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严歌苓  页数:274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狼烟不止一处。三面环绕的山坡上都陆续升起狼烟。随着天际线由黄而红,再成绛紫,一柱柱狼烟黑了,下端的火光亮了起来,越来越亮。天终于黑尽。火光里传出“啾啾啾”的吼声。  村子里处处是女人们急促的木屐声。她们佝着腰蜷着腿跑得飞快,边跑边叫喊:“中国人来啦!”自从那种叫原子弹的东西把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中国人就常常来打一阵枪或扔几颗炸弹。女人们很快就习惯佝腰蜷腿地跑步。最后一次满洲招兵,四十五以下的老小伙子们也全走了,眼下剩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是女人。女人们把自己家的孩子召唤回家,十五六岁的少年们已经在护村墙的射击口各就各位。护村墙有半米厚,上下两排射击口,绕村子一周。六个日本村子都有护村墙,是他们从日本刚来的时候筑的,那时都认为本部首长多此一举:中国人见了日本人能躲就躲,躲不过去就鞠躬让道。这些天不一样了,代浪村的人们叫喊“中国人来了!”就像不久前全中国的中国人叫喊“日本人来了!”一样凄厉。  三天前,六个日本村子的村民集合起来,向满洲最北边的小火车站开拔。那个站叫盐屯,在满洲最北端,是他们从日本来满洲时下车的地方。他们打算在盐屯搭乘最后一班开往韩国釜山的火车。然后他们会乘上回日本的船,顺着他们多年前的西进渡满路线回去。六个村子加起来,三千多口人,不少人把牲口也带上了,给腿脚不灵的老人和不耐劳累的孩子们骑坐,或者拖拉行李。在盐屯站等了一夜一天,等来的却是本部的电报,让村民们立刻退回村里,因为大批苏联坦克已经过了中苏边境,也许会跟他们迎头撞上。代浪村的铃木医生跳上火车,叫村民们别听本部的,前进和后退都是赌博,真正的日本人应该选择前进。火车空空地开动了,一个空空的窗口,伸出铃木医生不甘心的脸,还在叫喊:“跳上来吧!笨蛋!”  狼烟弥漫过来,低低地压在村子上空,给秋后骤冷的空气凝成一股浓烈的辛辣。火光渐渐繁衍成无数火把,漫山遍野,全中国的人都来了似的。吼声远比枪声吓人:“啾……啾……啾……”  一个趴在射击口的少年先开了一枪。所有少年们都朝火把开起枪来。他们闭着眼咬着牙,朝密密麻麻的火点子开枪。那些火点子其实还在几里路之外。火把越来越多,一团火光霎时就能繁衍出一群火把。火把却不靠近,吼声也始终远远的,如同天边滚动的闷雷。  村民们被村长召集到村神社前的空地上,看来不撤也得撤了。  天就要亮了,远处的小火车“呜”了一声,或许又载来几十车皮的苏联大兵。村长的紧急通知说不背行李,只背孩子。谁也不听,撤离满洲国怎么可以不带行李。他们的村长不该是疏忽这样重要细节的人,这样的大撤离沿途一定会有食宿安排。女人们的脸上都有一种终于熬出头的安详。多年前他们从祖国日本来的时候,旗号是“垦荒开拓团”,那时谁也不知道舒展无垠的田野是他们的政府从中国人手里夺来的。现在中国人的大清算开始了。前几天集市上死了一个崎户村的村民。死得很难看,头发、鼻子、耳朵都不见了。  五十一岁的村长站在十多个元老前面,沉默地等待木屐声响停下。他说不要相互打听,也不要小声议论。人们照办了。他又说,站得近些,再近些。人群有秩序地动了动,很快成了个方阵。婴儿们都在母亲怀里或背上睡着了,大一点的儿童靠在大人身上打盹。村长的声音低低的,透着抽一夜纸烟的干涩。他说决定是他们共同投票的结果——他和活着的全体元老:一切必须在天亮前结束。村长不是善于言辞的人,想不出话来说的时候就给人们一再鞠躬。他吃力地表达了他的意思:大日本国人是太阳的臣民,战败的奇耻大辱远比死亡更加痛切。他又说苏联大兵昨晚在附近一个日本村子里毙了三四个日本男人,轮奸了十几个日本女人,抢得一颗粮食一只家畜不剩,比匪盗还匪盗,比畜生还畜生。再看看这些山上的狼烟吧!没有退路了!中国人时刻会冲下来!用中国人的话说,他们现在的处境就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这时站在最后面的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往一棵山毛榉后面一闪,然后她缩起身子飞快往村里跑去。女孩突然发现她的耳环不在耳朵上。耳环是金的,是她从母亲首饰盒里偷偷拿的,只为了爱美和好奇。崎户村是女孩母亲的娘家,女孩的家在铁道那边的代浪村。十天前,世道刚开始乱,母亲叫她来崎户村照顾有中风后遗症的外祖父。一个深夜,行走不便的外祖父却走失了。外祖父的尸体是村里的狗们发现的,大半个身体在河水里,一双脚卡在河滩的石头缝里。外祖母没怎么哭,能以这样的死来体谅她的丈夫,她很知福。  找到耳环之后,女孩飞着两只赤脚往村神社跑,木屐给她抓在手里。  女孩错过了情形的急转。她的身影消失在漆黑凌晨之后,村长代表元老会说,他们替五百一十三个村民做了抉择,就是在听说了苏联大兵在邻村造的孽之后。村长说他替大家选择了一条撤离“满洲国”最尊严、最不痛苦的路线。对于女人,是捍卫贞节的唯一路线。  人们开始觉得蹊跷了。瞌睡得东倒西歪的孩子们也嗅出命运的存心不良,全都抬头看着自己的长辈。两个女人情不自禁握住了彼此的手。站在最外面的一个女人拉着五六岁的男孩往边上溜了一点,看看,又溜一点,只有一步就要溜进到春天才栽的那片杨树林里了。村长和元老们到底要对他们干什么……  元老们肃杀地站在村长身后。村长宣布了他们的决定。他说,是日本人,就和日本人一块尊严地去死。元老会想方设法才弄到了足够的子弹。  人们都惊愕地进入了刹那间的休克。半晌,一个迟钝的人说,是一起自杀吗?为什么?!有的女人哭了:我要等我的丈夫从前线回来啊。村长的声音突然一改,变得凶恶,阴毒。  村长说:你们想背叛全村吗?  这时候黑暗已经稀释,每一秒钟天色都浅淡一层。  取了金耳环回来的女孩此刻站在十来步开外,她正好听到了“自杀”二字。  村长说是好样的日本人,就好样地死去。他决定由一个元老下手,给每人一个好死。那个元老枪法很准,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死成,这次如愿要为国家捐躯了。就在这个摆放着他们先人灵位的神社前面,每个人都会体面地倒下,死在自己人的群落里。  女人们开始乱了,语无伦次地找着借口,不愿意接受“好死”。任何地方都会有败类,崎户村也不例外:这些女人谢谢村长,请他别领导她们去死。孩子们不完全懂,只明白“好死”不是什么好事,一律张大嘴,直起嗓门,脸朝天大哭。  枪声响了。只是一枪。人们看见村长倒在地上。什么都是预先安排好的,村长领头做好样的日本人。村长妻子呜呜地哭起来,嫁给村长之前,她也对着母亲这样呜呜地哭过。现在她哭着就慢慢躺在了汩汩冒血的丈夫身边,就像新婚夜哭着躺在婚床上。她活着的每一天都没想过拧着丈夫的意愿。女人们都呜呜地哭起来,村长夫人这样给他们做榜样,她们还想往哪儿逃。第二声枪响后,村长夫妇成双归去。  那个七十岁的元老放下冲锋枪,看了看相依而卧的村长两口子。他们的孩子全死在战场上,现在老两口赶去大团圆了。接下来是那几个元老。他们站成一排,背也不驼了,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嘴里拖出口涎,却也不减庄重。老人们很有秩序,一个一个来,如同战败后粮食短缺,排队领饭团子。几分钟之后,老人们的晚辈们全聚拢到老人们身边,聚成永恒的全家福。  不知为什么人们渐渐安宁了,每个家庭都以老人为中心聚拢起来。孩子们还在懵懂,但感到一种奇特的安全。安全感使一直在嘶鸣的婴儿们也静下来,拇指伸到嘴里,头慢慢地扭来扭去。  这时候一个声音在叫喊:“多鹤!多鹤!”  叫多鹤的十六岁女孩此刻瞪着一双疯狂的眼睛正看着这一切。她看见外祖母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所有人在此时唯一的恐怖是没有一具自己的骨血热热地贴着你倒下,再一块儿冷下去。女孩多鹤此刻决不要这种天伦相依。一家一家抱成了团,枪弹都打不开他们。枪手的样子已经不像人了,满脸满手的鲜血。他的枪法很派用场,偶然有叛变集体的人,魂飞魄散地撒腿朝广场外面跑,他的子弹很轻巧地就追上了他们。他渐渐有了经验,好歹把人们撂倒,撂倒就好办了。他的子弹准备得很充分,够他把死亡双份地分发给每个人。  叫多鹤的女孩看见枪手停了下来。她听见什么异样的声音在很近的地方响着。她已经辨别不出声响是她的上下牙发出来的。枪手东张西望了一会儿,抽出一把插在腰问的武士刀。刚才他的射击成绩不理想,还需要他用刀返工。所有的返工也完成了,他看看刀,又用拇指在刀锋上刮了刮,把它往身边一撂。刀被热血泡软了。他坐下来,解下鞋带,将它的一头系在冲锋枪的扳机上,另一头绑在一块石头上。他脱下泡透了血足有十斤重的鞋子,袜子也是血红的。他两只沾满血的脚夹住连在扳机上的石头,一个打挺。  “嗒嗒嗒……”  过了很多天,叫多鹤的女孩子满脑子都是“嗒嗒嗒”的枪声。  听了多鹤颠三倒四的叙述,五个村长先后跌坐在收过秋庄稼的地平线上,跟初升的太阳同一高矮。  坐了十来分钟,代浪村的村长站起来。四个村长也跟着站起来,谁都没拍屁股上的泥土。他们得进村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帮着合合眼,拽拽衣服,或许还有一两个需要帮着结束抽动、呻吟、活受罪。 透过树的枝叶看,五百一十三个男女老少像是在野外扎营,一齐睡着了。土地淤透了血,成了黑色。血真是流得阔气,泼溅在树干和树叶上。有这么一家人,枪子都没有打散,血也流成一股,从两块石头之间的浅槽往稍低的地方涌流,却过分稠厚,在石头边沿凝结出一颗巨大鲜红的血球,凝而不固,果子冻一般。  多鹤跟在自己的村长身后,血的气味膨胀在她的鼻腔和喉咙口,她快要闷死了。她本想找到自己的外祖母,但很快放弃了:大部分人都是从背后中弹,因此全是面朝下倒下的,她没有一丝力气和胆量去一个个地翻身辨认。  原先村长们来崎户村是要讨论撤离“满洲国”的路线的,现在明白了崎户村的最终发言。在附近的日本村庄里,崎户村是头目,因为他们是第一个从日本迁来满洲开拓的。这时代浪村的村长突然捂住了多鹤的眼睛。他面前,是枪手的尸体。代浪村的村长和这个两度参加世界大战的老神枪手很熟。老神枪手靠在树干上,枪还在他怀里,扳机上拴的石头已经从鞋带上脱落下来。子弹是从下巴射进去的,这时他那个成了空穴的头颅祭器一般对着天空。  代浪村的村长把自己的外衣脱下,罩在老神枪手残留的半个脑袋上。看来没有什么让五个村长插手帮忙的。那就点把火吧。让苏联人和中国人到了这里不再有什么可糟蹋。  代浪村的村长说话了。他说,应该这样:每个村的枪手务必负责到底,保证在点上火之后再向自己开枪。村长们应答说,也只能这样,只能依赖枪手的无私了。确实是个遗憾,枪手最终要把自己的遗体留给中国人或苏联人去处理。  他们谁也没注意叫多鹤的女孩子正悄悄地走开。一脱离他们的视线,她就狂奔起来,背后跟着好大一蓬头发。她不是个善跑的女孩子,如此疯狂地奔跑,也去不掉两胯的那点忸怩。多鹤要跑十多里路,要冒险穿过苏联人出没的铁道,跑回村里去告诉母亲,村长要替大伙当什么样的家。她必须以她不善跑的两腿和村长赛跑,赶在他前面,告诉她看见的那颗全家人的血凝结的血球,以及老神枪手对着苍天的大半个颅腔,他七十多年的记忆、智慧、秘密念头白里透红地飞溅在树干上。她得告诉村邻们这些,让他们在“好死”之前多一些选择。  就在她看到铁道桥时,从崎户村方向又传来枪声。多鹤脚步乱了一下,然后跑得更快。下了坡,就是铁道桥,已经能看见铁道上停的几节火车皮了。一节车皮的门口蹲着一个苏联大兵,似乎在刷牙。多鹤脸上被树枝划出一些口子,此刻被汗水蜇得生疼。她不能从桥上过河,只有沿着山坡向下游走,找个水浅的地方趟过去。而往下游去的山坡上一律全是榛子树,又密又野,跟它们一棵棵撕扯,她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万一她这点水性不够过河呢?  多鹤并没意识到自己在抽泣。世上竟有这样彻底的无望。  她突然掉转头向另一个方向跑去。离此地不远的一个屯子里,有三个常给她家做活的中国人。母亲叫其中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国汉子“福旦”。他们和母亲处得不坏,偶尔彼此还笑笑。多鹤可以找福旦送她回家,苏联大兵会把她当成中国人。苏联大兵们对中国女人手脚会老实些。多鹤跟母亲来过这个屯子一次,是跟着福旦来看一个草药医生。可是她一句中国话不会说,怎么能把福旦说动心,掩护她穿过苏联人把守的铁道桥?  多鹤还没走进屯子就后悔了。一群中国孩子在屯子口玩游戏,见了她便七七八八地停了下来,一齐朝她瞪着眼,面孔铁板。过去他们见了她也板脸,但眼睛从不朝她看。一个孩子低声说了句什么。其他的她不懂,但“小日本”三个字是懂的。她还没想好要不要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已经朝她砸过一块石头来。接下去石头、土块、牲口粪蛋一阵横扫,她要跑已经来不及了,退路和进路都被截断。她只得缩成一小团坐在地上,放声嚎哭。小男子汉们和大男子汉们一样,对于哭泣的女孩都是没办法的。多鹤一哭,他们觉得她和中国女孩一样可怜而讨厌。他们围上来,看了一会儿,一只手上来,轻轻揪起她的一缕日本头发,看看,也没什么特别,又放下了。又一只手上来,把她的后领口往下拉了拉,看了看她的日本脊梁,跟中国脊梁没什么区别。不一会儿,男孩们就被她哭烦了,一声吆喝全跑了。  福旦一见多鹤,不必听她说任何话,就明白他该做什么:该马上送她回家,绝对不能让邻居看见一个日本小姑娘出现在自己家里。福旦给她披了一件自己的烂褂子,又在她脸上抹了一把泥巴,村里少女过去就这样对付日本大兵的。福旦穷得使不起牲口,用推车把她推着,从铁道桥上穿过去。  福旦把多鹤送到家时,多鹤睡着了。她母亲请福旦把多鹤放在门内的地板上,轻手轻脚地鞠躬,轻声地道了十多声谢谢。母亲一共会说三四十个中国字,这时都用得超支了。福旦走后,母亲又轻手轻脚摘下了多鹤耳朵上的金耳环,就这样多鹤也没被弄醒。  多鹤醒来的同时就从地上跳了起来,一切都晚了,村长大概已经回来了。正午的太阳把四野照耀得很白,多鹤的赤脚踩上去感到地面向后漂去。母亲提着水桶小跑着往回走,半佝着身子,不给偷袭者行方便。多鹤顿着脚,怪母亲不叫醒她,现在全晚了。  多鹤带回来的消息立刻就家喻户晓了。不久,代浪村的人又差几个男孩子把消息送到了另外几个日本开拓团的村子。代浪村没有什么男人,连老年男人也没有几个,村长一直是全体女人们的当家人。一旦村长回来,像崎户村村长那样替他们当家,就什么也来不及了。消息太突然,他们最快也需要一个钟头才能打点好行装。别的可以不带,食物总得全部带走,还有就是每个村分发的自卫步枪,一个村五杆。无论如何,他们必须赶在村长回来前逃走。他们承认崎户村人是好样的,但他们可不要村长领着他们也做好样的日本人。  太阳下沉时,五个“大日本满洲开拓团”的村民们集中在代浪村的小学校操场上。所有人都在提问,又都在向别人做解答。没有一个人够格给这么大一群人领头。他们只听说离他们五百多公里的一个城市有一个日本收容所,从那里可以搭上回日本的船。这个以女人和孩子为主的群落有三四千人,靠一个中学生的指北针上了路。牲口被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太老的或太幼的。这些老幼牲口就成了老人们的坐骑。  所有女人们迈着木屐碎步开始了五百多公里的远征。一个叫阿纹的女人挺着八个月的身孕,从队伍前面跑到后面,再赶到前面,缠着每一个人打听她的丈夫桐下太郎和儿子。所有人都累得懒得开口,只是摇头。多鹤背着一袋饭团子,摇摇晃晃跟在母亲身后。母亲背上背着四岁的妹妹,手上扯着八岁的弟弟。多鹤摇摇晃晃地得意自己今天的成功,到底还是赢了一场和村长的赛跑。她甚至没有去猜疑,村长们处理崎户村村民的后事怎么需要大半天工夫。她已经把早晨在铁道附近听到的一阵枪响忘得精光。枪响发自一伙中国游击队员。这是一种性质难定的民间武装,好事坏事都干,抗日、剿匪、反共,取决于谁碍了他们的事,也取决于他们能占谁的上风。他们正打算进崎户村找点什么:找到冤报冤,找着仇报仇,找着便宜占便宜,却遇上了五个撤离到村口的日本村长,就开枪提前成全了他们。  人们怀念起村长们的好处是在出发后的第三个小时。那时暮色四合,三千人的队伍离开了大路,走上一辆大车宽的土路,队伍变得又长又松散。母亲们不断恳求队伍停下来,让她们哄一哄实在走不动的孩子们。总有女人对自己赖在路边的孩子说:村长来了,还不快些起来!她们想,要是村长在场,也许他能让孩子们用磨得血肉模糊的双脚从地上站起来。就在这时,路两边的高粱地里响起枪声来。首先倒下的是骑在牲口上的两个老人,然后几个顺着路往回跑的女人也中了弹。孩子们挺着肚皮大哭,有个老人还算明白,叫喊道:都趴下,别动!人们趴下来,而叫喊的老人已经中弹了。他们带来的枪还没来得及压子弹,仗已经打完了。等到队伍重整时,人们发现少了三十多个旅伴。谁也没有带刨坑的工具,死者的家属们从尸体上割下一撮头发,把尸体放在路边的沟里,盖上一件像样的衣裳,就继续赶路了。  袭击每天发生。人们都很习惯死人了,都顾不上哭,只是默默地把死去的人背上背的食物解下来。人们也习惯尊重伤号的意愿,用最快捷、俭省的方法处死他们。也有不愿意被处死的,阿纹就是一个。多鹤看见她的时候,她枕着一块土疙瘩,铺的盖的都是自己的血。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婴儿也躺在血里,已经走完了他几分钟长的一生。她挥动着满是血污的手掌,给每个路过她的人喊“加油”,她自以为在笑,事实上是不断龇牙咧嘴。她会对每一个靠近她的人说:“别杀我,我一会儿就赶上你们!我还没找到我儿子和丈夫呢!”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实在看不下去,把自己一口袋饭团子和匕首留给了她。  老人们给年轻人省饭团子,省子弹,也给他们省事,几个人商量好,过河时往水里一扎,一声不响就没了。  人们摸索出经验,发现枪弹在夜间的命中率比较差,便改为晚间赶路白天宿营。第五天的晚上,人们起身的时候,发现靠在营地周边宿营的几家全都被刀砍死了。人们内疚地说,实在太累了,没有听见任何声响。有人说,听见了又怎样呢?  多鹤的母亲教会女人们辨认野菜和野果。路程拖长了一倍,已经断了粮食。她告诉女人们,中国人是很难饿死的,因为他们可以把每一种野草、树叶变成粮食。她这一手是从中国长工们那里学的。好在是秋天,找到一片野坚果林可以采够两天的干粮。所有母亲都替刚进入青春的女儿剪掉了头发,再找来暗色的男孩衣裳给她们换上。尽管路一天比一天难走,队伍每天减员,他们还是把三百九十公里走到了身后。  一个清早,他们来到一片白桦树林里,准备宿营,枪声却在白桦林深处响起。他们现在已经有经验,立刻闪到树后面趴下来,孩子们全都在一刹那间被覆盖在了母亲的身体下面。对方的枪手们很大方,子弹一排排射过来。反正停战了,弹药不必节省,打着打不着,打个热闹。打得带劲时,枪手们用俄语欢呼。几个刚学会打枪的少年们开始还击。他们吃过开枪的甜头:一次碰到袭击,他们还了几枪,袭击者就作罢了。但这次他们的还击恰恰是个错误,捅了马蜂窝,本来不很认真的苏联大兵打仗打出的惯性又上来了。  人们丢下死去的,拖着伤号往后撤。地势还算有利,他们后面是缓缓的下坡。撤了一百来米,俄语呐喊突然从另一端冒出来,一个包围圈已经合拢。现在是动也挨子弹静也挨子弹。少年们胡乱打回去,只发几枪,就把自己的方位明示给对方了。很快的,少年们一个个倒下了。  火力越来越猛,把苏联人惹起性子,就得让他们发作一阵。  一颗手榴弹在多鹤母亲旁边爆炸了,硝烟散开,多鹤已经没了母亲、弟弟和妹妹。多鹤的爸爸一年前战死在菲律宾。好在眼下的险境容不得多鹤去想她孤儿的新身份。她是一边跟着大伙儿突围一边给全家哭丧的。  突围出来,各村的人数相加,只剩了一半。从出发到现在,这次的减员占了三分之二。还有一百多个人受伤,一下子把止血药粉全用完了。  第二天傍晚,人们醒来,发现所有伤员都自尽了!他们在夜里合谋,决定绝不拖累大家,然后悄悄地相互搀扶,走到五十米以外,自尽的方式五花八门,但都在一夜之间做了好样的日本人。  又过了一天,队伍几乎在山路上爬行。他们一再修改路线,选择更偏僻的道路,而这些路线全都穿行在更深的山里。一连两天没有喝到水的孩子们怎么哄也不动了,母亲背上的婴儿们不是昏睡,就是嚎哭——已经不再是嚎哭,而是发出垂死野猫那样的号叫。  一颗饭粒都不剩了。水米未进的母亲们仍是把干得起皱的乳房塞给孩子,塞给吃奶的孩子,也塞给半大的孩子,连那些没了母亲的孩子,她们也只好用自己一对乳房去关照。队伍早已无形无状,延绵了三里路长,不断地发现有孩子走失,有大人走死。唯一能让孩子脚开步的一句话是:“马上就到了,到了就可以睡觉了。”他们现在的期待不高,只要能让他们歇下脚就很好,他们早就不信“到了就有水喝有饭吃了”。  这样一个形如枯鬼的队伍在一九四五年九月的“满洲”走着。满山遍野的秋叶红得火烧火燎。  “满洲”的秋天很短,早晨他们露营时,四野白霜。他们就靠野果野菜和坚决到达目的地的信仰滋养着五脏和身心。走到第十五天时,人数下降到了一千三百。  一个早晨他们和中国民团遭遇了。他们不知不觉走得离一个集镇太近,惊动了驻扎在镇上的三百多号团丁。团丁们用的全是日本造的好枪好炮,先堵着打,再追着打。他们跑到了山梁上的松林里,身后枪声才渐渐稀拉。女人们都是身上同时背着、抱着孩子突围的。多鹤背着一个三岁的女孩,正发高烧,吐一口气就在她后脖颈上喷一小团火。女孩的母亲叫千惠子,自己怀里抱一个不足一岁的男孩。她不管子弹还会咬上他们,一屁股坐在地上,嘴角挂着白沫。另一个女人回来拉她,她两脚钩住一棵树,死命抵抗。她怀里的孩子尖厉地哭喊,她大张的两眼看上去是灵魂出窍后留下的空洞。就在这时,她朝怀里哭喊的孩子俯下身,旁边的人只看见她两个刀背似的肩胛骨奇怪地耸立了一会儿。等她直起身,那个孩子就一声不吭了。周围的女人们也一声不吭,怕她似的往后退缩,看她放下断了气的孩子,两手慢慢拄着树干把自己拖起来。  叫千惠子的女人杀了不足一岁的小儿子之后,又朝多鹤背上背的小女儿扑过来。多鹤哭喊着:明天再杀她,再让她活一天。多鹤到底年轻力壮,杀亲骨肉的女屠夫追不上她。她的大儿子跑到她身后,用树棍劈头盖脸地打下去。她开始还躲,还把两个手护在头上,慢慢她撒开手,任十来岁的男孩把她打成一个血人。  杀婴就是这样起的头。从这个时刻起,队伍里女人们开始把生病的和太小的婴儿们扼死。出发的时候,发现谁家少了孩子,谁也不去打听。做母亲总得有得有失,总得保全他们能够保全的孩子。连兽类、畜类的母亲都有造物主给的这项特权,一旦嗅到天敌临近,它们无法保全犊子,就宁愿自己先咬死犊子。女人们面孔呆滞,眼睛里都有一种静默的歇斯底里。多鹤始终不让千惠子靠近,睡觉都把病女孩用腰带系在自己胸前。第二天早晨,从母亲手里逃生的女孩竟然病愈了。多鹤把一颗野栗子糊糊喂进她嘴里,告诉女孩,还有一天的路程,他们就要到目的地了。女孩问多鹤,她的脸怎么了。她告诉女孩,这不是她原来的脸,这是涂了河里的黑泥的面具。为什么?因为躲在黑臭的面具后面,她的真脸蛋别人就看不见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就要穿过一个小城镇,不能把真脸蛋给别人看见。女孩子告诉多鹤,她叫佐滕久美,老家在日本上野省畈田县。这是母亲们督促孩子们在路途上背熟的扼要身世,一旦她们遭遇到不测,孩子们好沿着这点线索追寻自己的血缘。  那是在最终的劫难到来前,两个女孩唯一的一次交谈。  他们是在深夜启营的。久美的母亲没有醒来。人们把千惠子的一绺头发割下来,系在久美身上,便出发了。  夜色褪去,另一个白昼翻卷而来。这是秋后典型的好天,人们觉得它格外地好,因为终点站快到了。齐腰深的蒿草经了霜雪白雪白的一望无际。人们太累了,还没躺直就已睡熟。他们睡得死亡般的深沉,上百匹狂奔而来的马都没有惊醒他们。  连枪声都没有立刻惊醒多鹤。她醒的时候,周围躺着的不再是熟识的村邻们,而是陌生的尸体。

内容概要

日本战败投降,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胡子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而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张家的关系变得暧昧而怪异。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女人多鹤的身份不仅在张家成为重大的情感和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多鹤是张俭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另一个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环身边的情敌,也是张家三个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纠缠张家几十年的头疼事。同时,如何掩盖多鹤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张家挥之不去的梦魇。

作者简介

严歌苓,198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1989年赴美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获中华读书报“2006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新浪读书网“2006年度最受网友欢迎长篇小说奖”等)、《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百万长

章节摘录

  小环穿着花短裤站在石头砌成的水沟那一面,怀里抱着两个包裹,满嘴是血。新月刚从山后上来,那血迹漆黑漆黑。她已经把发生的事讲了:多鹤生了,一对小子。民警们陆陆续续上来,相互之间说:生了孩子?谁生了?是双生子!活着呢?  等人们集合到排汛沟那一边时,多鹤已经站起来了,穿着左一层右一层的衣服,七长八短,是小环和张俭两人凑的。她半依在小环怀里,一只手扶着松树。人们说找到就好,这下放心了,怀这么大个肚子,怎么敢爬山?母子平安就好,真算是命大。  他们把手电打开,照照两个孩子,又去照他们的母亲。每一道手电光上来,孩子的母亲就深深鞠个躬,人们于是不求甚解地也回个鞠躬。很快他们又反应过来:好像我们从来不这样鞠躬啊。  大家嘻哈着说张俭应该散红鸡蛋,别人不散,他们这些三更半夜帮他搜山找人的至少一人够格吃五个红鸡蛋。一个老气横秋的民警叫老傅。老傅一直不笑,认为张俭的当家人当得太差,要不是小姨子,他的老婆孩子今天命都没了也难说。  事情再清楚不过:两个女人中的产妇是张俭的老婆,穿红花短裤抱孩子的是小姨子。真相给拧了麻花,张俭想拧过来是要费很大劲的。他这时只能随口敷衍,打哈哈说一定给派出所送红鸡蛋。  到了山脚,左边的小路通向张俭家那幢楼。两个警察抬着多鹤飞快地错过去,张俭急了,问他们要把人往哪里抬?人民医院呀!孩子都生了还去医院于什么?小环也急了,赶上来拉住担架。民警坚持要检查一下,看看大人孩子有没有什么差错。大人孩子都好着呢。好?好也得卫生卫生,万一在这荒山野地里生产出了事,跟组织上交代不了!  下半夜才把多鹤和两个小子以及被吓着的丫头安置睡下。  小环让张俭去睡,她要做一夜看护,得保证大人孩子没差错。张俭也搬了把椅子坐在多鹤床边。清早病房阳台上落了几只鸽子咕咕直叫,把张俭从一小觉中叫醒。小环挤在丫头旁边熟睡,她的头占了多鹤小半拉枕头。两个小子都在多鹤腋下。大小男女六口原来睡成了一窝。他抬起头,多鹤正看着他。他觉得他浑身每一处都给她看了很久,非得在他睡着了、全无防备的时候看?他半睁的眼睛又半闭上。外面大亮了,屋里还点着日光灯,多鹤伸出的一只脚惨白浮肿。张俭走出去,在路口的小摊上买了一碗豆浆,让摊主打了两只荷包蛋,又加了五大勺红糖,硬把白色豆浆搅成棕色。他端着豆浆鸡蛋回来时,小环的身子已经彻底睡到床上来了,把丫头挤到多鹤这边。多鹤的眼睛还是盯着他,看他两手捧着蓝边的粗瓷大碗穿过走道。他又想,她这样看他什么意思?刚才走了一路好好的,这时豆浆却泼洒出来。第二天晚上,估摸着所有邻居都睡了,张俭把多鹤和一对双胞胎接回了家。等到双胞胎大孩二孩出了满月,张俭把两张木床加宽了,还是做成炕的样子。大孩二孩跟多鹤睡小屋,他自己、小环和丫头睡大屋。偶尔来个厂里的人和张俭副组长谈事,大屋也是客堂。拼命干活、拼命不说话是张俭的优势,他占了这优势升任了吊车组的副组长。从此张俭基本上不去多鹤的屋。六岁半的丫头已经很好使唤,跟她说,去,把大孩二孩抱来,她就会先抱一个、后抱一个地把两个弟弟抱给张俭。二孩稍微瘦一点,张俭就凭这个记号辨别一对双胞胎。兄弟俩特别能吃能睡,张俭再正眼看多鹤时,发现她多余的肉全化成乳汁,让两个小子嘬走了。多鹤还是多鹤,一天到晚有条有理地做她的那一套。丫头的衣服给熨得光整无比,打补丁的花格子裤还给熨出两道刀刃似的裤线。连丫头去幼儿园别在胸口上的手帕,也熨得棱角分明。生了孩子的第六天,她一早就下床了,拎一桶水,跪在地上撅着屁股把水泥地面擦得发蓝。张俭有两个年轻的工友,是和他一块儿从鞍山来的。二十岁的那个姓彭,二十四岁的那个姓石。组里一共三个从鞍山来的,马上就跟从上海来的、武汉来的开始了对台戏。小彭头回上张家是双胞胎满月不久,他要让张俭给他的入团申请书查查错字。门一开他站在门口不动了。问张俭他们家铺的是什么地面。告诉他跟别人家一样的水泥地,他说不可能。他蹲下去,用手指搓搓地面,说真光溜啊,跟玉似的。再看看他自己的手指,一点灰尘也没沾。他看看张家门口的一排鞋,又看看张家人脚上雪白的布袜子,自己却穿着一双油污的翻毛皮鞋走进来。第二次他是跟小石一块来的,两人做了准备,换上了一双破洞最少没有过分臭味的袜子。  又过一阵,小彭和小石来张家,发现张家也做了准备,张家的小姨子不声不响把两双木拖板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觉得张家的小姨子就跟没长脸蛋似的,看见的总是她的头顶,要不就是她的后脖颈。  他们来张家最主要是因为小环,头一回来小彭给小环嫂子的一团热乎劲弄得家也不想了。小石听了小彭的叙述,才跟着来见小环嫂子的。小环总是把大围裙往小细腰上一勒,嘴角的烟嘴俏俏地斜着,问他俩想吃什么,嫂子亲手给你们做。小环对油盐柴米一点都没数,只要做出的东西好吃,一斤油她也舍得用。她最拿手的饭食是猪油蒸大米饭。做起来很省事,最合适她这种懒人做。只要有好板油,切碎了和大酱大葱一炒,拌进大米里蒸.香气把楼顶都能掀起来。  小彭和小石发现张家小姨子从不上桌,她带着三个孩子在小屋吃他们自己的。一次大屋里的人吃乐呵了,说把双胞胎小子抱过来玩玩。张俭高起嗓门,半醉地叫丫头把大孩二孩抱过来。过了几分钟,丫头的童花头出现在门缝里,说:“爸,我小姨说,我会把弟弟摔着,要抱你自己去。”  张俭三两酒喝成了个小神仙,摇晃到隔壁,见两个儿子躺在多鹤怀里吃奶。多鹤穿一件手套线织成的线衣,中间开襟,这会儿全打开了,两个粉白的奶抵在儿子圆鼓鼓的脸蛋上。张俭从来没注意过多鹤给孩子喂奶的样子,这时他看着看着,心忽地一下打了一个秋千。多鹤用她自认为是中国话的话说他可以抱走了,儿子们都吃饱了,再不抱马上就该睡着了。张俭走上去,手从大孩的颈窝下抄过去。多鹤一耸肩,他的手碰在她奶头上了。他的手凉。头一夜呢,是他的手先认识了她的身体?他没有看她就关了灯。屋子里一点光亮也没有,她就是一条瘦小的黑影。头显得很大,她的头发厚得出奇,虽然头发也是黑色,但它不是他熟识的黑头发,是异类的、蛮夷的黑头发。蛮夷男人们杀人放火,剩下这个孤零零的女人就是这样一条细小的黑影。他在她眼前逼近,再逼近,在她眼前越来越高大。黑暗让高大的东西更加高大。他在她眼前一定是个杀人放火者的巨大黑影。她哭起来,慢慢躺倒在炕上。他可没有对她蛮夷,手脚并不重,只是动作得毫无兴趣。动作很有效率,但绝对无所谓。她哭得越发痛,细小的黑影抖动蜷曲,被碾在鞋底下一条豆虫似的。他蛮夷起来,在发抖的黑影上杀人放火。她对他不是完全无所谓,至少她把他当自己的占领军。敌族女人对占领军是什么心思?他觉得她又这样看他了,满怀暖昧的心思。抬起头,果然,她眼睛非常非常的蛮夷,充满敌意的挑逗。事情还不仅坏在这里。事情坏在他自己。他的心一下一下打秋千,他一步也走不动。  丫头的声音使张俭猛醒过来。丫头在和多鹤说话,说她不要穿“丸不斯”(日语:Onepiece,连衣裙)。多鹤说:要穿“丸不斯”。张俭发现“丸不斯”原来就是一件花布连衣裙。他怎么会没注意到这两个人一直以来的对话?时而会半句中国话夹一个日本词。这么奇怪的语言,讲到外面去会怎么样?  “以后不许说那句话。”张俭轻声地对丫头说。  丫头用跟他一模一样的骆驼眼看着他,蒙昧、无邪。  “你不要教孩子日本话。”张俭向多鹤转过脸。  多鹤也看着他,似乎同样地蒙昧、无邪。  第五章  一年时间,小环换了两个工作。她先去钢厂当临时工,学刻字码,学会了又说太闷人,刻一个字码把半辈子的心事都想完了。一天要刻十多个字码,那就是好几辈子。她辞了工,在家里待了两个月,又闲得脾气见长,去了一家旅店。小环人喜庆,找工作占便宜。小环上班的那家旅店在火车站附近,南来北往的客人多,她聊天有的聊了,因此看上去一时不会再跳槽。小环手松,从小不懂算计,挣的钱不够她花。上班总要有两身衣服,因此她得花钱扯布裁衣服。扯布顺便也给多鹤扯一身。碰上商店处理零碎布头,她会一次买下十多块,给丫头和两个男孩做一身。两个男孩不过半岁,穿着小环为他们买的花红柳绿的布做成的衣裤,人人都把他们认成一对双生女。小环对旅店工作最大的仇恨是值班。每月底一个星期日她得一连十六小时坐在值班室。  事情就出在一个星期日。小环一清早去旅店值班,她刚出门张俭就起来了,他伏在阳台的栏杆上抽烟,听见身后有人开窗。多鹤。她的眼睛在他脊梁上、后脖颈上、又厚又硬的板刷头上。小环不在,两人都听得见彼此的心跳似的。  立了秋热也热得不同。远处钢厂出钢的热气也不会长久停留在空气中。要是这个家没有多鹤该多么好,张俭狠下心这么想。他看见邻居们一家一家地出门,父亲们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抱婴儿的母亲,车前杆上坐着大孩子二孩子,抱怨着欢笑着骂咧着从楼下小路拐上大路,让他眼热得痴傻了。他的自行车也能打扮得花花绿绿,前杆上加一把自己焊的小座椅给丫头坐,小环坐在后座上背上背大孩,怀里抱二孩。他们也能是个让人眼热的一家子,偏偏多出个多鹤。张俭抽光两支东海烟走进大屋,听见丫头刚睡醒嘎声嘎气的嗓音。她一醒就跑到小屋小姨那儿去了,丫头似乎说弟弟如何她也要如何。多鹤和丫头的对话谁也管不了,就这样流畅地混杂着日本字。他走到小屋门口,阴沉下一张脸。  “丫头,咱们家不说外国话。”  “没说外国话呀。”丫头挑起和他一模一样的两条宽眉毛。  “你刚才说的话我为啥不懂?”  丫头愣愣地看着他,过一会儿才说:“那你说的是外国话。”  他觉得多鹤的眼睛现在在他的右手上。他揍过丫头两回。那是他驴起来的时候。平时他很宝贝丫头,从钳工那里捡的碎钢片给丫头车成扮娃娃家的小桌小椅。他揍丫头的时候两个女人就结成了死党。多鹤会从后面袭击他,用头撞他后腰。小环的嘴是凶器,一长串的恶心话:怎么那么本事啊?在厂里舔领导屁眼做小组长,回来捡最嫩的肉捶!  他眼睛看着丫头的脚,说:“多鹤,咱家是中国人。”丫头穿一双白色的布凉鞋,多鹤做的鞋面小环纳的鞋底。白布凉鞋外面露着丫头干干净净的脚指甲。这一座城也找不着这样的白布凉鞋和粉白透亮的脚指甲。  这个家到处可见多鹤不吭不哈的顽固:擦得青蓝溜光的水泥地,熨得笔挺的衣服,三个孩子不论男女一模一样的发式,一尘不染的鞋袜。  如果什么都能解开重来,如果没有一场战争和日本人在中国畜生了那么多年,张俭会娶多鹤的。他不会在意她是哪国人。  他就那么站着,站在她一双黑眼睛前,让自己的念头吓一跳:我会娶她?!我是喜爱她的?!  吃了早饭,多鹤咿咿呀呀唱着日本语的儿歌,把大孩二孩绑在前胸后背,一手拉着丫头。他这才反应过来:这四个人要出门。去哪里?去公园。认识路吗?不认识,丫头认识。  张俭站起来,一边往赤膊的身体上套衬衫。  ……

编辑推荐

   其它版本请见:《小姨多鹤》  大历史中小人物的生命歌哭,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继《第力个寡妇》之后,重磅力作。  王蒙〔著名作家〕离奇而又平实,冷酷却是温暖,丑恶酝酿善良,憎恨变成爱恋,是事出有因还是无辜灾难?不共戴天本来就难分难解。生离死别,呼天抢地,却是娓娓道来。疯狂的历史。强暴了自自然然与普普通通。我们与你们是怎么样被劫持、被污辱与被蹂躏的?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转过来?是小说还是生活?竞如此横蛮荒谬!本来可以不这样的嘛。这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唉,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  李敬泽〔著名评论家〕《小姨多鹤》很好看,但是读这部小说却不仅是一次消遣。我们不得不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放进去,把我们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放进去,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这样的一部小说,它会感动人、触动人,会让我们想——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设身处地地想,想的时候或许是矛盾的、困难的,但正是在这矛盾和困难之中,我们免于僵硬和干涸,我们发展出更为充沛的道德想象力。  施站军〔著名评论家〕中国式伦理文化中的“恕”与“亲”,被创作惯性遮蔽了近百年,却被这部作品艺术地激活,并赋予恤暖与柔情的光晕。《小姨多鹤》浑然地带有我们久违了的经典文品:读来多趣、精微、活泼,不失紧凑;思之开阔、雍容、庄重,甚至高深。如此意蕴丰盛迷人、襟怀爽朗阔气的长篇小说,是我们今天对汉语文学持有坚定信心的理由。  陈冲〔著名演员〕我是一口气读完《小姨多鹤》的。我不得不说这个作品是严歌苓的又一部巅峰之作。作者对人性的深悟使她的作品总是具有极大的魔力,沉重而不失娱乐性,读来如身临其境,如亲密结识其中人物,如一气走过那一段历史——既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一段历史。  姜文〔著名演员〕书在我这儿分好看不好看。《小姨多鹤》就是本好看的书。书中无处不见鲜活的细节。独到的人物刻画,丰富的视觉画面。由此可见作者对于生活的留意,对于他人经历的同情,以及对于我们民族经验的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姨多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9条)

 
 

  •   日本战败投降,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胡子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而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张家的关系变得暧昧而怪异。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女人多鹤的身份不仅在张家成为重大的情感和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多鹤是张俭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另一个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环身边的情敌,也是张家三个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纠缠张家几十年的头疼事。同时,如何掩盖多鹤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张家挥之不去的梦魇。
  •   在很短的时间里看完这本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无怪乎严歌苓的许多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后都能够在国际电影节中拿多项大奖,从《少女小渔》到《天浴》,很多优秀的作品出在这位优秀的女作家笔下,笔锋犀利中带着舒缓,有张有弛;出奇的剧情中透着合情合理,有因有果。看完让人忍不住叹息,商业性和文学性的理想结合者,非严歌苓莫属了。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小姨多鹤》吧。先来说故事梗概,女主角竹内多鹤的来历,就像她的名字,是一个日本人,是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政府骗到伪满“开荒”来的日本人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群从日本移民过来的人,就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一边是浩浩荡荡的俄军,一边是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中国人,不管进退,都是死的机率更大。于是日本移民村的几个村长们商议后决定,每个村的神枪手把村民枪杀后再自己自杀,从村长一家开始,于是在荒原上,每一家人像标本一样被血永远凝固在了一起。16岁的多鹤悄悄溜走,给自己村的村民们带信,告诉他们村长们的决定和已经归于死寂的邻村。于是剩下的1000多号日本人,拖家带口的奔上了逃亡之路。水和食物很快用完,老弱病残的逃亡者们,开始不堪重负。从第一个母亲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开始,越来越多的杀婴事件在悄然发生。沿途无数次被中国民兵或者山匪袭击,最终多鹤落到了人贩子手中,被卖到了张俭家,成了弥补张剑媳妇小环不能生育的传宗接代工具。故事就这样在一家两个女人一个男人之间开始了。

    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是颇具代表,甚至能够看到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日本女人多鹤,隐忍中的爆发力极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隐忍的个性,一旦逼急了之后就爆发出了狼一样凶狠。此外,日本女人特有的贤惠和缄默中的坚持也在多鹤身上体会的淋漓尽致。每天撅着屁股把水泥地板擦得发蓝,十几年如一日的窗机明镜,所有从张家人出来的人,衣服鞋袜都是笔挺洁净的。这不仅在这本书中有体现,在日本的其他电影电视剧,甚至动漫里都有这种类似的生活习惯。相对于中国人温和的勤劳,日本的勤劳似乎更为认真和坚持。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孕育了一个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儿子。多鹤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女人,而我真的能够在她的身上看到太多日本民族的个性,如果没有本书最开始的背景介绍,集体自杀和杀婴事件,我真的挖不出来多鹤身上的隐忍为了什么,狼性又体现在哪里。说到底我还是觉得日本民族骨子里的那种近乎变态的狼性非常的可怕,在他们看来这是合情合理的选择,一如他们传承千年的武士道精神。永远都不能小看这样一个民族。如果说中国人有成为睡狮的时候,那么日本人就是永远假寐的狼群,一如多鹤永远忙碌的碎步一样,永不休眠。

    说的有点过,把人物性格扯到民族性格上了。再来说说男一号张俭。同样有着沉默的性格,不同于多鹤的沉默,他的沉默是因为不屑和懒于争辩,多数时候只能通过他骆驼一样的眼睛看到深沉在心里的主心骨。他是执拗的,不同于多鹤隐忍的坚持,他的执拗是在反骨作祟的时候,一个典型的中国工人,掘劲上来时,是不计后果的反抗到底。他同样是沉默的,不同于多鹤宁静的缄默,他的沉默中带着羞涩和腼腆,偶尔还活泛出一缕焦躁。他曾经将生完三个孩子的多鹤遗弃,那时他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媳妇小环,一心一意只想把这个生养了三个孩子的多余的女人抛弃。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来会爱上这个异族的女子,甚至让他因此面临文革时代的唾弃和牢狱之灾。他对妻子的爱是宠溺的爱,对多鹤的爱则更为宽容和深沉,同样都是真爱,同样真挚可鉴。

    小环的性格,在本书中最为讨喜,她活泼、开朗,可以为了亲人得罪所有人,也可以为了生存顺点小便宜。但她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所有跟她接触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讨好她,即便是在丈夫入狱后她最困难最穷困的时候,仍然能够得到一个小团体的喜爱和帮助。她因为日本鬼子的惊吓而跌下马背流产,从此不能生育。为了丈夫的一句:“留大人!”爱了这个男人一辈子。能够容忍自己的男人与仇人的女儿生下孩子,甚至将这个女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骨肉抚养。如果不是真爱这个男人爱到骨头里,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做到如此。她的性格和她的爱让我看得心酸和不忍。她的善良和得理不饶人也同时并显于书中,她亲手为多鹤接生,她为了多鹤痛骂丈夫和长大后不懂事的孩子。她何尝不难过,当丈夫爱上多鹤时,背着她在外偷情的时候,她所拥有的女人的酸楚和痛彻心扉让她在深夜里叹息不已。她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与大多数中国女人一样矛盾着,生活着。晚年,多鹤因为中日建交被她当年曾经在村子杀婴时救下的女孩久美通过日本首相接回了日本,丈夫也因为身体日渐消瘦却在中国查不出病因而随多鹤去了日本,大女儿和大儿子也同样娶了日本。她的光景最为惨淡,除了还在国内的小儿子经常给他写信之外,就只有一只瘸了腿的黑狗在身边陪伴。

    故事,看完时,已至深夜,但它带给我的思索让我沉寂。看着身旁熟睡的老公,我的嘴角荡起了笑容。生于和平年代,长于幸福童年的我们,或许无法真正体会那种特殊时代的感情,却深深了解,唯有爱的主题是永恒不变的,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属于他的爱的主旋律。
  •   这本书,是在咖啡厅和床上看完的.是严歌苓的新书.对她的书,从以前的扶桑,到后来的第九个寡妇.从第九个寡妇后,则是逢她新书便会买了.这后的一个女人的史诗,或密语者,或金陵十三钗,认为都很难超越第九个寡妇.而这本书看完后.有着意味尽的感觉.只是,没给我象第九个那样的震憾,但这也不失为一本好书.这是讲述一个日本女人多鹤的故事.李小环和二孩组成的家庭.多鹤是从日本投降后逃出来的女子.活着的意念比一切都强烈.她被二孩的父亲张站长买下来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小环不是不能生育,而是在怀上小孩后遇上日本兵导致流产从此不再有生育能力.因此.她们的家.对日本人应是痛恨的.可是,为了下一代.他们把那些恨藏在心里.而多鹤,在这个家,则是小心的.语言不通.在日渐的生活里慢慢去猜和明白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多鹤生下了丫头,名叫张春美.那是多鹤取的名字.在这个奇怪的家庭组合里,人性的善良超越了那些仇恨的界限.所以才有张春美的取名.可人性也总会有着劣根性,不可能把一切仇恨忘记.于是在这些爱与痛中他们继续生活着.而多鹤这个真正的母亲.她的身份是孩子的小姨.小环是孩子们的母亲.一个生.一个被叫.两个都是母亲,都有着浓烈的伟大.喜欢小环的性格,她总是那样大大咧咧,八面玲珑.在她所去的地方,是能得到很好的人缘.她的大度,她的包容,她面对二孩和多鹤偷情后所作出的举动,让人震惊.她的心里在滴血,却在尽着能力保护二孩和多鹤.当二孩因为面对小环愧疚把多鹤故意丢掉后,她一日日的寻.在日渐相处里,多鹤已成了她的亲人.她也有嫉妒.也有着痛心.但一切都被她压着.她那样深沉的爱着二孩.因了二孩爱多鹤.她也那样尽全力的去爱着.多鹤和小环.在这样的家庭里,越发和谐.两个人的生命里,离了谁总会缺点什么.她也害怕.害怕那些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而这样的家庭,注定着是多难而脆弱的.但她们两人,却在用生命撑起这个家.而多鹤.因了命运.她回不了代浪村.代浪村只是在她心里.她的世界很小,小得就是那一个家.她的心也很小,小得她的爱情里只余下了二孩.她们的三个孩子,是她们纽带.是她们对爱的期盼.只是生活不会让人想象,给了你苦难,老天嫌不够会给你更多的苦难.她们就在这样的苦难中坚强的前行.让自己日渐强大.书中写的是一个特定的时代.才会有了这些不太一样的故事.很多情节让人记忆深刻.如多鹤第一次面对全村被杀的恐慌.看到母亲杀死孩子而拼命保护着多美.那些记忆,是痛苦而让人崩溃.多鹤却支撑了下来.多鹤在山上,在小环的帮助下生下了大孩和二孩.那样的场景.让人想哭.小环主动去派出所说刚才偷情跑的是她.她表面的快乐,内心的委屈..还有很多,在敲这些字时那些故事情节一一在目.当然,书中也不得不提到二孩.这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之间,隐忍着.他的情感天平,总让他痛苦惆怅.现在想来.她与多鹤那两年近似乎于偷情的爱情.想来是他一生最为丰厚的回忆.两个女人,是在他生命里形成的烙印.少了谁,他也没办法快乐的活.而两个同时存在也是他无法更多快乐的原因.而他们的三个孩子.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二孩多些.二孩的心更质朴.丫头隐忍着心事.大孩在特定的历史下断绝关系.这都是人的本性,没有对与错,只是一个特定历史下的举动.到最后.他们各自同样得面对成长后的生活.或者,那时会理解家庭的大人们.而他们,想来成长的青春期是痛苦的.那是近于一个不寻常的家庭.当不寻常时,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留下着痛.但一些痛都会散去.时间会告诉我们很多.到后来,看到他们改变成长.很欣慰.严的书里,没有绝对的好人,没能绝对的坏人.她是站在另一角度讲故事,讲这些人,讲他们的行为.然后,每个人都会让你生生的去喜欢,去疼惜. 
  •   一直以来,我喜欢轻松的、让人释怀的作品。我第一次读到严歌苓的作品是《第九个寡妇》,粗浅地认为她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作家。读过《马在吼》、《少女小渔》等之后,从喜欢直至尊敬和崇拜。严歌苓不光是一位作家,同时还是一位心灵抚慰的高手。《小姨多鹤》讲述的是一位抗战时期,日本遗孤在中国普通人家历经苦难成长的故事,故事之中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柔情、太多的付出和太多的承受。同样,女主人公朱小环亦是令我至尊喜欢的人物,那样喜怒哀乐溢表、机智过人、令人爱怜过于憎恶的性格。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什么叫做宽怀、什么叫容让。一个民族之间、一个国家之间的仇恨是否可以忘怀,我不敢非论和忘议。但是我想,个人的怨恨完全是可以忘记的,这样可以使自己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开心,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记住家人的一点点过错、死揪挚爱的亲人一点点不是,残酷地折磨自己和他人,将家人逼至万复不劫的地狱呢?人生不过八九十岁载,换做天数不过也就是三万多天,记仇痛得像得了失心疯一样,痛得心中如熊掌扇了一样,生命肯定会短了一半。小环宽容,换得“孩子他爹”二孩的敬重,换来“情敌”多鹤的一生依靠、换来了打小就恨她的小二(多鹤与孩子他爹的儿子)真心呼唤“妈,我回来了”;同样,多鹤不也是为了那许多的矛盾(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强迫被卖作不同种族男子为妾),只是为了看到自己生育的一女二儿长大成人,容忍了一般人不能容忍的痛苦,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坚毅和执着,在自己不能熟悉的环境甚至敌视的环境中经历了孩子成长的快与痛,换得一生的平静。暮然回首,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忘记敌人之很,不屑与他们为伍;忘记同事是非,为自己心理寻求更多的快乐;忘记家人的不是,使自己和至爱的亲人更加幸福。人生如同春之桃花、夏日牡丹、秋高淡菊、冬寒腊梅,花开花落。如同多鹤的名字,幸福吉祥吧。
  •   第一次读严歌苓的作品,深深地被吸引。一个因为战争而流落中国的异族女子,一个最初被买来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一个面对亲生儿女却无法说清自己是谁的母亲,在这个故事里被叫做小姨,一个名叫竹内多鹤的日本女孩,她也被人叫做朱多鹤。一个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却心地善良女人,一个因为日本鬼子失去孩子失去做母亲权利的中国女子,一个耐心抚养丈夫与别的女人生的孩子的母亲,一个不会理财却在艰难中乐观讨生活的女人,她叫朱小环。一个东北男人叫张俭,张二孩,因为他把两个女人联系起来,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几十年,磕磕碰碰,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动荡,让一家人在风雨飘摇里坚持着。也许就像小环说的凑合吧,这一凑合就凑合了一生的打断骨头连着筋。如果没有后来真实地得到张俭的爱,多鹤该是多么凄惨的,活生生的生育孩子的工具;可是如果张俭没有对她有一丝爱恋倒也好了,让她可以无牵绊地去寻找新的人生,或与小石或与小彭,或者是更好的人。就是这段爱恋像绳子捆绑了多鹤的心一辈子在这个家非妻非妾地活着。渐渐地,把这个家似乎也变成了聚集着代浪村亲人的窝。让人怜爱的是多鹤,让人起敬的却是小环,这个家,没有她,也难成个家。容忍着另一个丈夫的女人存在,甚至把她当亲姐妹般的爱护,来自对多鹤身世的同情更有着对丈夫的爱。她也想过离开,可是回过头还是对娘家人说自己过得好,实在是因为难舍二孩这个人。之前她的宽容只是因为知道丈夫的心里只有她一个,哪怕身体背叛了她,心还是她的,直到那么一天发现丈夫连心也不只属于她一个人了,她伤心悲痛却也不忘在外人面前保护他,然后再一起去卧轨,最终还是坚强地选择了三个人一起和孩子们生活。如果不是她,多鹤那时不时冒出的自杀早就实施了不知道多少次,如果不是她在动乱的年代里这一家人可能早散了,就是她笑着,让家里人也对生活充满了念想,一起笑着活了下去。
  •   小姨多鹤》很好看,但是读这部小说却不仅是一次消遣。我们不得不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放进去,把我们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放进去,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这样的一部小说,它会感动人、触动人,会让我们想——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设身处地地想,想的时候或许是矛盾的、困难的,但正是在这矛盾和困难之中,我们免于僵硬和干涸,我们发展出更为充沛的道德想象力。
  •   不知道多久了没有因为书里面的文字流泪过虽然我很喜欢有眼泪表达悲伤抑或过了头的欢喜但读《小姨多鹤》的时候我是真的哭了一次又一次的眼泪转过眼圈忽悠一下掉下来湿了半页纸张其实我哭的最多的人是朱小环一开始的时候我把她想象成十恶不赦的人整天虐待新来的小姨多鹤把流产的怨气丈夫被分享的烦恼通通抛弃给这个女子至少很多中国的电视剧是这么演的说不定换了我也是会这么做的看到小环给多鹤生的丫头戴上红斗篷抱着她四处逛我是诧异的看到张俭故意弄丢了多鹤小环的那通数落我是震惊的看到多鹤一个人走在山上流产的时候赶来的小环经历了是不是要把她一个人留下来喂狼这样的挣扎转而又回过头去义无反顾的为她接生我是真的被感动了我想这就是爱说不定是以浓浓的恨意做了基础才爱的那么深那么重那么死去活来我确定那个整天凑合过日子嘴上不饶人不懂得生活得朱小环是爱极了多鹤爱极了张俭爱极了这个家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在我脑海中盘绕着的中国女人的形象狭隘自私但却那么淳朴那么善良那么隐忍那么的懂得宽恕中国的女子是一本真正的圣经读《小姨多鹤》的时候心里有着沉重的抱负因为无法去怨恨书中的每一个人但一并去爱一并去心疼一并去可怜又是在是太累了索性一气呵成看到结尾痛痛快快的哭一场为谁呢也不知道也许是为了自己为了内心深处的那么一点人性的光辉
  •   多鹤所在日军村落,位于东北,战败后,日军村长带着全体村民徒步奔逃,有命逃回日本去,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好事。毕竟,旁边村的村长指挥抢手,要求村民全部“守节”---这日本尊严而战,这些小日本的脑子真是怪怪的,原本有火车可以逃的,却不肯,宁愿选择自杀,顺便把他人也杀了。多鹤在逃难当中,被胡子所掳又被当地保安团所救,以七块大洋的价格卖给了将伴着她一生的张家多鹤在张家,其实就是充当生育机器,二孩(张俭)原配小环不能生育(被日军吓的),张家买回她,希望能为张家生下一儿二女的。当然多鹤也不负重望,最后产下一女二儿(春美、张铁、张钢)。为逃避外人说的一夫二妻,张俭带着小环和多鹤来到南方一城市生活、工作多鹤一直以日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中国,小环等人也慢慢地也被同化了,每天把衣服烫得服服贴贴的、每天要擦水泥地、厨房玻璃要白白亮亮等,偶尔吃吃日本小食、喝喝日本茶,当然,也只有三个小孩愿意和多鹤说着半中半日的语言,也因为这个,算是把春美的一生都毁了(进军校后,竟然用日语说梦话,在那个年代,可以用军法了)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多鹤、小环、张俭的关系不仅让外人看着怪怪的,更让小孩看着怪怪的。举报父亲、与家人划清界线可能很流行吧。张俭的入狱再一次把这个家拉入深渊,中国女人与日本女人,还是有些不同的,如此环境下的小环立即坚强起来,而多鹤却想着死。度过那个年代,迎来中日邦交,多鹤终于回日本了,后来把张俭也接过去治疗,最后,家里只有小环了。还记得小环的妈妈说:孩子终究不是你亲生的,以后你怎么营老呢?多鹤与张俭,应该是有爱情在内的吧,从他们背着小环“偷情”两年可以看出来,小环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角色是“姐姐”,其实挺喜欢小环这样大气又有主见的女人。三个小孩当中,张铁是那个年代的最佳角色。文化大革命时,不理会多鹤(长大后的他们,已经猜到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多鹤了),不吃日本女人做的饭。。。。一付与敌人划清界线的姿态,甚至为了“清白”举报自己的父亲,最后引起张俭的危机。但是,当得知日本女人是国家的友人时,却一幅“凭什么春美可以去日本?我比她过得更辛苦。。。。”当然,在多鹤和小环、张钢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到日本去了。张钢,最喜欢的小孩是这个,年幼时,为了黑狗受伤不叫小环,但,在大是大非之前,却又坚定不移的选择理智,成年后,虽然不能够亲自赡养小环,却给了小环一个心里安定。难以想像多鹤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女人,为了生存,付出身体、感情、爱心,也难以想像,在另一个国度,言语都沟通不了的情况下,她又付出多少坚强。她愿意生小孩,越多越好,这样,她能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只是,刚开始,她仅仅是为了待续她的日本血缘。人都是有感情的,几十年的相伴,让她不舍张俭、小环,还有那间破屋挺好看的一本书,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
  •   喜欢多鹤,喜欢日本女子细腻温柔多情的一面。喜欢她对孩子们无怨无悔的付出。然而,更喜欢的也许还是小环这个女子了。她是个真正让人又爱又恨的,却怜却疼的女子。她懒,每日无非想着如何凑合着打发拖沓的日子,吃吃喝喝,吹吹闹闹,也许就是这样漫无目的的一个月,一年过去。她又是最勤劳,张家最滋润的一个女人。为了改善伙食,她不介意和卖菜的讨价还价半天,偶尔来点小偷小摸,但始终让人生不起恨意,生活于她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在张俭入狱后,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主心骨,在多鹤萌生自杀之意后,轻轻地,一碗鱼汤就打消了她的死意,也是在多鹤从僻远的地方逃回来后,几句对孩子情况轻描淡写的东拉闲扯,又使多鹤燃起了生气。她高居生活之上,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俯视生活,她深谙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悲伤而风情万种。她泼辣,与谁都能亲亲热热地打成一片,无论是在俱乐部为二孩解脱,还是风风火火地与阿飞们处成一片,又或是邻家里短地送红豆团子,与劳务赵部长说说俏皮话。无处不显示出她如同王熙凤一般处事麻利的手段和敏捷的身姿。而她又是孤苦的。请别忘了她流产后在二孩怀抱里里的泪水,纵使再精明,再能干,也抵消不了刻骨铭心的丧子之痛;请别忘了,在俱乐部里面对面坐着时候,她眼角的湿润,是的,在外人面前,她的确不愿意哭,谁又知道她的心里是不是早已经千疮百孔了呢,毕竟谁也无法忍受一个男人被2个女人瓜分的现实;她清高自尊,即使丈夫进了监狱那有怎么样,面对邻居时,她仍然笑眯眯地,以至于邻居背后的议论仍然是:“看,他们家虽然有人进了监狱,但又怎么样,人家还不照样吃鸡蛋打卤面。”这是最触动我的一个细节,如此一言语,我想小环对待邻居的言辞也就猜的八九不离十了————绝不是哭穷抱怨低声下气让人同情,却是打肿脸充胖子,赢取最后的自尊。。。她精明,多鹤无意中在竹篮里放置的空碗也成了她的生活道具,巧妙地扔几个鸡蛋,猪肉进去也不被人发现,小石对多鹤的心思明白之后,更来“杯酒释间隙。”由此,一个农村女人的灵动心思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她又太笨,太笨太笨。。。多鹤刚来,嘴里虽然念叨着抱怨不满的话,手上仍然做了袜子,棉袄给她。小孩子出生了,不是她的,胜似亲的。即使在对看望母亲时,也不愿说真话,尽说着自己丈夫的好话,跟了一个人也就这般的死心塌地么。多鹤回国了,张铁也要回去,她一面嘴上絮絮地“挖苦”孩子,一面还要接受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刻薄,一面仍要为孩子出国多攒钱,一面又要为大孩二孩调解矛盾。她让我想起了王葡萄,一样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一样心思灵动但又固守中国传统美德的女人。其实多鹤的累,多鹤的苦,小环张俭可以去体味平复。然而小环的苦?小环的酸呢?或许真的没几个人可以理解了吧。
  •   现代作家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读来让人心情起伏跌宕,不忍释卷。只知道日本侵华,给几万万中国人带来了不能泯灭于心头的伤痕,竟不知也有数以百千无辜的日本人在中国更受了令人不能听、不能看、不能忆的苦难。看了这部书的记述,你的心会很疼、很软、很凄惨。对于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在回顾中会生出很多的无奈和悲叹。读后多日,心亦不能平淡。为书中的人物,为我们生活在世上的一切生命感念。
  •   这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的书--小姨多鹤.书中人物的命运令人唏嘘,心情沉重.残酷!书中的描写让你进入了那个年代.人性可以善良也可以丑恶.一本好看的书.我喜欢的作家--严歌苓
  •   早就放在我的暂存架上,却一直没有列入当期购买计划。不期间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甚为不满,才买来书籍阅读。严歌苓果然大手笔,把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边缘化的题材描写得波澜不惊。尤其佩服对人物刻画的功力。我看区别大家与否,主要在此。其实要想找到一个好故事并不难,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讲故事的能力高低将专业作者与普通文学爱好者相区别,而真正凸显大家水平的,只有对人物的刻画功力了。对比这几年好评如潮的作品,其实不过是讲故事的能力比较强而已。即使像我所喜欢的作家慕容雪村等人,也不过是能够不断深入生活,不断发掘出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若论人物刻画,与大家相比还是差了火候。本书最成功的是对竹内多鹤和朱小环这两个人物的刻画,即使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也能一下子将她俩准确的认出来。但慕容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他如过江之鲫的众多网络写手就更不具备这个能力了。
    看完本书,更不能容忍电视剧的庸俗,俗不可耐。同样的人物小彭,小说中严歌苓写得不露痕迹,电视剧却完全脸谱化了。我忽然发现,如今中国并不缺少高水平的文学作者,缺少的是高水平的电视剧本作者(改编者)和导演。小说作家的高山仰止与电视剧导演之恶俗同时并存,形成中国文学艺术领域非常奇怪的现象。
  •   是朋友推荐的的书,推荐了很久才看。有些后悔,没有更早的开始看。故事的情节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故事的背景又是那么真实。
    小说开篇充满血腥的描写在前两页内已经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后面的情节环环相扣,在多鹤的隐秘身世的背景下,充满了惊险。多鹤从一开始只想着怎么逃跑,到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再到后来爱上了二孩,在她心中始终不变的是希望可以拥有自己的亲人。除了主人公多鹤,我还很喜欢小环,刀子嘴豆腐心,泼辣也懂得在逆境中挣扎,懂得在外面忍辱维护自己的男人,却也会失望会受伤。另外,几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代认知下,面对多鹤的心态的复杂变化,也非常值得人深思。这是小说让我觉得不俗的地方。
    恕我孤陋,之前一直不知道严歌苓,在看完多鹤后,又看了九寡,也很喜欢。前一阵还看了赴宴者,铁梨花也在待读的行列里。总体上还是很喜欢她的作品的。前一阵在网上看到新闻说多鹤拍成电视剧了,希望也可以看到九寡拍出的影视作品。
    这本书是大半年前看完的了,今天突然想试着写点评论,没想到一幕幕的情节还能清晰的浮现在眼前,真好!
  •   看过这本书了,很奇怪名字是小姨多鹤,可是我却彻彻底底的喜欢上了小环,这个女人敢爱敢恨,虽然没有多鹤的柔情似水小家碧玉,但是打动了我。
    一个被日本人害到无法生育的女人,辛苦数十年,不过为他人做嫁衣。
    看到大结局的时候,小环对着黑狗说话,那个时候我哭了,因为她的身边只剩下一只狗了,一只和她一起怀念故人的狗。。
    小环是伟大的,在二孩蹲监狱的时候,我一直认为是这个“泼妇”撑起了整个张家,保护了多鹤。
    她把多鹤和二孩生的孩子放在心里疼,当她发现二孩和多鹤的爱情时,她没有走开,也许是走不掉了,三个人的生活已经成为了习惯,但不管怎么说,我至始至终都佩服小环。
    所以我一直对电视剧中的改编很愤怒。
  •   小姨多鹤,用温情、含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却有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讲述了那个年代人性的丑恶和善良。书中各个人物塑造饱满、有血有肉。原著比电视剧更好看,更真实,也更耐人寻味,钦佩严歌苓的文字把握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是一本值得细细回味的好书。
  •   严歌苓的《小姨多鹤》的上半部是我在一部小说连载上并在出差的旅途上看到的。深深地喜欢上了小姨多鹤,她曲折多难的身世令人惋惜,她对爱情的执着令人钦佩。但是下半部却没有看到,通过当当网买到了全部小说。看后更加喜欢小姨多鹤,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看后让你对人性、对母性、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   偶然看到《小姨多鹤》的书评,在网上就买下了。果然没让我失望,是一本好书。作者多生活的洞察力很深,人物刻画的也细致入微。多鹤固然可怜,但更精彩的人物却是小环。小环在中国人里不是各例,而是一部分人的代表,刀子嘴,豆腐心,小环使小说更加精彩。小环的生活态度“凑和”,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包括多鹤的心态改变,小环给她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凑合”的人生态度,不仅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国人的悲哀。最值得反思的是多鹤的三个孩子:丫头、张铁、张刚,这三个孩子代表了两个国家的国民性,丫头的油滑,张铁的冷酷无情、市侩,更深刻的反映出,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中,人格的缺失。张刚则是日本代浪村村民性格的延续。我们应该好好的反省,那个时代的故事,在我们现在,还在上演。
  •   一直很喜欢严歌苓的书,几乎每本必看,小姨多鹤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水准,很好看啊。一口气看完已经半夜3点钟啦,长长出口气,开始期盼作者的下一本书。
  •   偶然一次看了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深深地被股市震撼、感动着,《小姨多鹤》令人内心感动,喜欢严歌苓的语言,真实、丰富
  •   《小姨多鹤》

    说到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喜欢读哲学,喜欢读有条理,能够说明问题的书。当然也喜欢读小说,二十多岁的时候,看了很多很多当代的小说,长江文丛读了好几套,有点名气的几乎都读到了,池莉方方都读的文集,读完了当代又读现代沈从文郁达夫冰心徐吁,不过感觉现代的还是散文好一些,小说还要数当代的作品。也许是当时读得太多了,也许是和九十年代初相比现在的小说有点没落,也许是年龄的增长已经过去了读小说的年龄,总之这些年很少读小说,也就是一些热点的小说,和一些特别一些的一年能读个十本八本的。和现在看的儿童文学的小说比要少得多,而且感觉精品也的确不多。

    开始看《小姨多鹤》并没报太大希望,感觉开个头要是没什么意思就放下,没想到一开头就实在放不下了,从昨天到今天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一个人的命运就那么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不得不震撼。唯一感觉有点欠缺的是,结尾,结尾太突然,大圆满好人好报的感觉让前面的沉重得到了消解,但是真实的人生其实就是沉重的。就好象余华在《活着》里面描述的那样,在那个年代人生更多的是悲观和失望,但是我们还要活着。
  •   初读严歌苓的著作,就是这本《小姨多鹤》,作者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怎么说呢,看完心里有一点点苦涩的感觉,为多鹤的命运,为那个时代人的命运。好在,结局还不算太残酷,男人最终是在多鹤的身边走的,多少还了她一点公道。
  •   看完了好几天了,真的是一口气看完的.第二天要上班晚上还看到凌晨两三点.唉,又想起多鹤又想起小环,长长的叹息,喜欢默默隐忍的多鹤,更喜欢小环的深明大义.故事结局让我伤感了好几天...

    男主人公张俭,小环和多鹤,三个人,磕磕绊绊走了一世,谁都对不起谁,但是也这么过下来了.当然,最后我们只能看到母亲小环了,因为变老了的小姨多鹤还有和她一起去了日本的丫头张春美,还有大孩,和死去的男人张俭,而母亲小环,只有那条什么都看不见的黑狗在和她一起等待着不一定准时来临的信,等得久了,时间都凝固成了梦...
  •   《小姨多鹤》的角度非常好,多鹤的身份很特殊,又合情合理,全书展现了特殊时空背景中人性的深度和广度。严歌苓试图通过一个对边缘人的书写来折射出民族史,确实很不错。
  •   严歌苓的小说是绝对值得买的!
    小姨多鹤让我们在战争年代体会到另一种平静!
    故事很有趣。很特别!
  •   严歌苓的作品,搬上舞台,拍成影视剧最适合不过了。还是最爱《小姨多鹤》这一本。小人物有大故事,有血有肉,情绪迭宕,精彩至极。
  •   喜欢严歌苓的作品已经很久了!小姨多鹤拿到手后,一气呵成,爱不释手!好希望可以拍成电视剧!
  •   都说电影有人爱看就是最好,什么文艺片,什么商业片,没有观众能欣赏得了的,也称不上一个好作品。小姨多鹤是本好书,能让人沉浸其中,一口气读完的好故事。任务刻画个性鲜明,眼前好像真有那么一个卑微的多鹤在中国家庭里保持自己的样子,有那么一个小环,刀子嘴豆腐心。我喜欢真本书,推荐大家去看。
  •   小姨多鹤--我很久没有看到过的好书,让你看了就放不下,就好象自己是跟着他们同悲同喜!书中的两个女人,截然不同却又同负着内心的痛苦,相比之下,我倒更欣赏朱小环这个人物!
  •   买过少女小渔,白蛇。没怎么看。看小姨多鹤是一口气看完的。启发很多,感慨颇深。我最喜欢的还是朱小环。这个女人太绝了,太棒了。
  •   看完这本书,发现最喜欢的人是小环。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很担心,因为一定会经历文革,因为多鹤的身份,文革一定很难过,心一直悬着一直悬着到最后才呼出了好大一口气,还好,幸好,幸好有朱小环这么个主儿。

    书里面这么多人最喜欢最佩服的就是朱小环,这是个多么乐观的人,才可以在无论什么环境下都可以把生活过的有声有色,哪怕是老公被关起来了,孩子们一个都不待见这个家,家都快要散了,还是可以乐呵呵的和多鹤两个人一起好好的过,和男女阿飞们过得热热烈烈的。这是多么坚强而乐观呃一种人生。
    她对自己男人的爱也是,她是真的爱这个男人,爱到骨子里面那种,甚至对他也爱着另外一个女人也了解了,但是只是理解她也不会像旧时女人那么的委曲求全了 -- 老娘的爱就是这样,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我最最佩服的朱小环。

    说到多鹤,鉴于听说孙俪是电视剧里面演多鹤的,所以全书边看就边想着多鹤的样子,以致于往往有种代入而混淆的感觉。觉得这是个很有耐力的女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好专注。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有趣也很让人感慨,她说,这个民族太吵闹了,总是不会安安静静的,无论什么时候都吵吵嚷嚷的。看看现在,完全也还是这个情况,公车上地铁上大街上甚至办公室都吵啊吵的,如果我们把吵闹的时间用在别的地方,可以安安静静的专心做事...好吧,这也只是如果。

    其实对二孩儿这个人倒是感觉没有很大,只是觉得这个人怎么的可以这样子的同时爱上两个女人呢,唉,一塌糊涂。不过情况实在太复杂了,也不好分辨这个人,只是有时候还是会觉得男人吧,还是耐不住诱惑啊。

    全书里面顶顶讨厌的人就是多鹤的双胞胎儿子的大儿子里,以前听说文革里面有儿子报告老子什么的,没想到这里就有这样子的现行。再到后面丫崇洋媚外死活要跑去日本真不要脸啊,感叹一声,不是好人就能生出个好孩子呵,也要看命。

    最后的最后,我一直以为结局会是两个女人相依为命,慢慢地老去的,结果没想到只猜测了一半,两个女人是一起慢慢老去了,只是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日本。唏嘘呵。
  •   严歌苓是我导师曾经推荐的作家,但是上学时懒惰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书,反而是工作了以后我才又读起专业书来。说实话,刚开始看喜欢多鹤,为她捏一把汗,甚至觉得小环多余,后来渐渐喜欢小环。原来我不是逆来顺受的女子,自然不喜欢多鹤的为人处事方式,还是喜欢朱小环,喜欢她的嬉笑怒骂。
  •   整体来讲这部书很好看,故事很吸引人。但看到最后觉得多鹤的形象渐渐在淡化,而小环却在多鹤身边光彩异常,小环身上有真正的人性光辉的闪耀。多鹤思乡的情绪、对自己血统的坚守从始至终,但最终选择回到日本,作者却没有将她的心理分析得足够透彻。试想,一个16岁的少女,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这里有她深爱过的男人、有她的骨肉、有待她胜过至亲始终保护着她的小环,那么她最终的一走了之是否能简单用“思乡”来解答?这点上作者剖析的有所欠缺。
  •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作品,心情从好奇到沉重再到感动。故事中的角色都是小人物,被历史玩弄着的小人物。小人物总是有生活中的大智慧,被多鹤给自己创造亲人的执著感动着,被小环凑合着过的坚韧感动着,被张俭平静外表下暴风雨般的感情感动着!这是一本好书!
  •   读完这本书,心情无以形容,不知道是该心疼多鹤还是该心疼小环,严歌苓的书为什么总是让人看了欲罢不能。。。
  •   最初读她的《梦也何曾到谢桥》,就一直在为金家小丫头所着迷不已,念念不忘,从此也喜欢上纳兰性德。后来看到《采桑子》才知道,原来只是它其中的一篇,而各篇的题目章节竟然是纳兰性德词《采桑子》全文,赞叹不已。,不知道严先生是不是受金庸作品的影响,反正都用的很贴切,很优美。《小姨多鹤》是先看的电视,反过来再去来买的书,感觉电视拍的不错,但还不是原作来的有味,可能是我个人偏向于纸质读物有关吧。呵呵呵,好书!
    插一句,就是书来的时候,书脊处破损了,吓我一跳,给物流打电话了准备退呢,后来发现事虚惊一场,原来是书外面的包装。还好,不过以后就是外包装也得注意啊,当当一直不错,我信任,希望下次不要有了。再插一句,最后一页的插图很喜欢。
    还有一句,这次的书,怎么没有积分啊?
  •   很少有书可以让我看的这么如痴如醉了,小姨多鹤,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没什么浪漫情节,可是非常感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这种看去畸形却是刻骨铭心的真实感情,让人动容。去看看吧,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收藏。
  •   严歌苓的书需要多读几遍,每一遍都能品到新的味道,这本书也是,相比较多鹤,我更心疼和喜欢小环。
  •   这个作家的书向来不错,小姨多鹤是朋友推荐看的,看的时候,眼泪有些忍不住就落了下来,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这个女士也是我难得的很喜欢的作家,女性作家。
  •   和《第9个寡妇》一样,这篇小说通篇也是关于藏匿的故事,通过日本孤儿多鹤的遭遇来折射那个时代中国的变迁。本篇中关于日本人在东北的那几个村庄中的自杀描写深深震撼了我,战争带给两个国家的人民灾难都是巨大的,但女人们的表现让这个冷酷的世界有了温暖的亮色。本书作者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洞察社会的冷静,而在作者心灵深处对女性和生活的热爱让她的小说总有一抹星光照耀在人心头。就是这点,是我对作者的喜爱超过余华等一大批现实的作者。
  •   很久没看到这种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感觉的书了。真实,每个情结读来都是那么朴实却真切。人物形象很丰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张二孩的骆驼眼睛和不屑与世人过多交谈;朱小环的泼辣却有情有义让人不得不爱;多鹤永远那么的爱干净,除了被卖和被扔那两次;丫头懂事中所埋藏的心事;二孩骨子里的日本血液……一切都那么的鲜明。在这个文字泛滥的时代,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   很久以前就在网上书城看过《小姨多鹤》的连载,那个时候就觉得小说本身描绘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现在有书在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确是本好书啊~~好书不值得称赞。
  •   一口气读完,已经是深夜两点多了。喜欢多鹤,那么执着,那么热烈,那么不离不弃。喜欢小环,典型的中国女人,面冷嘴刁心软,为了家庭,为了男人付出了一切。很少作品会关注战后日本在中国的遗属,日本人在中国人心里一直都是凶残、狠毒的,但同样,他们中也有可怜人,多鹤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人物,让人们知道这群人怎样在中国生活,很新颖。
  •   有人说严歌苓笔下的女人是蒙昧的,是可爱的,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严笔下的女人是智慧的,多情的...没有情商能渡过那样严峻的年代?没有多情能让人感觉它们生活的温暖?严笔下的女人是刚毅的,美丽而且智慧的,如果你有这样一个老婆,你不说你自豪吗?你会说她蒙昧?如果要说,我也说她们说大智若愚.年代和国籍只是为了衬托多鹤的背景,书中还是写什么是女人,女人是没有国籍和年代之分的.女人,我为你喝彩!
  •   之前看《一个女人的史诗》我已经流过泪了,现在看《小姨多鹤》更是让我哭了又哭,我觉得多鹤太惨了,然而后来她终于得到了幸福,太替她高兴了,那是幸福的泪水。
  •   在网上开始读,大爱,买了小说,一年内看了两遍。
    多鹤的形象倒是一直模糊,淡定。
    但是小环,那敢爱敢恨,自然地与生活比肩的姿态,很是感染了我。
    强烈推荐。
  •   文章写得很感动,看过以后久久不能从书中走出来。。。在现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象小姨多鹤这样娴静忍耐的人真得可谓是极品!
  •   人物刻画深刻,小环,多鹤,张俭三个人物,特定历史时期的三角恋.最好成电影让更多的人欣赏.
  •   看完之后很心酸,一种特定的年代下,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家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朱小环,她太真实了,可以说,如果这个家没有她,张良和多鹤都不会幸福,依他们两个人的个性,长期生活在一起肯定是种特别枯燥的煎熬,而小环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这个家里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朱小环。尤其是最后,看到多鹤把张良接到日本治病,而张良还自以为瞒着多鹤偷偷给小环写信,憧憬着他们俩的未来,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作为小环,先前所付出的一切,到此时此刻,都值了!这个男人,她没白疼!
  •   小姨多鹤是很好一本书,现在正在拍成电视剧哦,很期待!
  •   很好的小说。很久没有看小说了。一气读完,直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多鹤的命运很苦,作者安排她和张检的一段像初恋似的狂热的恋爱,算是让她不堪的人生有一点美好可以回忆。喜欢小环。嬉笑怒骂却处处都是聪明。值得一看。
  •   严歌苓一贯的风格,小说从开心到结尾,心情一直很压抑,一种说不出的委屈,为了多鹤。
  •   很喜欢小姨多鹤这本书,送货速度也快,赞一个
  •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小说构思严谨,在中日战争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用遗留在中国的多鹤的生活变迁反映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小说.
  •   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感动的书了!最后的几页已经是泪流满面。作者无论描写什么,都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笔触描绘出最生动的画面。多鹤、小环这些人物都非常的饱满,运用的语言也完全不入俗套。阅读的过程中一直想,如果改变成剧本一定可以拍出一部精彩的电影。
  •   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这本书真的不错,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严歌苓文字写得很好,很喜欢笔下的多鹤。
  •   美丽的多鹤、勤劳的多鹤、沉默的多鹤、善良的多鹤,一朵在异国艰难挣扎生长的花,读着读着,我渐渐更加喜欢上了小环,一个泼辣机灵善良的东北女人,整个人就如同她包的韭菜馅儿饺子一样热腾腾、活生生,对待多鹤这个原本应该是很对立的角色充满了本能的保护,特别是看到她晚年与黑子相依为命的一幕才明白,这个女人也很苦,但是苦的不悲情、不凄楚!这就是小环:再苦的日子也能笑着过下去!
  •   很好看的书啊!喜欢多鹤,那副静静的样子和那样浓浓的爱。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也很喜欢小环,在某些方面,更甚于多鹤。在艰难岁月中,活下来的就是这样的女人。另外,作家出版社的编排也很不错,不愧是大社啊!
  •   从多鹤进这个家就开始注定是一个悲剧,却没有想到,悲剧到头最悲的是小环。生活上的痛苦和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但是一辈子的忙碌辛苦,最终确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与一条原本不喜欢的狗过晚年,有点“杯具”了。
    越来越喜欢小环这个角色,喜欢她的伟大,心胸开阔。
  •   多鹤、二孩儿一家的命运让人无法不随之心潮激荡,一部作品能让人有这种感受实属不易。我是先看了电视剧才找到这本书来看的。不管从书上还是电视剧中,都是大背景小人物的展现,由于感情细腻、情节起伏,你会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而对于里面的一些时代细节不去计较了,不会去探究这个可能性那个可能性,我想这就是一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吧。像电视剧《潜伏》人们不会去计较拍摄地点,天津场景的真实性,因为他故事情节太精彩太抓人了。多鹤的小说好,电视剧也好,两个起到了互相提升的作用,恰如当年的《围城》。好作品啊。我是在数次落泪中看完的。
  •   向来喜爱严的著作。。这本书又是她的另一经典。。而整部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心头最钦佩又喜欢的,却不是多鹤,而是小环,那个很会吵架的“能把人吵得笑起来”的妇女小环!在人刀子般的嘴巴背后,却是闪闪发光的魅力!!几次都在她吵闹刻薄的话语中为她掉下泪来!!
  •   一直喜欢看现实主义的小说,或者说有点悲情结局的小说,因为这样才会是普通人的故事。因为普通人不会闲的整天不管吃喝净谈风月。而这本书,就是透着时代的无奈的一本描述普通人的小说。而又不普通的呢,是里面出现了个日本女人--多鹤。日本人,在我们眼中,应该是仇恨的对象,尤其是抗战期间及结束后,甚至到50多年后的今天。但是,从这本小说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普通的日本人,和政府宣传以及教育我们憎恨的日本人,或许是有些差别的,至少,她们身上有某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喜欢这本小说,看过觉得有些凄凉,人是渺小的,都是社会的牺牲品,这才是现实。
  •   多鹤与小环,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女人,同样的丈夫,真实而矛盾的生活故事。
  •   这是我读严歌苓的第一本书,一口气读完的,非常好!最喜欢书中的朱小环,是个真女人!
  •   我是无心晚上睡觉之前打算翻两页就睡觉,结果一不小心被这本书熬了一个通宵,看完已经天亮了,但是自己却完全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那么快!
    故事性非常强!我最喜欢的就是故事性强的小说!
    后来看了一点电视,孙俪演的多鹤完全没有日本人的感觉,失望!又糟蹋了小说!
  •   故事编的很好看,我是用了傍晚和夜里的时间,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虽说是故事,但从中也可以得到很多做人,尤其是做女人的道理,我喜欢看严歌苓的长篇小说。
  •   两个女人,一个男人,一辈子的纠结。笑着流泪的小环,沉默承受的多鹤。也许只有那个年代才酝酿出了这样扭曲的爱情,扭曲但决不丑陋,纠结但并无辜负。合上最后一页,脑海里依然是小环爽脆的笑声和多鹤独特的那个大大的笑容。心疼,却说不出来由。一生,因苦难而漫长,因幸福而短暂。
  •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让人欲罢不能,听说也要拍成电视剧,估计没有书的效果好。喜欢小环,也喜欢多鹤,只是她说的那句你们中国人都是撒谎精,让人忽然心冷起来。
  •   我是先看了电视,在网上听大家说电视跟原著差别比较大,才买的原著看的,看完感觉还是原著好,比电视丰满,电视改编的有的地方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人物塑造的不是很丰满,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小环这个角色是很鲜明的,活生生的,呼之欲出的,甚至超越了多鹤这个角色,电视剧里的小环这一角色改编的不好,建议大家还是看书!
  •   书的质量不错,还没有读完,挺喜欢的,喜欢小环喜欢多鹤
  •   鉴于国籍,其实可以撇开一边,而多鹤和小环这样截然的两个女子,造就了一个家庭的完整,也丰富了女人的一生
  •   多鹤真不容易啊,生长在那个战败的年代。妻不妻,母不母。小说里的女性都是伟大的。相比下男性就少了那份付出和忍耐,让人觉得自私。
  •   第一次看严歌苓的书,非常精彩。人物的性格非常生动,尤其是朱小环。这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故事让人感动。
  •   如果现在的社会有些让人迷茫,建议看看严歌苓的书,她的书总是表达了人性中最坚强不屈的一面.无论是第九个寡妇,还是赴宴者,一个女人的史诗...
  •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只看到100多页,真的是让书中的情节完全融入进去,多鹤的命运怎么这样她怎么能忍受这么多的苦难。以前我们只是看到中日战争中,日本在中国做出的种种罪行,但是看到多鹤仿佛也看到日本人也和中国人一样,也有着艰苦耐劳的品质。这是我看过平凡的世界后最喜欢的一本书。希望书作者以后能出更多的好书,毕竟好书不多了。
  •   书写的很好,很真实,电视剧演的很假,尤其是多鹤和二孩的妈之间的感情太腻歪人了,战争刚结束,中日人民有那么好的感情吗,太假了,后面就不愿意看了,还是书好,婆婆看了电视剧后,又听电台里小说阅读版,她也说还是小说写的好
  •   太好看啦.是一本爱不释手的好书,舍不得看完.严歌苓的书不仅好看,语言优美,人物刻划生动细腻.看着就赏心悦目啊.不用太快看完,喜欢一字一句阅读这本小说的感觉.
  •   "透过一层隔膜亲近起来"这对我是个新鲜的话题,原来没有想过,人是可以这样亲近亲密起来的,二孩和多鹤,在特定的背景下制造出这样特别的关系,也许不需要我们有太多的感叹,在混乱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命运难免被裹挟其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者的文笔一如既往地好,保持了很好的水准,创造了非常典型的几个人小人物,值得赞一个
  •   严歌苓的小说居然这么好看,我用了3天时间看完了,然后回想到现在。虽然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特别戏剧化,我喜欢她的文笔,温情,洒脱,优美,精彩。也许她其他的小说也一样精彩。
  •   多鹤精彩,小环更精彩。
  •   多鹤的命运固然不幸,但是小环又何尝幸福?但是她依然那么乐呵呵的过着,而且把如此尴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貌似幸福状。做多鹤难,做小环更难!
  •   多鹤的小宇宙能量很大~读到后面很感慨很震撼
  •   看了这本书几页,几乎就是不忍释卷,通宵的看了,然后随着多鹤的遭遇在喜怒哀乐,终于长叹一声放下手中书,才惊觉天已破晓。是好书呢,推荐给大家看呢。
    最近欣闻已被改编成电视剧了,期待中.......
  •   不记得是那一天了,小姨向我下达"命令",要我帮她在当当上买一本书,用作她的阅读读物。我首先想到的真是这本书。不为别的,恰恰是因为小姨的称呼在这本书上出现了。
    书市一本好书,小姨看完后说到,就是看完后心情不怎么平静。我说,那是一定的。这本书的宗旨似乎就是为了让读者不平静。值得推荐,有机会还是去看看这本书吧!!
  •   非常好的题材,非常优秀的作品!残酷的年代,扭曲的生活,却又体现出别样的温情。喜欢严歌苓的小说!!
  •   多鹤,好像从来不清楚自己的周遭有多少的危险,从来搞不懂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一个被困在异乡的日本女孩,爱上了自己的中国丈夫,夹在大老婆和不清不楚的名分之间,就那样艰难的试图靠近幸福。带着浓重的严氏烙印,感人至深。
  •   严歌苓的书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你与主角同悲同喜那种深深的凄凉与哀伤确是淡淡的蔓延开来,让人无处躲藏家国的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原谅我偶尔还是不可避免的以复杂的心情去看这个曾经敌国的女子但她却让我无法割舍有点点读扶桑的感觉
  •   刚刚看完……怎么说呢,文字和故事都是我没见过的。正如姜文所说,这是一本“好看”的小说。起初不关心作者是何方神圣,当看到十几页时便开始寻找作者的介绍了,严苓歌,我想我以后会关注这个有点意思的女作家和她的其它作品。也许女人更能从书中得到感悟,总觉得在生活这个范畴里,女人是主体,男人只是跟随着走。与其说“嫁给一个男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不如说“娶了哪种女人,就是取了哪种命运”。书不薄,但是不重,纸张质量一般,我喜欢干净的内胆,但这版似乎不是,印的有点太热闹了。无论如何,我买的是文字,文字好就是个惊喜。
  •   对于严歌苓的作品好看是不用说了,一口气看完的。就是这个书不知是成本问题还是别的,字很小,排版很密。有点费眼睛。
  •   初识这本书,是因为去年同事偶然提及,后来因为电视台拍成了电视剧,激发我对这本书的热情,赶紧下手,拿到书,迫不待地开始,第二天就看完了。那个年代,那场战争,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小姨就是一个悲剧,他的一生为孩子而活,宁愿没有名分,为了孩子受了多少苦,而孩子以他为耻的那一刻我为小姨不值,可小姨。。。。。,
  •   这本书看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放在书柜里,总想拿起来再看一遍,但总是没有“勇气”去再次感受多鹤一家的悲欢离合,让人心碎,让人心动,让人心疼……
  •   这书还是挺好看的,不说别的,外貌就不错,手感也好。
    不过内容更好,给我这20多岁的人看来,既有熟悉的影子,也有好多更早更神秘的东西。
    这书还挺适合过一段重看看的,现在看了这几遍了,愈发觉得严歌苓的文笔自有风格,严肃的时候怪严肃,好笑的时候很好笑。情节又好,文笔又好,一看就少手,在看不离手。
    电视剧也拍了,不过不是我心想的那样,得啦大家自己看啵。
  •   严歌苓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这么个离奇的故事到她这顺风顺水的,就像唠嗑一样,把二娃一家的人生交待完了。应该没有人不喜欢泼辣又明理的小环,是她成就了这个畸形的家庭,拉扯着大家走到了最后。
  •   流畅,非常好看。穷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学学多鹤在穷苦的日子下怎样过得有滋有味,干干净净,不抱怨。
  •   小说很感人,很多段落让我潸然泪下。多鹤被扔在外面,然后自己找回家的那段,让我很佩服多鹤的坚强!
  •   一直很喜欢严歌苓的作品,细腻而深刻,能发掘出人性深处的美与丑。看这本书,犹如你一段历史再次从眼前翻转,会不由自主地跟随书中人物欢喜悲伤,也会深深明白他们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时不得不做的种种选择。还会继续关注严歌苓,也考虑购买她的其他作品、
  •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之一。封面的红色有点乱,不如其他出版社的简单。
  •   多鹤的命运真是跌宕起伏。不由的让人对战争、对历史、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更加热爱和平。
  •   拿到书就舍不得放下,那个叫多鹤的日本女孩的命运就牵动着我的心。
  •   前半段哭,觉得多鹤真苦命,后半段揪心,生活真艰难啊~!
  •   一直喜欢严歌苓的作品,这个长篇在新浪没有连载完,因为喜欢,特意跑来当当买一本,可惜一到就被同事抢走了,至今我还没看到后半部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