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南怀瑾 讲述 页数:345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南怀瑾先生是多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回到故国,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南怀瑾先生曾于一九八二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授《列子》,二○○九年在江苏庙港太湖大学堂补讲所余最后半篇,后经弟子友人整理而成《列子臆说》三册。今经南先生独家授权,由我社首次出版横排简体字本,以飨广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作为道家的重要典籍,《列子》今存八篇,旨意大致同于《老子》、《庄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该书包括一百余则瑰丽奇幻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许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等等,看似易读,实则难懂,因为其中不仅贯穿了那位御风而行、洒脱不羁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杨朱等人的人生观、宇宙观和哲学态度。 与以往对《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怀瑾先生不再纠缠于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书年代以及文字训诂等,而是偏重于解说《列子》所引用的故事。他认为《列子》的故事看似独立,实则上至治国、下至为人处世皆成体系,都由人生的经验而来,启发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因而他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强调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道。鉴于《列子》首篇《天瑞》涉及宇宙观,较难理解,他别出心裁地采用倒序的方式,由《说符》篇讲起,对《列子》的故事进行发挥,涉猎广阔,见解精深,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和看法,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势、缘遇、名利、富贵、公私等问题的理解,涵盖了他的人生观、宇宙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体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 南先生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认为中国文化的真谛是仁爱慈悲,虽未穿宗教的外衣,却包含了所有宗教的关怀。数十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足以为现代人所理解、接受和学习的智慧,声称,我们读古书不是为了钻进古老的天地躲起来享受,而是为了建立新的文明,并且要了解如何发展未来。因而在本书中,他依然坚持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历来颇受非议的杨朱哲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认为杨朱的思想通于道家的自然之道,其所谓生死、名利、富贵皆如浮云,提倡及时行乐、“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本质上是正视生命的意义,提倡不做无意义的牺牲,要求对社会天下国家有实在的贡献;但因他过于强调自由主义,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实现这种目标。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和太湖大学堂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将陆续推出“太湖大学堂”系列的南怀瑾先生作品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已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一○年十一月
内容概要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旨意大致同于《老子》、《庄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该书载有战国以后史事,遣词用句多为秦汉以后用法,且又多与汉晋佛经相参合,因此,后人推断《列子》原书已佚,今本《列子》出自魏晋人之手,既发展了老庄哲学思想,又融会了其他学派的观点。该书包括一百余则瑰丽奇幻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等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看似易读,实则难懂,因为其中不仅贯穿了“御风而行”、洒脱不羁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杨朱等人的人生哲理。
与以往对《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怀瑾先生不再纠缠于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书年代以及文字训诂等,而是偏重于解说《列子》所引用的故事。他更别出心裁地采用倒序的方式,由《说符》篇讲起,对《列子》的故事进行发挥,涉猎广阔,见解精深,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势、缘遇、名利、富贵、公私等问题的理解,涵盖了他的人生观、宇宙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体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
《列子臆说(中)》由南怀瑾先生编著。《列子臆说(中)》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
书籍目录
中册
第二十六讲
力命篇
力量与命运
你认不认命
好人苦命坏人得意
穷通贵贱皆自造
第二十七讲
条件相同际遇不同
作风不同的结果
非作风也是命运也
真正的朋友
相知相友相合作
前无古人的管鲍之交
第二十八讲
善用善交的问题
不得已的局面
管仲临终之言
领袖人才的心胸气度
第二十九讲
不得不做的天下事
可生可死不可生不可死
生死可以掌控吗
第三十讲
杨朱歌颂生命之主
普通医生诊病
良医诊病
神医诊病
第三十一讲
自生自死的生命
命的定义
人活着为了什么
信命信理信心信性
第三十二讲
黄老与道家
脱离力与命的控制
不同类型的四友
巧佞的秦桧
不同类型的人们
第三十三讲
一样米养百样人
被命运支配的人
悟道人迷糊人
无二心不怨尤
第三十四讲
成败得失自然现象
看江山无恙
晏子说人生历史哲学
有上就有下
第三十五讲
你做不了主的事
汤问篇
万物开始之前如何
天地有边际吗
四海之外又如何
女娲补天的故事
第三十六讲
三山五岳海川江河
漂流的仙山
小人国大人国奇鸟异物
谁能听到最小的声音
第三十七讲
地气形气的影响
愚公移山金石为开
第三十八讲
夸父为什么追日
日月星辰时间空间
神灵是什么生命的动力
第三十九讲
圣人也不知道的现象
大禹到过的奇俗异土
周穆王与齐桓公北游
第四十讲
生活风俗的形成
各地奇风异俗
孔子被小孩难倒
第四十一讲
平均的道理
垂钓射猎与治国
外貌与内心的矛盾
第四十二讲
弹琴的秘诀
绕梁三日的歌声
伯牙和他的知音
周穆王见机器人
第四十三讲
外人眼中的中国古老科技
奇妙的射击学习法
急中生智乱世求生
恩将仇报幻化人性
第四十四讲
学技术有步骤
神奇的学驾驶方法
心物合一的驾驭
统御学领导学驾驭学
第四十五讲
一个杀不死的入
三把神剑
借剑报仇
天下奇物
第四十六讲
仲尼篇
孔子之忧
乐天知命也有忧
未知改革之道而忧
孔子传道给颜回
子贡参禅
第四十七讲
鲁陈二国的圣者
亢仓子的四步修行
继续修行的成果
三王五帝及三皇是否圣人
第四十八讲
谁是圣人
孔子评论弟子
列子与南郭子相会
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
第四十九讲
列子学道三年时
五年七年的修行
修行九年
列子谈出游
壶子批评列子
第五十讲
龙叔得的什么病
判断病情
医生开的药方
回光返照物极必反
第五十一讲
生死之间的道与常
靠入养与自养之辩
谁是大力士
第五十二讲
真有武功的人
如何修炼武功
公子牟与公孙龙
公孙龙说的奇事
第五十三讲
不心不至
不尽不移
物与心力与势马与牛
第五十四讲
尧的民主思想
尧作民调
禅让与封禅
关尹喜谈道的境界
第五十五讲
如何了解道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
百鸟衔花感应道交
如何求道
章节摘录
版权页: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旁边要加一个大势至菩萨,这个大势一到,无常一来,谁都抗拒不了,天王老子也没有办法,上帝也没有办法,谁都没有办法,因为这位菩萨的威权最大。这是代表哲学上一个很好的观念。关于人是否相信命运,也是个大问题。我们晓得很多人一提到命运,就认为是迷信;可是那些说命运是迷信的人,最为迷信。你告诉他,像你这样头脑那么清楚,那命运对你真没有办法。“嗯!差不多!”他已经中毒了。所以世界上最迷信的人是什么人啊?知识分子。越是讲这样迷信、那样迷信的人,他就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你们仔细观察那个心理就知道。关于这个命运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命运?这是哲学上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列子》中的这一篇《力命》,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尤其这个“力”字,这就看到中国文化是跟印度佛学文化相吻合的东方文化了。佛学后来翻译命运叫做“业力”,这个业包括善、恶、无记。无记属于非善非恶、在好坏之间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三种力量都属于业,佛家讲到业,讲到人为什么有命运,因为人有所谓过去生,认为生命是连续的,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只能够讲到这里为止。一个人一生的遭遇,命运的安排究竟有没有?我们先看列子的说法,再作讨论。
编辑推荐
《列子臆说(中册)》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