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那些人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张义春 东方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张义春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这样的也鼓捣所谓的“序”,估计是应了句玩笑话:狗熊戴礼帽——硬装大人物。不过话说回来,就这《红学那些人》,我不开口他们谁敢作声。首先,这世界比我高明的很多,但问题是其作者张义春却扯淡,说比我强点也成,可这强也有限,如果不是太认真,他与我还属半斤八两。其次,我太了解这书作者的德行,与他是大学同窗,工作后继续打得火热。所以,我来说说他的事、衡衡他的文,正对孟子“知人论世”的点。也就随意抽读几篇,我对该书印象如下。一日虽属学术人物传略,也在乎对学问得失的分析。但相当的篇幅却写人的性情,甚至是搜逸——囊括奇情侠气逸韵英风。这不仅决定了其在取材上利用了大量别人没有用的资料,也构成了娱乐消遣的阅读属性。据义春告诉我,书中人物的贡献、本领如何,自然是人选的依据,但这人有没有故事,其故事有无趣味、能不能吸引人,特别是是否“好玩”,能否给人愉悦,则更重要。所以如果你想做正经的学问,想通过该书长些见识等,估计有些帮助,但绝对不大。倘若你想要消遣,想附庸风雅,拿些一知半解的东西唬那些一窍不通的人,此书当为首选。一日虽传名流大家,但有强烈的主体精神,根本没有所谓的庄重、局促、蹑手蹑脚等。可以没有正经,蔑视神明,摸人家的脑袋,玩人家的胡子,拍人家的肩膀;可以随心所欲,笔无遮拦,因文生事缘情造事,由写实而为写意而为漫画。在他的笔下,夸茅盾的文章好,比之“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表现吴世昌赌气退出红学江湖是:“罢了,罢了”,“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内容概要

  《红学那些人》是一本红学学术人物传略,虽然也分析了红学家的学问得失,但相当篇幅写人物性情。在作者笔下,这些红学家不再是道德与学问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崇高.也渺小;也美丽,也朴素;也超脱,也世俗;也英雄好汉,仗义行善,也童心未泯,反复难养……忽焉怒发,忽焉嬉笑,忽焉春风.忽焉天真烂漫……  《红学那些人》不是饱学的著作,没有博雅的外表。作者只是同情世人被单调所苦,于是把红学从象牙塔带向十字街头,使红学不再阳春白雪。读者在品评红学那些人时。也许都会一人一个“红楼梦”。

作者简介

张义春,男,副教授,1984年7月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至今在山西电大大同分校任教,曾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其性情契合《水浒》精神,少年时无限向往粱山好汉三碗酒、五斤牛肉的快活,任小学教师期间,更信奉《红楼梦》所谓之品位,孜孜与几个“异样女子”柏拉图。发现《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固有明显矛盾处8条,似乎矛盾也似乎不矛盾处16条。入山西师范大学读书后,偶然在阅览室得俞平伯著作《(红楼梦)辨》,始知自己往日发现,恰为俞平伯立论的证据。此后,开始以所谓学术的眼光读“红”、论“红”,也因此而有几篇虚有其表的文章被印出来,以《治“红学”的那些人》为题,借网络上《红楼艺苑》、《国学网》等阵地,发表系列品鉴红学人物的文章。

书籍目录

纵横诗笔见高情(代序)——王军万古凌霄一羽毛——胡适觅知音故难得兮,唯天地作合——周汝昌、吴世昌壮心未与年俱老——冯其庸曲解歪缠乱士林——林语堂嫁与东风春不管——余英时梦魂可以相周旋——启功浮云不共此山奇——王利器八字占着走红运——吴恩裕不知云与我俱东——宋淇眼高四海空元人——夏志清人到元求品自高——俞平伯处士风流水石间——王朝闻可怜举目非吾党——戴不凡虚心竹有低头叶——茅盾及观标格过于诗——何其芳烂额焦头得买书——阿英丈夫感慨关时事——王昆仑问谁有泪似情痴——蒋和森千古文章未尽才——朱南铣随机应变信如神——蔡义江与人非故眼犹青——胡文彬荆钗布裙难掩国色——邓云乡欲寻何地看春归——徐恭时方信留侯似妇人——孙逊瘦蝉有得许多气——张锦池人情练达即文章——郭豫适是真名士难风流——林冠夫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别梦依依到谢家——吴新雷栏边为汝最伤神——白盾眼界元穷世界宽——梅节野老苍颜一笑温——赵冈尘襄消长数应当——周思源旦夕云成画图——顾平旦一生傲岸苦不谐——欧阳健天上碧桃和露种——梁归智旧说王侯元世种——邓遂夫断云幽梦事茫茫——刘心武江湖夜雨十年灯——霍国玲、紫军、霍纪平、霍力君不还清白怎罢休——严中我辈岂是蓬篙人——王国毕云在青天水在瓶——土默热床头孤剑锃有声——陈林窗前谁种芭蕉树——闰红似谶成真寄未来——西岭雪因为有“我” (代后记)

章节摘录

胡适的行状在一个“神”字,神通广大,神乎其神,不可揣之以常情、度之以常理。从落笔写他的时候起,我既为其“神”而惊讶,也试图把握其何以“神”。可到头来却昏昏如也。他太博大太深邃太神奇,让人看不清也摸不透。不惟我如此,别人关于胡适的理论也令我神昏。吕启祥先生曾经作一篇文章——《胡适与红学:为纪念胡适诞辰百年而写》。她肯定胡适的神奇,认为这得力于新文化运动的奇缘与奇遇。但是,经历新文化运动的非只胡适一个,何以别人了无神采?无奈就传述些他的神妙,至于何以如此,则暂付阙如。胡适的成就不只红学一隅。不做红学,他照样神功伟业。胡适是一个学者,你看他的照片,嘴角牵动,展露着洞悉一切的微笑,这就注定他要以思想与思维大显神通。“五四”前后的历史舞台上,他开风气之先,是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旗手。曾经编辑((新青年》,曾经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改良文学应从“八事”人手;曾经参与组织有影响的文学社团“新月社”,曾经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曾经的胡适是何等风云呀!他顾盼神飞,过化存神,小皇帝溥仪也为他而神往。1922年的北京,电话还出奇得少,一本电话簿几乎包括整个城市的号码。溥仪的皇宫刚装了这神奇的玩意儿,17岁的他心生好奇,照着号码就一顿狂打。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与胡适交厚,给他推荐过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所以溥仪的电话便打到胡适那里。……

后记

已经弄出了这么个书,不作几句话说不过去。但作来却难。应该交待的大体三个内容——写作缘起与动机,下笔经营之法;致谢。非常可惜,上面前两点,我的朋友王军在他为这书作的序言中已经说了,况且还说的不错。至于致谢,本来是有些话的,然而,自己对这劳什子却拿不准,总觉得难免丢人现眼。所以,为了不让曾经帮助关心我的人,因我而害臊,该感谢的文章也作不得了。无奈,就说说自己该不该写这书的问题。该书草就后,已经有人读过,包括认识的与不认识的。其中有一种疑问——你接触过书中那些人物吗?你熟悉他们吗?这样的疑问非常令我泄气。我确实没接触过他们,自然也不熟悉他们。他们太出众,我最光荣的阅历是接触过并且熟悉自己单位的领导(处级),至于书中人物,这辈子恐怕没有缘分与福气了。所以,从这一意义论,我没有资格写他们。不过话说回来,我写他们还是有一点道理——因为有“我”。即属于个人的思想、感情、胸怀、视野……做人贵在无“我”,不显山露水最妙,作文却贵在有“我”,我手写我心,把写作为成就“我”的手段。所以,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诉读者,你怎么批评我的书都可以,但你需要肯定这里有属于我的独特的红学观,这种红学观峥嵘崎岖,保证你从来没有见过,从来没有听过的,会让你的红学意识发生地震。如果哪位朋友不巧碰见了该书,您是读书中人物,也是读“我”。

编辑推荐

《红学那些人》编辑推荐:作者希望化高贵为凡俗,要红学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是希望用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要读者读来直接可感;是同情世人被单调所苦,于是另开新场娱人耳目——这里没有道德追查,仅有审美判断,不关世道人心,只供趣味消闲。〈br〉红学,一门显赫而热闹的学问,红坛,一个风云莫测、众说纷纭的圈子,红学那些人,误入红楼梦难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学那些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