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陈洪 页数:179 字数:18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用学术随笔的方式漫谈了中国古代的隐士人格和隐士文化,论述范围相对集中在唐宋以前。全书前面大半的篇幅,是从面上谈论儒家、道家、墨家、佛教和道教与隐士的相互关系,揭示形形色色的隐逸现象;后面的两篇,是从个案的角度拎出了嵇康和陶渊明两个标本。 人能否“诗意地栖居”是这本小册子要讨论的原型话题。笔者以为,真隐士的特质是寻求诗意地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解脱,是儒、道、释等各种思潮的产物。同时,隐士的人格亦具有二律背反性:激情的抗议常常代之以冷漠的不动心,弃俗的高洁往往变成令人作呕的矫情.美好、坚定的操守时常伴随迂腐、滑稽的变态。偏偏历史时光只放大或缩小了这种二律背反人格的某一方面,于是,隐士变成了缥缈理想的标本,似乎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痛苦、没有悲哀。其实并非如此。
作者简介
陈洪,1959年生,连云港市人。1983年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97年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持国家、教育部、江苏省社会科学
书籍目录
引言:谁能诗意地栖居无道则隐 一、仕与隐的情结 二、隐居求志 三、隐寸心灵 四、逍遥的大鹏超尘出世 一、隐于方外 二、心灵的解脱 三、仙风道骨 隐于朝廷 一、避世金马门 二、在痛苦中风流 三、中隐于外郡 隐士的变异 一、隐居蓄志 二、出入于寺庙与宫廷侠隐的尚文 一、墨家的侠风 二、热情而冷漠的侠隐专制与隐逸 一、弃万乘如敝屣 二、以隐逸抗拒皇权清贫与隐士 一、士志于道的代价 二、守贫者的变态科举与隐士 一、名落孙山时 二、以隐求仕卧龙与屠刀 一、一代风流名士 二、错生了一个时代 三、痛苦的潇洒菊花与美酒 一、自傲与自卑的家世 二、儒道释思潮的洗礼 三、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 四、人格的象征
章节摘录
插图:“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论语·阳货》)就是说将使周文王、周武王的盛世重现于东方!为了实现这样的抱负,孔子不辞风尘,游走列国,忙得“席不暇暖”,常“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作为一个热心的救世者,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被许多隐士泼以冰凉的冷水,其时表现出来的心态尤为复杂,亦耐人寻味。一位连姓名也没留下的隐士,直露地讥讽孔子为老顽固。一天,子路在鲁国的石门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便急急进城。司门者一见,知道他是孔子的大弟子,便故意问:从哪儿来?子路答:从孔家来。司门者找到了话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篇的作者只写到这儿,子路是如何回答的,孔子听了这话有何反应,一概略去了。不过孔子尽力志于道的个性还是表达出来了,更重要的是从《宪问》前面几条中孔子“莫我知也夫”的感叹,也有了注脚。子路问津是个很有象征性的故事。孔子游说列国,不知是到了哪国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孔子让子路去向两个正在耕地的老农问渡口。谁知这两人也是隐士,于是发生了一场有趣的对话。两人戏弄了子路一番后,说:天下像这滔滔河水一样,挡“道”的东西太多了,你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样逃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随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说完,掉头自去干活了。子路回来报告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这里的象征意思是孔子的仁义礼乐之“道”行不通了,与上面守门吏的故事寓意差不多。所以当时孔子很落寞、很悲哀:鸟是飞的,兽是走的,它们是合不到一块的。其实我也很想与他们一样隐逸于山林。假如天下政清人和,我也不会宣扬变革了。显然,“鸟、兽不可与同群”只是个比喻。鸟在天上到处飞有如人世,如楚国狂士接舆以“凤兮,凤兮”喻孔子天下之游;兽栖息于山林正像隐士隐居社会之外的出世;仕与隐的人生方式不同,但都是志于道。所以孔子在内心深处也想做“斯人之徒”,只是他的抱负太远大、理想太强烈,现在欲罢不能而已。“天下有道,丘不与易”,话底下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我才参与变革之事的。孔子的人格在这儿变得多重了。按照他“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人生原则,现在是天下无道,应当去隐,而不是飞来荡去地奔波于浊世;按照这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的意思,则是天下无道则仕!出处原则整个翻过来了!
编辑推荐
《高山流水:隐逸人格(插图本)》:“人格”的初义,据说是“面具”(就如小孩玩的鬼脸),后来才被引申为“社会角色”、“对环境的顺应”、某种“特质”等等。那么隐士的人格是什么?恕我不作理论总结。我只笼统地感觉到:真隐士的特质是寻求诗意地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解脱。比如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的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而假隐士的社会角色是官迷、财迷和名誉迷,就如走“终南捷径”的卢藏用,“中隐”到宣城的谢朓,披着袈裟的“黑衣宰相”慧琳。隐士的人格也具有二律背反性。激情的抗议常常代之以冷漠的不动心,任你把屠刀挥舞,涂炭民生;弃俗的高洁往往变成令人作呕的矫情,隐居用不着不食人间烟火,把饭放馊了再吃;美好、坚定的操守时常伴随迂腐、滑稽的变态,不知道娶丑妻,以梅为妻,认鹤为子,是否有助于德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