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华生 页数:238 字数:25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的政经周期,中国改革向何处去?在《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中,华生从产权、民权、政权三者关系的历史纵深出发,以改革亲历者的身份,回顾、反思了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改革下一步,应重拾求真务实的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坚持双轨战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并就党的建设、土地制度、城乡统筹等关乎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思路与方案。
作者简介
华生,著名经济学家,师从被誉为“一代经济学大师”的董辅礽先生,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现任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华生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奖项。
书籍目录
代序 我们只是扮演了一个时代符号
一、时代符号
二、只做“机制设计”一件事
前言 中国改革向何处去
一、经济改革的焦点在土地制度和国企改革
二、社会改革需要解决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和建立对权力的制约
三、政治改革的焦点不是主义或意识形态之争,而是主义与利益之争
四、改革的动力与空间
五、改革新征程的选项和路径
第一部分 政治改革
第一章 改革的基础与共识的可能
一、改革分歧在1979年已经产生
二、1979、1989年搞政治改革的时机并不成熟
三、中国的主体国有资产并没有被瓜分
四、现在政治体制改革到了讨论和起步的时候
五、重建改革共识
六、政治体制改革不在于目标模式,而在于明确方向
七、民主的学习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八、改革符合党的长远利益
九、平等权利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十、不同人群的改革诉求不尽相同
十一、建立朝野共识比推动左右共识更加重要
十二、“我对改革持乐观态度”
……
第二部分 整体转型
第三部分 方法路径
附录 中国改革十年:反思和前景
后记
章节摘录
“79、89年搞政治改革的时机并不成熟,那种认为邓小平在他个人威望足够高的时候没有搞政治体制改革是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的观点是不对的。第一: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我们要先认识1979年时中国的社会基础。在那样一种普遍贫困,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利益极度单一化的情况下,贸然搞政治体制改革,其前途是非常值得怀疑的。第二点不对是这种说法对邓小平当年的个人力量存在着误判。事实上,他们高估了邓在当时的力量。邓一个人改变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不要说政治改革,即使是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颇费周折。”“有人说, 华生本质上还是精英政治,当下的杨度。其实, 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恐怕从来都是精英政治。不同的只是精英集团相互的关系, 以及权力精英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回应民众以及他们被制约的方式。”“仅仅理解产权而不理解民权、政权(包括王权和官权),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及其历史演变,就既不能理解中国的政治,也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中国改革的基本战略实际是一个方向正确、妥协前进的战略,一个渐进的战略,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双轨战略。它保护、承认和转化既得利益,发展和巩固新生的市场利益,保护存量转化存量来发展增量。”“中国改革的三个阶段:以经济改革带动整体改革,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以政治改革带动整体改革。改革下一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降低城市化成本;农民工市民制:城乡统筹的龙头和后30年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土地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确立规划权,均分收益权。”“许小年教授我认识多年,他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过,我还不知道他有这个名言(指‘中国需要邓小平,不需要凯恩斯’)。但如果单从这句话,他恐怕还不懂邓小平。你知道邓小平是谁?如果邓小平还在,他会告诉你,他比凯恩斯还要凯恩斯,比凯恩斯厉害一百倍。比如邓小平讲证券市场,说可以试,不行关了就是了。强势政府是邓小平改革的立足点。这去读一读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就全明白了。邓小平既讲改革开放,还讲四项基本原则呢,你别忘了。邓小平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邓小平在政府起的作用方面可是不含糊的。再反过来说,从这个意义上,那我觉得你也没正确的理解凯恩斯。如果凯恩斯在中国,他也要强调发展市场。为什么呢?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凯恩斯的那一套宏观调节的工具,都是在市场里面才能起作用。没有市场经济,凯恩斯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千万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所以美国一个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说现代经济是混合经济,是政府和市场的混合经济。这是一个现实,人类摆脱不了这个东西。市场原教旨主义者那么迷信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他们也没搬到哪个岛上去生活在市场乌托邦里,还是要在有政府的世界里生存。而且批评政府的功能是他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生存方式。中国人过去吃够了乌托邦的苦头,所以还是不要走极端。”“精明的经济学家不失时机地教诲:现在的混乱是由于过去的失误,紧缩几年再闯价格关,光明就在前头。激进者呐喊政治问题是中国改革的症结,民主只能在街头争得。高贵的精英们居高临下:‘让芸芸众生等待,听技术官僚安排’。睿智者思索着中华民族千年的轮回:盛衰交替,文化使然。最后,清高的人还在等待;世俗者仍然在哄抢。也许没有结局就是一个结局,也许链条有一天会在哪里崩断,然后是乱世豪杰,八方称雄……。但是,这难道是中国人艰苦探索所期望的吗?”“改革开放精神就是直面问题,说真话,实事求是,而不是拿一大堆空话来搪塞,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高调,就是不着实际,不针对不回答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和问题。”……
编辑推荐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作者华生,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学界最高荣誉。本书是华生“中国改革系列”的开篇之作,主要包括华生对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对现状的理性判断以及改革下一步,如何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的路径设计。华生的文章,处处彰显他的睿智、雄辩、务实与理性,正如媒体对其评价:“不是坐而论道的经济学家”。28年前,华生因力主价格双轨制改革而一举成名,中国历史轨迹由此而变。今天,这本凝聚华生心血的《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所讲的不仅是经济改革,而是包括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在内的改革全局;不仅直陈改革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而且明确指出改革的动力与路径方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