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雷达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前言

  常问作家为什么写作,也就常问作为评论者的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了“灵?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在我看来,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凡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是真正靠近了读书意义的人。“我思故我在”。书的魔力是任人皆知的,人生苦短,存在无涯,幸亏有了书,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才能把见闻扩大无数倍,有的甚至等于多活了几个人生。在书中流连忘返,善于汲取菁华者,是珍视人生的本质与自由的人,是心灵的向上者。当然,人们读书的目的不可能是单一的,应是多样目的的交叉并存,可是,当根本性的需求变得茫然的时候,就会出现阅读的危机。  三岁的时候,父亲因病故去。从北大求学回来的他,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沉重的书了。几个大书架立在屋子里,像矗立着几尊巨大的雕像,占去大半空间。我从梦中醒来,常见光柱裹着微尘照到书架和屋粱上,将整个屋子衬托得既明且暗。小时候的我很孤独,常在书架间独来独往。虽然这些书我根本看不懂,但它们似乎给了我一种神秘的力量。及至能读一点书时,记得首先翻开的是梁启超、鲁迅、河上肇、苏曼殊们的老版书。那时当然不知好在哪里。直到渐老时才意识到。其实他们已经来到了我的灵魂,在悄悄开启我的心灵之门。大学时代有几年是读书最充实的时期,1960到1963年左右,社会处在休养生息中,出现了十七年中少有的比较讲究艺术规律的特殊时段。我得以有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沉潜于古今中外经典的学习,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像“恶补”一样,一面几乎将能找到的俄罗斯大师们的作品读了个够,一面徜徉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洋里。我能时时感应到那些已故的、只留下文字的大师们的存在了,他们没有死,他们活在读他的书的人的心中。

内容概要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作者简介

  雷达,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文艺报》编辑组长,《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研究员。茅盾文学奖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评委,鲁迅文学奖多届评委。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兼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近年先后被授予甘肃省文学院荣誉院长,东莞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等荣誉职位。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小说艺术探胜》《蜕变与新潮》《文学的青春》《民族灵魂的重铸》《传统的创化》《文学活着》《思潮与文体》等共八部,二百六十万字。著有散文集《缩略时代》《雷达散文》《雷达自选集》等。其多部论著和多篇论文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优秀科研奖,上海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钟山文学奖,作家奖,昆仑文学奖等。其散文《依奇克里克》《蔓丝藕拾》《王府大街64号》等获全国报纸副刊银奖,铁人文学奖,中华文学选刊奖,并有多篇被选入百年经典散文选本。独立主编或共同主编了大型图书《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等。2007年,其论文《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新世纪文学的精神生态和资源危机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关怀人的问题先于关怀哪些人的问题还是得修炼提升的能耐——从《鼠疫》和《檀香刑》《狼图腾》说起汲取健康的精神资源——谈《跨文化鲁迅论略》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对当今文学存在理由的若干思索消费时代短篇小说的价值文学批评态势与更新之途中国官场小说的困境与出路原创力的匮乏、焦虑以及拯救谈传世第二辑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现当代小说鉴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述要新世纪文学初论——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走向“新世纪文学”的内涵——我为什么主张“新世纪文学”的提法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观当今戏剧创作中的文学性及其他——观二十九台戏剧随笔“个人化”辨第三辑 浩然,“十七年文学”的最后一个歌者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概观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白鹿原》电影改编本的重要不足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狼图腾》的再评价与文化分析《东藏记》的文化韵味阎连科的《受活》《城的灯》中的圣洁与龌龊大地的涅槃——读《水乳大地》追问迷失的根因——谈《沧浪之水》生存的诗意与新乡土小说  ——读《大漠祭》《空山》之“空”人的太阳照亮历史的天空——我读《历史的天空》麦家的意义与相关问题阴霾里的一道闪电——序《夹边沟纪事》挤迫下的韧与美——读《白豆》意象的狂雨——《天瓢》得失谈魔圈之舞——《喧嚣荒原》的得与失《机器》的反机器叙述现代性观照下的乡土之魂——《恍惚远行》的乡愁主题我看“80后”的精神追求——写给马亮和“80后”

章节摘录

  学的个性与历史,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坚持历史和人文的双重维度,以人为本,以此来发展我们的开放型民族文化①。这次学术研讨会从理论高度上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提供了批评支持,触及到了“五四”以来汉语写作的最大难题,即民族书写与世界意义的融合问题。  其实,从现代文学之初,从周作人提倡的文学“地域性”,到鲁迅所概括的“乡土文学”,再到毛泽东所推行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民族书写”的巨大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时代使然,“民族书写”被阶级斗争、民族解放战争、建设、运动等具体任务压倒,有时甚至被扭曲为“非民族图像”并以虚构的世界性为其涂饰。直到新时期文学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中国,一体化经济、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生态危机、恐怖事件等等,既不断带来机遇,也不断带来挑战。我们的文化在激进与保守之间徘徊,在崇尚西化与“弘扬传统”之间各走极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似乎变得较前明智起来,外来的压力反而激起了当代文学的内在自尊,在认同并描述各国在宇宙观、道德、心理、社会、语言、审美等领域受到全球化的严重影响的事实前提下,中国文学满怀复杂的心情持守本土,力图既依恃民族化又超越民族化,以全球视界下的本土立场来置换原先的较为狭窄的意识形态内涵,并寻求着二者之间的价值平衡。  全球化背景给予“新世纪文学”强大的推力和广泛的精神影响。综观“新世纪文学”,我们发现,作为当下创作的中坚,无论是以开放的现实主义为其营垒的实力派作家群,早就扬名的先锋文学群体,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异军突起的“个人化写作”,或者世纪末少年老成而又咄咄逼人的“70后”与“80后”作家,他们均以更集中的目光专注于文学的“本土性”。在他们眼里,本土性笼统地说就是发生在我们民族这块土地上的、综合着人们的生存体验的人事物象。它在对象层面上,包括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等方面的变动。与以前相比,现在更强调的是全球化潮流所催生的新现象,例如跨国公司、大众传媒、精神焦虑、人的异化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