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王栋 页数:479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年初的一次数字报业会议上遇见王栋,得知他正在整理有关美国杂志出版业的文章,那是他数年来——包括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学习期间—— 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没想到时隔半年,《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一书就要出版了。作为该书书稿的第一批读者,我的感受首先是喜悦:国内的媒体人终于走进美国的顶尖杂志,和它们的总编辑面对面地交流了。他山之石,可以玫玉。中国的期刊出版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鉴西方特别是美国一流期刊的发展经验十分必要。王栋的书为我们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户。尽管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出自受访者之口,但如果没有采访者对关键问题的认知、把握以及引导,那些宝贵的办刊思想和经验,并不一定能为我们所知晓。访谈体的写作是新闻记者的擅长,虽然带来了轻松的阅读,但随之而来的思考却并不轻松。这篇序言实际上是对书稿的读后感。一般认为,期刊这一出版物类型,肇始于1660年代巴黎的《学者杂志》和伦敦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期刊的出现既是近代欧洲三大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结果,也是文化运动重要的推动因素,并直接导致了近代知识机构和知识分子群体身份的形成。彼得·伯克在《知识社会史》中指出,“出版商,特别是杂志出版商,也可以视为一种(知识)机构。在18世纪的知识生活中,出版商的贡献日益重大,使文人共和国(Republic of Letters)这一虚拟的团体得以实质性地壮大,并增强其凝聚力和影响力。1600年至1789年间,已知在法国创刊的杂志不少于1267种,其中有176种在1600年至1699年创刊,其余都创刊于此后的时期。”“这些出版物还有助于其读者形成一种新的身份:如《学者杂志》(1665),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1665),罗马的
内容概要
世界顶尖杂志是怎样成就的?它们为什么会对世界舆论、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又为什么能在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王栋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出现在美国顶级杂志总编面前的。在与美国杂志总编的对谈中,王栋的提问涉及杂志的办刊理念,杂志定位,读者策略,报道风格,内容品味,编辑流程,团队精神,人才战略,投资战略,运营管理,跨国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挑战等诸多方面。所以,尽管他的书没有为上述问题系统地提供全部答案,但敏感地捕捉住了成就世界级杂志的核心要义,从而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宝贵线索。 这本书是第一本全面、详尽又深入、细致地探讨美国顶尖杂志的编辑方针、作业流程和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的专著。本书由PPOP朱冰创意库、上海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家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
作者简介
王栋,1996年-200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0年7月,进入《广州日报》经济新闻中心,2002年2月,被任命为《广州日报》上海记者站副站长,主持管理工作。
2003年8月,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媒体管理”硕士学位。为深入了解美国媒体运作经验,2005年1月至5月,常驻纽约,访问了《时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杂志》、《福布斯》、《国家地理》、《纽约客》等媒体的总编辑或副总编辑及多家传媒公司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2005年8月,从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全A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旋即回国。2005年10月,任大洋网总裁助理,参与创办国内首个英文城市门户网站《广州生活》www.lifeofguangzhou.com,同时参与广州日报集团战略规划、《广州日报》改版等工作。2006年5月,任大洋网副总裁,具体负责新闻中心、视频中心、英文网站等采编部门的工作,推进“报网互动”,创办了“大洋面对面”、“名记专家在线”、“大洋帮帮你”等品牌栏目。
书籍目录
序1 杂志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序2 第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美国顶尖杂志成功经验的专著前言: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媒体一、对话顶尖杂志总编 1.新闻类杂志 新闻类杂志概况 2.综合性人文杂志 综合性人文杂志概况 顶尖人文杂志的成功之道 3.男性杂志 男性杂志概况 顶尖男性杂志的成功之道 4.女性杂志 女性杂志概况 顶尖女性杂志的成功之道 5.其他生活类杂志 6.传媒集团二、传媒集团战略 1.比较中美传媒业看中国媒体发展空间——值得投资的杂志产业 2.赫斯特公司对子的整合与管理 3.国际传媒集团的协同战略 4.跨国传媒公司发展战略的几个核心问题三、媒体动作新思路 1.媒体消费行为“用途与满足”理论与杂志运作 2.生活方式报道四、参考书目五、致谢
章节摘录
插图: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是对美国顶尖杂志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对杂志行业的从业者,对希望了解世界一流媒体运作经验的人士,这是一本必读书。《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不仅能给中国的媒体从业者带来启发,在美国传媒界,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得到美国最重要的几十本杂志的总编辑的认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很多传媒人和研究者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用好了访谈中的每一分钟,问题直达要害,让总编辑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积累几十年的办刊经验。希望此书的英文版能尽快在美国出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杂志系前主任Don Ranly十一年前我做《新周刊》时,看到好媒体的机会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时代》周刊一本《生活》。心想:把它们捏到一起吧。当初学的是皮毛,根本不得精髓。不了解世界顶尖媒体的形态、运作方法和思路、及经营模式,想与世界接轨谈何容易。本书作者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能看到他与数十家世界顶尖媒体老总的对话,乃是媒体人的福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挥创造力,有创造力才有高度,有高度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就有生命力。作者给媒体人打开一扇扇门窗,摆上一面面镜子,看山外有山,学别人几招。再与别人过过招,自己也就长进了。 ——《新周刊》社长孙冕这是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好书,对于传媒业的从业者而言,这些美国顶尖杂志总编的访谈以其专业化的理念和技艺,将给中国的专业人士带来新鲜的冲击;对于学界和知识界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极具时代感的新知和思想的光辉将是充满魅力的;对于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而言,或许可以从中读到全球化语境下顶尖杂志创业背后的有趣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传播》杂志主编胡智锋现代杂志业越来越像一台系统化的机器,输入一串指令就万事大吉,这些指令分别叫作消费者研究、品牌运作等等。不过,杂志和读者间那种真诚的默契,还是离不开斯宾诺沙式的个人化的打磨。好杂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它的神秘的生长图谱是什么,王栋的这本书会给人特别的启发。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许多中国新创杂志,都会以一本美国杂志为样板。这种现象有其必然的原因。我想,每个要从事杂志行当并希望从中获得职业尊严的年轻人,都应该认真读上几本美国杂志。读上一段时间,再拿起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对照着看。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这不只是与全球杂志先锋的对话,它直达优秀媒体的精髓和要害,清晰沉着,心血之作。 ——腾讯网总编辑 陈菊红这是一本相当棒的书!它让我们有机会窥视世界级传媒牛人的思想。而且,作者几乎把这个领域的牛人一网打尽了。和市面上一些浮光掠影地介绍国外媒体的书不同,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谈得非常深入。一些对媒体运作的概括寥寥数语,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显然,这是作者长达数年准备工作的结果一—对美国媒体产业的系统研究和对所有涉及杂志的全面研究与阅读保证了几乎所有对话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碰撞。在对话中不难看出作者量大得惊人的阅读一一这是做好对话的基础,但真正做到如此扎实,期间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新京报》副总编辑 孙雪东这本书发自热爱传媒的心,出自为新旧媒体思考出路的脑。一个传统媒体的从业者、研究者,新媒体的运作者、前行者六年的积累,尽数于此。 ——3G门户网总裁 张向东
编辑推荐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是对美国顶尖杂志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对杂志行业的从业者,对希望了解世界一流媒体运作经验的人士,这是一本必读书。《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不仅能给中国的媒体从业者带来启发,在美国传媒界,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得到美国最重要的几十本杂志的总编辑的认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很多传媒人和研究者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用好了访谈中的每一分钟,问题直达要害,让总编辑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积累几十年的办刊经验。希望此书的英文版能尽快在美国出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杂志系前主任Don Ranly十一年前我做《新周刊》时,看到好媒体的机会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时代》周刊一本《生活》。心想:把它们捏到一起吧。当初学的是皮毛,根本不得精髓。不了解世界顶尖媒体的形态、运作方法和思路、及经营模式,想与世界接轨谈何容易。本书作者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能看到他与数十家世界顶尖媒体老总的对话,乃是媒体人的福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挥创造力,有创造力才有高度,有高度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就有生命力。作者给媒体人打开一扇扇门窗,摆上一面面镜子,看山外有山,学别人几招。再与别人过过招,自己也就长进了。 《新周刊》社长孙冕《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是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好书,对于传媒业的从业者而言,这些美国顶尖杂志总编的访谈以其专业化的理念和技艺,将给中国的专业人士带来新鲜的冲击;对于学界和知识界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极具时代感的新知和思想的光辉将是充满魅力的;对于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而言,或许可以从中读到全球化语境下顶尖杂志创业背后的有趣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传播》杂志主编胡智锋现代杂志业越来越像一台系统化的机器,输入一串指令就万事大吉,这些指令分别叫作消费者研究、品牌运作等等。不过,杂志和读者间那种真诚的默契,还是离不开斯宾诺沙式的个人化的打磨。好杂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它的神秘的生长图谱是什么,王栋的这本书会给人特别的启发。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许多中国新创杂志,都会以一本美国杂志为样板。这种现象有其必然的原因。我想,每个要从事杂志行当并希望从中获得职业尊严的年轻人,都应该认真读上几本美国杂志。读上一段时间,再拿起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对照着看。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这不只是与全球杂志先锋的对话,它直达优秀媒体的精髓和要害,清晰沉着,心血之作。 腾讯网总编辑 陈菊红这是一本相当棒的书!它让我们有机会窥视世界级传媒牛人的思想。而且,作者几乎把这个领域的牛人一网打尽了。和市面上一些浮光掠影地介绍国外媒体的书不同,这本《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谈得非常深入。一些对媒体运作的概括寥寥数语,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显然,这是作者长达数年准备工作的结果一—对美国媒体产业的系统研究和对所有涉及杂志的全面研究与阅读保证了几乎所有对话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碰撞。在对话中不难看出作者量大得惊人的阅读一一这是做好对话的基础,但真正做到如此扎实,期间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新京报》副总编辑 孙雪东这本书发自热爱传媒的心,出自为新旧媒体思考出路的脑。一个传统媒体的从业者、研究者,新媒体的运作者、前行者六年的积累,尽数于此。 3G门户网总裁 张向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