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傅佩荣 页数:417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及活泼强劲的生机。孔子智慧过人,见识卓远,使无数人得到启迪,但他那蕴藏在道理背后的哲学,却未必容易明白。
《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是由傅佩荣教授写作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讲解书。傅佩荣教授在本书中,设法由吉光片羽所闪耀的智慧,试图寻思建构一套完整系统。从基本核心问题:“人性是什么”逐渐开展“生到死”、“潜能到实现”、“求知到行动”、“抉择到价值”、“命运到苦乐”,由此去诠释孔子的整体思想。
作者简介
傅教授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教养,集四十余年潜心研学之心得,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打通通往古代思想之路。他态度严谨,著述甚丰,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大师。
书籍目录
自序 人能弘道
前言 跨越时空,了解孔子
学而篇第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以切磋代替批判 自古以来,心灵的自由不能被抹杀。坚持心灵自由,比如追求科学真理,追求哲学真理,追求艺术真理,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这里的“攻”字,有人译成“研究”,但在此是指批判。“攻”字在《论语》里,还有好几处做“批判”解。譬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在政治方面很有才华,但是他不但没有照顾百姓,反而替他的老板季氏增加税收,所以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有些人认为“斯害也已”是指祸害就会结束。批判不同立场的说法,祸害就会结束吗?其实,祸害才刚刚开始。我们对于不同的说法,采取的态度有两种:一是尊重,一是容忍。换句话说,真理不辩自明。孔子的原则就是不要批判别人,因为批判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会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 譬如,孟子批评杨朱和墨翟:“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批判杨、墨,杨、墨也会反过来批判他的。反观孔子,他只谈自己的想法,不与人争吵。重要的是,真正讨论问题的时候,需要很客观的裁判,这些裁判也需要有很高的见解。况且,自古以来不同学派互相批判,造成许多祸害。不过,如果不用“攻”,而改以互相切磋请益,则未尝不能促进学术进步。孔子在做人与为学上显然都比较宽容。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来教你怎样求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态度。” 由即仲由,字子路,鲁国人,小孔子九岁,名列于政事科。 知道就是知道,不必缺乏信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虚张声势。如此一来,才能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这才是求知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一般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有些人是“不知为知之”。明明自己不知道还要假装知道,可能是因为怕丢脸或是有其他原因。 事实上,不知道的事物,只要不耻下问就可以了解,何必骗人呢?况且今天的信息如此发达,又何愁不知呢?身处当今社会,只要学会分辨正确的信息,就可以自己教自己。现在不懂,将来可以懂;今年不懂,明年可以懂。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就不愁不知道。 孔子谈的很多理论或理想,都是有根据的,本章就是例证。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论语》是人生必读的一本书。两干多年来的祖先都在其中寻找做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我们接上这个传统,阅读它、理解它、口叩味它、实践它,使它重新展现新颖的活力与创意。[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因为孔子接受生命的考验,好学、深思、力行,从而彰显了人性的尊严与人生的理想。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的研究心得,是经典与经验结合的最佳示范。入此宝山,必将满载而归。 ——傅佩荣
编辑推荐
儒家思想,就是[真诚]二字。因为真诚,所以有向善的需求而择善固执,止于至善,整个生命形成一个动力系统,不断地自我改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儒家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充分肯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