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傅佩荣
Tag标签:无
前言
点到为止的小品 我们不是西方人,但是对于像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康德、马克思、尼采,这些名字却耳熟能详。何以如此?因为他们是哲学家,说话不但很有条理,并且富于弦外之音,让人低回沉思,进而想要一探究竟。 西方哲学绵延两千六百多年,发源于希腊爱琴海地区,延伸到地中海周边,再扩及整个欧洲,直至北美。就时间的长度与空间的广度来看,西方哲学并不特别醒目,但是就其内涵的丰富深刻,与影响人类的强度效应来看,则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如我们谈到现代化时,不能不以“西化”为其主轴,西方哲学对于今日世界的意义也仍不失其主轴的地位。 在其他的文化体系中,哲学常与宗教、文学、历史、艺术等相混共融。在西方则不然,哲学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以“爱好智慧”为标杆,扣紧理性思维的原则,以此考察人类的现实生活与高远理想。这样的哲学即使可能在一段时日,甚至长达几千年倾注全力于探索自然界或辅助宗教界,但总是会保存其“一点灵明”,而再度回到人的主体性,建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大厦。用“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一语描写西方哲学世界,可谓恰如其分。 初学者面对这样的辽阔天地,内心难免惶恐。我读大学时,一位老师郑重提醒我们:“想要念好西方哲学,必须学会五种语言——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然而,就算学会这五种语言,还要看你有无研习哲学的兴趣及领悟哲理的慧根。我的学习方法是最笨的,后来却证明是最有效的。先说语言,除了希腊文,其他的我都认真学过,但真正学得好的只有英文。我很早就从事翻译工作,把英文哲学作品译成中文,数量总计超过二百万字。这实在是笨功夫,但效果很好,因为翻译是用中文清楚表达原文的所有含义。经过这样的自我训练,许多西方哲学家成为我的老师与朋友。 我在台大哲学系教书,近年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但是前二十年我一直在教的是“形而上学”与“宗教哲学”,后来还教了三年的“西方哲学史(上)——希腊及中世纪”。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是西方人,我们学西方哲学目的有二:一是了解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根本关怀;二是学会西方人的思辨方式与系统架构。从这样的角度讲解西方哲学,学生才可以真正受益。 现在西方哲学引起了许多社会人士的兴趣,民间基金会与学习机构也开办了这一类课程。我在洪建全基金会讲过“西方心灵的品味”,介绍二十四位哲学家的人生观;后来还以连续三年的时间畅谈“西方哲学精华录”,共七十二讲。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又认识了一个事实,就是:西方哲学家的一个观念或一句名言,常可助人想通人生的某种奥妙道理。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非虚语。这些哲学家在文化上与时空上,同我们相距甚远,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距离,使我们觉悟了:只要是人,就须面对某些永恒而普遍的难题,并且这些难题的解答也不外乎几种可能。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困陷于自己当下的迷茫处境,并且对于化解这些处境的线索也开始有了头绪。 尼采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医生有办法测知病情的趋势,也有能力把握救治的线索,不正是转危为安、化苦为乐的契机吗?一般人没有耐心阅读哲学家的长篇论证与复杂思辨,因此我以“点到为止”的短文方式,介绍西方哲学家的生平轶事与思想点滴,总计二百零九篇。编排成书的过程中,东方出版社为七十几位哲学家附写小传并辅以照片,使本书更为完备可观。我想,光是欣赏这些哲学家的相貌就是一大趣事。至于书中能有几个观念让人偶尔沉思品味,更是一大乐事了。 傅佩荣 2013年初春
内容概要
《推开哲学的门》内容简介: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当代西方,包含了最重量级的七十七位哲学先驱,集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家,摘以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著作,辅以极具个性的生平轶事,使读者首先被精妙的哲学思想所吸引,同时了解到哲学家亦是血肉之躯,他们的困扰与奋斗。在这点上比一些仅以哲学家生平采编为内容的文本要更为理性和有价值,又避免了单纯介绍哲学家思想的艰涩,在构思上值得称道。傅教授在创作时加入自己的客观评价与感受,每个小故事中都有富于哲理的人生和智慧感悟语句,值得精读。
作者简介
傅佩荣,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其作品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傅佩荣教授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其学术著作融贯古今中西、深入浅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 1.泰勒斯—哲学的智慧 2.毕达哥拉斯—数学之父 3.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奠基人 4.巴门尼德—神与智慧 5.恩培多克勒—跳人火山口的哲学家 6.阿那克萨戈拉—把哲学带入雅典 7.德谟克利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学者 8.普罗泰戈拉—辩士学派的代表 9.苏格拉底—伟大的哲人 10.柏拉图—以哲学之名 11.亚里士多德—帝王之师 12.芝诺—善恶与自由 13.塞内卡—若想为自己而活就必须为别人而活 14.爱比克泰德—人类生来即是兄弟 15.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作者 16.伊壁鸠鲁—花园学派哲学家/055 17.皮罗—怀疑主义者/059 18.西塞罗—没有诚实,哪来尊严/062 19.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065 第二部分中世纪宗教哲学 20.基督宗教—信仰之光/069 21.奥古斯丁—神学百科全书/078 22.上帝是不可思议者一对信仰的探讨/085 23.安瑟尔谟—信仰而后理解/089 24.托马斯·阿奎那—沉默的公牛/093 25.奥卡姆—无敌博士/099 26.艾克哈特—密契主义大师/101 27.库萨的尼古拉—敬畏神是智慧的开始/106 28.七宗罪之首—万恶之源/108 第三部分近代哲学 29.彼特拉克—桂冠诗人/113 …… 第四部分 现代哲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哲学教育 529年,雅典的柏拉图学院正式关闭。距离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创立之时,共存在了九百多年。这是西方第一所大学的相关资料。 中世纪的教育资源掌握在宫廷与教会手中。教育的目标很清楚,要以信仰为核心,向外扩充知识。当时的主要科目称为“七艺”,包括三门思辨的学科(文法、辩证、修辞)与四门实用的学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由实用的学科可以推展出建筑、航海、农业、战争、医学等。音乐演奏、戏剧与法律也都与此相关。 在思辨的学科中,文法与修辞有助于演说与写作。那么,传统所谓的“哲学”到哪里去了?似乎只剩“辩证”一科了。辩证是指逻辑与辩证法,是精确思考的准备工作,但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哲学议题。人们学会了探讨智慧的“方法”,但是却忘记了智慧的‘‘内涵”。事实上,他们没有忘记,而是认为《圣经》中的真理就是这种内涵。如此一来,中世纪培养出许多对学术有真诚态度、对宗教有虔诚信仰,但是在思想上却没有原创性的学者。 现代人认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主要即是描写当时‘‘信仰领导思想”的处境。 共相问题 中世纪绵延一千三百多年,思想的大格局与大方向是维护及支持天主教传统。《圣经》代表了真理,教会垄断了解释权,因此哲学界陷于停滞的困境。当时探讨的问题之一是“共相”。 所谓共相,原指“普遍物”而言。凡是一个名词(如“马”)可以用来指称许多个体(如这匹马、那匹马),那么这个名词就称为共相。共相即是普遍名词。问题是:这种共相究竟有无独立的存在? 柏拉图的理型论指出有一个理型世界,虽然他强调的是伦理上的概念,如善、勇敢、虔诚、爱等,但难免被人误会为:另外也有像“理型马、理型人”之类的东西存在。亚里士多德反对此说,他重视经验,要由感觉对象抽出共同条件,再形成共相。换言之,共相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 譬如,白马是马,黑马也是马,但白马不等于黑马。那么,马的本身是什么?有这种不具颜色、大小等特质的“马”存在吗?我们是先知道“马”,再知道白马或黑马?还是先知道白马或黑马,再知道“马”?像这样的问题其实不难解决,但是把马换成善或美呢?我们是先知道善,再知道谁是善人?还是反过来才是对的?这就不易回答了。
编辑推荐
《推开哲学的门》编辑推荐:傅佩荣继“谈人生”系列后再推新作,以最轻松的方式揭示最灵动的思想。那些并未远离我们视野的哲学家,那些用思想撬动过这个世界的人们,这一次以最亲近的方式出现。维特根斯坦说:“一部严肃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推开哲学的门》里,哲学大家们的经典名言、不朽故事,则足以让现世浅薄的文化为之汗颜。哲学即为爱智,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高深的学科,我们能从中学到的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哲学家是每个时代的产物,那些伟大的时代令人神往,而那些伟大的人物又是如此深重地影响了时代。推开哲学之门,看看那些创造思想的人们,看到哲学如何以其强大的智慧力量影响这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