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梦土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作家  作者:席慕蓉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  它不常显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质素,一我们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从灵魂深处隐约传来的呼唤。  总是在无法预知的时刻——或是从书页问的一个段落,或是在人生长路上的一处转折,那感动忽然来临,我们心中霎时充满了可能是伴随着刺痛的狂喜,也可能是一种神圣而又甘美得无法言传的战栗。恍如有种悲悯从高处对我们俯视,又恍如重逢那消逝已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最初始的对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识的乡愁。  是相对忘言,是很可能一说即错的邂逅。  因为,这感知的“直觉”,也是种很难去界定的东西。我们只知道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能被激发,却不能去刻意培养,更不会随着年龄与知识的累积而增长。  它是“初心”,是上苍分配给每一个个体的天赋,是让我们在恰当的时刻能够短暂地参透天机的触角;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有人参透的范围很深很广,有人却只分得一处小小的角落。  我想,我是属于后者。  然而,即使仅只有一处小小的角落,我也常在那难得的时刻突然来临时慌乱得不知所措,更不会用言语去清楚形容,非得等到时间慢慢过去,等到自己逐渐安静下来之后,我才可能在灯下用文字来试着为那些已经消逝了的光影造像。  我多么希望,在不断地衡量、判断与取合之后,能够找到一种最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出这种感动,以及我对于能拥有这种感动的生命的珍惜。  这就是我所有的诗以及散文的创作动机。  上面的这篇序文,写于一九九七年的舂末夏初,原是为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席慕蓉自选集》所用的。  那套选集一共有四册,全部内容约有一百万字,包含一册诗集,三册散文集。  《我的家在高原上》就在其中,也就是现在这本《追寻梦土》。  这本书里收录的是与蒙古高原有关的文字,以一九八九年的夏天作为关键点,有的诉说在这之前从未见得原乡的迷惑和彷徨,还有的是在这之后,终于见着原乡的喜悦和忧伤……  而如今,已经是二○○八年的冬天了。  北京的作家出版社愿意将这本旧作重新出版,并且与我的另一本新书《蒙文课》同时推出。  《蒙文课》这本书另有新序,而且早已全部校对完毕,寄回去给作家出版社了。  今天晚上才开始来校对这本《追寻梦土》,在灯下将旧作一篇又一篇地慢慢审阅过去,心中颇有感触,很想要在这里再多说几句话。  常听有人说:“悔其少作。”  那意思大概是年少的作品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会觉得拙劣和单薄,怕因此坏了自己在创作上的名声吧。  可是,对我来说,却不完全是这样。  譬如在这本书里,最早的两篇如《无边的回忆》和《旧目的故事》,还是我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写的,应该是一九六九年,新婚不久,从海外投稿回台湾,发表在当时的中央副刊上,离现在已快有四十年了。  四十年后再来读这些文字,是觉得颇为芜杂冗长,可是,也不想去修改它。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一份珍贵的纪录。  它记录下我的“初心”。  原来,从那样年轻,那样早,那样远的岁月里,我就已经开始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了,几乎是生命自身的一种本能的寻求。  人类学家说,一个远离族群的人,在内心深处所有的惶惑与不安都是因为无法找到他自己原本应该有的“位置”。  这个“位置”,属于精神上的成分要远大于实质上的成分。  但是,它却又必须碰触到真实的时空才能显现出来。  在《追寻梦土》与《蒙文课》这两本书里,记录的是一个天涯游子如何面对自己的原乡,以及因之而起的种种触动和转变,更深深受到游牧文化的吸引,十几年间,逐渐从个人的乡愁转为对文化的探寻。  由于封面上的作者署名是“席慕蓉”,所以,读者当然可以认为,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经历而已。  可是,在这条长路上逐日前行,我越来越明白,在这两本书里,作者的名字只不过是个代名词。书中的文字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大半生,而是许许多多人的故事。  是的,我是慢慢发现的,在这条长路上,原来以为只是属于我个人的寻求,其实也是许许多多族人对原乡美好大地的寻求啊!  “初心”仍在,并且不只是在我一个人的心里而已,能与众人分享这路途上的悲喜,是我年轻时从来不曾料想到的幸福。

内容概要

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台湾诗评名家萧萧称许她的风格是“似水柔情,精金意志”。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除了在华文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之外,也被译成多国文字,英文及日文的单行本都已出版发行。    近二十年来,席慕蓉更以“原乡书写”,确立了她在散文上的独特风格,学界认为她这些作品甚至有文化学上的特殊价值,影响非凡。    作家出版社同时推出《追寻梦土》与《蒙文课》两本散文集,是席慕蓉以多年在蒙古高原上的长途跋涉所谱成的追寻之歌。似水柔情仍在,精金意志更坚,值得向读者郑重推荐。    本书里收录的是与蒙古高原有关的文字,以一九八九年的夏天作为关键点,有的诉说在这之前从未见得原乡的迷惑和彷徨,还有的是在这之后,终于见着原乡的喜悦和忧伤……记录的是一个天涯游子如何面对自己的原乡,以及因之而起的种种触动和转变,更深深受到游牧文化的吸引,十几年间,逐渐从个人的乡愁转为对文化的探寻。

作者简介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7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在国内外举行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五十余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油画及素描专职教授。现为专业画家,并为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宁夏大学、南通工学院及呼伦贝尔学院五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亦是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书籍目录

初心——序追寻梦土辑一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首歌  无边的回忆  飘蓬  飞鸟们  汗诺日美丽之湖  旧日的故事  莲座上的佛  困境  失母  还乡?!  在那遥远的地方辑二  我的家在高原上  今夕何夕  萨如拉·明亮的光  风里的哈达  源  礼物  梦镜  母亲的河  我手中有笔辑三  宝勒根道海  故居  经卷  顿悟  夜渡戈壁  四十年  黑森林  大雁的歌  父亲教我的歌  此身  父与女  我的愿望辑四  七个夏天  记忆  朋友  “资料”与“经验”  嘉丝勒  远处的星光  嘎仙洞  穹苍·腾格里  胡马·胡马  歌王哈札布  丹僧叔叔  七个夏天附录  三封信和一个故事/林东生  运气与机缘/林东生  回家真好/王行恭  朋友的信/晓风  时间草原/痖弦书目

章节摘录

  我是不到五岁就进了小学一年级的,在南京,在逸仙新村附近的一个小学里,我什么都不会,却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上海,在南京,  我的朋友在这里。  这么多年来,我不单牢牢地记住了这首歌,并且还记住了教室里地板上温暖的阳光,和窗外对着我微笑的外婆的笑容。  我的女儿是在新竹上的幼稚园,三岁多的小女孩,每天早上去混两三个钟头,也不过是去混吃混喝,随便地唱唱玩玩罢了。所以那天下午,当她说要唱一首新歌给我听的时候,我并不太在意,埋头在书桌前的我,也不过如平日那样,随口地应答着她罢了。  然而,我小小的女儿却认真地唱起来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  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台北,在新竹,  我的朋友在这里。  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出,我几乎要失声惊呼了。转身站起来面对着幼小的女儿,我小小的不解人事的女儿还抬着头问我:  “妈妈,宝贝唱得好不好听?”  我小声地回答她:“好听,宝贝唱得好听。”  孩子没有听出我声音里的哽咽,她高高兴兴地一边唱一边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我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那个后山上开满了油桐花的小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对他们那样羡慕的原因吧。  是今年五月初的时候,我们新竹师专美术科的师生一起下乡,到苗栗县南庄国小办一场“艺术服务社会”的活动。我们带了一些作品展览出来,再放一些电影,再请邻近的国校学生们来一起写生,送给他们一些奖品和纪念的礼物,虽然天气一直很阴沉而且不断地下着小雨,但是,所有的活动也都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  南庄国小实在很小很小,紧紧地贴在山边。周围全是山,全种满了油桐,正开着一簇一簇的白花,风吹过来,后山上的白花就一瓣一瓣地飘落了下来,有的飘到山上人家的屋顶上,有的就飘落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  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原来大概也是企盼着这样一天的,所以,他们也排演了一些节目来娱宾的,没想到会下这样的细雨,一会儿阴又一会儿晴,让人捉摸不定。在走过走廊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听见小朋友在问他们的老师:  “老师,要不要换衣服?要不要换嘛?”  为了礼貌的关系,声音是压得很低很轻的,可是仍然可以感觉得出那语调里面所含的焦急与失望。  幸好十点多钟的时候,天气开始稳定了,甚至露出了阳光,扩音器里传出了请小朋友回教室去换衣服的消息,三面走廊里都有了欢呼的回响。我们被请到操场正面的走廊下,先看了中年级的艺术操,然后再看低年级的毛巾舞,最后是高年级的山地舞。  这些在山间长大的孩子们,有着和城市里的小孩们一样的自信,跳得好极了。我注意到他们的面容都长得很饱满,身体也很结实,低年级那些跳毛巾舞的小朋友们,更是扭得很自在、笑容可掬,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在他们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的时候,后山上的人家,也都站出来从高高的街边俯瞰着我们。有老人,有抱着幼儿的妇人,也有荷锄而过的农夫,都靠在街边的红栏杆上,笑嘻嘻地往下看,并且一边还指指点点的。  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指着那一个特别高大的是谁家的儿子,那一个扭得特别厉害的是谁家的小女儿罢。在这样一个小小而安定的社会里,操场上一半的小朋友,他们大概都认得出来,虽然也许叫不出名字,但总知道是哪一家的孩子或孙子的罢。  在这个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他们自己无法体会出来的幸福呢?可是说不定,他们反而会找出成打的缺点来,他们会觉得这里太偏僻、太闭塞,生活太死板、太缺少变化,因此,在他们成为少年以后,这样安定与安静的气氛反而会使他们觉得烦躁和苦闷,恨不得能冲出去,到另外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里,去做一个潇潇洒洒的流浪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追寻梦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偶尔看到记录片《美丽乡愁》第二集,正好是席慕蓉2004年回到蒙古高原时拍摄的。她在讲述父母时的泪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还有在德德玛与她合作写《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时的流露出的莫名忧伤,令人印象深刻!
  •   席慕蓉是我很喜欢的作家,这本书刚打开来时就喜欢上了,尽管我还没有细看,但我知道,这本书一定一定很好,我很喜欢它,会好好珍藏着的。若是可能,下次我会去买蒙文课。
  •   “ 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我常常梦到一个穿红衣服的蒙古小女孩在草原上奔跑。”
  •   故乡,是一个我们血缘里无法抹去的字眼。作者用生命,用心,用血去感受那个在战争中埋葬的蒙古。故乡的语言,奶奶闲时轻轻吟唱的古老的歌谣。多年以后在某个巧合下,我学着歌。却发现这是以前奶奶常唱的歌。故乡的风景,是浏览了故乡的点滴后,的那种无法忘怀的情怀。故乡的人,是多年后仍然记得的朋友。故乡的气息,是从懂事后的想念到无法忘记的故乡。那个在蒙古人心中忘记的地方,有一种乡思。。。。
  •   追寻故土的脚步不正与我们追寻梦想的脚步一样吗?
  •   温柔细腻带点忧伤的情愫,喜欢至极。
  •   帮朋友买的。席慕容的文字。安静背后,有那么一股力量
  •   内容很好,值得一看。。。。
  •   感动之后,就是悲伤
  •   喜欢,大爱,收藏了,推荐购买。
  •   非常喜欢席慕容,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绝对正版 我喜欢的书! 现在又打折,很满意
  •   非常好看的书呢,质量好
  •   质量很好 物流很快 很满意
  •   女儿非常喜欢。书的质量也很好。
  •   喜欢。质量不错哦
  •   质量好~呵呵
  •   当当的书质量很好,很满意。
  •   正在读,席慕容的文笔很优秀。感受到她对家乡土地的热爱。
  •   席慕蓉对于她的原乡的情感是很浓烈的。但是她很少使用强烈的字句,笔调相对情感安静许多,但是这种文字反而把她的情感很好地传递给读者。至少我在读的时候常常眼睛湿润。
  •   还在进行中,但读的时候就使人感觉到很舒服,很恬静的淡淡的感觉,还蛮喜欢的,主要讲的是在内蒙的那些事吧,让你也像是在亲身经历一样,很有回味的感觉
  •   正在阅读。。
  •   书是给朋友买的 挺不错的价格有点贵 关键是**不要邮费!还是去**买吧
  •   我也喜爱那片土地。
  •   故土深深的情愫。感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