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祭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王蒙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因为再没有第二个外国像这个国家那样在我少年时代引起过那么多爱、迷恋、向往,后来提起它来又那么使我迷惑、痛苦乃至恐怖。    苏联解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立、破、兴、衰,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所进行的实验的英勇、荒唐、恐怖、富有魅力与终未成功;个中的经验教训,爱爱仇仇,则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在史册上,警诫着并且丰富着人类文明,使人类变得更加障碍与成熟。

书籍目录

告读者2004·俄罗斯八日俄罗斯意犹未尽访苏心潮访苏日记塔什干晨雨塔什干-撒马尔罕掠影大馅饼与喀秋莎苏丽珂我们明朝就要远航雪球树行板如歌关于苏联苏联文学的光明梦想起了日丹诺夫全知全能的神话浪漫情怀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附:王蒙心里永远的桃园谢尔兽·托罗普采夫

章节摘录

书摘三、给列宁鞠躬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就去了红场。日程上写的是游览市容,而莫斯科的市容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来说,离不开红场:克里姆林宫、红星、列宁墓——列宁斯大林墓——列宁墓,去过一次的人还会知道圣巴苏教堂、沙皇时期法国老板建的大百货公司。    上一次到莫斯科是1984年,正好二十年前,弹指一挥,人间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人间。那次由于目的地是塔什干,没有怎么在莫斯科活动,当时想去克里姆林或者列宁墓也排不起队。我那年住在俄罗斯饭店,出门就是红场。两支队伍摆在眼前,要排队,必须有枯立五个小时以上的准备。    现在的列宁墓则每周只开放两天,参观人数不多。就这样此地还不断有人发出取消这一陵墓的言论。我们在小雪中排队,大家都很严肃,一次次反复进行安全检查,进入陵墓以后不得出声,不得交头接耳。五十余年前,有幸去瞻仰过列宁遗体的人都对我讲墓前的红军卫士如何如铜像般一动也不动。现在倒是也没有这样严格了。    墓中的水晶棺光照通明,列宁的面孔与衣装新鲜明丽,我恭恭敬敬地给遗体鞠了躬。想不到我瞻仰列宁墓瞻仰得这样迟。    如果是当年……而现在俄罗斯不乏对列宁的不敬的乃至亵渎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草率和随意呢?难道能够无视历史?难道历史就像打秋千一样地摇摆极端?    无言。无声胜有声。    我们也看到了红场检阅台背面的墓地,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伏罗希洛夫、柯希金、斯维尔德洛夫等等。铜牌与字迹依旧。    我们进入了克里姆林,里边有一个现代化的办公会议楼,是依据赫鲁晓夫的命令修建的,为此拆除了大量古迹,真是得不偿失。许多次苏共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这里开的。另一个简朴的楼挂着俄罗斯的三色国旗,是现任总统普京的办公地点。更多的是看了里面的东正教堂,古色古香,蜡烛点燃,教堂特有的气味浓烈。苏维埃时期这些教堂只能算是博物馆,现在香火旺了起来。我乘机学到了一点有关东正教的知识,东正教的十字架,除大十字外,上端有一小横,说明耶稣的头部也曾被钉住,下端一个斜横,高的一端是一位圣徒宁死不屈,至死承认耶稣是主的儿子,从此端升入天堂。低的一端是一位被吓倒了改了口的软骨头,便从低端堕入了地狱。二分法的传统,“零和”的模式是古老的。    俄罗斯正在努力回到古老的俄罗斯去。克里姆林正在脱掉意识形态的外衣。虽然大红星仍然闪烁。说是那红星的配置是斯大林的意思,耗资无数,用了不知多少昂贵的红宝石,使之昼夜闪光,明耀寰宇。现在也有激进人士不断要求拆星移星,当局以成本太高而财政困难不干。    我们也去了大百货公司。与1984年不同,现在柜台上摆着的多是西欧进口名牌货,应有尽有,规模与购物环境极佳。然后克里姆林宫的钟楼上大钟响了,正午十二时钟声“敲”出原苏联现俄罗斯的国歌的第一句的旋律:原词是“俄罗斯联合各自由盟员共和国,造成永远不可摧毀的联盟……”    在小风雪中我们到了苏联一本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中描写过的阿尔巴特街。一条漂亮得大大方方很有品味的旅游街,街中心有卖礼品的摊档,而不是贴着墙根儿。过去,这里住过一些苏联要人高干子弟。现在是富商居住的“高尚住宅区”和商业街。这里的俄式大餐实在味道好极。我们点牛肉,不是大块牛排而是罐焖,点鸡肉,上的也不是半只西装鸡而是基辅式的黄油鸡卷:把一片鸡肉卷成卷,内装洋葱、蘑菇、奶酪等馅子,外裹蛋汁淀粉,煎熟,使我想起当年莫斯科餐厅在北京开业时的盛况。不知是否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口味介于东西之间,我辈华人易于接受俄餐。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绿。所有的理念都应该通向生活。附丽于生活,就没有,至少有可能减少破灭和虚空。                    P021-P02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    有俄国朋友告诉我:苏联是为了失败而不是为了成功而出现的历史上的,不可以再怀念苏联了。    我无意参加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研讨。我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我只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伟大邻居俄罗斯,同样敢于面对曾经那样红火过友好过与仇恨过头疼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对他的威震地球与终于解体……就像面对青春,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自己的经历,面对自己的美与丑,面对自己的善与罪,褒与罚,年轻与衰老一样。    面对,记下,并且说出,这就是这一本《苏联祭》的由来,这首先是我的心史,这是一个当初的小青年的见证:折射着风云变化,爱恋着伟大的祖国与邻邦。                                      王蒙    对在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中国作家来说,去俄罗斯寻访,与其说是想看一个超级大国的风貌,不如谙就是想去怀旧,去捡拾曾经旧光灿烂的青春,那可能是由手风琴、红场、革命语录、“喀秋莎”、“山楂树”等意象组合而成的心中“桃源”,是把青春、理想、爱情、奉献的情感基调重新调到最高处的强烈愿望。王蒙的《苏联祭》可以说是这种“怀旧”与想像的代言书。                                                           (阎晶明)                                                       ——中华读书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联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苏联祭》,这本书我是一气呵成看完的,看这本书就像是有个向导引领你去前苏联旅游观光一样,引人入胜。看到几处描写吃的地方,让人直咽口水。1、这里的俄式大餐实在味道好极。我们点牛肉,不是大块牛排而是罐闷,点鸡肉,上的不是半只西装鸡而是基辅式的黄油鸡卷:把一片鸡肉卷成卷,内装洋葱,蘑菇,奶酪等馅子,外裹蛋汁淀粉,煎熟。2、长桌连在一起,摆满了各色生菜,沙拉,火腿,腊肠,烤鸡,牛排,羊排,猪排,熏鱼,特别是油光可鉴的金色的烤仔猪,照耀着全室和入席的每个人。3、长桌如龙,食品丰盛,,,午饭吃了四个多小时,我吃了许多樱桃,也颇干了几杯伏特加酒,用了六个小时才结束了午饭,立刻十五辆大轿车把我们拉到旅馆吃晚饭,这样的吃法实在令人大吃一惊!我实在无法消化,只吃了三料樱桃加半斤西红柿。(真是遗憾,要是我去,我肯定能吃好多好多,哈哈)跟着这本书,我看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的大红五星在闪烁,看到了圣彼得堡夏宫,看到了普希金正在挥手,来到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二战胜利纪念广场,看到了朱可夫元帅骑马的雄姿,瞻仰了列宁墓和莫斯科红场及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见到俄罗斯的美丽姑娘,听到了美丽姑娘们唱的纯美的歌《纺织姑娘》《喀秋莎》《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开》《列宁山》等等。此书还描写了王蒙本人的青春,爱情故事。王蒙将生活带入了文学,将文学回归了生活!
  •   我也去过苏联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所见、所感与作者相通,但我的文笔写不出来。感谢王蒙先生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对苏联的复杂感情。
  •   从个人的视角观察苏联,相较于以往单纯地沉重角度轻松不少,在喀秋莎和大列吧中体味大国的峥嵘岁月,祭奠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生发出另一个纪元的希望。
  •   值得一读,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
  •   书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虽然我是作者晚一辈的人,但当年的苏联情节对我亦有较深的影响,很感谢作者在书中所附的珍贵图片,绝对是一本值得一阅并珍藏的好书!
  •   王蒙的文笔很棒,仿佛能从文字中想见那些曾经美妙的场景……
  •   读这本是让好像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王蒙的作品总是那么的令人感动
  •   先生的文字,带着他们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气质,再与斯拉夫的色彩融汇在一起,非常特别。
  •   做工精美、内容孩子很喜欢
  •   作者两次访问苏联\俄罗斯的真实感受以及与苏联有着极其密切联系的他的青年时代,我觉得作者2000年以前的写作更好.书名是<苏联祭>,其实应该是他的<青春祭>.作者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让人羡慕的.
  •   看这书的时候,苏联那些老歌曲在耳旁回响一代人抹不掉的苏联情节,在王蒙老师的文字里找到共鸣。也让80,90这代人触摸那时候的真实政治会变换,但是文化和情感是不会转移的。
  •   书不错,但是忍不住吐槽,银捷快递配送过于迟缓,只能安慰自己,好书,不容易得到
  •   内容还可以不过拿不准主意的还是别买了
  •   就是一篇旅游日记,几乎不涉及政治内容,犹能体会作者那代人对苏联的真挚情感。
  •   冲着王蒙是现今文学大家买的,结果非常失望,觉得花这些钱不值得!此书毫无价值,又是作者体面。
  •   以前听说过这位老作家,前文化部部长。但一直没能拜读他的作品。这次有机会读了这一本。老实话说感觉一般,他的手法个人感觉说的好听就是舒缓、隽永说的难听就是滞重、沉闷。不知道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很深的王老写作是不是就是这种风格呢?
  •   一个字:不怎么样,内容不够照片凑,这不好
  •   能被中共看上的有几个是好的?写了那么多,全他妈的是垃圾!小学生作文都比他写的强!
  •   太失望了太失望了太失望了太失望了太失望了太失望了太失望了太失望了
  •   我也是冲着王蒙的大作家的名望而来,结果气愤:内容极其浅薄,连个游记都算不上,而且内容明显重复!本想了解苏联解体前后,人民的思想、生活、工作的变化,感受等等,结果一无所获。哪怕是作者本人的真情实感都没有!照片倒是不少。
  •   成天宣扬他自己有苏联情节,就是在出卖自己的青春!又被他骗了十几块钱
  •   冲着王蒙和俄罗斯的话题买的这本书,没想到里面照片排版非常杂乱,还有文字上的排版错误,真有损作家出版社的形象和水准。
  •   乱七八糟的书,不知道在讲什么!
  •   曾经拜读过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在很小的时候。所以留下很不够深刻的印象,只是觉得书名很特别。我七十年代生人,如今年龄已长。心中有很多关于苏联的记忆——影响中国的主义,父母辈的友好和决裂,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耳熟能详的名人,还有在欧洲遇到的前苏联人,令人伤感的一切……让我毫不犹豫去看这本《苏联祭》。非常希望,能在书中读到超越我自己所见所闻的内容,读出曾经真正生活在苏联影响时代下的人们对那个年代的理解、怀念还有更深的思考。可惜的是,我只看到淡如白水的记述,苍白无力的叹息,尽可能以作者为主体的摄影留念(最老土的到此一游方式)。最最激情的时刻也不过就是反反复复感叹:“……啊,xxx,我的青春,xxx,我的初恋……”简直可笑。不客气地说,如果此书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著,不要说出版,连上编辑书桌的资格都没有。结论:不过是一篇自我吹嘘的流水帐,起了一个吸引人的名字。幸亏还有五十年代人特有的经历,否则,恕我直言,一堆垃圾。抱歉,读到100多页,实在无法继续,只好以偏概全。以上是我仅仅读到100页的读后感。
  •   看了一遍没有任何收获,估计王蒙的水平都是吹出来的。
  •   王蒙的苏联情怀,这不是一本社论性的书。像是游记
  •   那是父辈对青春的回忆,对曾经那一段纯真的、也曾热血沸腾的日子的回忆。苏联——曾经梦想的圣地,在心底深处永远驻存。因为怀念,所以祭奠。
  •   评苏联的,最好还是看美国版的
  •      如果一个根红苗正的20来岁青年,那你少时是读什么书长大的?看什么电影长大的呢?
       小时候,看着雷锋叔叔的日记长大,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人书,看了《列宁在十月》、《攻克柏林》的电影,唱着《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听着“前进,为了斯大林!”那个时候的我,苏联简直就是一种向往,那是少年对青春的渴望,那是懵懂对革命的向往,那是纯洁的地方,革命的情谊,同志的感情,虽然中国也有,但是那里,电影里,小说里,总会有一种神秘,或者说,神圣。把我吸引着,梦想去莫斯科,见列宁,见斯大林;踏上乌克兰无边的平原,追寻伏罗希洛夫的足迹,去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去看一看冬宫,看一看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看一看伟大的苏联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驻足在内务部大楼前,凭吊捷尔任斯基的生平,探寻克格勃无尽的秘密。
       但是长大了,忽然发现,苏联渐渐的真实起来,政府的官僚、民族的对立、经济的停滞……反观一直在迷茫中追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倒是发展的令全世界震惊。原来,苏联有那么严重的派系斗争,原来,斯大林会将人们从精神到肉体完全消灭,原来,苏联会沙文主义到如此地步,原来修正主义的争论会产生如此悲剧的结果。
       50年代是我渴望回到的黄金年代,那个时代没有利欲熏心,只有同志情谊,没有个人主义,只有集体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那个时代,是中苏友谊万古长青,结出累累硕果的年代。那个时代,北京多了展览馆,也就多了“老莫”——展览馆旁边的莫斯科餐厅,那是靠苏联最近的地方,现在去看那座伟大的建筑,依然会让人觉得肃然起敬,革命、同志、友谊,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曲。
       后来,怎么就那么不经意间,苏联就没了,我很遗憾,那时候经常说,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打拼出来的苏联,怎么这么几十年就没有了呢?当时在大人眼中,我一个9岁的小屁孩说的话,着实可笑。
       可是我至今依然记得,柏林墙倒塌时,东德人民的欢乐,苏联红旗在克林姆林宫落下时,苏联国民的冷漠,我那时候很迷惘:难道社会主义不好吗?难道社会主义错了吗?我不敢再想下去,我怕社会主义的祖国也会如此,但是我猜中了过程,却没有猜中结局,这让我非常高兴,毕竟我是听着毛主席的赞歌长大的,我不想再学赞美别人的歌了。
       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将苏联国歌的旋律确定为俄罗斯国歌的旋律,“Long live Soviet Union Matherland”再次在莫斯科听到这伟大的旋律,我忽然感觉,昨日重现了。
       可是,我儿时的梦,再也不会回来了。
      
  •   和你一样从小都有种莫名的苏联情节,仿佛上前世来自那个神秘的红色帝国。
  •   社会主义是好的,遗憾的只是苏联的有些人没有把这个主义用好罢了。再加上出了些卖国贼……别不爱听,就是这样,前人的奋斗不抵后来不明所以人的破坏,破坏比建立容易的多……为了避免我们生长的土地也受那些人染指,现在的我们才更应该一点点做好啊。
    我也有苏俄情结……
  •   我也有苏联情节 虽然我是90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