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中国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王福重 东方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王福重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问,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将会是什么呢?不是经济增长。改革以来,中国经济,除了极特殊的阶段,没有出现过大的滑坡,增速名列世界前茅,因此经济总量,超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已经仅次于美国。今后的增速,可能不及前30年那么快,因为增长的基数大了,自然难些,速度会变慢。但是,在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政府的工作核心又是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也比较低,十几亿人都想着如何赚钱,这些因素加起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肯定不会差。起码6%~7%是完全可能的。这个速度足以保证2020年的GDP比2010年再翻一番。不是环境恶化。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的环境遭到破坏,在某些地区还比较严重。谁都愿意有一个好环境,都希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也能保持原样。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的恶化,但会达到一个拐点。其后,经济的继续增长,反而能带来环境的改善。也就是经历一个先恶化后改进的“倒U”型过程。中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拐点,这个时候,公众需要耐心,过于强调保护环境,其实不利于十几亿人整体福利的改进。所以,中国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增长的伴生品,不必过于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不是什么幻想,而是世界经济和环境关系过去发生过的事实。不是通货膨胀。就过去30年来说,中国发生严重的通胀,只有两次。一次是1988年,原因是放开价格管制,推进经济的货币化,带来某种混乱的不可避免;一次是1993年和1994年,经济大跃进,总需求井喷,货币当局和管理层都缺乏认识和准备,严重通胀不期而至。除了这两次,其他时期出现的通货膨胀,大体在正常幅度之内。而且,1997年到2003年,中国还出现过长期的通货紧缩。未来10年,中国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较低,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超强,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没有基础。加之,宏观经济必定注重内外经济同时均衡,减少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被动货币发行,控制通胀更有把握。也许,通货紧缩的威胁,比通货膨胀更大。不是失业。因为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处于末期,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渐次放缓,但失业率却始终稳定,没有上升。就说明,中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反转成劳动力相对匮乏。那么,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什么呢?公平!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很快,尽管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裕起来,但是,大部分人还比较贫穷,没有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更严重的是,尽管挨饿已经远离,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不但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变得更大了,不能应付一点意外甚至风吹草动,比如生病。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民生的同步改善,在民生各个领域,人们面临不平等的待遇,这种不平等,是焦虑和压力的终极来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过分高估过去30年的进步。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市场经济,相应的,经济长期繁荣,一定是基于人们平等自由地交易和获取收益。比如,过去30年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逐步放松对人们权利束缚的结果。但是,这种放松,在总体上却是非常有限的,在不同人群之间,又是很不均衡的。更严重的是,这种放松,似乎已经停顿了数年。人们痛恨腐败,但是腐败蔓延不绝,根本原因,是权力深深嵌入经济生活,剥夺人们平等的赚钱权利。“高铁”大跃进中,权钱交易的触目惊心即是例证。所以,公平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本书论述了其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14个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高考、大学、养老、医疗、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税、公共预算、央企、外汇储备、计划生育。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以公平为准绳,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这样才能走向一个和谐的社会。

内容概要

《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内容简介: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不是经济衰退,不是环境恶化,不是通货膨胀,而是社会公平!《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论述了公平所涉及的最重要的14个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高考、大学、养老、医疗、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税、公共预算、央企、外汇储备、计划生育。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以公平为准绳,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否则,我们将离和谐社会越来越远。

作者简介

王福重,著名学者、经济学家。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主要研究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现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2005年以来),并且担任《上海证券报》等媒体专栏作家,是CCTV、上海第一财经、广东卫视、凤凰卫视等电视台财经节目的特约评论嘉宾。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译著10余部。曾出版经济学畅销书:《人人都爱经济学》(2008年)和《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2010年)。以《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获2010年度“中国本土最佳商业图书作者”奖。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中国到了患不均的时代吗?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中国到了患不均的时代吗? 为什么离共同富裕越来越远? 公正何以必要? 应进行收入再分配吗? 正确出路:市场化改革 第二章农村 包产到户 乡镇企业 农民工 新农村建设 土地制度是根本 第三章义务教育 贵且恼人 小题大做 政府缺位 第四章高考 现代科举 分省录取和自主命题 110%投档 志愿填报 高考移民 自主招生 第五章大学 只剩下大楼 行政化 教师 学生 第六章养老 为什么要强制养老? 碎片化的养老体系 低替代率和个人空账 出路何在? 第七章医疗 方向错误的“旧医改” 看病非私事 美国医改的启示 公立医院的腐败 新医改 第八章住房 房价为什么高? 房产税 政府的责任 中国房地产有泡沫吗? 中国房地产的前景 第九章食品安全 典型性事件:毒奶粉、地沟油和瘦肉精 恶化了的环境 竞争出下策 形同虚设的监管 特权 容忍恶的文化 不能与不为 第十章慈善 中国的慈善文化 富豪为什么不捐献? 中国慈善事业如何进步? 第十一章税 无权利,不纳税 中国的税负重不重? 中国不该税负重 中国税改的方向 第十二章公共预算 看不懂的中国预算 “三公” 预算中的民主 第十三章央企 央企:利维坦 央企的必要性 央企如何赚钱? 央企的利润何处去? 央企的社会责任:不与民争利 第十四章外汇储备 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 顺差情结 中投的业绩 把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 贸易平衡是上策 第十五章计划生育 感谢超生 人口环境的变化 养老的挑战 杞人忧天 日本和俄罗斯的教训 马寅初是错的? 跋 参考文献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承包制的短暂欢乐时光之后,农村重又归于沉寂,但不是田园牧歌式的,而是死气沉沉的,被人遗忘的角落。集体经济解体之后,农村原有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也跟随瓦解。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消失了,免费教育没有了,一切都近乎花开花落、自生自灭。 最近20多年来,让农村最振奋的消息是取消农业税。媒体连篇累牍地阐述其重大意义,其实,不可过度夸大其价值。两千多年来,农民都纳皇粮,一朝取消,岂不值得庆祝,大书特书?且慢。在封建时代,皇粮,即来自田亩的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主体,看历史书,有“摊丁人地”或者“摊丁入亩”(如清雍正时期)的改革举动,这是说,把对于人征收的力役,改为对田亩课征。重农抑商的经济结构之下,农业税,是万万不可取消的。而现在,农业税收人已经微不足道,征收成本还不低,更要紧的是,通过生产粮食来赚钱很难,反而经常赔钱,农民不具备纳税能力,农业税早就该取消了。再说,种粮食不纳税,还能享受政府补贴,这是“国际惯例”,不是什么恩赐,而是历史的必然。何况,买种子、施化肥、灌溉还得缴费且都是含税的,种粮农民仍旧在纳税。 国家对农村不是没有投人,如农网改造、修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但是,欠债太多,投入再大也是无济于事。而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义务教育,在经历了反复之后,有所进展,也不过聊胜于无。自我养老、养儿防老,还是农民的基本养老方式,在连续多年计划生育之下,养儿防老也困难重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然重建,覆盖面也很大,但是,只能瞧瞧小病,稍微严重点的疾病只能听天由命。农村中小学生失学率居高不下,除非将来高考上个好大学,否则,“农二代”们连个工作也找不到,白白欠下学费之债,这种小概率事件,不值得冒险等待,不如早早进城打工挣钱。 惠农政策最著名的是家电下乡,搞了几年,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除了让个别厂家套取些政府补贴发财外,对农民来说没有实际价值,因为买指定的家电能省几十、几百块钱,但是,如果不买,能省得更多!毕竟农民的收入不多且还有更重要的用途,换不换新家电,不要紧。再说,很多农村,经常拉闸限电,买了电器也是摆设罢了。 不能说没有直接为农村服务的政府,乡镇政府就最接近农村和农民,理论上也是为农民和农村服务。皇权不下县,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乡镇一级政府,在信息不通畅、交通不便捷的过去,作为上情下达的一环,还是必要的。而现在,信息发达,交通便利,乡镇这个层级的政府是不是还有必要,是可以讨论的,县直接服务村,有什么技术障碍?现在,一般的乡镇,要养活200多个干部,除了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武装部这六大部门外,还有财政、税务、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粮管、农牧、水利、种子、植保、农机、畜牧、食品、渔业等所谓“七站八所”,一个乡镇要不要保持这么大的规模,部门齐全,完全跟上一级政府部门对应?乡镇政府,在农民看来,主要的工作,一是计划生育,二是收取各种税费。

后记

30多年来,虽有短期的停顿和反复,但总体上中国进步巨大。如果总结一下中国进步的原因,可以罗列一大堆理由。但是,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一条:自由。改革的本质是尊重个人,给个人自由的空间。    计划经济下,个人的利益和愿望被无情漠视,因为要维护集体利益,于是人们因动力匮乏而怠惰。市场经济之所以优于计划经济,最根本的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个人,而非集体,个人利益被尊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因此人的积极性被激发。    尊重个人利益不但表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表现在允许农民进城、参加高考、出国定居、发展非公经济、自由职业者大量涌现,等等。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因此大变,中国人从未如此与世界接近。这种尊重获得了巨大回报,解决了最大人口国家的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增强,等等。    尊重个人利益是过去30年我们做得最正确的事情。    但是,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不是推倒重来的激进式的。渐进符合中国人的中庸性格,也有其优点,还可能是保证某些改革举措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也必须承认,渐进式改革也有瑕疵,甚至有很大缺陷。如果说,过去30年,我们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对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给个人的空间还不够大,改革还不彻底,改革的步子太慢。    最严重的是,在尊重所有人取得进步的同时,整个制度似乎对于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更加尊重,或者说尊重是有等差的,不是不偏不倚的。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似乎得到了更大的尊重,更优厚的对待。当改革碰到他们的抵抗时,往往会自动停下来。    比如,虽然允许农民进城,但是,被所有人诟病的户籍制度仍顽固存在,农民工不能获得与有户籍人口同样的待遇,户籍约束着他们的权利;户籍制度还让高考录取分省进行,统一高考名存实亡;非公经济是宪法鼓励发展的,但是,不论如何出台鼓励支持政策,民营经济始终不能获得与国企平等的地位,中间隔着“玻璃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已经全覆盖,但是,不同人群之间的实际差距一点也没缩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始终还是有特权的一群人;很多权利,外国人都已经取得,而国人自己却还在积极争取中,如金融对外开放和对内封闭;连慈善都要经过授权才能做;三公花费惊人、垄断横行、税收高悬、腐败猖獗,解决起来如同搬山。    可以说,凡是容易进行的改革都已经进行并达到了某种最高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后中国的改革任务更重、更难。难的倒不在于改革会有风险,很多东西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难就难在,继续改革必然触动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更严重的是,会触动延续多年的传统观念。    很显然,在思想上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改革到一定阶段后,就出现了放慢或者停顿的趋势,一切都在往后拖。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目标还没有达到,那么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没有风雨能躲得过。早早晚晚,这些剩下的硬骨头还得啃。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踟蹰太久,改起来就更难,改革还可能走上回头路。    这种回头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就有苗头。种种计划经济的老做法借着宏观调控的名义又都杀回来了。改革中出了问题,不是继续改革,而是否定市场,干预微观经济。而干预出了事,似乎就为进一步的干预和调控提供了口实和必要,恶性循环。而改革,似乎被搁置在一旁。    中国已经迎来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主要不是替代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即便仅仅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消除特权、继续推进社会公平也是必需和值得的。公平和效率,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    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冯·米塞斯(188l一1973)曾断言:要么社会主义,要么市场经济。因此,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我们最需要的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突破思想意识上的羁绊,才能为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和空间,突破人为的限制。    而以公平权利为突破口来加速或重启改革,则是最自然、最恰当的选择。这样的改革,一定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支持,而有了这样的支持,所有的困难便不在话下。    30多年来,我们在没有给所有人平等权利的条件下,已经走了很久,其取得的成绩已经是奇迹,已经接近极限。在人口红利、改革的制度红利都趋于消失的时候,我们不能指望,在这种不正常条件下还能创造奇迹。只有平等的制度安排,才能产生新的制度红利,为市场经济开辟新的道路,带来新的、更大的奇迹。因此,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平等而平等,而是毫不迟疑的改革。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很大程度上是赋予人们某些权利的结果。而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缘于这种权利的配置不很公平。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公平和效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重合。为中国经济的长久安澜,中国需要更加注重资源和权利配置的公平性。    ——叶檀    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员    每每阅读王福重先生的论文或书稿,总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和深刻启示,过去的《人人都爱经济学》就是这样,现在这本《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也不例外,甚至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本书论题得当,聚焦当前中国社会难点热点,论断明晰,理论联系实际,加之文风犀利,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定是又一佳作。    ——晏智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经济学很艰深,但经济却连着你我他。用经济学的道理,解剖中国的民生,这是王福重这样的经济学家要做的,我看,他做到了。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等

编辑推荐

《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编辑推荐:畅销经典《人人都爱经济学》《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作者、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2013年开年大作,在世界末日的转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找寻那把被制度设计者们轻视太久的公平钥匙。为什么我们离共同富裕越来越远?中国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什么在稀释着我们的幸福?一连串问号的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关键词:公平。是的,在作者看来,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经济增长,不是环境恶化,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公平!公平机制的缺失,财富分配的倾斜,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幸福的能力,使社会发展离“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远。理性、犀利、深刻和耐读,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亦然。阅读《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也许将颠覆你从小到大关于社会经济和人生的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名人推荐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很大程度上是赋予人们某些权利的结果。而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缘于这种权利的配置不很公平。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公平和效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重合。为中国经济的长久安澜,中国需要更加注重资源和权利配置的公平性。 ——叶檀 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员 每每阅读王福重先生的论文或书稿,总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和深刻启示,过去的《人人都爱经济学》就是这样,现在这本《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也不例外,甚至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本书论题得当,聚焦当前中国社会难点热点,论断明晰,理论联系实际,加之文风犀利,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定是又一佳作。 ——晏智杰 北京大学饪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评,教育鄙弪济学教学才自导委员会委员 经济学很艰深,但经济却连着你我他。用经济学的道理,解剖中国的民生,这是王福重这样的经济学家要做的,我看,他做到了。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平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看王福重的《公平中国》,很像是在听他在电视上作为特约评论嘉宾点评时事,有力而又分析到位。《公平中国》里总共收录了作者关于三农问题、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央企、慈善等诸多问题的看法和论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公开,让民众都能参与进去。比如三公问题,在作者看来三公的虚高还是假命题。所谓三公,就是吃、车、游,然而实际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不纳入三公里,比如我出去开研讨会,顺便玩一下,我这是行政里的培训和教育。而真正的问题是,你政府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民众没有参与进去,所以只有人们能知道政府在做什么,政府才不会去做什么,人们能让政府只做什么,政府才不敢做什么。  二是要开放,让政府退出去。在央企一张中,作者将央企比作是利维坦,怪兽。央企出现于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后,在入世以后,政府当时的主张是在狼来之前,先培养一批狗,结果没想到狗没有保护羊,反倒先把羊血给喝了。央企的存在并没有给民众带来多少荣誉感和安全感,反而成为了怪兽,而只有一方面退出去不与民争利,另一方面培养央企的责任心,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公正。  通读全文,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公平问题,依然是与效率捆绑在了一块。我们现在所需要努力的不是杀富济贫,或者杀了贪官,“和珅倒嘉庆饱”,而是让更多的人享有自己应得的权利,当人们有了这些权利,人们才会由于自利而利他,出现真正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同步。  当然,如果说非要给这本书找什么茬,或许就是所谓的硬货太少。硬货不同于干货。我们常讲一篇文章干货太少,意思是文章太虚,“吹水”(粤语,吹牛)太多,而王福重的文字则句句在理,没有过多的拟造学术理念或词语,深入浅出。但我所说的硬货,意思是说其实有些东西大家都懂,如果能更深入地挖掘,其实每一个论题就是一本书。不过这有点求全责备了,毕竟王福重先生以启迪见长,前本佳作《人人都爱经济学》即是如此。而我们也需要这些人去占领所谓的广大中国地区,真正完成思想和理念的涤清,这样,在共识下才能继续的完成我们的复兴大业。而扉页上凯恩斯的一段话,或许就是对他本人,和热衷于以常识鼓舞人们继续前进的知识分子最大的鼓励和肯定:“我相信,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比起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来,被大大地夸大了。”既然前路无所畏惧,那么我们也毕竟抵达。 阅读更多 ›
  •   内容不错~只是罗列现象多,深度不够!
  •   基本都是王老师在其他平面媒体上发表过的观点。
  •   简明易懂,有助于大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启蒙
  •   写的挺好,但是你应该提点意见,别就会说不去做
  •   有的地方还是有所保留,不够犀利直接
  •   这本书跟三中全会的内容相似,是在三中全会之前看的,感觉挺全面的。
  •   书中提及了很多时下聚焦的热点问题 值得一读!!
  •   讲的深入浅出也十分生动
  •   内容很好、、、对我们这样的大学生真的受益匪浅
  •   作者以公平是政府职责之一为切入点,分板块地进行了评说,应该说敢言,话也在理,能使读者明白许多模糊的概念,比如养老保险基金,除去个人企业上缴以外,国企的盈利应上缴财政,然后财政有弥补资金不足的义务。有几个话题谈的不透,比如医疗,计划生育等,可能与作者的侧重点有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购买
  •   喜欢王老师的风格,讲实话,胆子大!
  •   有几页破损了,本来想换的,但是弄来弄去也没换成,算了吧,将就能看。
  •   待我有空慢慢地品读!
  •   有点小麽痕其他没话说
  •   现在像王老师这样直言不讳的学者很少了
  •   王老师的书,喜欢就一个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