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发挥荆公政数为第一义”,详细论述荆公“所创诸新法之内容及其得失”,同时,“往往以今世欧美政治比较之”,“使读者于新旧知识咸得融会”。 《宋史》记熙丰富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篾荆公处皆一一详辩之,别为考异若干条。 本书行文,信笔而成,不复覆视,芜衍疏略,自知不免,尚希海内方闻之士有以教之。 作为百年不遇的杰出人士,却生前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来,王安石被骂做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才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本书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本书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可谓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从学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文化艺术、文学音韵、语言、小学、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既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又曾是蒙昧同胞民智的启迪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而又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能登峰造极者,惟梁一人而已。
书籍目录
例言第一章 叙论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文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诗词附录 王荆公年谱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该传根本就没有把人物形象塑造起来。但从史学角度看,梁氏把王安石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各方面成就作了系统的叙论,写出了其人的历史个性,所以应该说历史化的形象得到了树立。” ——(杨俊才《论梁启超对传记之文史关系的创见》) “如《王荆公》作为评传,以纵横交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把传主的生平思想活动和相应的时代背景组织成几大块面予以全面系统的评述,令人耳目一新。” ——(朱文华《梁启超的传记作品及其理论的文史意义》) “他第一个向西方学习,革固鼎新,撰写了数十万言的人物传记和传记理论,从而使古老僵化的中国传记文学,在20世纪初期呈示出现代化的转机。” ——(戴光中《梁启超与传记文学》)
编辑推荐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 《王安石传》是代表作者“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 梁任公为人物作传,很大程度上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务的。1901-1904年间所撰中外人物传记,是为佐证自己的“新民”思想而作;1908年所撰《王荆公》,则是为佐证自己“立宪”理想而作。他以为王荆公正是“理想的立宪派”,所以洋洋二十万言的巨传,“非关一代兴亡大计”之个人生活琐事,不及千言……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该传根本就没有把人物形象塑造起来。但从史学角度看,梁氏把王安石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各方面成就作了系统的叙论,写出了其人的历史个性,所以应该说历史化的形象得到了树立。”(杨俊才《论梁启超对传记之文史关系的创见》) “如《王荆公》作为评传,以纵横交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把传主的生平思想活动和相应的时代背景组织成几大块面予以全面系统的评述,令人耳目一新。”(朱文华《梁启超的传记作品及其理论的文史意义》) “他第一个向西方学习,革固鼎新,撰写了数十万言的人物传记和传记理论,从而使古老僵化的中国传记文学,在20世纪初期呈示出现代化的转机。”(戴光中《梁启超与传记文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