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雷通群
内容概要
本书从体系上分为“原理篇”和“应用篇”两大部分。其中“原理篇”主要论述社会学与教育的关系、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社会进化与团体的分类,以及社会团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教育与诸种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应用篇”主要将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问题,归到社会学上解决,进行具体分析。
该书系作者在厦门大学教育学院编写的教学讲义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一部大学教材,后被列入为“大学丛书”之一。是早期中国学人在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上所提出的认识,书中内容兼顾理论与实用两方面,在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定位、体系的架构,以及教育社会学的中国化等方面,发表了颇有价值的看法,为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开拓出新的道路。
作者简介
雷通群(1888—?),字振夫,广东台山人,我国著名教育史专家。清末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本科英语部;毕业后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在专攻教育学之余,对于经济、商业等学科也有所涉猎,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教育部视学兼编审、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师等。1927年,他曾任国立音乐学院讲师,讲授“西洋文化史”,后任北京《益世报》主编、美国《金山时报》主编。1930年,雷通群到厦门大学教育学院任教,讲授“教育社会学”、“教育史”、“乡村教育”等课程。其主要著作除本书外,另有《西洋教育通史》《中国新乡村教育》《新兴的世界教育思潮》《教学发达史大纲》等。
书籍目录
例 言
第一篇原理篇
第一章社会学发展的过程
社会的释义——社会学名称的由来——社会学的先进思想——社会学界说之考究——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学研究法的变迁——最近社会学的趋势
第二章社会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的释义——社会学发达迟缓的原因——社会学研究的范围——纯粹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社会进步的分析——社会学在科学上的位置——科学思想创生的统系——社会学的功用——社会学在教育上的需要——个人主义的恶影响——教育目的的转移——教育社会学的要务——教育社会学的范围
第三章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社会学与生物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个人的意识作用与智识——社会的遗传——社会进化的二力——发明与社会化——社会分化与个性保留——个性的分析——个性的需要——教育上的应用——社会协同的训练
第四章社会进化及团体的分类
一般进化的重要原则——团体是社会进化的结果——团体的分类——各期团体的范围及感化力——各期团体与教育的关系——学校改造的必要
第五章第一期社会团体——家庭
第一期团体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与道德的关系——家庭状况的变迁——现代家庭的特别弱点——学校与家庭联络的必要——学校与家庭的组织
第六章第一期社会团体——游戏团体
社会对于游戏的态度——关于游戏上各种学说——各学说的批评——游戏的重要价值——游戏与年龄的关系——游戏与职业的关系——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第七章第一期社会团体——近邻团体
近邻团体的界说——近邻团体的本质——近邻团体的进化——小团体的重要——小团体在社会上的势力——宗教与地方团体的关系——学校与地方团体的关系——政治训练与地方团体的关系——地方上经济生活的训练——地方上社会生活的训练——乡村的近邻团体——城市的近邻团体
第八章中间期社会团体——经济团体
中间期团体发达的过程——中间期团体接触的效力——中间期团体多具经济的职能——经济团体在教育上的效力——学校对于经济生活的训练——各级学校施行职业训练范围
第九章中间期团体——友谊及见闻团体
友谊团体与娱乐的关系——友谊团体之种类特色及势力——见闻团体之种类特色及势力
第十章中间期团体——宗教团体
宗教注意个人的幸福——宗教注重团体的幸福——宗教操揽人心的手段——宗教团体与教育的关系——最近的教会问题
第十一章第二期团体——经济团体及见闻团体
现代社会生活与第二期团体的关系——第二期团体日形重要——第二期团体的经济职能——第二期的见闻团体
第十二章第二期团体——国家
国家是第二期最重要的团体——国家的进化——国家的分类——国家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篇应用篇
第十三章学校进化的程序
非形式的教育——由阶级组织至民众组织的程序——由形式训练至实用训练的程序——由私人管理进至公共管理的程序
第十四章社会进步与学校关系
社会进步概说——学校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学校与诸团体的交互关系
第十五章民主教育的真髓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发展的趋势——民主教育的真谛——民主教育的重要问题
第十六章教育目标分析法
教育目标分析的用意——先定大纲的必要——生活效率的调查法——教育目标分析表
第十七章学校课程通论
课程的通性——课程的社会化及功用化——教材选择的标准——教材排除的标准
第十八章改编课程的科学根据
分析教育目标之用途——各科须标明实际价值——改编课程应有的步骤——心理学的分析法——社会学的分析法——科学调查法的特色
第十九章课程的组织
教育须豫备两重生活——教材的分配法——六三三制的中小学校职权——中小学校课程的特质——课程之规定与选择——课业与游戏之配置问题
第二十章社会化与学习过程
社会化的根本解释——社会同化与留存价值——社会遗传上两种元素——社会化的种种学习样式
第二十一章教学法的社会化
教学法进化的路径——团体刺激在教学上的利用——共学胜于独学的实验——教学的社会化方法
第二十二章训练法的社会化
训练具两面的性质——训练的原则与其应用——直接训练与间接训练——积极训练与消极训练——团体组织的训练法
第二十三章教育行政的社会化
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问题——新学制与师范独立问题——地方学款保管问题——增加行政人员的能率问题
第二十四章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教育在社会的价值——个性与职业适应的关系——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方法——新学制对于职业教育的伸缩性——教育指导的实施方法
第二十五章乡村教育的社会化
社会化与乡村化的差异——乡村教育目标的演进——社会化的乡村教学法——教师对于乡村服务问题
第二十六章社会教育问题
社会教育的主要作用——中国社会的恶影响——社会教育设施的程序——各种设施的评论
第二十七章社会的犯罪与教育
法律上犯罪的解释——犯罪的种种原因——心理的犯罪分类法——豫防犯罪的方法
第二十八章社会的救贫与教育
贫穷的程度与分量问题—贫穷的各种原因——救贫的方法
西文参考书目
后 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