠,腐蚀着无冕之王的职业道德;物欲和情欲,拷问着新闻记者的良心。 行业的光环,不能粉饰执业者的行为:职责的神圣,更不能使某个人也神圣起来。把不能见光不敢见光的东西拿到阳光下,和谐我们的社会,净化我们的生活,是为《记者站长》宏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