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彼得·伯克 页数:327 译者:刘耀春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对欧洲历史上一场主要文化运动的地理学、年代学和社会学的引人入胜的叙述。本书对整个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一次原刨性考察。彼得·伯克(Peter Burke)首先分析了14、15世纪佛罗伦萨、阿维农、弗兰德尔和罗马等文化中心发生刨新的环境。但他强调的重点是文艺复兴晚期,即1530年至1630年,那时新的文化形式和思想传播到凯尔特、斯堪的纳维亚和斯拉夫诸边缘地区。他讨论了日常生活层面以及艺术、文学和音乐领域对古典和意大利榜样的积极接受或创造性摹仿,注意到通过版画和陶瓷复制著名艺术品的重要性。他也考察了影响各地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回应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本书结尾评价了文艺复兴运动对随后几个世纪的影响,包括它对欧洲的“欧洲化”的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英)彼得·伯克 译者:刘耀春
书籍目录
插图目录中译序导言 构架文艺复兴第一章 再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早期第二章 接受与抵制第三章 竞争的时代:文艺复兴盛期第四章 多样性的时代:文艺复兴晚期第五章 文艺复兴的生活化尾声 文艺复兴之后的文艺复兴大事记参考文献索引
编辑推荐
在介绍本书之前,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彼得·伯克。伯克是我国学术界较熟悉的一位西方史学家,1999年9月,他曾应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邀请来华讲学,他的一些著作也被翻译成中文。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伯克的介绍和认识尚存在些许偏差,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打算在此对伯克再作些补充性介绍,以便国内读者对他的了解更准确和更全面。又是一本论文艺复兴的书?如何证明其合理性?对文艺复兴的持续研究是对其进行一项新研究的最明显理由。事实上,或许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多的人撰述文艺复兴的方方面面。所有这些工作共同形成或者说应该形成一个新解释。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研究成果的增多使总体性的综合越来越难。假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作家和学者重返人世,必定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曾参与其中的运动被切割成了论述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的大量专著,如建筑史、哲学史、法国文学史等等。在撰述“文艺复兴人”的重要性时,许多专家把多才多艺视同瘟疫,唯恐避之不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