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许寿裳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身兼斗士与学者的章太炎(1869-1936),一生屡遭世变,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旋涡,可依然著述、讲学不辍。早年奔走革命,不忘提倡学术;晚年阐扬国故,可也呼吁抗日。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徘徊.是清末民初学者的共同特征;章太炎的好处是干什么像什么,是个大政治家,也是个大学者。后世学人关于民国以后的章太炎是否“退居于宁静”的争论,未免过分集中关注其政治生涯。换一个观察角度。由从政转为问学,很难简单认为“颓唐”或“消极”。在我看来,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国最博学、思想最复杂高深的人物。鲁迅称章氏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我则倾向于将其作为“有思想的学问家”来考察。 谈论章太炎的思想与学术,很难不作分期把握,因其思想庞杂且变化多端,根本无法“一言以蔽之”。
内容概要
许寿裳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 《章炳麟传》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章太炎评传。 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之门,大诟袁世凯之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无第二人:与孙中山同谋革命,其于缔造民国之功,孙中山之外,并世无第二人;学术之大,前无古人。于考据讽诂,从小学入手,以朴学为基,以玄学致广大。对古今东西学问,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清代三百年学术中,并世无第二人。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荛,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官费赴曰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
书籍目录
代序 有思想的学问家——关于章太炎(陈平原)第一章 最近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和学术的鸟瞰第一节 绪言第二节 满洲政府的罪恶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沦没第四节 帝国主义的猖狂第五节 固有学术的消沉第二章 革命元勋的章先生第六节 幼年期的民族思想第七节 会见国父痛驳康有为时期第八节 光复会时期第九节 入狱时期第十节 编辑《民报》时期第十一节 功成后的做官第十二节 功成后的被幽囚第三章 国学大师的章先生第十三节 治学与师友第十四节 革命不忘讲学第十五节 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第十六节 文学上的贡献第十七节 史学上的贡献第十八节 经子及佛学上的贡献第十九节 对于中印文化沟通的期望第四章 先生晚年的志行第二十节 对于甲骨文的始疑终信第二十一节 对于全面抗日的遗志第二十二节 先生的日常生活第二十三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附录一《馗书》选附录二 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许寿裳)附录三 作为著述家的许寿裳(陈平原)
章节摘录
三十七 东京讲学实际情形 章先生一生讲学。历有年所,循循善诱,至老不休。本节所言,系专指居东京、编《民报》之时,一面执笔为文,鼓吹革命,目不暇给。然犹出其余力,为后进讲语言文字之学。寿裳幸侍讲席,如坐春风。谨就当时实际情形。謦欬所承,略记于下: 先生东京讲学之所,是在大成中学里一间教室。寿裳与周树人(即鲁迅)、作人兄弟等,亦愿往听。然苦与校课时间冲突,因托龚宝铨(先生的长婿)转达,希望另设一班,蒙先生慨然允许。地址就在先生寓所——牛込区二丁目八番地, 《民报》社。每星期日清晨,前往受业,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席地而坐,环一小几。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释,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者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以故新义创见,层出不穷。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两书,都是课余写成的。即其体大思精的《文始》,初稿亦起于此时。这是先生东京讲学的实际情形。同班听讲者是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与我共八人。前四人是由大成再来听讲的。其他同门尚甚众,如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不备举。 三十八 论学微旨 先生讲书之外,时宣微旨,深达理要,补前修之未宏,诫肤受之多妄,实足发人猛省。兹录数则,以见一斑。如说读书论世。贵乎心知其意,勿拘于表面的文字,曰: 古称读书论世,今观清世先儒遗学,必当心知其意,若全绍衣痛诋李光地佻淫不孝,实未足以为大过。台湾之役,光地主谋,使汉绪由兹而斩,欲明加罪状則不能,故托他过以讥之也。江子屏《宋学渊源记》,不录高位者一人,自汤斌、二魏、熊赐履、张伯行之徒,下至陆陇其辈,靡不见黜。而顾、黄二子为明代人物,又别为论叙以见端,诚谓媚于胡族,得登腆仕者,不足与于理学之林也。其他微言难了者,尚复众多,而侈谈封建、井田者为甚。是议起于宋儒。而明未遗民陈之,其言乃绝相反(原注:除王而农别有所感。王崐绳辈意见,则纯同宋儒,其他皆有别旨)。宁人之主张封建,后世不明其故,戴子高犹肆口讦之,甚无谓也。宋儒欲以封建、井田致治,明遗民乃欲以封建、井田致乱。盖目睹胡人难去,惟方镇独立以分其权,社会均财以滋其扰,然后天下土崩,而孤愤易除也。当时无独立及社会主义诸名。有之亦不可明示。托于儒家迂论,乃可引致其途耳。自宁人以下者,斯类多矣。而清雍正、乾隆二朝,亦能窥其微旨。故有言封建、井田者,多以生今反古蒙戮。又数为诏令以驳斥之。若以为沿袭宋儒迂论者,又何必忌之至是耶?然终无可奈何,及同治、光绪以还,行省拥兵于上,会党横行于下。武昌倡义,上下同谋,而清之亡忽焉。则先正之谋果效,而腐朽化为神奇之说亦不虚也。呜呼!前哲苦心若斯者岂独一端已?后之学者其识之哉! (《自述学术次第》)又说中国学术,在野则盛,在朝则衰。故提倡自由研究之风,曰: 中国学术,自下倡之則益善. 自上建之则日衰。凡朝廷所闿置,足以干禄,学之则皮傅而止,不研精穷根本者,人之情也。会有贤良乐胥之士,则直去不顾,自穷其学。故科举行千年,中间典章盛于唐,理学起于宋,天元四元兴宋、元间,小学经训防于清世①。此皆轶出科举,能自名家。宁有宫吏奖督之哉?恶朝廷所建益深,故其自为益进也。 (《文录》卷二《与王鹤鸣书》) 又说日本学术,采自西方,而中国犹有所自得,常以此谕青年学子,并作《原学》篇以申此义: 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其细征乎一人,其巨征乎邦域。荷兰人善行水,日本人善侯地震,因也。山东多平原大坛,故邹、鲁善颂礼。关申四塞便骑射。故秦、陇多兵家。海上蜃气,象城阙楼橹。悦苯变眩,故九州、五胜怪迂之变在齐稷下。因也,地齐使然。周室坏,郑国乱,死人多而生人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许寿裳的学术成果中,最具价值的是其传记文学的研究和写作。……1945年5月,他的《章炳麟》一书由重庆胜利出版社印行。全面评介了太炎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堪称最早的一部章太炎的评传。” ——陈漱渝《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许寿裳》 “对于这位建国前夕就客死台岛的现代名贤,几十年以来,大陆几乎绝少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偶或提及,也只是作为鲁迅研究的印证资料。于是乎,许寿裳先生的不朽业绩一如其人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徐东波《祭奠许寿裳先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