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刘心武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独创“红学”中的“秦学”  一时受到读者追捧,也引发了红学界的集体反诘  CCTV-10《百家讲坛》同名节目全新内容提前曝光  一个民族,它那历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第二部,与前一部相同,亦包括完整的18讲。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那些在第一部中未曾解开谜团——破解。内容包括妙玉、王熙凤等在第一部中未曾深入探讨的金陵诸钗的命运之谜、贾宝玉的人格之谜等,并最终将自己的探佚成果浓缩小为一张囊括了红楼各色人物的“情榜”,还原了作者心目中的这部煌煌巨著的本初模样,从而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红学”观点,彻底“洗刷”了第一部留给部分读者的“政治解读”“秦学研究”印象。继等一部中的“秦可卿之谜”“元春之谜”等内容后,作者在本书中将他的研究范围扩展至深广得多的层面,带读者踏上了一段更为精彩的“红楼揭秘之旅”。  刘心武认为:《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如果废太子能摆脱厄运,当上皇帝,她就是一个公主,贾家因为这种潜在的政治资本,冒险收留了“秦可卿”,并隐瞒其身世。而贾元春原型是曹家当选王妃的一位女性,并且曾将“秦可卿”身世秘密向康熙告发,造成这位落魄公主之死。这就是刘心武一系列“秦学”著作的一个核心内容。  [相关焦点]  红学家:刘心武将红学研究引入歧途 2005年第10期《艺术评论》杂志以“红学界反诘刘心武”为话题,发表了四位红学家的文章。比如蔡义江先生称刘心武的研究是新索隐派。他说,老索隐派认定的影射对象还实有其人其事,而新索隐派影射的对象却是虚妄的,比如说废太子胤礽有个私生女寄养在曹家等等。他还说,许多新说轻率立论,言多荒诞不经,全然不见求真务实之心,倒能看出一些人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甚至走火入魔,几同疯语。    刘心武:“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刘心武在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中说,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    读者:应该反思“主流红学” 有媒体对8631人做了调查,近八成认为,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都有权阐释《红楼梦》。广州学者陈林还在《新京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主流红学家更应该反躬自省。陈林说:“当专家学者将‘学术规范’的锋利矛头指向刘心武时,其实更应该反省有更大影响力的、头顶‘学术’耀眼光环的‘主流红学’。”  此次围绕刘心武的争论,专家的驳斥和读者的激赏呈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双方剑拔弩张,当仁不让。分析其情其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当今时代是蔑视权威,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刘心武的“讲红楼是我的权利”,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而主流红学家们又能否拥有一个宽容的情怀?(《工人日报》11.12)

作者简介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享誉文坛的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

书籍目录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六之谜妙玉身世之谜妙玉情爱之谜妙玉结局之谜玉石之谜贾宝玉人生理想之谜宝黛爱情与黛玉死亡之谜钗黛合一与宝钗结局之谜史湘云之谜探春远嫁之谜迎春惜春结局之谜王熙凤巧姐之谜李纨结局之谜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情榜之谜曹雪芹写书之谜《石头记》命运之谜

章节摘录

  通过前面各讲,我对金陵十二钗中个人命运与政治联系得最紧密的两个人物——秦可卿和贾元春——的生活原型进行了细致的探索。有红迷朋友问我:你讲的倒也大体上自圆其说,但照你这么分析,《红楼梦》的文本里隐含着那么多的政治因素,是否就可以做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结论呢?我告诉他,我的看法是:《红楼梦》里有政治,曹雪芹有政治倾向,但是,曹雪芹又终于超越了政治,把《红楼梦》写成了一部超越政治的奇书。比如,在第一回里,作者通过空空道人检阅《石头记》的心得,明确指出:此书“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大旨谈情”“毫不干涉时世”。“奸佞恶邪”对曹雪芹及其家族的打击刺激是深重的,艰难时世中曹雪芹的感受是丰富强烈的,他写这部书时,内心里被这些因素所煎熬,对这些,我们是应该理解的。但是,曹雪芹却以伟大的艺术力量,从痛苦中升华出理想,他没有把《红楼梦》写成一部表达政见的书,而是通过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二钗中许多女子的形象,表达出对人的个性尊严的肯定,宣布个体生命有追求诗意生存的神圣权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别是在二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的社会环境里。  我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这个人物的设计与塑造,就特别凸显出曹雪芹对政治的超越。如果说秦可卿和贾元春身上的政治色彩太浓,那么,妙玉身上的政治色彩却很淡。政治,主要是个权力问题,所谓政治倾向,就是你究竟喜欢由哪种力量,喜欢由谁来掌握权力的内心看法。超越政治,就是对权力分配不再感兴趣,就是认为不管你是哪派政治力量,作为权贵,你都不能以势压人。这样的想法,当然就比拥护谁反对谁的政见高一个档次了。妙玉这个人物,就体现出曹雪芹从政治意识升华到了对社会中独立人格的关注,值得我们好好探索。  《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的册页,里面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每一册各有十二个人物。正册里面有十一幅画和十一首诗,现在大家都知道,其中第一幅画第一首诗说的是两位女性,以后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预示着《红楼梦》里一个女性人物的命运结局。在这十二名女子中,她们的排名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第一,第三贾元春,第四贾探春,第五史湘云,第六是妙玉,第七贾迎春,第八贾惜春,第九王熙凤,第十巧姐,十一是李纨,十二是秦可卿。这个排名,匆匆那么一看,似乎没什么稀奇,但不知您细想了没有?稍微多想想,就会有疑问。  我后来读《红楼梦》,读得仔细以后,就发现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列顺序有点奇怪。大家知道,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是收入了十二位女性,这十二位女性其中十一位要么是第四回里面所写到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女子,要么是嫁到四大家族做媳妇的女子,惟独有一位,两不是。这两不是的是谁呢?就是妙玉。这有点奇怪,你现在稍微回忆一下,是不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其他十一位都是四大家族的呢?其中元、迎、探、惜这是贾家的四位女子;然后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子,一个是林黛玉,另两位是宝钗和湘云。林黛玉虽然姓林,但她是谁生的呢?贾敏生的,贾敏是贾母的女儿,所以她也有贾家的血统;薛宝钗是四大家族里薛家的后代;史湘云则是这四大家族里史家的后代。所以说,她们都是四大家族的女子。  至于王熙凤,她的身份就更特殊了,她既是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女子,又嫁给四大家族的贾家为媳妇;那么她的女儿巧姐,则既有贾家的血统,又有王家的血统,她们母女俩不消说都在特定的范畴之内。而李纨虽然姓李,并不是四大家族的女儿,但是她嫁到四大家族的贾家当了媳妇,而且还给贾家生了孩子,是不是?关于秦可卿,前面已经探究很多了,她后来是以贾蓉妻子的身份,在宁国府生活了一段,因此她也是四大家族的媳妇之一。所以这样算来算去,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惟一无四大家族血统,也没有嫁到四大家族里面做媳妇的女性,只有妙玉。  开头我觉得无所谓,后来我一琢磨,觉得有点奇怪:曹雪芹为什么有这样的艺术构思?我也跟一些朋友探讨过,有的就说可能是书里面其他的女性角色不够多,再挑出来加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可能都不够格。因为大家知道,曹雪芹他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设计上,还是有等级观念的,能够入这个正册的,简单来说,按当时的标准就是主子辈儿的,丫头比如说晴雯,再美丽、聪明,再值得肯定,也不能入正册。是不是主子辈儿这方面的角色不够?人不够,拉来凑,所以就想来想去,勉强找一个妙玉搁在里面?那么你仔细想想,是这个情况吗?显然不是。丫头我们现在就排除了,因为我们知道他的艺术构思框架——你怎么评价曹雪芹,咱们现在不讨论——他就是有上、中、下等级观念的。在《红楼梦》里面,他写到贾宝玉到太虚幻境偷看册页的时候,先拿出来的不是正册,是又副册,拿出又副册以后,他就翻,他翻了以后,是不是把又副册全都读了,曹雪芹全给写出来了呢?也不是,只写了两页,介绍两幅画,每幅画配有一首叫做判词的诗,当然后来读者们都猜出来了,一个说的是晴雯,一个说的是袭人。那么在这个册页里面,还有十位是谁呢?我们就不清楚,就需要探讨,可能在八十回以后,作者会有一个明确的交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写出的两个,推测出其余十个也肯定都是大丫头这种等级的。然后他写贾宝玉在那儿打闷葫芦,看也看不明白,也不感兴趣,就没有继续往下看又副册,而是又拿出一本来翻,这本就是副册。在副册里我们就发现,曹雪芹的构思是这样的,他只介绍了一幅画,一首诗,也就是说他只透露了副册里面的一个人,那这个人,后来我们猜出来,就是香菱。香菱虽然出身也是很不错的,可是她被拐卖以后,到了薛蟠家,地位是比较低的,比薛宝钗这些人的地位要低,所以这样的人曹雪芹就把她安排在了副册里面。但是香菱后来毕竟一度成为薛蟠的妾,比大丫头等级略高,所以她不在又副册里,估计跟她在一个册子里的,应该是些次要的主子一类的女性。那么类似香菱这种身份的,或者类似晴雯、袭人这种身份的女性,我们就不去探讨了,我们现在只扫一扫,小说里面,正经主子小姐身份的,有资格进入到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还有没有?很明显,起码有一个,按说是无可争议的,她就是薛宝琴。大家想一想,这个角色戏多不多啊,作者用笔细致不细致啊,通过其他人物之口对她的赞美多不多啊?所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曹雪芹他最后调整来调整去,就是说琢磨这个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该放进哪些人呢,我究竟该把哪十二个女子作为我最主要的一组呢?想来想去,他最后放弃了薛宝琴,安排了妙玉。薛宝琴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女子啊,按说把薛宝琴搁进去,十二钗正册不就整齐了吗?整整齐齐,完完满满,都是金陵四大家族的女子,或者是嫁到贾家来做媳妇的人。但是他宁愿不整齐,他选择了妙玉,放弃了薛宝琴。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值得研究一下。

媒体关注与评论

  荣登王府井、西单等各大书店排行榜第1名,平民红学大师再出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2部全新推出!CCTV-10《百家讲坛》同名节目全新内容提前曝光。  本书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第二部,与前一部相同,亦包括完整的18讲。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那些在第一部中未曾解开谜团——破解。内容包括妙玉、王熙凤等在第一部中未曾深入探讨的金陵诸钗的命运之谜、贾宝玉的人格之谜等,并最终将自己的探佚成果浓缩小为一张囊括了红楼各色人物的“情榜”,还原了作者心目中的这部煌煌巨著的本初模样,从而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红学”观点,彻底“洗刷”了第一部留给部分读者的“政治解读”“秦学研究”印象。继等一部中的“秦可卿之谜”“元春之谜”等内容后,作者在本书中将他的研究范围扩展至深广得多的层面,带读者踏上了一段更为精彩的“红楼揭秘之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大学时读过的书,一直想要收藏。
  •   压箱货,压的太久了就会变成二手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2部)
  •   质量不错,物超所值!!!
  •   一时受到读者追捧,也引发了红学界的集体
  •   喜欢刘心武的揭秘系列.
  •     电视《百家讲坛》看过了,不习惯从流行媒体上品读古典文学,还是购买了此书,在淡淡纸香中品味历史和文学的韵味,岂不更惬意?
  •     我也不确定刘心武老师讲的就是曹雪芹当年所想的,但却不得不佩服刘心武老师的推断能力,学术这个东西永远都没有对错,但却有质量的高低。值得一看。
  •     曹雪芹从骨子里头就是那种风花雪月的人,跟贾母一样是追求所谓的“腐朽的”“封建的”生活方式。试想想在栊翠庵,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妙玉吩咐要扔掉,那时何尝见得曹雪芹有丝毫的反腐朽的心理,分明就是一种对这雅人的尊敬和肯定吧。妙玉如此“腐朽”,却被当成“高洁”,难道看不出曹雪芹的本意?
  •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说法真的太多了。可是如果非要把一部文学作品和一段历史,或者一段史实挂钩,文学作品有点悲哀了。
  •     刘先生的观点确实挺新颖的,里面考证的好像很有道理,很多很多的巧合,也许有些真的猜到了作者的原意?不管怎样也是一种读法,很有意思。不过我觉得这门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已经完全体会不到它本来的美了呢?
  •     本人在初中的时候囫囵吞枣读完了"红楼梦"
      本身并不觉得有多深刻的印象
      无非一段荒唐故事
      
      上次去广州忘记带书
      在机场书亭留恋的时候拿下了一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而且是第二部,因为机场没有第一部
      
      读别人的心血
      的确很精彩
      当然佩服曹雪芹的构思写作技巧并不在我的评论之列
      我想说的其实是这后面的东西
      在小说故事的背后
      
      曹雪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写这部小说又是为了什么
      
      他很鄙夷封建社会对女人的桎梏
      他知道为什么
      但他知道应该怎样么
      
      你也许自认为看到了这个社会病症的根结
      
      你该怎样
      你要怎样
      你能怎样
      你又到底在做什么
  •     刘心武在揭秘红楼梦的第一部里,详尽论述了他的“秦学”研究理论,给人留下了“政治解读”的印象。第二部里,刘心武对其他金陵诸艳进行深层面、全方位的探佚,围绕着“个性尊严”和“诗意生存”,挖掘了这部千古奇书更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作为电视讲座的底稿,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虽然很多推测过于天马行空,但在行云流水般的阐述下,依然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
      
      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在于如实记录人生世态的本真面目。并不妄下好或坏的定语,而是描述活生生的生命存在,让他们带着自己全部复杂的人性,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
      这体现了作者对个人和宇宙、生命和自然、自己和别人,都有一种比较透彻的觉悟。通过贾宝玉对青春女性和所有美丽事物的尊重、关怀,表达出“尊重生命”、“人文关怀”的高级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书中的宝玉、黛玉、妙玉,都是性情乖僻、不为世俗所容之人。包括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俱是当时社会的边缘人。他们对政治对名利没有兴趣,是灵魂没被现实污染的性情中人。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努力保持个体生命的尊严,希望能决定自己的感情、生活方式和命运归宿。但个人是历史的人质,个体生命无法从时代社会的大框架里逭逃,所以他们只能坚决地避开主流,在边缘寻求完整的个人尊严,追求诗意的生与死,直到悲剧收场。
      
      这场充满哲理意味的彻底的悲剧,惊心动魄地被曹雪芹写出来,让我们感悟,让我们产生大悲悯——要更尊重生命的花朵,要让大地上出现更合理的生活,要努力让诗意融会进每一个角落、生命和事物。即使放到今天,这些都是相当超前的认知。
      
      在刘心武如此的解构下,我不再对书中的很多人物抱有这样那样的成见。宝钗的迎合讨好,惜春的冷漠绝情,袭人的愚忠势利,王夫人的各种所为,甚至宝玉偶尔的纨绔轻薄。。。都只是体现了个性的复杂,人性的诡谲,和命运的神秘。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情境里,被社会主流价值体系那只无形的手,支配着他们的行为。个人的性格在这个过程里也起作用,但主要的责任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那个制度赖以支撑的、不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他们最终仍然难以把握生命的走向,同样被无情的社会和命运吞没。。。
      
      书的结尾处,刘心武根据自己的猜想,还原了的被遗失的“情榜”和部分考语,颇有些看头~
  •     第二部延续了第一本的探佚,不过加了他自己写的那部分内容说实话挺失败的,并非说不可以,而是既然刘心武在书中提到了曹雪芹的艺术高度那么高,再来以顽石之质来补效果可想而知了。
  •     你觉得吗?我不知道。
      
      刘心武的百家讲坛之旅被人评论的两极化严重。周思源老师特意写了另一本书来逐条批斗这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可能是先入为主,而且刘老师的讲解有一些很让人信服,当然有些地方我这种对《红》认知少的也觉得牵强。所以对他的书也着了迷。又出了第四部了,买不买呢……
      
      周的书我没怎么看,因为把他的书翻了几页之后,虽然也有他的观点,但是作为一本反驳之书,写得一点都不吸引人看下去。自然我也不会买的。揭秘系列出了第四部了,第一、二部我每本都花了一两天就解决,第三部我却迟迟未动,刘老师把前两部的一些明明就讲完的谜团拿过来重新写了一遍,占了半本书,剩下的是讲解曹雪芹后30回的内容还值得一看。我为什么没看完?因为前半部实在是用不着看。第四部我还未买,不过在书店看了一下目录,前半部分还是前两部的一些内容。后半部是什么红楼心语,好像刘心武曾经出过一本书,书名就是《红楼心语》吧。骗钱、敷衍,我只想到这两个词。
      
      最先接触是在百家讲坛,之后,买了他的仔细的读了一遍。讲得头头是道,我也感觉很有道理。因为刘心武的讲解,我特意去看了《红楼梦》的原著(当然是前八十回)、电视剧、电影。这或许也是刘老师的一种成功。因为,我想有人会和我一样的。不然或许我还是停留在小时候对电视剧版的记忆里吧。
      
      高鹗,你挺惨的~遇到了刘心武,把你贬得一文不值,当然也包括我。
  •     读到了“百家讲坛”《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的下部,距读完上部已有3个多月,今年沉迷在《红楼梦》的雕栏画栋里面,不舍离开,号称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描摹了曾经煊赫家族的兴衰命运,越到后半部分越发凄凉,尽管旁人指摘高鄂续书漏洞百出,我却独爱八十回后的冰凉曲笔,尤其是“苦降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一篇惊为天人,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效果。刘心武研究红楼真是煞费苦心,他的琢磨“逗露”联系也属于一种“考据癖”,人家高明在于牵强附会地也能给你自圆其说,至于雪芹先生是否像他考据地那样传奇,运用汉字近乎神出鬼没的程度,谁也无法一揭分晓。值得表扬的是作为小说作家,耐心研读一本中华名著,耗费一番心血,并能转化为适于传播的心智成果,学术成就与大众传媒的良好融合结出了倍受追捧的硕果。
  •     现在红楼很热很火,当然不是重拍这件事。红学界内,也包括被这些个家排除在外的刘心武和霍国玲等,最近好像因了百家讲坛更热闹了。
      一个刘心武以“草根红学”为大旗横空出世,紧接着就被一大帮红学家追着打着骂。有人戏言红楼梦最大的贡献就是养活了一大群红学家有事没事嚼舌根子。这当然是说笑了。但红楼梦的是是非非绝对不是这些红学家能理得清楚的。除非他曹雪芹在活过来。等,前几天刚在红楼艺苑看到一种说法,说红楼梦其实是洪升写的。所以让谁活过来都还不一定。很晕~
      索引派让我觉得很郁闷,就说史湘云这一形象,索隐派已有史可法、董小宛、陈其年、长平公主和孔四贞等多种附会,周汝昌则有作者老婆这样一种科学考证。当然比较公认的还是李氏表妹说。而探春,时而是清宫中的王妃,时而是远嫁的公主。
      霍国玲的分身法合身法我就不想再多说了,曹雪芹刺杀了雍正,不知道多少人可以接受。当然啦,观点的提出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但也要起码经得起推敲。有时研究红楼真得让人觉得很伤神。就非要弄清谁是谁么。小小的我没有高的资质去考证各宗,享受作品本身是我读红楼最大的乐趣。
  •     揭秘红楼阅读笔记:虚实秦可卿
      
      好 事 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
      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十二钗中秦可卿是第一个死去的,大观园中正戏未热,好事先终。秦可卿托梦凤姐那段,什么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不妨看作是秦可卿为贾家预言福祸,指点迷津。联系其乃警幻仙姑之妹的真实身份,由此整部作品,贾府上下展开一卷福尽祸来,辛酸荒唐的红楼梦。
      
      十二支曲,怀金悼玉,秦可卿的好事终虽最短,却是批判味道最重的一支。曹公笔下,太虚幻境中,仙姑之妹兼具宝钗黛玉二人之美。但“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几句却又字字千钧,更深一步把秦可卿柔媚外表的内核之“淫”与贾府衰亡直接关联。褒贬错综,扑朔迷离,仅凭文字,读者的误读也是状如百花齐放之态。
      
      梦中的秦可卿,仙姑之妹,风流袅娜,性启蒙宝玉,预言凤姐,是位高高在上的神仙。现实中的秦可卿,被人辱,令人耻,直至抑郁疾重,悬梁自尽。一虚一实,身份与形象的落差令读者从全书入眼,进而在人格深层对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做相对全面的理解与分析。包括刘心武在内的许多红学专家对秦可卿身世之谜都颇感兴趣,秦可卿是孤儿也好,皇族也罢,摸准精神与性格的主线,对人物的理解也就算基本正确了。
      
      
  •     《揭秘红楼》阅读笔记:自私李纨
      
      晚 韶 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
      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
      陟积儿孙。气昂昂头戴官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
      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寡妇失业的李纨被归入薄命司,可见就算守寡课子熬到兰桂齐芳,李纨也仍然难逃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命运。红楼梦中,李纨弱势出场,贾母,王夫人一众对她心有偏袒,却又切身几许?李纨自身性格的淡然与所接受的封建教育所予的文化负荷,直接导致李纨内心情感营养缺乏状的过早干枯,最终韶华逝去。
      
      曹雪芹借书中人物之口,多次透露关于李纨经济收支的细节。园子内是否有人惦记着这孤儿寡妇的所得,暂不考证,李纨自己倒先低顺了眉眼,随时摆出一副无可依助的凄惨模样,以避耳目。究其原因不外利,礼二字。李纨自小接受的教育令她对自己的守节有了必然的肯定的理解,就算余存几分不甘也会不形于色的迅速自我否定掉。在我看来,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体现李纨精明之处,能够令她死心塌地地做贾府的一件摆设主要原因就是--利。以其心机,定是权衡再三,以其荣府唯一重孙之母的身份,这种尊荣再到哪里可寻?虽然每日衣食无忧,但李纨风清云淡的表面下隐藏了日益加重的忧患,加速了她的财务积累,以此来构建内心中尚存忧虑的安全感。李纨所有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她用自己的现在铺垫出贾兰的未来。要把儿子按她的理想培养成才,自己的生活借以从此踏实,苦日才算是熬到了头。
      
      却不料,好日子来临之日,黄泉路也近了。李纨苦心培养出的儿子贾兰,竟然在其家族危难之刻留下了令人唾泣“狠兄”之骂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李纨精明谨慎的一生的莫大讽刺。
      
  •     揭秘红楼阅读笔记:暴烈晴雯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出身低贱,原是贾府家生家养的仆人赖家买来的丫头。赖嬷嬷把她送给了贾母,贾母看她伶俐标致,才派了她去服侍宝玉。书中未写晴雯的父母,只有一个血缘关系含混的“姑舅哥哥”。晴雯曾经求赖家让她这个哥哥在贾家做工。而晴雯被撵至死,据书中描述,并未得到姑舅哥嫂的同情照顾,人一死,就忙不迭地领了银子匆匆烧掉。
      
      大观园内众多丫头中,晴雯伶俐好强,个性锋芒,她的率性获得不少读者的赞赏。甚至有观点深层的剖析出晴雯和袭人分别是黛玉和宝钗的影子,面对压迫,各自的性格的彰显与自我追求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且不说原书中不止一次提到晴雯“眉眼有些象林妹妹”,整部红楼梦中与黛玉眉眼相似的人除了晴雯,还有兼美的秦可卿,扮相生姿的龄官。也不说黛玉抽得花名签子与宝玉祭晴雯同为“芙蓉”的巧合,所有相似的根本,只怕还是在性格这个根源上。
      
      晴雯性格暴烈叛逆,丫头婆子张口就骂伸手打。王夫人听信谗言叫去晴雯,没问几句,晴雯也是语带锋芒,“不肯以实话对”,惹得怒王夫人,自己也委曲满腹,边走边哭。平日跟着宝玉,深得宠爱。也许是生命中过早到来的苦难刺激了内心对平静稳定生活的渴求,单纯的她以为日子就这样一路下去,再无风雨。却不知“风流灵巧招人怨”,忘了归途。晴雯这种开放式的性格,从来都颇具争议。书内书外,晴雯的存在魅力有了性格的致因。
      
      
      刘心武的观点说晴雯慵懒有余反抗不足,甚至不如因偷平儿的虾须镯的坠儿。这个观点成立的基础在于刘心武认为晴雯在人生规划与暴炭般的性格决定了最终的悲剧的发生。如此看来,刘心武的揭秘也是融合了部分现代的观点来进行探究。对于此类没有定论的各种研究,读者可能更倾向于与自身经验的结合之后的结论。如刘心武所说:今后,晴雯仍会是红学研究中的一大题目。
      
  •     《揭秘红楼》阅读笔记:孤僻妙玉
      
      世 难 客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
      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
      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正如刘心武先生所言,诸多红楼人物中妙玉的身份最特殊,留白最多。学者文人对妙玉为人及一生有各种通透的注解及学术性推测,自然是万叶千声,各有精彩。刘心武先生的作品中对妙玉的身世,情感,归宿都有相当深度的揭秘,可见妙玉这一艺术形象不仅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欢,也引起文人学者的注意而在文化层面上纵深剖析。
      
      妙玉的孤僻性格在红学创立以来诸多对经典的深层研究与延展的过程中,闪现出人文气质的光芒与文化思想的多元汇集。仅仅是刘心武先生提出的“身世”,“感情”,“结局”这三个问题就足够大家研究与破解的了。当然,这三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涵概了妙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全部。隐于作品背后的诸多线索,多少年来一直是高深莫测的表情,等待静观中含笑不语。
      
      优点与缺点交织出形象上的丰满与行动,智慧与美丽之外的妙玉有着为世不容的孤僻,复杂人性的真实刻划也正是妙玉这个人物的生动之处。
      
      也许人生中经历太多的意外,让妙玉屡遭变故重创。孤僻可能是伪装,是她逃避现实压力的凭借,是她无力回击时的支撑。孤僻也可能是武器,是她对过往的一笔勾消,是对当下的奋力反博。就算青灯古佛相伴,仍然不泯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其中自然包括她与宝玉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愫。抵抗与容纳的冲突反应在妙玉身上于大观园内其他人物更为剧烈。抵抗,是现实赋与妙玉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工具,还不能说是武器,毕竟她没有用抵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容纳,则是妙玉在人性、精神层面的潜在活动,容纳的更进一层才是接受。某些过程,甚至有可能是一种抗拒与容纳并行的行为存在,妙玉表里如一地矛盾着,内忧外患。
      
      
      
      
      
  •      历来,文人要靠前辈的书来炒点冷饭吃吃,是常有的事情。而一部《红楼梦》中真真假假,幻奇幻梦,也不知道让多少文人一头钻在其中,一生无法穷其项背。
       从考据派、索引派的分相争论,到红学在西方小说理论的指引下,开始真正尊重文本的用意,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红楼梦》著述的一些真实面貌。
       认识刘心武是因为他的小说,可是真正去了解他,是从百家论坛那个带着我们走到了《红楼梦》另一番我们从来没有认识过的天地中的他。由他研究的秦可卿,从书中的模糊破碎的形象中被具体了出来,她的来龙去脉也被他收集的好多历史资料所填充完全,于是在曹雪芹的家世中,在红楼梦的书中构思中,她所担任的角色也从来没有这样鲜明地展示了给我们。
       ——一个隐藏了王族政权的阴谋的蓄机谋反的故事,一个在政治权势中被作为牺牲品而不幸死去的女子,一个在自己的爱情中无奈接受命运安排的弱者,却在红楼梦中用了最高贵的地位,最翔实的葬礼描绘,也因为作者当年的多番删改早已模糊了死亡面目的可卿……
       书中例证康熙雍正朝的政治事变,和书中的情节相对应,可以说是刘心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对于这样的一个角色,做这样的分析和考证。
  •   想看全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