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周昌乐 页数:233 字数:19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隐喻意义的计算获取为出发点,依据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思想成果,采用成熟的计算、逻辑与人工智能方法,针对汉语隐喻理解问题,全面系统地给出了有关隐喻意义谁知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实现系统。具体包括隐喻的意义理论论述,认知机制阐发、分类识别方法,逻辑意义推演、算法释义系统、综合理解方案以及隐喻计算的困境分析等,内容涉及语言哲学,认知科学、逻辑理论、人工智能、语言计算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作者简介
周昌乐,男,1959年11月生于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书籍目录
题记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言为心声的意义理论 第二节 隐喻是心智的中心问题 第三节 隐喻机制的计算研究第二章 认知机制 第一节 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 第二节 隐喻意义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隐喻理解的过程描述第三章 分类识别 第一节 汉语隐喻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面向理解的分类体系 第三节 汉语隐喻的识别方法第四章 逻辑推演 第一节 汉语隐喻逻辑表征 第二节 认知相似逻辑系统 第三节 隐喻认知理解逻辑第五章 算法释义 第一节 隐喻字面意义表示 第二节 隐喻意义获取方法 第三节 汉语隐喻理解系统第六章 综合理解 第一节 本体论隐喻知识描述 第二节 相似点动态获取方法 第三节 理想型计算理解系统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隐喻思维的复杂性 第二节 计算所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若干开放性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至于隐喻认识事物的功能,是指使用隐喻可以通过一事物来认识另一事物。隐喻的这种认识事物的认知功能,与一般的非隐喻方式的特点也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认知的顿悟性上。当然,隐喻认识事物的这种顿悟性,主要建立在隐喻机制的灵活性之上的。灵活性的基础是可选择性,而富有意义弹性的不同概念域之间属性搭配无疑将增加可选择性,从而增加了灵活性;这样无疑为顿悟性认识事物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正如燕卜荪指出的:“(隐喻)它是一种复杂的思想表达,它借助的不是分析,也不是直接的陈述,而是对一种客观关系的突然的领悟。” 最后,也是隐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就是隐喻的创造事物的认知功能,其体现的便是隐喻机制能够产生新奇意义的本性。可以说,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体现创造性奥秘所在的机制,在隐喻活动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因为隐喻,就必然会涉及类比过程,而隐喻的底蕴便是解读此类比过程的旁效意义。这里,旁效意义便是一种创生的意义,是通过摧毁了原先的程序而建立的一种意义的新秩序。应该说,旁效意义也是一种自涌现现象,因此也常称为意义突现。从隐喻意义达成的根本机制上讲,隐喻的这种意义创生的认知功能,是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的根本性功能,隐喻思维之所以被看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重要手段,而不单单是语言修辞方法,其根源便在于此。 除了反映不同认知深度的描述、认识和创造方面的认知能力外,其他如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感知力、理解力、记忆力、预见力、意志力、适应力、应变力、领悟力、推断力等这些体现心智能力不同方面的认知能力,也都或多或少地在隐喻思维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甚至我们可以用隐喻思维能力来反映人类智慧水平的高低。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认知能力就是根植于将两个事物联系起来的隐喻能力之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