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王栋  页数:479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年初的一次数字报业会议上遇见王栋,得知他正在整理有关美国杂志出版业的文章,那是他数年来——包括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学习期间—— 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没想到时隔半年,《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一书就要出版了。作为该书书稿的第一批读者,我的感受首先是喜悦:国内的媒体人终于走进美国的顶尖杂志,和它们的总编辑面对面地交流了。他山之石,可以玫玉。中国的期刊出版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鉴西方特别是美国一流期刊的发展经验十分必要。王栋的书为我们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户。尽管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出自受访者之口,但如果没有采访者对关键问题的认知、把握以及引导,那些宝贵的办刊思想和经验,并不一定能为我们所知晓。访谈体的写作是新闻记者的擅长,虽然带来了轻松的阅读,但随之而来的思考却并不轻松。这篇序言实际上是对书稿的读后感。一般认为,期刊这一出版物类型,肇始于1660年代巴黎的《学者杂志》和伦敦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期刊的出现既是近代欧洲三大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结果,也是文化运动重要的推动因素,并直接导致了近代知识机构和知识分子群体身份的形成。彼得·伯克在《知识社会史》中指出,“出版商,特别是杂志出版商,也可以视为一种(知识)机构。在18世纪的知识生活中,出版商的贡献日益重大,使文人共和国(Republic of Letters)这一虚拟的团体得以实质性地壮大,并增强其凝聚力和影响力。1600年至1789年间,已知在法国创刊的杂志不少于1267种,其中有176种在1600年至1699年创刊,其余都创刊于此后的时期。”“这些出版物还有助于其读者形成一种新的身份:如《学者杂志》(1665),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1665),罗马的

内容概要

  世界顶尖杂志是怎样成就的?它们为什么会对世界舆论、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又为什么能在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王栋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出现在美国顶级杂志总编面前的。在与美国杂志总编的对谈中,王栋的提问涉及杂志的办刊理念,杂志定位,读者策略,报道风格,内容品味,编辑流程,团队精神,人才战略,投资战略,运营管理,跨国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挑战等诸多方面。所以,尽管他的书没有为上述问题系统地提供全部答案,但敏感地捕捉住了成就世界级杂志的核心要义,从而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宝贵线索。   这本书是第一本全面、详尽又深入、细致地探讨美国顶尖杂志的编辑方针、作业流程和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的专著。本书由PPOP朱冰创意库、上海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家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

作者简介

王栋,1996年-200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0年7月,进入《广州日报》经济新闻中心,2002年2月,被任命为《广州日报》上海记者站副站长,主持管理工作。 
  2003年8月,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媒体管理”硕士学位。为深入了解美国媒体运作经验,2005年1月至5月,常驻纽约,访问了《时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杂志》、《福布斯》、《国家地理》、《纽约客》等媒体的总编辑或副总编辑及多家传媒公司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2005年8月,从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全A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旋即回国。2005年10月,任大洋网总裁助理,参与创办国内首个英文城市门户网站《广州生活》www.lifeofguangzhou.com,同时参与广州日报集团战略规划、《广州日报》改版等工作。2006年5月,任大洋网副总裁,具体负责新闻中心、视频中心、英文网站等采编部门的工作,推进“报网互动”,创办了“大洋面对面”、“名记专家在线”、“大洋帮帮你”等品牌栏目。

书籍目录

序1 杂志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序2 第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美国顶尖杂志成功经验的专著前言: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媒体一、对话顶尖杂志总编 1.新闻类杂志  新闻类杂志概况 2.综合性人文杂志  综合性人文杂志概况  顶尖人文杂志的成功之道 3.男性杂志  男性杂志概况  顶尖男性杂志的成功之道 4.女性杂志  女性杂志概况  顶尖女性杂志的成功之道 5.其他生活类杂志 6.传媒集团二、传媒集团战略 1.比较中美传媒业看中国媒体发展空间——值得投资的杂志产业 2.赫斯特公司对子的整合与管理 3.国际传媒集团的协同战略 4.跨国传媒公司发展战略的几个核心问题三、媒体动作新思路 1.媒体消费行为“用途与满足”理论与杂志运作 2.生活方式报道四、参考书目五、致谢

章节摘录

插图: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是对美国顶尖杂志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对杂志行业的从业者,对希望了解世界一流媒体运作经验的人士,这是一本必读书。《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不仅能给中国的媒体从业者带来启发,在美国传媒界,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得到美国最重要的几十本杂志的总编辑的认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很多传媒人和研究者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用好了访谈中的每一分钟,问题直达要害,让总编辑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积累几十年的办刊经验。希望此书的英文版能尽快在美国出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杂志系前主任Don Ranly十一年前我做《新周刊》时,看到好媒体的机会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时代》周刊一本《生活》。心想:把它们捏到一起吧。当初学的是皮毛,根本不得精髓。不了解世界顶尖媒体的形态、运作方法和思路、及经营模式,想与世界接轨谈何容易。本书作者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能看到他与数十家世界顶尖媒体老总的对话,乃是媒体人的福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挥创造力,有创造力才有高度,有高度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就有生命力。作者给媒体人打开一扇扇门窗,摆上一面面镜子,看山外有山,学别人几招。再与别人过过招,自己也就长进了。  ——《新周刊》社长孙冕这是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好书,对于传媒业的从业者而言,这些美国顶尖杂志总编的访谈以其专业化的理念和技艺,将给中国的专业人士带来新鲜的冲击;对于学界和知识界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极具时代感的新知和思想的光辉将是充满魅力的;对于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而言,或许可以从中读到全球化语境下顶尖杂志创业背后的有趣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传播》杂志主编胡智锋现代杂志业越来越像一台系统化的机器,输入一串指令就万事大吉,这些指令分别叫作消费者研究、品牌运作等等。不过,杂志和读者间那种真诚的默契,还是离不开斯宾诺沙式的个人化的打磨。好杂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它的神秘的生长图谱是什么,王栋的这本书会给人特别的启发。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许多中国新创杂志,都会以一本美国杂志为样板。这种现象有其必然的原因。我想,每个要从事杂志行当并希望从中获得职业尊严的年轻人,都应该认真读上几本美国杂志。读上一段时间,再拿起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对照着看。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这不只是与全球杂志先锋的对话,它直达优秀媒体的精髓和要害,清晰沉着,心血之作。  ——腾讯网总编辑 陈菊红这是一本相当棒的书!它让我们有机会窥视世界级传媒牛人的思想。而且,作者几乎把这个领域的牛人一网打尽了。和市面上一些浮光掠影地介绍国外媒体的书不同,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谈得非常深入。一些对媒体运作的概括寥寥数语,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显然,这是作者长达数年准备工作的结果一—对美国媒体产业的系统研究和对所有涉及杂志的全面研究与阅读保证了几乎所有对话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碰撞。在对话中不难看出作者量大得惊人的阅读一一这是做好对话的基础,但真正做到如此扎实,期间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新京报》副总编辑 孙雪东这本书发自热爱传媒的心,出自为新旧媒体思考出路的脑。一个传统媒体的从业者、研究者,新媒体的运作者、前行者六年的积累,尽数于此。  ——3G门户网总裁 张向东

编辑推荐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是对美国顶尖杂志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对杂志行业的从业者,对希望了解世界一流媒体运作经验的人士,这是一本必读书。《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不仅能给中国的媒体从业者带来启发,在美国传媒界,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得到美国最重要的几十本杂志的总编辑的认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很多传媒人和研究者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用好了访谈中的每一分钟,问题直达要害,让总编辑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积累几十年的办刊经验。希望此书的英文版能尽快在美国出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杂志系前主任Don Ranly十一年前我做《新周刊》时,看到好媒体的机会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时代》周刊一本《生活》。心想:把它们捏到一起吧。当初学的是皮毛,根本不得精髓。不了解世界顶尖媒体的形态、运作方法和思路、及经营模式,想与世界接轨谈何容易。本书作者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能看到他与数十家世界顶尖媒体老总的对话,乃是媒体人的福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挥创造力,有创造力才有高度,有高度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就有生命力。作者给媒体人打开一扇扇门窗,摆上一面面镜子,看山外有山,学别人几招。再与别人过过招,自己也就长进了。  《新周刊》社长孙冕《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是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好书,对于传媒业的从业者而言,这些美国顶尖杂志总编的访谈以其专业化的理念和技艺,将给中国的专业人士带来新鲜的冲击;对于学界和知识界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极具时代感的新知和思想的光辉将是充满魅力的;对于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而言,或许可以从中读到全球化语境下顶尖杂志创业背后的有趣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传播》杂志主编胡智锋现代杂志业越来越像一台系统化的机器,输入一串指令就万事大吉,这些指令分别叫作消费者研究、品牌运作等等。不过,杂志和读者间那种真诚的默契,还是离不开斯宾诺沙式的个人化的打磨。好杂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它的神秘的生长图谱是什么,王栋的这本书会给人特别的启发。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许多中国新创杂志,都会以一本美国杂志为样板。这种现象有其必然的原因。我想,每个要从事杂志行当并希望从中获得职业尊严的年轻人,都应该认真读上几本美国杂志。读上一段时间,再拿起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对照着看。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这不只是与全球杂志先锋的对话,它直达优秀媒体的精髓和要害,清晰沉着,心血之作。  腾讯网总编辑 陈菊红这是一本相当棒的书!它让我们有机会窥视世界级传媒牛人的思想。而且,作者几乎把这个领域的牛人一网打尽了。和市面上一些浮光掠影地介绍国外媒体的书不同,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谈得非常深入。一些对媒体运作的概括寥寥数语,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显然,这是作者长达数年准备工作的结果一—对美国媒体产业的系统研究和对所有涉及杂志的全面研究与阅读保证了几乎所有对话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碰撞。在对话中不难看出作者量大得惊人的阅读一一这是做好对话的基础,但真正做到如此扎实,期间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新京报》副总编辑 孙雪东这本书发自热爱传媒的心,出自为新旧媒体思考出路的脑。一个传统媒体的从业者、研究者,新媒体的运作者、前行者六年的积累,尽数于此。  3G门户网总裁 张向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6条)

 
 

  •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是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内容扎实、全面、深入,因此在传媒业界得到广泛好评与强烈推荐。《新京报》副总编辑孙雪东说:“和市面上一些浮光掠影地介绍国外媒体的书不同,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谈得非常深入,一些对媒体运作的概括寥寥数语,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显然,这是作者长达数年准备工作的结果──对美国媒体产业的系统研究和对所有涉及杂志的全面研究与阅读保证了几乎所有对话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碰撞。在对话中不难看出作者量大得惊人的阅读──这是做好对话的基础,但真正做到如此扎实,期间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新周刊》社长孙冕说:“能看到本书作者与数十家世界顶尖媒体老总的对话,乃是媒体人的福份……作者给媒体人打开一扇扇门窗,摆上一面面镜子,看山外有山,学别人几招,再与别人过过招,自己也就长进了。”《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说:“每个要从事杂志行当并希望从中获得职业尊严的年轻人,都应该认真读上几本美国杂志。读上一段时间,再拿起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对照着看。”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评价:“这不只是与全球杂志先锋的对话,它直达优秀媒体的精髓和要害,清晰沉着,心血之作。”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杂志系前主任DonRanly说:“这本书是对美国顶尖杂志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对杂志行业的从业者,对希望了解世界一流媒体运作经验的人士,这是一本必读书……希望此书的英文版能尽快在美国出版。”希望中国别的作者也能不浮躁,写出这样有深度,有看头,让人受益匪浅的书。
  •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了解国内的期刊,报纸以及其他媒体的发展,运作以及相关的细节,但对于国外的媒体,却是真的了解不多,既是有,也仅仅是只字片语,没有系统的了解。不能是这本书很是系统,但却是比较全面,几乎将美国的顶尖期刊总编一网打尽,全面的专访,让我们对不同类别的美国顶尖杂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作者本身也是新闻专业出身,因此做专访的时候看得出得心应手,阅读起来也甚是流畅。但唯一不足的也是太全面,每个期刊有点点到为止,让人不能过瘾,不过全与深或许不能两全吧,整体来说,很不错。
  •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全书集结了美国各大杂志的主笔或以上顶级杂志人的采访,既开阔视野,又让人深思。如果你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杂志人,这本书你不得不看。全书已经读完,唯一的遗憾就是,到了后面一些杂志的采访越来越简单,大概是因为排在前面的杂志是重中之重吧!
  •   书很好,排版、纸质什么的都很满意。
    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的不仅是美国的顶尖杂志社主编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民,他们在看什么,他们拥有这些用心打造的、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希望人们从中获益的杂志,让我非常羡慕。
    但是做为一个杂志人,因为我要做的杂志跟美国顶尖的杂志相距实在太大,我觉得我能从中学到的或许只是激情而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还是给五星,毕竟这是一本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的书。她并非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错了我觉得。
  •   太有帮助了,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国外顶尖杂志的办刊理念和特点。看了一半就被我们老板那走了。。。
  •   对美国杂志的经验总结得相当透彻,读后大有收获。对比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   作者聪明、勤奋,写出来的自然是好东西。做传媒的人必读,做杂志的必读,知道我们和他们差距多远是好事。如果作者能把关于市场的部分也写出来就更好。
  •   了解国外的顶尖总编,读后让人思维开阔。
  •   图片内容都很好,做杂志的人可以参考学习
  •   不错,看完后颇受启发,对以后从事杂志工作更有信心和方向
  •   编辑必备品
    时尚编辑更是必备
    需要了解关于时尚杂志,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印刷很舒服
    很喜欢
    爱不释手
  •   富有远见,富有激情,赋予杂志灵魂,或许这就是世界级杂志的成功所在。
  •   这本书是借朋友的看了以后在当当上订的,其实我已经基本读过半了,但是觉得它太好了,应该买一本在书里才甘心,所以买了。非常的物有所值,不管是包装设计还是内页的排版或者内容来看,都是现在图书市场上少有的营养价值充足的好书!
  •   还没读应该好
  •   对以后学习时尚管理方面很有帮助~!
  •   觉得题目很吸引人,就拍了。
  •   还没有看完,值得去看的一本书。
  •   很不错的一本书~推荐~
  •   内容详实。值得一看。
  •   无论是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很值得一看
  •   还没看完,但觉得还可以的!
  •   不错,我连夜看完,收益不浅!
  •   启示很多,开阔视野!@
  •   透过作者对美国各大领域杂志权威人物的访谈后,有种感叹便是我国合适能出现及拥有自己的品牌性杂志。这本书对从事杂志行业人士是一个很好的触动;对行外人了解优秀的杂志也是一个不错的窗口。
  •   不错,很多美国最先进的编辑经验。书的装帧很美,价格偏贵了点。做纸媒、做杂志的人应该看。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编辑思路”做报纸或杂志,肯定既时尚又有深度。喜欢!
  •   我不是搞传媒的,只是因为参加一个传媒方面的学习去美国,临时抱佛脚想了解一些传媒相关知识才买了。阅读时有一种想要一口气把书看完的感觉。作者真的在采访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和homework,对于现在很多打着学术、专业书的名号编的书的粗制滥造,这本书的质量真的很高。在美与传媒界人士交流时,也用上了里面的很多内容。
  •   很喜欢杂志设计方面的内容,不光是其造型与设计手法,更多的想了解作者在编辑中的想法还有采访创意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国内市场这几点很重要,有利于日后国内杂志在总体创意包装时眼界更加扩展。正在阅读。
  •   本书的作者看得出狠专业,和各个编辑对话的时候也收集了相当的资料,并且从换位的角度考虑到了中国的市场情况让对方编辑进行分析。我认为凡是一个和此相关的业内认识都应该看看,不错的,值得推荐。当然书的装帧都不错,但是封面是软皮的,我收到的时候有点折横,这种事情是让喜欢收藏书的人最不爽的啦!~麻烦当当好好继续改进书籍的包装和运输问题啦
  •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国际比较著名的杂志的精髓,值得一看!
  •   图书的装帧和质量都还不错,对媒体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哦
  •   此书的装帧设计比较与众不同,和我们平常所见的一般图书不一样,纸张的选择也非常好。内容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所以不免在作者采访时不同的采访对象所表达的看法与见解或稍有雷同或无法成系统体系。整体来说,还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价格有点贵),期待着英文版的面世。
  •   这种书如果不是行内人大概很少会买。我完全是出于兴趣。因对国内国外编辑传媒其实都不了解,看起来始终有点雾里看花的意思。读个兴趣吧。
  •   内容很是不错,
    可是装订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这么好的一本书,
    不知道印刷厂是怎么想得,和作者本身无关,
    很容易就散开了,
    不过,不影响阅读,
    就是对于爱书的人来说,
    心里会有点不舒服。
    可惜了。
  •   书的感觉很好,文字也比较贴切。
  •   一般厚的书都让自己有看不下的感觉,可是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都让自己很喜欢。值得一看,会有所收获
  •   可以学到很多理念
  •   长见识了,编者很强,书的内容也相当不错,代表着纸媒的理想
  •   书的内容也同样厚重
  •   大率翻了一下这本书还是很喜欢的,内页的色彩和版式看上去都很舒服。但是~~~封皮挤压褶皱的不像个样子了~~~伤心~~~~
  •   不管是封面,还是内容,都是不错的
  •   纸质与排版不错,看着就很时尚
  •   还没来得及细看。包装还不错!
  •   很不错,速度很快,质量也过得去
  •   很华丽的一本书,与美国杂志联系十分紧密,娱乐杂志居多,图片十分丰富。感觉价格还是有点偏高。
  •   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算下了一番功夫,但整本书内重复的话语过多,很多经验之谈不见得适用国内。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不是一般的大。
  •   内容不错,是本好书。但时间长了,情况和当时写书时也有所不同
  •   还算可以的说,但感觉内容与封面还有差距
  •   没预想中的有味道
  •   范围太广
  •   身为媒体人,在书店看到书的第一眼很惊喜,于是马上在当当下单。收到书详读之后,却完全不是期望的味道原本以为,这将是给国内媒体人带来新鲜咨询的一本好书,谁曾想竟只是一家之言。作者尽管是媒体专业硕士出身,但采访中的言谈,问题,深度不足。且颇有卖弄之嫌。事实上,我认为国外媒体的精彩之处应在于其创意,执行力。而非一个“主题”二字可概况的,作者仍然以审视国内媒体的眼光,难以发掘出惊喜。
  •   里面有稍稍重复的部分,有点凑字数凑页数之嫌
  •   对于没有机会出去了解杂志产业的人来说,这是本独到的外刊导读,从对话中我们可以摸到总编们的个人风格、独特观念是如何影响杂志的:有些值得借鉴,有些没有经得起考验,比如新闻周刊主编豪华的“四驾马车”方式,可能正是杂志没落的原因之一。可惜王栋没有采访到《Vogue》,很想知道她是怎样做策划的。
  •   读了一半,内容不错。对于要了解杂志界的我来说,足矣,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几大杂志,客管的对杂志的评价比较少,对于杂志多数源于作者的感观
  •   超级喜欢这本书,第一页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有点意思,我是想了解这一行。这些名编辑很多东西主要是理念性的东西,不是具体的东西,真想了解更专还是有更好地选择。
  •   评论晚了。其实书比预计提前一天收到,印刷和装订很精美,因为是2008年出版的,对其价值略有影响。是一位留学美国的媒体华人采访各杂志总编的合集,可以看出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的小心翼翼。通过对比不同种类杂志的特点,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区别。较少接触国外杂志,这是很好的介绍图书。
  •   喜欢传媒,喜欢时尚的小朋友们可以买一本,推荐
  •   我很喜欢,喜欢杂志的同志值得看
  •   商品介绍中没有注明,其实这本书实软精装的。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访谈式的形式
  •   有些抽象。没有让人觉得读的爱不释手的感觉。
  •   不错,开阔了视野。受益很大。
  •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不错,符合我的要求和口味
  •   非常好。我留存的。有时间就看看。
  •   书很不错,很难得作者能这么系统地做对美国各本顶尖杂志做出这么深入的访问,非常好的一本书,学新闻的人一定不容错过哦
  •   介绍了很多业内信息,对初学者来说很实用,很有启迪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