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澳]贝哲民 页数:144 译者:程仁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讲述了,如此行动的结果在义乌非常明显——在义乌的街道上,阿拉伯商人随处可见。在拜访义乌时,我打车前往“红客旅馆”,它是阿拉伯社区的一个组织,是多数新来者首先驻足的地方。“红客旅馆”是一群随意而又复杂的建筑的联合,中心的一个院子有萧瑟的树丛。它集旅馆、办公室、饭店、清真寺功能于一身,为在义乌的阿拉伯人服务。在其中散步时,我遇见一个巴勒斯坦人,他坐在院子里边喝茶边看杂志。我们聊了一会儿,直到我试探性地问更多有关阿拉伯社区的话题,“你不要问我,”拉希德说道,“问我的堂兄。”他拽住我的胳膊,带我穿过回廊的入口。我们沿着北绸周街道走了十分钟。一路边走边聊。
作者简介
贝哲民,目前任职于国际咨询商“全球战略伙伴有限公司”,致力于协助重要客户找到在中国和中东之间的商业与投资机会。他曾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和摩根大通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他曾在北京、贝鲁特和大马士革居住过,目前住在香港。他是彭博社和CNBC的常客,他的观点常被《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引用。贝哲民会说阿拉伯语和汉语。他用了15年的时间来阅读当地报纸,在贝鲁特和北京与人们交谈、共事,以及评估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数据。他将自己浸于这两种文化之中,观察那些鲜为人知但如今正被揭示的诸多事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重新发现中国
以中国之大,义乌只能算是个小城市,但它却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的展览厅是消费主义和全球化这一对孪生上帝的教堂,俘获了各地商人的想象。“9·11”后,阿拉伯商人第一次发现了义乌,并沿着他们祖先的足迹来到此地。义乌的当政者敏锐地抓住这一商机,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他们的到来。
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
中国对于石油有不可抑制的渴望。截至2007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阿拉伯世界占有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8%,大多用于出口。全球经济增长活力充沛,强烈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油价一路飙升。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为了向饥渴的消费者提供玩具、礼品和日用品等,携带石油美元的阿拉伯商人如洪水般涌入义乌的街道。
第三章 阿拉伯财富资金与伊斯兰走廊的崛起
阿拉伯世界因为狂飙的油价聚集了令人咋舌的大笔财富,2008年,他们的国外资产达到1.4万亿美元,同年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620亿美元的资产只相当于这个数字的一小部分。中国在相当大程度上造就了它们的财富。阿拉伯财富基金在美国投资成百上千亿美元,但自“9·11”后开始改变,走上了多样化道路,买入欧元和英镑,并沿着“伊斯兰走廊”,进入亚洲,来到中国。
第四章 当中国“走出去”的时候,叙利亚向中国学习
2006年6月,为了卖掉更多的汽车,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开着车,而不是骑着骆驼,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叙利亚城市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有中国商人,义乌有阿拉伯商人,丝绸之路的贸易回来了。中国经常邀请叙利亚的学者和官员来北京学习,中国模式刺激了叙利亚的经济改革,叙利亚政府试图复制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第五章 青年妇女与阿拉伯世界的未来
深圳这个曾经沉睡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拥有800万人口的大都市,这一变化让叙利亚的领导层瞠目结舌,他们想复制这一奇迹。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青年妇女是中国发展模式不可或缺的神奇成分。对于严重歧视在外工作的青年妇女的阿拉伯世界来说,它们是否准备好接受阿拉伯青年妇女将成为劳动力的这一改变?
第六章 新公共关系战:半岛电视台在中国
阿拉伯世界最受欢迎的卫视之一——半岛电视台打破了西方媒体的垄断,它不仅从阿拉伯世界的角度报道阿富汗战争,而且开通了阿拉伯国家与北京之间的沟通热线。它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如今普通的阿拉伯人能够及时看到来自北京的新闻,就如同看到来自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新闻一样。而中国也在通过半岛电视台来提升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中国政府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美国也正在奋力赢得这场公共关系之战。
第七章 阿拉伯语与全球化语言
阿拉伯语被称为“超级难”的语言之一。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语言在公关行动中的重要性。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石油的渴求,及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消费品的渴求促使中国政府培养了很多精通阿拉伯语的人才,这些人架起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桥梁。而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由于缺乏这种人才,致使在其与阿拉伯世界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
第八章 给西方的启示:一个新的世界中心
2008年,凯雷集团——一家管理资产达800多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私募基金——的创始人大卫·鲁本斯坦说,“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是围绕着我们转的,由我们的标准和意愿主宰。但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从以欧美为中心向以中东和亚洲为中心转移”。当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同时开始谈论历史性的全球平衡时,西方是时候开始倾听了。
章节摘录
中国的崛起占据了媒体的头条,尤其是它的两位数的增长率和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就不那么为人所知了。然而,阿拉伯经济正以近几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发展,尤其是阿拉伯产油国,取得了与“亚洲四小虎”类似的经济增长率。石油仍然是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该地区政府正在用油价暴涨得来的财富建设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然而,石油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阿拉伯政府已经削减贸易壁垒,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非石油经济部门的发展。迪拜、阿曼、卡塔尔正朝金融和旅游中心转变。甚至,沙特阿拉伯正在渐渐地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 然而。这种变化很难被观察到。它是个人的,不是政府或企业的行为,而这正是新丝绸之路的活力源泉。他们的行为如同独立的线条。在中国的义乌,单个阿拉伯商人的故事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当这种单线与成千上万条其他的线交织在一起时,就会成为巨大的贸易走廊的一部分。新丝绸之路的线索不仅仅在开罗、大马士革、利雅得这些阿拉伯城市,而且也在整个中国市场以及首都北京中。本书的每一章都为丝绸之路经济体的崛起提供了不同的角度。这些事件通常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但事实上他们是全球重新平衡的一部分,象征着在西方统治几世纪后东方的崛起。 这趟旅程的起点在2001年,是发生“9·11”事件的那一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年。2001及其之后几年发生的事件推动了阿拉伯世界的崛起,我所处的有利位置让我见证了这一切。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先后在阿曼、贝鲁特和大马士革居住过。之后,我以两个大型投行的中国经济学家身份在香港工作了近十年。因此我得以观察到那些貌似孤立的事件是如何经过一起碰撞,令阿拉伯世界和中国更加亲近的,我注意到经济危机如何削弱人们对美国和欧洲经济模式的推崇。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东如何扩展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却常常被忽略。贝哲民在这本书中对此做了很好的洞见。作为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创业者、马可·波罗式的年轻人,他就双边关系的成长带给读者与众不同的视野。我强烈推荐本书。 ——保罗·斯佩尔茨大使,全球战略伙伴公司主席兼CE0贝哲民不仅是优秀的经济学家,而且善讲故事,寓教于乐。他叙述了一个有伟大战略象征的事件一通过正在发生的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关系来看全球财富和权力的重新平衡。本书是对未来的展望,可读性很强而且让人不读完不愿意放手。 ——傅立民(Chas w.Freeman),前美国驻北京高级外交官和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尽管全球发生经济危机,但阿拉伯与中国的经济轨迹仍然与迪拜和上海高高的天际线吻合。正如贝哲民阐述的那样,没有事件是孤立的,这是丝绸之路共生体的复苏。本书将波斯湾放回到了地理位置中去一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并被增长的中国所吸引。 ——帕拉格·卡纳,《第二世界》作者、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商业在阿拉伯世界的成功完全就像两个世界,几乎不可能放在一起叙述。但本书提供了一个罗赛塔石碑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贝哲民用经济学家描绘经济增长的工具、日记者抓住每一事件的天资,和在两个古老国度的人际关系,清晰易懂地描述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合作的逻辑、限度和标志。 ——荣大聂(Daniel Rosen),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编辑推荐
英文原版《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请见:The New Silk Road(平装) ;The New Silk Road(精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