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短笛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傻子  页数:194  

前言

  由于我有二十余年在贵州山乡的经历,我对自然界山的感情是远胜于其他的。与唐先生的交往也从山开始,他用《高高的番红岭》作为这本《心灵短笛》的开篇,也就是出于对山有着解不完的情结。特别是那一篇《贵州山水咏叹》,我打开这本书,选读的第一篇作品,就是看唐先生如何解读我所熟悉的贵州山水。遂而再慢慢地展读他那些谈人生、抒乡情、写域外旅痕的文章。  读着这本册子,如同一席简单的家常,清淡朴素但真实。我知道,当他面对大山深深三鞠躬的时候,应该是告别了“吃的苞米糊,走的气急步”的山里生活;面对“眼圈红红的”老母亲的叮嘱,翻修了新居;面对他曾经战斗过的老青山,心情是“一锅煮开的水”;面对亲情面对世理,面对所有遇到过的经历,那确实都是很有意思的一堂课。可能是因为笛子这种乐器比较符合表达心境,他把人生比喻成一支短笛在吹奏,用笛子倾诉着心灵的激越悠扬和哀怨痛伤。  乡情,是一碗浓浓的茶,最能撩起人的思绪。不难看出,这只盛满乡情的大碗是唐先生用家乡的山环绕而成,茶就是沉醉于碗心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乡亲。深深地喝上一口,淳厚的乡情布满全身,的确有很多的精彩。文章中,他总是愿意魂牵梦萦着祖上传续下来的九思堂,那种原始中透出的清新。有时候真的希望和他一道去体味去亲近一些让我们感到休憩、安宁和温暖的东西。可事实,从凡俗的纠缠里来,还要回到凡俗的纠缠里去,在这些痛苦的回归中,能够留住一些有意义的经历,已经算得上是一种福分。在他看来,家乡的一切,最贴近自然和原初的本意,至少是从文学的、诗意的眼光来看。  世事,是一盏明理的灯。世事的认知、认解,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心重的年代。我从《父亲的泪》到《病榻前的感悟》等一系列文章,也在解读着他在想些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分享着他的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和一次次的无奈,对于世事的无奈,除了笑着面对,我更清楚地记得他在文章中有一句表白:“无奈也是一种结果。”有过一定人生体验的人都晓得,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个样子。  人生,是一道难解的题。人从呱呱坠地到叶落归根前的那一刻,总是在埋头解题,所以总觉得人生的事不那么简单。如果太过浑噩,似乎又辜负了上天赋予的一点灵明。可是偏偏就因为要对得起这点灵明,人生就变得更为嘈杂纷乱、爱恨交加。有时候,想想佛家要求放下执著,把看透视为智慧,也是一种道理吧。记得书中他在《月下心音》这篇文章里,就有拿月亮在想着许多的事情,最终说了“我没有愧对今宵,愧对明月”。说实在,人生这道题,我们都在盼望着能解得轻松一些。  他还是从大山里走出来了。忙忙碌碌了数十年,我们会发现手头很多工作越来越放任机器和设备做去了,然而机器、设备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以至于把生活中那种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多多少少掩埋了一些。去挖掘时,才突然感到,物质年代的人们依旧向往纯真年代。只不过两种年代的承接,并无章法,全凭各自的心性,自由发挥。这一点,在这本书稿中,可以找一找答案。  关于写作本身,我觉得唐先生没有刻意去追求字面雕琢与粉饰,也许是年纪的缘故,他的文笔不似年轻人的激情澎湃。但细细品味和咀嚼,倒是多了一份成熟的思考,多了一份实在的心境。有些事情,用心去参悟,让笔来说话,给人以内心深处的震颤,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让我感到不容易的,是唐先生已经五十开外的年纪了,加上工作繁忙,却还是忙里偷闲,勤奋苦干,笔耕不辍,始终在力行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思辨。  从行文形式上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每篇文章的开场用元曲体现文意,在篇尾用上一幅幅的笛子吹奏图丰富内容,还把文章里边意味隽永、耐人品读的句子摘录出来,那种负责任而又坦诚的心意,构成了美,让读书人感到新鲜。  虽然与唐先生交往不多,但就在短短的交往中,觉得他是可以写出有想法的文章来的。  是为序。  叶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8年6月15日

内容概要

  《心灵短笛》作者总是喜欢朴素,觉得朴素到极致,便是一种石破天惊的深刻,或许是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的缘故。母亲的一番话、儿子的一封信、一个景致、一次经历、一草一木,都是最朴素不过的事了,但平时就喜欢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五十年过去了,于是作者觉得应该抛开白天工作上那些琐事,夜深人静的时候,整理整理心情,断断续续地记一些内心的体验。现在把这些汇集起来,编印成这本《心灵短笛》。  把零零碎碎的人生片断剪辑归类,还搬出元曲,逐一安在每篇小作之首,主要目的是冀望于借古人之笔,弥补自身修行的浅陋。

书籍目录

序/叶辛学会自己思想国风之咏高高的番红岭重访老青山不识泰山我把黄山装进心中贵州山水咏叹徽州古道沙漠明眸走进玉龙进藏随想孔子墓前十里秦淮沧桑梦暮色中的浮山湾让心靠岸的小镇姑妄之声人生的一堂课婚礼上的祝语病榻前的参悟文字缘让生命之水畅流心语人际间缘分诠释真情廉价的贿赂也说辞旧迎新论中西餐之道留住瞬间大学梦我读于丹真即自然芗泽之吟月下心音榴莲瓷缘魂牵梦萦九思堂萤火虫桥故屋新居父亲的泪藏趣域外之音阿姆斯特丹与橱窗女郎夕阳中的威尼斯多彩的印度维也纳之魂心在飞翔收藏皇后镇勇者之旅车过南阿尔卑斯山比萨斜塔巴黎的冲动纽约散记圣安东尼山的启示后记

章节摘录

  高高的番红岭  沿山底,一条蜿蜒的溪流依偎着曲折的山路,伸向大山的深处,被两座大山夹得紧紧的。不知道绕了几道弯,才到我的家,家屋就挂在溪边上。童年时代,我在这里吃山粮,喝山泉,采山果,纳山风,走山路,唱山歌,拜山神,在山靠山,视山如命。头顶的是山,脚踩的是山。抬头是山,低头还是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吃的苞米糊,走的气急步”,便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写照,慢慢地我与这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个十足的“山娃子”。我最爱去的是离我家不到五里路的番红岭。那里是建德与浦江两县的分水岭,也是我出山的必经之路。小时候我扛着木头到山外去换点杂货,常常在这里小憩。我总要面对这神秘的大山久久凝视,然后带着几分童心和遐想,自问和猜想那层层叠叠大山的尽头是什么样的一个天地,但每次都是没有寻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地离去!  那里是山的绝顶。到了那里,平时压在我头顶的山让我踩到了脚下,放眼望去,山连着山,找不到尽头,我就觉得自己出人头地了。这时的我,很像是一只井底之蛙,爬到了井台上,觉得天一下子大了,山里人是很少有这种感受的。  最让我陶醉的是那沁人肺腑的习习山风,每当我带着为生计而奔波的几分劳累来到这里时,是它给我捡回了一点希望和寄托。我出山后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同事面前赞美那番红岭上的凉风,这是我进城后在电风扇前、空调房里始终没有找到过的感觉。最忆的是番红岭的日出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五更起床,扛着一两百斤的山货路过这里,正遇一轮红日从对面山上喷薄而出,一种对山外的美好憧憬之情油然而生。这一瞬间虽然十分短暂,但却是如此的刻骨铭心,至今不忘。这是一种人生的启迪。后来,我常与朋友开玩笑,说这可能是仙人的指点。自此,我便产生了冲出大山的念头。慢慢地我便不甘心把自己锁在这大山里,我决意要到山的外面去闯闯。  我怎么也忘不了,在一个飘雪的冬天,我终于有机会可以离开这大山了。门外锣鼓喧天,这是在催我出征的鼓声,每一声都像敲在我的心上,震撼着我的心灵。上路时,我在村口的山路上洒了几滴泪,情不自禁地挥挥手,告别了乡亲,告别了这大山。这一别整整在山外闯荡了二十六个年头,二十六个年头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回想起来也真觉得有些艰辛和后怕,那里虽然没有我家乡那样的大山,可我为生计而奔波,为前程而攀登,不知越过了多少座高山,多少道峻岭。这二十六年,让我明白了不少事理,终于清楚了这山外有山,山里人的“朴实”,在山外是那么地一钱不值,明白了这人心险于大山。步人中年,我开始厌倦这人间的喧嚣,慢慢开始害怕身边的是是非非了。我又向往起大山来了,常想去看看那阔别已久的大山,尤其是那番红岭。可惜的是每次回家总是这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终未能如愿。  正月初二,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过年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好像是老天特意为我安排似的,我真的要去番红岭看看了。想去重新找回儿时曾经有过,后来失去的那份感觉。我约妻同行,她答应了,可不到一半路途,她打退堂鼓了,她说那地方,小时候常去,太累了,不想去,叫我也别去了。可这回我没依她,而是一意孤行了。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登上番红岭时,环顾四周无一行人,岗上万籁无声,一抹骄阳洒在岭头,好像是专为我铺设的金色地毯。首先向我发出问候的还是那习习凉风,很快带走了我额上的汗水,驱走我登山时的疲惫。还是像先前那样,远眺大山,独自出神。这时的我有点像是“绿色的、天然的、有机的、无公害的”我了,我慢慢地俯身倒地,轻轻地眯上眼睛,偎山而眠。城里待久了,喜欢热闹,可这时我觉得独处比热闹更美妙。我用心忆我那美好的童年,可总是找不回当年的那份感觉。我开始涤荡自己的灵魂,扪心自问这些年出山,长进了点什么?我自觉比原来见多识广了,学会了品名酒,穿洋装,打哈哈,迷恋于灯红酒绿,呼唤着先生小姐。比原来爱说好话,也爱听好话了,我明显地感觉到和她陌生了、疏远了。这些年,我丢掉了山里人的土气,沾上了山外人的油气。想到这里,我的脸感觉开始发热,也不知是否红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凉风拂来,我打了一个寒战,我从沉思中惊醒,很不情愿地睁开双眼,却见那轮骄阳已渐渐地远离我了,挂到了远方的山冈上,也不像原先那样光芒四射了,变成了红红的一团。山里人都知道,山上的阳光到了这个光景,山下一定是寒风飕飕,天色昏迷了。不早了,我该下山了。我一个翻身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向这高高的番红岭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拖着沉重的脚步朝山下走去。  是的,我这一生与山有解不开的情结,亲山、爱山、出山,如今的恋山心情仍那么醇浓!  “质本洁来还洁去”,我是从那里走出来的,还应该回到那里去。山是清的,何时可以归山呢?

编辑推荐

  《心灵短笛》收录作者谈人生、抒乡情、写域外旅痕的文章几十篇。读这些文章,如同一席简单的家常,清淡朴素但真实。在行文形式上,《心灵短笛》每篇文章的开场用元曲体现文意,在篇尾用上一幅幅的笛子吹奏图丰富内容,还把文章里边意味隽永、耐人品读的句子摘录出来,那种负责任而又坦诚的心意,构成了美,让我们感到新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灵短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