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人生大智慧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东方  作者:郭庆祥  页数:233  

前言

《中庸》是一部有关人生大智慧的宝典。人的一生,无非是生老病死、功名利禄、进退顺逆、酸甜苦辣。    生老病死,属于自然规律,人们无法左右,一般情况下只好顺其自然;功名利禄、进退顺逆、酸甜苦辣,基本上就是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范畴,应该有所作为。    为人,最主要的是修身。《中庸》开篇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天人合一境界。    为人,是指做人处世的态度。比如为人要正直忠厚,以诚为本,言行一致。处世,是指在社会活动中跟人往来相处的形态。比如以君子之道,立身处世;以礼仪之道,立身行事;安身,指生活有着落;立命,指精神有寄托。    一个有抱负的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愚以为:需要四种形式的终生努力奋斗,终生坚持不懈。这就是:在行为方式上,要坚持“礼仪之道”;在做人原则上,要坚守“君子之道”;在思维方式上,要坚信“中庸之道”;在成己成人成物上,要坚用“至诚之道”。    坚守这四个“之道”,需要人生大智慧,而《中庸》就恰好解决了“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礼仪之道”、“至诚之道”的大智慧。    所以朱熹说:“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絮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之明且尽者也。”    毛泽东说:“(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先秦儒家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著作,堪称儒家学说的思想纲领和理论基础。    “四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思想内容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假如把“四书”的思想体系比成一座宏伟的思想殿堂,那么《大学》就是一部最为完整的、建筑这座宏伟思想殿堂的蓝图和详细施工的程序;《中庸》就是这座宏伟思想宫殿的基础和奠基说明;《论语》和《孟子》就是建筑这座宏伟思想殿堂的优质建筑材料——砖、瓦、灰、沙、石、木材、玻璃、水泥、钢筋、大理石等。    这堆积一地的优质建筑材料、详细完整的图纸、良好坚固的基础设施,等待着一位有心的建筑师去努力实施完成它。    你想做圣人,你就去努力建筑一座富丽堂皇、庄严巍峨的宫殿;    你想做君子,你就去努力建筑一座宽大适宜、风景秀丽的别墅;    你想做有恒者,你就去努力建筑一座富有特色、宽敞舒适的公寓;    你想做白领,你就去努力去建筑一座坚固实用、温馨易居的住宅楼;    你想做最普通的老百姓,你就努力去建筑一座能够使老婆孩子容身的住所;    你想当一个流浪汉,你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人世间的潇洒自由,只要饿不死,你就顺其自然,四海为家处处家,漂泊四海此路穷。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和结果。    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不断地取舍,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不断地收获,不断地抛洒汗水,不断地战胜困难,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实现人生价值。    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者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苍天不负有心人。    《中庸》和《大学》一样,原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北宋时期,“程朱理学派”的创始人——程颐、程颢二兄弟,将其从《小戴礼记》中单独编辑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集中编辑整理,合为“四书”;南宋儒学大家,也是“程朱理学派”的主要人物朱熹,则倾注毕生之精力为“四书”作注。    《中庸》作为“四书”之一,广为传承,并成为后世开科取士的教科书,和加官晋爵的必读之书。    宋代的学者认为《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室”的儒家道统传文。    孔子的“天道性命”思想由《中庸》而逐渐演变为思孟学派的“心性哲学”,并视《中庸》为儒家思想理论基础。    《中庸》一书,因其哲理思辨和严谨体系,成为“四书”中最难理解和争议最多的一部书。因其理论高深,行文难读,阅读理解之不易,故朱熹告诫儒家后学:读“四书”,“某人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易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易读之。”    《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卒于公元前402年,享年81岁,姓孔,名仅,字子思。他的父亲是孔鲤,字伯鱼,即孔子唯一的儿子,也是孔子的学生。子思受业于孔子的弟子——《大学》的作者曾参,曾参和父亲曾点同为孔子的学生。    子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以贤、孝闻名于世。他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念“诚”是世界的本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他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    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是子思的再传弟子。其学说中的“中”、“和”、“仁”、“礼”思想,被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孟子发展成为了著名的“思孟学派”。子思后被封建统治者追谥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失传。    鲁穆公对子思尊敬有加,他却馈礼不受。他和他的祖父孔子一样,游说于鲁、宋、卫诸国,也和祖父孔子一样,并无显赫政绩,后曾出仕于卫国,并被困于宋国。    《中庸》一书,着力论述人生哲理,认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普遍原则是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    而“中庸之道”被儒家认为是最高、最完美的道德,它不仅是人道的正执,也是天道的真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同时还论述了达到“中庸之道”的条件和方法,这就是《中庸》的思想精华所在。    《中庸》,首先阐明了“性”、“道”、“教”三者的内涵和互相关系,指出“中和”为不易之常道;然而“中庸之道”非常难行,过与不及都会偏离。    “中庸之道”的体和用的特点是:“致广大而体精微”。就是说它虽高深,却体现在平凡事情之中,所以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必须以修身力行,确立“中庸之道”为本;而要实现“中庸之道”,“诚”是根本的条件。    最后指出,达到“中庸之道”最高境界的当属孔子。因为孔子是“圣、仁、义、礼、智”的化身,名扬天下,且孔子圣人之教,至高无上,化民如天化万物,普天之下,莫人能比。这就是圣人榜样的力量。    其次,从哲学思想看,在宇宙观上,《中庸》主张“天人合一”。但天道化育,人道化育,无不以“诚”为本。这一点,为孟子的“心性哲学”提供了依据。    在人性论上,《中庸》崇尚性善的人生观,人循天性之善而修养性行,扬善而去恶,才能达到“成己成物”的目的。    在认识论上,《中庸》力主“知行合一”,万事万物无处不体现“中庸之道”,而体用结合,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物、道结合。    在道德伦理上,《中庸》重视孝理,明确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伦关系的“五达道”,提出“仁、智、勇”三大美德的“三达德”,重视个人修养,认为修身乃治国平天下之本。    在政治论上,《中庸》主张仁治、德治,统治者修身正己,举贤任能,施政以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方能教化民众,达到无为而治。    在方法论上,《中庸》极力提倡“执两用中”,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是为“中庸”。    这种无过无不及的理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最终上升为道德上“至善、至正”,政治上“至治”的思想境界。    穷毕生精力研究“四书”的朱熹,对《中庸》体会最深,他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在“四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可以用纵横来比喻“四书。’’的儒学渊源、流变、继承发展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论语》是儒学的真正源头;《大学》是横向的、现实的、内外的贯通;《中庸》是纵向的、形上的、上下的贯通;《孟子》则是纵横内外、连贯上下,实现了对《论语》的深化与发展。这其实是“四书”真正内在的逻辑。    而就现实启发意义而言,今天我们读“四书”,从《中庸》与《大学》的并存互补中,无不明晰先秦儒家学说的理论架构,并且从中领悟到先秦儒家思想的伟大智慧。

内容概要

《中庸》,是先秦儒家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著作,堪称儒家学说的思想纲领和理论基础。它着力论述人生哲理,认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普遍原则是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
本书《人生大智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中庸》中蕴涵的深刻人生哲理。 《人生大智慧》由郭庆祥编写。

作者简介

世界艺术家名人协会副主席,中华国学会主席,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
历任中学老师,生产队长,中型工业企业厂长。商业、文化、音像公司的总经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部主任。中国少年儿童音像出版社社长等职。
1986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小说;1993年起出版《世界名人语典》、《生财之道》、《中国名校名师精讲系列丛书》;与人合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全书》,《教育小百科词典》等大型丛书,被国家教委图工委列为装备用书。策划责编的作品,五次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八次获部级奖;多次被中宣部等五部委推荐为全国百种优秀音像、电子读物。
著有“郭庆祥国学经典系列”《中华经典与智慧》、《人生大学问》、《人生大智慧》等书。

书籍目录

前言
题记
一、中庸之道,中国人的思维准则
第一讲:道不远人,中庸之道,相伴我们而行
道不远人。“道”穿越历史的时空,无时无刻不在伴随左右着人们前行的轨迹
道是依据规律,规范人们在人生正确道路上奋勇前行的轨迹道路
圣是依据规律,引领人们在人生正确道路上奋勇前行的良师益友
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是为人处世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客观
中正;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适当、适中;是前后、左右、上下、内外、阴阳、正负动态之中的平衡
庸,是用,是持之以恒、不可更改的坚守
中庸,是用中;是在动态中,恰如其分,不可改变,长期持久的用中;是在
动态中持久保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状态中的平衡。中庸,是儒家
最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事规则
中庸不是中立,是“用中”;不是折中,是“适中”;不是调和,是“变通”;不是妥协,是“平衡”
第二讲:天命、率性、修道的天人合一境界
中国人的天命观:天命之谓性,是按照人本性的自然规律,去发展自由生动的人性
天:凡不可思议,非人力所为,足以支配人命运的力量就是天
命:凡不可思议,非人力所为,足以左右人命运的力量就是命
天命:一是天赋,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二是命运,是人对之无可奈
何的某种必然性的命运,是冥冥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三讲:天命之谓性,人性本为欲
性,是指万事万物内在的性质和所具有的特点、本质、本色、本能、本性
人性,指人类的本能、本性、本色、本质;人类的本性是欲;羡慕嫉妒恨,是人性的最好写照
人性是欲;人之本能,是饮食男女;人之本性,是贪生怕死;人之本质,是
贪心贪婪;人之本色,是纵欲懒惰;人之常情,是趋利避害;人之常态,是
欺软怕硬;人之常欲,是追求幸福和享受;人之常理,是追求公平和自
由;人之常恶,是贫困饥饿和死亡
“率性之谓道”,依据生命宇宙的规律,顺其人性自然的延伸,遵循人的本性行事,就是道
率性:是顺其自然之性,尽其性,任其性
欲,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
人类社会就不会继续发展,就会停止消亡
第四讲:修道之谓教,规范人生行为
修道,是按照人性的规律修身养性,符合人类共生共存共发展的道德规范
教,是教化,通过人的修养达到的道德境界,从而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
要知己性,则懂得如何修身养性;知人性,则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尽其
性,则懂得不纵欲不贪婪;忍其性,则懂得不失潇洒自由;任其性,则懂
得不固执己见;率其性,则懂得不天马行空
第五讲:君子依道而行,自察内省慎独,自我修身养性
致中和的人生智慧
“中”是天下的大本,“和”是天下的达道。“中”的根本目的,是保持万
事万物的根本,以求稳固;“和”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天下通行的达道,以
求通达;“中和”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六讲:中庸的智慧,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适中,是时时处处追求动态中的居中、适中
中庸其至,民鲜能久
中庸之道,人鲜能行
第七讲:持之以恒,中庸可行
惟大智者,故能行中庸之道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启示
选择中庸,贵在坚守
中庸难行,贵在持之以恒
二、君子之道,中国人的做人准则
第八讲:君子之强与坚守中庸
君子之强,和而不流的精神价值
坚守中庸,持之以恒,无怨无悔
第九讲:君子之道的广大与精微
君子之道,造端乎父母。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第十讲:道不远人,人皆可以为道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忠恕违道不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一讲:君子之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安然自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中庸之道
第十二讲:敬畏神灵的当代启示
国人某些人对于神灵,采取的是实用主义、行贿式的信仰
人类由于对神灵缺少必要的敬畏,肆意掠夺资源,破坏自然和社会环境
第十三讲:大德受命与中庸功效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第十四讲:仁政与礼制的继承与发展
仁政与礼制,父作子述的继承与发展
第十五讲:继承先祖遗志,达孝治理天下
大孝,是继承先人遗志,把先人的未竞事业发扬光大
第十六讲:为政,以人为本;为人,以诚为本
为政之道,以人为本,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天下之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也。天下之三达德:
知、仁、勇。所行者一也:诚
第十七讲:九经,是治理国家的九条准则
治国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九,九九归一,就是一个诚字
三、至诚之道,中国人的成己、成人、成物准则
第十八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
诚者,天之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之者也
学、问、思、辨、行的知行合一,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
第十九讲:至诚之道的天地境界
至诚,是天地人之本,是成己、成人、成物的核心
至诚无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
至诚如神,防微杜渐,可以预知
第二十讲:至诚无息,孕育万物
诚者自成,成己、成人、成物的“内圣外王”之道
至诚无息,孕育万物
中庸的功效,是大德受命;至诚的功效,是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
诚,是天地运行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严肃的运行规则,一种自然而然的运行动力
四、礼仪之道,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第二十一讲:礼乐制度与德合天人的哲学理念
至诚之道的理论与实践
与时俱进与圣君礼乐
第二十二讲:圣君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圣君治理天下的“三重”: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规范文字。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君子之道“六事”的最高境界
圣人的光辉与天地日月同辉
第二十三讲:至圣和至诚,可与天地同
至圣之道的五种美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
至诚之道,博大精深,成己、成人、成物之美德,接近天道
第二十四讲:至圣的修养功夫
君子之道,简淡谨微的道德境界
君子之道,内省慎独的内修价值
至诚的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至诚的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畏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上天之德,无声无臭

章节摘录

版权页:要做君子,就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处处内省自察慎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要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提醒自己,警戒自己,不违天道,不违人性。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内省于细微之处,自察于独处之时,防微杜渐私心杂念于滋生的瞬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就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里不仅强调道的重要性,也是区别真“道”和假“道”的区别。辨别“道”真假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够离开,离不开的就是真道,能够离得开的就是假道。这也是区别真理的唯一标准,你说是真理,就不能够离得开,如果能够离得开的真理,就是假真理、伪真理。正如“文革”时期“四人帮”高喊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实践证明:草,填不饱中国人民长期饥饿的肚子,人民自然选择了能够填饱肚子的苗。辨别道的真伪之后,紧接着强调道在细微之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在人的意念之中,没有比幽暗时更为明显,没有比细微时更为显著,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之时。这里强调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也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具体标准。你要做君子,就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在你自己独处的时候,在别人看不见你的所作所为时,听不到你的所言所语时,你一个人独处时的内心活动,你的言语行动是否合乎道德标准。你要做君子,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小心谨慎,特别是在你一个人独处时,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严格要求和约束规范自己,这样对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的身心都有好处。这里所说的慎独,并不是让人没有私心杂念,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狠斗私字一闪念”和“斗私批修”,假如是这样,也就违背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哲学观点,同时也违背了笔者主张的“人性本欲”的观点。这里所说的,是在你“率性”——“尽其性”、“任其性”的同时,要懂得“修道之谓教”,“忍其性”的重要性。这里不是让你违背人性取消私心杂念,私心杂念是取消不了的,而是在一个人有私心杂念的同时,能够按照“修道之谓教”的标准,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警惕自己,修养自己,规范自己,不要出格。譬如“人性本欲”,当你“率性”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是否危害和侵犯了别人的利益,假如没有,合乎道德伦理标准,就光明磊落尽情地去做。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率性”见不得人,需要偷偷摸摸地去做,这就说明你的行动已经超越了道德范畴,你的思想还有道德的约束,是欲望的膨胀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常言道:“为人别做亏心事,头上三尺有神灵”,一个人假如做了不好的、损人利己的、伤天害理的事,早晚是会被人发现的,就是当时不被人发现,你头上的神灵也心知肚明,早晚会得到报应的。正如陈毅元帅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一切全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里的“神灵”,既有迷信的色彩,又有客观的色彩。迷信的色彩,也是警告缺德的人不要丧尽天良,无法无天,让他们对上天和神灵产生敬畏和恐惧;客观的色彩是,神灵其实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明察秋毫之末,没有什么可以隐蔽的事情。发现是早晚的事,不要做坏事、做缺德的事情,假如你天良没有完全泯灭,良心的谴责会伴随你终生。“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认为别人看不见你做的坏事,不要认为别人听不到你说的坏话,不要认为你的私心杂念和不好的心思别人不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其实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端倪和其他的表现方式。大至宇宙深处河系恒星的演变,高空风云气象的变迁,地下深处矿藏的发现,大海深处油气田的探寻;小至人类身体的细微变化,自然界微生物的基因变种,无不有迹可循,更何况一个大活人的种种迹象。譬如一个人贪污受贿是十分隐秘的,为什么会被人发现?譬如一个人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是十分隐秘的,为什么也会被人发现?又譬如一个小偷偷别人家的东西是十分隐秘的,为什么也会被人发现?又譬如一个人内心喜欢或恨一个人是十分隐秘的,为什么会被别人发现?据说美国一个叫莫菲的航空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墨菲定理”,说航空的飞机、航天的飞船或航天飞机,最隐蔽、最小的缺陷,大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爆发;最隐蔽、最小的缺陷,往往是大空难的关键。后来无数空难的事实证明了“墨菲定理”的正确性。据说古代一个所谓的清官,有人弹劾他的贪腐又找不到证据,就派人收集他们家的垃圾,结果在垃圾中发现了很多贪腐的痕迹和证据。本拉登懂得垃圾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家的垃圾就地烧毁,就是这样,还是被美国情报局发现。    这正如《中庸》所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越是隐蔽的东西,有时候反被别人发现得容易,是因为你的故意隐藏,反倒引起别人的注意,没有什么比所隐蔽起来的东西更能够显示出来,因为你隐蔽的神态,已经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你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见不得人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的眼睛不敢直视别人,很可能他心虚或心里有鬼。综上所述:回归到主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真正的“道”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假如能够离开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要时时刻刻心存敬畏之心,在慎独之处下功夫。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别以为别人看不见,听不着,你就可以胡作非为,忘乎所以,欲望膨胀,其实只要你有私心杂念的苗头,有不善的念头,就会表现出来。所以说,不要欺人,不要自欺,不要侮辱别人的智商,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别人都会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要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长存敬畏之心,一日三省吾身,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慎独上下功夫,不敢做离经叛道的事情。这一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道不远人”;二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要在道德层面上慎独的警戒;下一节,主要讲一个人在情感层面上发之“中节”的要求和重要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絮纲维,开启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宋·朱熹    (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庸》人生大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4条)

 
 

  •   中庸值道 ,中国人的智慧!
  •   一个人不管是做人或是做事要做到不偏不倚就是中庸。谈何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大智慧无须解释。
  •   这是单位领导推荐的书。
    书拿到手后,大体翻了翻,很惊喜!无论是书的质量,还是书的内容都很棒!解释很详实、很丰富!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强烈推荐!!!
    而且送书的速度也很快!
  •   中庸之道 确实应该学习
  •   每当心情烦躁时候,就看看中庸之道
  •   很深奥的书,帮朋友买的,这是咱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读了一定会受益匪浅。
  •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是全人类的财富!
  •   学习中国古典精髓,增长智慧
  •   一直都很想看的书,很能教育人,很有思想!
  •   国学不能忘,买了自己慢慢学习
  •   给了五分,可是不太喜欢这本书,不知是书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因为是网上买的,看不到内容,不是我想象的,不过也决定好好看看
  •   物流速度太慢,等了六天才到。
  •   这本书确实是好书 值得一看 推荐看
  •   内容详尽,可以结合南师的书一起看。
  •   刚拿到书 感觉质量很好 儿子会喜欢的
  •   希望看了这本书之后,能够获得片刻心灵的宁静。
  •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大家有空来关注一下~!
  •   非常好的一本书,详细的解释,正版的封面,好好!
  •   买没来的急细读,大致的翻了翻,挺不错的一本书
  •   很久以前就想买这本书了,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啦
  •   早就知道的一本书,终于有了一本
  •   很精致的印刷,字迹很清楚,也很牢固,外表很精美
  •   整体不错 爸爸看的
  •   不错不错。 希望以后速度可以不要迟一天就更好了
  •   高深呐看不懂
  •   还在看,很喜欢,以后会一直支持当当网。
  •   不错哦。值得一看。
  •   好书,写得比较平实,留待慢慢研究
  •   质量不错,适合小孩阅读
  •   一次买了好几本经书,还没来及读。
  •   买来给儿子读着听的,不过看看他不一定可以理解
  •   书本还没看,但手感很好,没有纸屑。接下来会花时间好好琢磨下
  •   喜欢慢慢体会。。。
  •   感觉还行,起码能看得懂,买来学习的……
  •   特别好,有章节和大标题
  •   暴力物流..
  •   本来以为是中庸原著才买的 结果发现是一个人对中庸的个人感受和看法 评注性书 唉。。买来就算了 不过个人认为作者虽然熟读中庸 但是写起书却还有待提高的地方 书中很多语句过于重复 冗长 而且写作技巧明显不足 看似每一篇章都有一个主题 可是突然看着看着就不知道讲到哪里了 特别是引用出处以及 前人的话语是总是那几个现人的 整本书看起来有点吃力 不过书嘛 没有完美的地方 得取其精华 从中吸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   还在看,没看完,是本不错的书。
  •   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但是总是感觉还可以
  •   确实不错,荡涤内心。
  •   书籍还是不错的 刚到以后会好好读一下
  •   看得有点不知所云 有点深奥
  •   静下心来看会有收获,这类书一定要认真品才有味道
  •   一般一般..
  •   快递还可以,感觉可以
  •   以为是原文+评析 没想到通篇从开始到结尾都差不多只是作者不停地说自己的见解 不大喜欢 有点强制思想的感觉 还是比较喜欢原文+注释 允许不同人的理解大同小异 大概适合熟读过原文的人阅读吧
  •   没有那么新潮的思想,一般。不是原著
  •   书挺厚的,觉得还不错,也值得看
  •   很好,是我要的,可能是过年有点慢
  •   还算不错,写的挺好
  •   这是本**书,纸质还可以,就是内容太差,看书的感觉是抄的。
  •   好书。需要慢慢的理解。还在阅读当中。
  •   现实的社会,枪打出头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