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傅佩荣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兼顾西方与东方哲学,在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之后,作者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这些是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人生作过亲切考察的不在少数,作者从哲学原意延伸而出,引经据典,给读者提供一个哲学、以及怎样应用哲学的基本概念。既有理论定义又有明确的逻辑方法。
作者接着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荒谬之超越”为其压轴,由此显示现代人困处于荒谬情境,仍可力图超越。然后综述“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最后三章由“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三部分组成,充实了人生问题的框架。
作者简介
傅佩荣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最高文化奖、最高文艺奖。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及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推荐语
自 序 哲学与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第二章 思想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
第五章 苏格拉底
第六章 存在主义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第十五章 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
附录 何谓真善美圣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 谈起希腊文化,“转头必见柏拉图”。他曾亲炙苏格拉底,肯定灵魂是人的真我。 真理存在,那就是吾人理性所对应的“理型”(eidos)。理性是“发现”而非“发明”理型,所以他不是唯心论者。善的理型有如太阳,照亮一切存在,也为人生指示了正确的道路。怀特海说:“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解而已。”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宣称“上帝已死”,想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促使人类走向“超人”的境界。他批判流俗的道德与伪善的信仰,强调“求权力的意志”,要让生命的势能尽力发挥。他的见解对存在主义颇有启发。请参考本书第六章。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西方的典型哲学家,先研究自然哲学,后探讨人生问题,强调“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只要真正认识了德行的本质,就会自然走上善途。如何认识?经由反诘、对话、归纳、辩证等方法,发现自己无知,进而觉悟“知与德不分”,走上人生正途。生平没有著作,但是启发柏拉图写下《对话录》,由此影响世人极为深远。请参考本书第五章。 杯特海(Alfred N.Whitehead,1861—1947) 二十世纪贯通科学、哲学与宗教的代表人物。创立“历程哲学”,主张历程(过程)即是真实,一切皆相涵互摄为一个整体。以机体主义(Organism)取代西方近代以来的机械主义(Mechanism)。 他有开阔的视野,甚至说过:“我们对中国的艺术、文学与人生哲学知道越多,就会越羡慕这个文化所达到的高度……从历史的綿延与影响的广度来看,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象,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是如此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要特别说明,这种一般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到图书馆查看资料,必须根据书目编号,这时会发现编号“0”代表总类,也就是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编号“1”则是哲学类。为什么哲学会被排在第一号呢?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编辑推荐
许多朋友对哲学产生兴趣,要我推荐一本入门书。我不揣冒昧,就诚恳介绍《哲学与人生》,并且说明理由:“这是我在台湾大学所讲的一门通识课程,听众对象是大学生,内容算是深入浅出,知识亮点也都作了适当的铺陈。加上从口语转记为文字,可读性较高。”为了善尽一个作者的责任,我利用假期仔细校订《哲学与人生》,并且增加第十五章与附录。第十五章的标题是“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代表我近期思考有关哲学与人生关系的心得,可以作为《哲学与人生》的总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