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自说自画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陆涛声 作家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陆涛声  

前言

早年学画,在文化馆做过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发表、展出过一些画作。三十多岁改行执笔爬方格写稿子,开始时发表戏剧、曲艺,后来写小说。业余还偶尔理纸涂鸦几笔,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作为业余爱好调节生活。天生是杞人忧天的性格,无论作画还是作文,不满足于纯粹的消遣玩赏。作画,便难忘徐悲鸿的画作《巴山人家》、《愚公移山》,难忘蒋兆和含着泪创作的在日本侵略者炮火中民众逃难流浪的《流民图》,难忘齐白石抗战时画螃蟹题句“看你横行到几时”,难忘张乐平画《三毛》,难忘丰子恺、华君武……“诗言志,歌咏言”。总觉得画与诗同样,也应“言志”、“咏言”,总想要通过笔端倾吐所思所虑所忧所爱所恨,譬如,我画国画斗方小品仙人掌,便题上“甘居瘠旱处,不羡雨露恩,满身长小刺,只为不受凌”,借以赞颂独立的有风骨的人格;又如画小品竹子,便题上“自古赢得文人爱,屡人诗文受溢美,空腹原非栋梁材,虚心之说实附会”,以审视的眼光对传统定见作科学的思辨……这样的“诗”(实是顺口溜)题画,也曾与两位爱好书画的文友凑趣合办过业余的“随意轩书画三人行”展览,《新华日报》和《文艺报》都作过报道,选登过画作。

内容概要

《涛声自说自画》从2004年1月开始,每月一般三期。故真言并不等于真理。但是,吐出真言是对真理的呼唤,引出讨论和争鸣,便开始接近真理。“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能到“辨”。因之,“自说自画”文与画除了按期在《常州日报》发表,还贴到互联网一些论坛上,如新浪、凯迪、tom、敏思及我自办的“陆涛声文学论坛”等,供更多人阅读,倾听多种意见,以求展开讨论,用句俗套的话说:“抛砖引玉”。网友们回帖,有赞同的,有进一步深发的;也有提异议的,甚至有旗帜鲜明反对的……回帖者大都互不相识,各抒己见,不用顾面子兜圈子,不同意见的发表没有障碍,也不含人际关系因素,不怀心机,多数也是倾吐真言。这不由使我产生联想和感慨:文艺界虽然一直高喊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长期以来却鲜见善意、友好、平等、客观、不带意气不怀恩怨的讨论和争论,缺少健康和谐的艺术民主气氛。虽有缘于客观环境的因素,但也有许多文学艺术家(包括批评家)自身的原因,许多人心气浮躁,看问题浅表不深入,搞炒作、卖弄,或自恋自赏,而无意真诚地追求艺术真理;被批评者对于不同意见的承受能力差,对善意的批评都不能容忍,常怀恨、记仇,反批评时不是讨论问题,而是怀情绪持械决斗的气势;还有的请人搞假批判为自己造影响……这些是因为缺乏民主的觉悟和民主的素质。所以,给你宽松环境,你可以去为善救人,也可以去为恶害人;可以胸装道义深入思考求索真理,也可以心怀虚荣、私利投机取巧获取名利……

作者简介

陆涛声,1939年牛于江苏武进。已发表小说、散文、文艺理论二百多万字,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及各种选本选载,三次选入中、高等学校语文教材,短篇小说《再见千岛湖》获小说月报第八届百花奖。出版的个人专著有精短小说集《雾中行》、中篇小说集《庆生伢的财运》、文艺论文集《寻找航标》、小说集《再见千岛湖》、散文集《走近天一阁》、散文集《沧海集》、江苏湟里高中校本教材《陆涛声文选读本》等。另还发表书画作品近二百件,多次展出并获奖。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等多家收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现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艺委会副主任、中南海紫光阁特聘书画家;被中华人民其和国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称号。

书籍目录

为老鼠说句话想起周忱红灯·绿灯非为褒贬说孙觌 吊兰的品格“病梅”新说 为“窝里斗”寻根摸摸“大象”李敖——权答网友janery所出试题古迹拆、保是与非钟馗形象解读 感受主席台走过灵隐寺再说外行、内行松鹤真是长寿想起竹篮弄清吉尼斯与基尼斯官本位与奴性遗传三张启事的再启示“牵牛花”胜格新“长衫主顾”和“短衣帮”浅尝“饮食文化” 粗品端午文化 读懂原形塑形象——国画《公朴讲演图》创作过程“修复”大明宫真是“奇迹”“城”的时髦为夹竹桃抱屈石雕店的工夫茶重建雷峰塔镇谁 关于“活法”的疑惑 荷花“不染”、“别样红” 再拾让座老话题 别把神圣当肉卖这是上当吗?观动物表演——安吉采风小记之三弥勒与联句 寻找汾河痛惜水 竹博园和百草原侃竹说虚心江南的船漫话猴子教“子”何方 从果子狸获罪说起 琴台新妆——“古琴台三章”之一琴台“钟情”者——“古琴台三章”之二咀嚼“知音文化”——“古琴台三章”之三

章节摘录

插图:为老鼠说句话老鼠这种小动物一直是受人们厌恶甚至憎恨的:因为:其一,是个惯偷、偷米、偷油、偷一切可以吃的食物;其二,是无故咬破衣被鞋袜、柜板、箱底,咬碎书本、字画;其三,是身带病菌,传播出鼠疫等传染病;其四,是晚上蹿上跳下吱吱直叫,肆无忌惮,吵得人心烦意躁难以人眠……老鼠在人的头脑里留下个罪犯、恶棍的印象,历史可谓悠久了。《诗经?国风?魏风》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描述的就是这类形象;晚唐著名诗人曹邺的诗作《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如君口。”将老鼠比做贪官。老鼠可谓“罪恶累累”,于是就有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俗话;于是就有了若不用“忌器”便无疑要“投鼠”的成语“投鼠忌器”;于是老鼠便上了“四害”的黑名单。老鼠对人也确有不少有害因素。然而都归结为老鼠的罪状,似乎不完全公道。老鼠也是地球上生存的物种之一。所有动物中,除了人类能生产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都只能寻找现成食物生存,都是“不劳而获”;除了豢养的家禽家畜,都难脱“偷”、“抢”的嫌疑;在食物链的循环中,还难免残酷的掠杀。老鼠的“偷”是生存本能,咬碎衣物等是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没有因为牙要磨而专门咬人,与豺、狼、虎、豹、狮、熊、狐、鳄鱼那么凶暴残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老鼠身上带病菌,也不是它们自身的错,决不是它们蓄意要陷害人类,它们体小力弱,怕受攻击与伤害,只能躲在阴暗的洞中,那正是病菌容易生存繁殖之处……可见人们对老鼠,怀有很严重的偏见。曹邺将老鼠比做贪官,实是冤案。官仓有粮,本能驱使老鼠要去觅食,目的很直接,不等于贪得无厌;而贪官肥私并非仅为生存,是为占有,是占据非分的钱物转化成奢华、糜烂、荒淫的享受。两者性质完全不一样。曹邺借官仓的老鼠讽刺和诅咒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被认为是一代正直文人,是敢直言时弊,从而也赢得青史留名,却是靠冤屈老鼠的比喻成就了他这首诗艺术上的光环。固然,老鼠对人有危害,这种危害就一定比人们喜爱的动物大吗?譬如,人们普遍觉得狗、猫、兔子很可爱,其实,这些动物如若人们不豢养,不给它们供应食物和住处,不给予它们宠爱,危害不见得比老鼠小。狗会咬人,会致狂犬病,如今每年被病犬咬了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比那次沙斯流行死的还多;猫不断磨爪也和老鼠磨牙一样,也会破坏家具,流落在外也会偷鸡、偷鱼、偷各种食物,也会传染疾病;兔子在人们印象中算是最温和的了,数年前媒体曾报道,澳大利亚野生兔子繁殖过快,数以几十万计的兔子吃掉大片大片的农作物,造成了威胁大批农民生存的兔灾,那是老鼠远远没有能力创造的奇迹……人们何时又给过老鼠与狗、猫、兔同样关爱的呢?也难怪,老鼠有一点很蠢,不懂得像狗、猫那样讨主人欢心。 两千多年来人们给老鼠定罪戴上坏分子帽子,显然有失公允。这是不是因为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和印象观念,缺少科学的思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美国迪斯尼公司塑造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很可爱,在全球受欢迎程度,恐怕是所有卡通形象中首屈一指的;近几年看到西方制作的童话动画片中,也有以老鼠为正面主人公的,描写了老鼠群体之间以及鼠和猫之间的关系,恰恰把猫写成了“反面人物”……这些,是不是可以反映出西方人与我们在思维方法的不同和认识上的差异昵?不过,我们民间还是有关于老鼠可爱的传说,如大年初一晚上老鼠嫁女儿。现代曾有画家根据这传说充分展开想象,以浪漫主义手法画出大年初一老鼠嫁女儿的热闹的喜庆场面。在中国,总算还有人对老鼠投付一点感情。我这幅老鼠偷鸡蛋的画,画于1996年初,作画时也是想到儿时听过的一个民间传说,觉得有趣,照这个传说的意思,表现老鼠的聪明、机灵,即兴一挥而就的。题字“协力同心”,将其拟人化,颂扬其团结协作精神,也更添情趣。画技虽不怎样,展出时人们还是被其情趣吸引了。历时多年还不断有人提到它,可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见人们乐意接受老鼠这可爱的形象,而承认它“偷”得合理。老鼠该有些安慰了。想起周忱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明理财名臣,永乐进士。思维敏锐,巨万钱谷,屈指算就。宣德五年(1420),江南田赋问题严重,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各府,总督税粮。深入民间调查积欠田赋成因,革除多种积弊。创“平米法”,使豪强不能拖欠;颁铁斛,使粮长不能大斛入、小斛出。改革征粮办法,整顿漕运和盐课,疏浚吴淞江,又设济农仓防灾,置赡盐仓救灶户。与况钟一道,奏请减轻苏州等地的官田税额。巡抚江南二十年,著有《双崖集》。其名,四百年来江苏武进芙蓉一带几乎妇孺皆知。据清代所修的《芙蓉乡志》记载及民间口传,嘉靖年间,芙蓉镇一带是,“十万八千芙蓉圩”(十万八千亩芙蓉低洼田地),每逢暴雨季节,便被淹成灾,闹得乡民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周忱曾亲自观测流经芙蓉洼地的大舜河上、下游地形水情,带领百姓给芙蓉洼地四周加固圩堤,上修石臼湖口东坝,下疏通长江的黄泥港,根治了芙蓉水患,使百姓不再受涝灾之苦。在他过世后,谥文襄公,芙蓉乡民深感他的恩德,为纪念他,特地建了“文襄公祠”,也俗称“周文襄公庙”;所在村子还有一座小庙,和“周文襄公庙”合称“双庙”,便得名“双庙村”,在公社化的年代称为双庙大队。三十多年前,为想写周忱的故事,我曾去过芙蓉乡双庙大队采风。原文襄公祠内大厅正中立有周忱塑像。建祠时还立了一条规咂:以后芙蓉圩若因失修再有水患,地方士绅有为修堤治水出钱出粮出力作贡献者,过世后乡人也为他在周忱塑像两侧神坛上加一块牌位,并附记简要事迹,也受永久纪念和敬仰。这就鼓舞后人都学周忱为民造福建功立德,崇尚成风,效周忱立德者不断。自明代到解放后,祠内两侧神坛上先贤牌位已有百余,周忱的崇高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是真正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文襄公祠一直存在,到20世纪60年代却被拆毁,房屋当做大队办公地?不能不说是一种道德建设的损失。周忱巡抚江南,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明史》中说:“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可见江南各地为他建的祠有多处,是念他政绩卓著,为他树碑立传。“文革”时曾批判过树碑立传。其实,树碑立传有该批的,也有不该批的,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看具体情况:一是要看是否确有政绩,且这政绩是否被百姓公认为善举;二是要看这个碑由谁树、传由谁立。关于政绩,有些人认识上有误区,认为搞的规划越宏大、建的工程越多就政绩越大,就越能树碑立传,其实是南辕北辙。有的是为政绩而求政绩,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有的是将其作为职务升迁的台阶、“电梯”甚至“直升机”……后者这样的出发点,大都急功近利,容易重形式而轻实际作用,容易浮夸,越搞欲望越膨胀规模越大,只重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就很难真正对百姓有益;或者眼前看似有“益”,而日后要被证实对子孙有大害;更有甚者,明明扰民、害民,竟还要巧妙裹上“为民”,甚至更美丽的包装……有的是创造建大工程的机会好腐败一把,侵吞纳税人的钱。这些当政者可以依仗权力不顾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谏言,强行实施。然而,任何人从政掌权时间再长也不过几十年,卸任后就由不得自己装饰美容,最终又都必须接受历史公正的检验,只能任人民评说了,“政绩”就有可能成为耻辱和罪孽的铁桩。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中,已经不乏碑毁声名狼藉之例,那便丢了面子、脏了形象、臭了名声。到那时,那些曾经的主政者如果活着,又会是怎样面对,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当然,另一种政绩就如周忱治芙蓉圩的水患。之前早有李冰父子筑都江堰,还有苏东坡疏浚西湖和收养弃儿数十人、呼吁制止杀婴风。新中国建立至今,从中央到地方,为人民竭尽才智鞠躬尽瘁的干部不计其数……无论古今,这些从政者,总是力排私念私欲,谋事唯民生是为,压根儿没有要给自己创什么政绩的动机,只想做点善事为百姓造点福。这种作为,往往还要有违上司意志,受许多委屈。苏轼处处为民造福却屡遭贬谪。周忱“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不坐轿子,不摆排场,“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是标准的公仆形象,却因革除粮税积弊得罪地方豪绅几遭造恶状受弹劾。他们都无一己功利私念,绝非怀半点为自己树碑立传之心,终究被一代又一代人民装在心里。民心作证,周忱最终获得朝廷“平反”,“文襄公祠”不是皇帝敕造,也不是哪级政府下令嘉奖的产物,而是百姓感于他恩德自发建造的。文襄公祠香火延续了四百余年,《明史》上为他立了传,永世纪念他。当时诬陷他的那些人,如户部郭资、给中事李素、豪绅尹崇礼、彭守学等,恶行也都实记在《明史》周忱传里,恶人倒也,“青史.留名”了。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荀慧生把艺术风格、流派形成的规律概括为:故为之,则无为;不为之,则有为。政绩,树碑立传与之同理。真正的碑,是人民的口碑、心碑,自己竖碑立不牢,人民、历史给树给立,才能长久甚至永恒。愿“执政为民”真正深入干部之心,那些心系人民的干部中能涌现一批又一批比周忱还要优秀的公仆。也愿民心能为他们树碑立传世代传颂。本文原是我对当政者的一种希望,一种提醒。我也知道,讲的这些道理再对再正确,力量也微乎其微!光靠讲道理使当政者自觉做苏轼、周忱,自然也会有,但比例不会大,只是一种“典型”罢了。要从根本上治绝那种为政绩发烧的疯病,还是要靠民主选拔干部,靠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有了好的机制,也许我这文章就多余了。

编辑推荐

《涛声自说自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涛声自说自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