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

出版时间:1997-12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英)戴维.洛奇  译者:王峻岩/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小说的艺术》是九十年代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之一。《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本书对传统小说艺术、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技巧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与论证,并囊括了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的许多章节都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做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奥斯丁、亨利・
詹姆斯、詹姆斯・乔伊斯等人。这是一部较全面、具有权威性,又适合于广大读者的收藏书。

书籍目录

前言
序言
1开头(简・奥斯丁、福特・马道克斯・福特)
2作者闯入(乔治・艾略特、E・M・福斯特)
3悬念(托马斯・哈代)
4少年侃(J.D.塞林格)
5书信体小说(迈克尔・弗雷恩)
6视点(亨利・詹姆士)
7神秘(罗德亚德・吉卜林)
8名字(戴维・洛奇、保罗・奥斯特尔)
9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芙)
10内心独白(詹姆斯・乔伊斯)
11陌生化(夏洛蒂・勃朗特)
12地点观念(马丁・阿米斯)
13清单(F・司各特・弗茨杰拉德)
14介绍人物(克里斯托夫・艾什伍德)
15惊讶(威廉・美克皮斯・萨克雷)
16时间转换(缪里尔・斯巴克)
17文内读者(劳伦斯・斯特恩)
18天气(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
19重复(欧内斯特・海明威)
20华丽散文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21互文性(约瑟夫・康拉德)
22实验小说(亨利・格林)
23喜剧小说(金斯利・阿米斯)
24魔幻现实主义(米兰・昆德拉)
25浮在表面(马尔康姆・布莱德伯利)
26展示与叙述(亨利・菲尔丁)
27叙述:不同的口吻(费・威尔顿)
28历史感(约翰・弗尔斯)
29构想未来(乔治・奥威尔)
30象征手法(D・H・劳伦斯)
31讽喻(塞缪尔・巴特勒)
32顿悟(约翰・厄普代克)
33巧合(亨利・詹姆士)
34不可靠叙述者(石黑和夫)
35异域风情(格雷厄姆・格林)
36章节等等(托比亚斯・史沫莱特、劳伦斯・斯特恩沃尔特・司各特爵士 乔治・艾略特 詹姆斯・乔伊斯)
37电话(伊夫林・沃)
38超现实主义(雷奥诺拉・卡灵顿)
39反讽(阿诺德・贝内特)
40动机(乔治・艾略特)
41时间跨度(唐纳德・巴西姆)
42暗示(威廉・库珀)
43书名(乔治吉辛)
44概念(安东尼・博尔赫斯)
45非虚构小说(托马斯・卡莱尔)
46超小说(约翰・巴思)
47怪诞小说(埃德加・爱伦・坡)
48叙事结构(列奥纳德・迈克尔斯)
49犹豫表达(塞缪尔・贝克特)
50结尾(简・奥斯丁 威廉・戈尔丁)
译后记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说的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戴维•洛奇的这本书称为《小说的艺术》,其实更恰当的名字应是:《小说的科学》。本书试图用科学的分析法来考察小说,对小说那些表面可察的形式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的化验和剖析。
      
      在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要引用一两个经典作品的章节,然后把其中隐含的写作技法予以描述。其工作类似于“杀鱼取珠”。他不仅窥测到小说家的匠心,更看破了小说家的当家法宝。书中每一章标题都是一颗明珠——大师们创造力结晶。因此,本书与其说是一个批评文集,还不如说是一个丰富的技法手册。
      
      虽然戴维•洛奇在这本书中分析了小说写作的技法,但是并没有论及艺术的真谛和小说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并非是初学者的写作指南,仅仅通过简单的模仿来运用它们,并不能写出卓越的作品。这些技法只有在一个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及创作经验的人手里才会发挥其作用,就像音乐中的技法:“赋格“和”对位”,它们在巴赫的的手里可以表现人的种种心境“喜、怒、哀、乐、愁、嘲讽、幽默、爱慕、崇拜……满足”。否则,这种对技巧单纯的借鉴和模仿就会像阿波利奈尔所说“看似在标榜生命,其实是师法死亡”。他们所获得的成功最多是可悲的诚实。
      
      故此如果仅把戴维•洛奇这本书当作小说的写作指南,而不顾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是一部死板乏味的作品,特别是刻意运用其中的写作技法,让一部小说中从头到尾拼凑种种精巧的创意,那么就只会如米开朗基罗论佛兰德斯画派所批评的那样:
      
      “这种绘画,纯粹是破布片、破房子、田野上的绿色植物、树荫、桥梁与河流,他们称作风景;这边几个形象,那边好几个形象。就这些东西,有人的看着还认为不错,其实画得既没理性也没艺术,既不对称也不讲比例,既无判断也没有选择,总之,画得不自如,毫无内容,也毫无感情。”
      
      现代美术注重新技法,因为新技法而产生种种流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等等,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美学技巧的内核,就是秩序、合谐、对称和比例。而以突显手法来写作的现代小说必然也有它们自己的美学内核,那就是真实、统一、自然和优美。
      
      毕加索的许多油画是难以理解的:思想感情复杂,形式罕见。法捷耶夫不懂这种现代艺术,于是1948年,在弗罗兹瓦夫代表大会上,向毕加索直言相告:
      
      “我不理解您的某些作品,我还是立刻把这一点告诉您的好。为什么您有时候要采用人们所不理解的形式呢?”
      毕加索回答:“请问,法捷耶夫同志,您在小学里学过拼音吗?”
      法捷耶夫:当然学过。
      毕加索:那您是怎么学的呢?
      法捷耶夫:(带着他那尖细响亮的笑声):贝-阿—巴……
      毕加索:我也是这么学的——“巴”……很好,可是您学过怎样理解绘画吗?”
      
      如此注重技法的现代小说,就像现代美术一样,作品也有其抽象性,要理解它们对普通的读者会觉得困难,这本书其实就是现代小说的阅读指南,或者说就是毕加索的比喻——一本“拼音”教材。
      
  •   鲁迅!
  •   恩,忘了
  •   夸的我好一顿心花怒放啊。要知道,作的趣在于野,评则在于考,考多了就无趣了,有学究气还是很正常的。做评的人都是蛋疼疼出来的
  •   要读的书单里正好有这本书。
  •   之前有豆友说这本小说很入门,结果读了之后发现不对啊。这本小说纯技巧,初学者或者爱好者读了之后也难运用这些技巧。如果先读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会不会好点?
  •   写作这回事好懂多了
  •   洛奇也没有说把这本书当指南啊 这么说他老人家有点怨吧 把这些技法依葫芦画瓢只是读者的一厢情愿吧 文学爱好者看看这本书,会心一笑,目的就达到了 是本好书
  •   LS有道理。
    N你提到的问题,我觉得其实跟作者无关,只与读者或者说是实践者有关。对于技术的把握,其实完全在于对待这种技术的那个人。
    关于毕加索的例子,我觉得这是艺术家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罢了。虽然我也赞成那种天赋式的一体完整的思考和创作,但是能有人把技术解析出来我也觉得受益匪浅~~通吃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