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吴其昌  页数:2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启超(1873—1929),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本书以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分段评说,准确地勾勒了梁的政治生涯,探讨了改良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同时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书中还对梁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等作了介绍,轻重谈雅恰到好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在为梁启超登场所作的时事铺垫中,吴氏也特于结尾处设置了“暴日蓄志亡华的深心”一段论说,揭出早在明治之前,日本的维新志士即以吞并中国为日本强大的国策。而吴氏1942年发表的《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与《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无论是写作心境还是叙述思路,均与《梁启超》一传相通。二文所勾勒的梁氏日本观之转变,如何从“戊戌亡命日本时”“觉日人之可爱可敬”,到“护国一役以后,始惊讶发现日人之可畏可怖而可恨”(《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以及作者不断提示的梁对日本的警惕,放在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下解读,才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作者简介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海宁硖石人,著名文史学家。1920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好治末明理学。以才思敏捷,与王蘧常、唐兰合称“国专三杰”。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从粱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及宋史。钻研不辍,时有著作发表,深得王、梁两先生器重。1928年任南开大学讲师,后任清华大学讲师,1932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抗战军兴,随校迁至四川乐山,旋兼历史系主任,直至逝世。
生平著述颇丰,治学范围广博,除前所述外,于训诂、音韵、校勘、农田制度等亦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朱子著述考》、《殷墟书契解诂》、《宋元明清学术史》、《金文世族谱》、《三统历简谱》、《北宋以前中国田制史》以及时论、杂文集《子馨文存》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世纪来中国的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惨况  第三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教育状况  第四节  梁氏后来对于祖国命运的影响  第二章  亡国景象与维新初潮——从梁氏诞生至戊戌政变  第五节  综叙  第六节  亡国现象的种种——梁氏生后的中国惨况  第七节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乡环境    第八节  康梁会接——关于思想、学术、政治的渊源  第九节  梁氏独立事业的开始第三章  维新的失败与革命的成功——自戊戌变法至梁氏亡命  第十节  促成戊戌变法的原因    第十一节  戊戌政变史剧的绘影  第十二节  政变失败原因的解析附录  三十自述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  论独立  服从释义  说希望  敬告我国国民  余之死生观  作官与谋生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为学与做人梁任公先生年表(华言实)吴其昌小传(代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世纪来中国的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  第三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教育状况  够了!这本“地狱底层的官场现形记”的电影,在此重映一通,青年们!会使你哭笑不得,血泪倒流,是不是?你看了这本电影,你才知道清末的志士仁人,革命英烈,所抛的头颅,所喷的碧血,其意义如何的壮烈伟大了。中山先生,自然是最伟大的建国成功者,而梁启超冒九死一生,首先发难,勇往直前地冲锋。他自己承认“陈胜、吴广”之功,但天下后世的公评,他的勤劳,他的气魄、精神、声威,实在比陈胜、吴广要高出万倍!  这些暂且搁起,这电影还有下半本,是当时“地狱底层的文化界现形记”,也请今日青年一看。  还在梁氏四岁的时候,美国的电话已经装起来了,而同时在中国呢,  ……记得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嗳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日日奏参,闹得奉旨毁版,才算完事。……(《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更前十年(同治六年),宰相名儒倭仁,反对李鸿章在北京设同文馆的怪事,那更不必说了。  一三 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既然全国没有半个学校的教育,我国民自“童年”以至“青年”最宝贵的一段光阴,所受的生活熏染是怎么样的呢?  ……若其髫龄嬉戏之时,习安房闼之中,不离阿保之手。耳目之间所日与为缘者,舍床篑、筐箧、至猥极琐之事,概乎无所闻见。其上焉者,歆之以得科第,保禄利;诲之以嗣产业,长子孙;斯为至矣。故其壮也,心中目中,以为天下之事,更无有大于此者。万方亿室,同病相怜;冥冥之中。遂以酿成今日营私趋利,苟且无耻,固陋野蛮之天下,……且恬然不以为怪。故试取西人幼塾乳臭之子,与吾此间庞壮硕老之士大夫相掣,其志趣学识。必有非吾此间此辈之所能望者!岂其种之特异哉,无亦少而习焉者之不得其道也。……(《论女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吴其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撰写的《梁启超》虽仅成上篇。却足以显现其学术精神。……而展开该书,又可以发现,吴作明显沿用了1901年梁启超著《李鸿章》所开创的现代评传做法。……明显体现出将1898年之前的中国近代史与传主梁启超的个人史相绾合的立意。”  ——(夏晓虹《梁启超与吴其昌》)  “吴其昌为其师抱病撰写传记,成书《梁启超》(上册)。就在1944年1月l9日封笔之后,2月23日。年仅四十岁的吴其昌在乐山病逝,结果,这本只完成了半部的传记遂成为他的遗著和绝响。”  ——(散木《海宁“二吴”——吴其昌、吴世昌兄弟简记》)  “学术的崇高,向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审视问题并提出新锐思考;学术的美誉,亦以一贯之的谨密与严肃赢得。……然而,我们往往会在学术研究中发现,无视这一基础与前提,造成学术的疏漏并导致学术遗憾或误导的现象并不鲜见,其中著名国学家吴其昌、吴世昌两兄弟在学术上的被疏漏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王学海《追问吴氏兄弟学术上的被疏漏》)

编辑推荐

  吴其昌是被学术史遗忘的著名国学家。本书是承继《李鸿章》所创“现代评传做法”的坐标作品。这是本梁启超的弟子为其所写的传记。主要从梁启超的政治活动角度着眼,辅以一些社会大背景、家庭小背景的描述;从细节着眼,通过一些朋友对梁任公的回忆,使我们更直观、生动地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启超。  “吴其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撰写的《梁启超》虽仅成上篇。却足以显现其学术精神。……而展开该书,又可以发现,吴作明显沿用了1901年梁启超著《李鸿章》所开创的现代评传做法。……明显体现出将1898年之前的中国近代史与传主梁启超的个人史相绾合的立意。”(夏晓虹《梁启超与吴其昌》)  “吴其昌为其师抱病撰写传记,成书《梁启超》(上册)。就在1944年1月l9日封笔之后,2月23日。年仅四十岁的吴其昌在乐山病逝,结果,这本只完成了半部的传记遂成为他的遗著和绝响。”(散木《海宁“二吴”——吴其昌、吴世昌兄弟简记》)  “学术的崇高,向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审视问题并提出新锐思考;学术的美誉,亦以一贯之的谨密与严肃赢得。……然而,我们往往会在学术研究中发现,无视这一基础与前提,造成学术的疏漏并导致学术遗憾或误导的现象并不鲜见,其中著名国学家吴其昌、吴世昌两兄弟在学术上的被疏漏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王学海《追问吴氏兄弟学术上的被疏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启超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对历史的了解就是要了解历史人物,没人哪有历史呐,好书
  •   我承认,是封面吸引了我
  •   还没看,不过期待
  •     去凤起路上的特价书店买了一些书,价格很便宜。进去挑选,一挑老半天,还是有比较满意的,其中一本吴其昌的《梁启超传》,5元钱。
        吴其昌撰写《梁启超传》只成半部,或说是上篇吧,他是扶病著述,“这半部传记出版时已成为吴氏的遗著”。他身体太弱,英年早谢,很令人遗憾。此书附录可观,占半本之多,有十八篇,属回忆录、忆旧、逸史、轶事、印象、述闻、拾遗一类。
        刚好,这个星期凤凰大视野连续播放《回望梁启超》,每天一集,栏目有个小标题:满目山河依旧。连续三天“满目山河依旧”,今天是第四集,小标题转身一变,不再是满目山河依旧了,想仔细看看是什么小标题,一转眼过去,没记住。这集讲的是梁启超在巴黎和会上,往国内发了一封电报,引发了五四运动。节目中间有采访,一位被采访者说:五四运动没有提反帝,只提反日。后来是新文化运动。说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那是苏联人给制定的任务。
        《欧洲文明十五讲》话说“启蒙”里,陈乐民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五四运动把旧制度揭了一层皮,然后接下来呢,很快地从国外引进一些东西,产生了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先进人物,其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包括鲁迅、胡适,包括观点十分对立的人。所以在上个世纪的20-40年代……正是我们国家不统一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都各说各的,没有从上到下的“文禁”,因而形成了从来没有过的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局面。……形成了一次春秋战国以来,几千年以来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段时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各方面的著作是很不得了的。
        说是周谷城把这个时期出现的著作,有三千种,复印了,由上海中国书局出版,统称《民国丛书》,周谷城写了总序,上面说的就是他在总序里提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