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刘伯奎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的国家政治形象、经济形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中国国民的个人精神文化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却仍然常常显得消极、弱势。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国民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环境的同时,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丑陋”的指斥,目标所指。既包括暴发户式的粗俗、张扬,也包括小市民的猥琐、自卑。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这个民族还远没有在精神文化层面真正觉醒。文化觉醒的任务凸显在我们民族的面前,凸显在全体国民面前。本书对中国市民文化与市民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对中华民族如何从适应封闭的“桃花源”转向适应开放的“地球村”,如何由“大国小民”的传统文化逐步改造成“强国公民”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鲜明而犀利的观点。
作者简介
刘伯奎,教授。1966年高中毕业,随共和国成长历经多种磨难。30岁以前在社会底层挣扎。卖大碗茶,推小班车,挖土方,刷油漆,历任文工团声乐演员,打击乐器演奏员,铁路流动放映员。34岁大学毕业。为践行“人生自主”,N次摔倒在地,N+1次重新挺起。年过六旬而著书立说,以一介平民之身,怀“入世冷、出世热”之心境,专著10余部,成三大系列,独立原创400余万字,皆自成一家之言。
书籍目录
前言
开场白:为小市民揭下粘贴已久的“道德水平低下”标签
附录一:“我是小市民”
上篇——“上海人被丑陋”考察门
人人好像都能够随口指责小市民的丑陋,在被指责的群体中似乎上海人最为典型,可是,小市民被丑陋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不是更值得认真思考吗?
一、关于“文化”内涌如何把握?一点说明
二、上海市民的形象是怎样“被丑陋”的
(一)第一代上海人原本就出身于内地小市民
(二)长年在暗影夹缝中求生存如何美得起来
(三)只能一厢情愿地显摆自己怎么能真的美起来
三、没有实力的小演员突然被推上大舞台如何美得起来?
(一)大树小树被一砍而光,于是就凸显了贴地生长的小草
(二)小人物突然成为重要角色,自身缺点就难免被放大了
(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导致上海与外地的对立
(四)一点小结
中篇——“精神文化被丑陋”根源挖掘
嘲笑小市民有时候可以是很轻松的,可是最好还是打住。照照下面的镜子吧,不要嘲笑了自己却不自知!
四、大国小民精神文化源自民族劣根性吗
(一)早已在全社会弥漫而不自知的小民文化
(二)大国小民的文化苦根在哪里
(三)大国小民的文化苦根溯源
(四)《阿Q正传》对小民文化的刨根轨迹
?、大国小民精神文化的多方向蔓延
(一)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攀附投靠
(二)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拒担责任
(三)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面子至上
(四)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无聊争胜
(五)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唯求胜利
(六)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见好就收
(七)大国小民的精神文化特点——自我中心
(八)一点小结
下篇——“东方睡狮苏醒"展望
一个民族的精神觉醒有三个阶段:政治觉醒、经济觉醒、精神文化觉醒。其中,第三阶段觉醒过程尤为漫长。而全民精神文化觉醒之日,就是强国公民文化形成之时。
六、精神文化觉醒之路——从“桃花源”迈向“地球村”
(一)悠悠六十年——我们这个民族终于开始“苏醒”
(二)精神文化觉醒——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
附录二 中国的奥运会冠军能不能不要再拿国旗开涮
七、路在脚下——从“大国小民”到“强国公民”
(一)精神文化觉醒内在依据——同样活跃着的“大民”文化
(二)精神文化觉醒外部条件——坚持扬弃创新的发展方向
(三)实现扬弃之难——民族精神文化体系既是更新主体又是觉醒瓶颈
(四)上海人——呼唤民族精神文化觉醒的第一担纲人
(五)友善提示——欲担纲必须自身进一步开阔心胸
(六)从民族精神文化觉醒需求看2010上海世博会
八、全书小结
附录3:市民精神的又一升华门
后记——我的第15部专著
章节摘录
插图:又由于上海人与中国人之间原本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上海人为什么在国内难免被丑陋化的问题,也就必须同时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世界上也难免被丑陋化的根源,只有对二者进行一体化的思考,才有可能最终解决根本问题。(三)大国小民的文化苦根溯源2008年底,本书作者历时多年,终于独立出版了以个人潜心完成的系列专著《中华文化与中国社区》、《中华文化与中国社区教育》、《中华文化与中小企业文化》、《中华文化与圣经文化》、《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共计5种,将其合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书系,全书系总共150万字,5部专著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系究竟应当如何把握?在这5部著作中,本书作者反复论证了我们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两大主干特点:一个是“亲情文明”,一个是“等级文明”。所谓“亲情文明”,简单说来就是,拥有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其文明的主要显现是以血缘亲情为中心的,亲缘关系越是密切,互相之间注重文明的程度越高(例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之间,交往的文明程度最高;隔代亲次之;姨表亲比姑表亲又次之。依此类推。另外,我们这个民族尽管出了五服就可以不再相认亲缘关系,但是,在没有根本利害关系冲突的前提下,国人即使对“八杆子也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也要比对没有这种曲里拐弯的亲戚关系的人更为注意文明礼仪交往)。这就使得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为什么那么喜欢“称兄道弟”,为什么直至当代社会,仍然普遍使用屡屡让外国人听不懂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之类的称谓的精神文化原因。
编辑推荐
《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对中国人目前的精神文化拉响了红色警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