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

出版时间:2004-08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柯平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阴阳脸》之中出场的骚人墨客性格各异。他们多半才高八斗;然而,现今看来,他们身上又有如此明显的人格弱点。龚自珍虚荣地吹嘘自己的艳遇,郑板桥用装腔作势谋利,黄仲则恃才而放纵自己的乖戾,柳亚子自视甚高因而伸手索官,从郭畀到袁宏道皆热衷奔走于达官贵人的门下,吴梅村、赵孟颊终于从前朝遗民到腆颜事敌……总而言之,许多文人的生活都和政治权势发生了复杂的联系。无论渴望还是失望,投机还是不屑,政治权势始终是他们生活之中不可回避的重心所在。他们的人生必须根据与政治权势的关系来定位。科举应试,卑躬屈膝地索取名流的推荐信,得到一官半职,趾高气扬地顾盼自雄,官场失意挂冠而去,寄情山水,愤世嫉俗,妓女倡优,僧道药酒,或者标榜人格形象,或者觑破了世态炎凉而领悟了人生真谛--许多传统文人基本上就是在上述的生活之中打圈子。这种生活已经形成一个二元的结构。主导这个结构的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朝如此,在野如彼,庙堂或者江湖,舍此二元,别无他途。这就是传统文人全部的人生棋盘。

作者简介

柯平,四十八岁,作家,诗人,自由职业者。祖籍宁波奉化,现居浙江湖州。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多年。
一九八四年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发表论文《张志和词中西塞山考辨》。曾为《诗歌报》、《萌芽》、《江南》等报刊撰写专栏文章。主要作品结集有《历史与风景》、《文化浙江》、《素食者言》等。
曾获《萌芽》创作奖、《人民文学》散文奖、《青年文学》散文奖、首届中国艾青诗歌节“茶花杯”诗歌大奖等。

书籍目录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南帆客杭日记始末  背景链接:郭畀传略西塞山本事  背景链接:张志和传略明朝来信  背景链接:袁宏道传略金圣叹的面目  背景链接:金圣叹传略从松雪斋到鸥波亭  背景链接:赵孟頫传略梅花草堂主人  背景链接:张大复传略吴梅村事略  背景链接:吴梅村传略李渔在南京:一篇过时新闻  背景链接:李渔传略余怀出游  背景链接:余怀传略沈复自述  背景链接:沈复传略随园食事及其它  背景链接:袁枚传略清朝的李白  背景链接:黄景仁传略两个板桥  背景链接:郑板桥传略龚自珍在一八三九年  背景链接:龚自珍传略潜园传奇  背景链接:陆心源传略柳亚子的牢骚  背景链接:柳亚子传略后记

章节摘录

背景链接:李渔传略    李渔(1610-1680)    清戏曲作家。初名仙侣,后改今名,宇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约年十八,补博士弟子员。入清,居南京,名所居曰芥子园,开设书铺,编刻图书。又率家养戏班走江湖卖艺,广交达宫显贵,文坛名流。其主要成就在戏曲小说创作及戏曲理论。戏曲作品以喜剧为主。杨恩寿《词余丛话》言其“位置、脚色之工,开合,排场之妙,科白、打诨之宛转入神,不独时贤罕与颉颃,即元明人亦所不及,宜享其重名也”。孙楷第序《十二楼》,言其短篇小说为清代第一。其戏曲理论重视舞台表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音律之外,尤重戏曲结构,提出“立主脑”、“密针钱”。“减头绪”等结构方法,又强调宾白要有个性,结局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形成一套完整理论,影响较大。著有戏曲《笠翁传奇十种》,短篇白话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一般认为长篇小说《肉蒲团》,《合锦回文传》亦为其所作。诗文杂著有《笠翁一家言》、《闲情偶寄》。另编有《资治新书初集》、《二集》,《尺牍初征》、《四六初征》、《列朝文选》、《明诗类苑》等。今人编有《李渔全集》。生平事迹见朱传等编《李渔研究资料》所辑传记、萧荣《李渔评传》、单锦珩《李渔传》。背景链接:郑板桥传略    郑板桥(1693一1765):      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在官前后,皆居扬州,鬻画为生,画以写兰竹著称,书号“六分半体”,均有重名,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词作品能反映其不满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和反抗压制、心胸磊落的情操。抒情写意,痛快淋漓。所为乐府诸篇,言近旨远,风格似白居易、陆游,沉郁悲凉之慨,上追杜甫。其文艺理论,亦多独创,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词钞自序》自称其词“中年感慨学辛、苏”。陈廷焯谓其“摆去羁缚,独树一帜”,“真词坛霹雳手也”(《白雨斋词话》)。亦擅通俗文学,所作道惰脍炙人口。著有《板桥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五0四。《清史列传》卷七二。《国朝先生正事略》卷四三。《国朝名家诗钞小传》、中华书局编《郑板桥年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家点评用自己掌握的材料,试图纠正史上的某种偏见。                  ——谢有顺《研讨会发言记录》历史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统一体。                  ——吴俊《研讨会发言记录》柯平的《阴阳脸》,于古代近代的文人文事间写出历史的苍茫,博学,智慧,从容,飘逸。                  ——周维强《沙漏的舞蹈》《随园食事及其他》,作者柯平,描写袁枚其人,好看。                  ——王安忆《我读我看》从《西湖》读你以散文形式写出塞山,不禁向往之……我欣喜于有些散文中的诗,比诗中的诗还多,还浓郁。                  ——邵燕祥《与作者书》 《阴阳脸》一十六篇,实际上是十六个传统文人的个案分析。他们的命运为什么如此相似?他们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差别是什么--他们止步于哪一道历史门槛面前?作者尽可能让十六个著名人物返回当时的脉络之中,呈现他们性格之中的历史必然。                   ——南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编辑推荐

《阴阳脸》一十六篇,实际上是十六个传统文人的个案分析。他们的命运为什么如此相似?他们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差别是什么——他们止步于哪一道历史门槛面前?这一批历史散文尽可能让十六个著名人物返回到当时的历史脉络之中,呈现他们性格之中的历史必然。    相对地说,散文和随笔仍然保了对于历史的传统尊重。对于这些作家说来,历史不是娱乐,历史的意义是思想的启迪。借历史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绵延不绝的历史感慨证胆了隐在胸中的不平之气。心如止水的人可以研究历史,但不会因为历史而沧然涕下。作家转身拈起了历史,目的不是考据订正——他们有更多的话要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这本书并没有书名那么沉重,书的内容是我很感兴趣的明朝文人的生活故事。看完此书,书中人物不仅让我仰视哪些名人,更让我平视哪些人物。内容生动、活泼,颇值得一看。就是题目太惊悚了。
  •   有内容、有历史、有味道、角度独特
  •   文笔与思想兼胜
  •   第一次买书还限制地区的,这次终于到手了
  •   遇到促销,后悔没多买几本送人
  •   书的开本较小,拿在手里正合适,内容比较丰富。
  •   当当网不错,服务很好!
  •   美妙的阅读历程
  •   写的不错,但笔调有点忧郁,让人感觉沉重。也许这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写照吧。
  •   非常偶然买下的一本书,却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视角很独特,这里面描述的那些文人墨客,吟着那些属于他们的传世文字时候的背影依然那么俊朗飘逸,但我们已经知道他们不是只有那个背影。就像南帆在序言中表达的那样,对有些人,历史小品只是简单的文章拼凑,但是这个作者却把自己放到了历史中去感受去理解。
  •   视角独到,文笔细腻,可读性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分析入木三分
  •   增加知识并能对评论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   一本书籍的上架,除了最后的包装策划,作者的感觉也是很重要得一点.正如天上不可数记的繁星,那一刹那的闪亮不是每个人都会看到.幸运的是,我们真正走进了该书作者的内心,体味我们个体的心情.个别章节语感以及描述性不强,略显作者的苍白.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籍.
  •   古人讲阴阳,今人讲生态,均与本书所述的意思不一样。此书是以散文形式局部叙述了近古代十多位文人的为了生存而以多重人格或多种方法而适应当时社会,文辞叙写还是挺不错的,显示岀作者的文字功底,但其所起书名太过了,有些名不符实,请读者注意。
  •   难得管见,值得一读——毕竟作者花费心血对16位传统知识分子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和特别的探讨......
  •   与自己所期望的不一致,有点小失望呀,我原以为是传记之类的,相比之下,看南帆的序言即可,我也是在当当网上看了南帆的序言才买的。作者的文字功力不错,也比较博学,但我不太喜欢散文,作者这种意识流似的写法,看后让人不知所云,只觉得眼花缭乱,觉得有卖弄文字之嫌,看起来费劲,浪费了银两,当然,也许本人心智不够。
  •   散文集,不对我的胃口。真的蛮散的。
  •   初中读过,很独特的散文。这次买来送给朋友。文人猖狂狷狂的面子底下,其实也有工于心计的策谋。
  •   文字不够漂亮,但是目录标题挺吸引人..所以买了一本..
  •   难得一见的好书。翻了不少的案子。比如李渔,比如金圣叹,比如郑板桥……作者查出了一些新的“底细”。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关于《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公乃同性恋……姑作一说
  •     近日读毕柯平的《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感慨良多。南帆的序,总结了十六个传统知识分子个案,是很好的阅读提示。其实,十六个故事,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可悲?他们生来就是要为官的,为官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即使是他们注定地走向失败,仍然念兹在兹地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实际上,他们永远也无法走向两端,徒劳地在两者间踯躅。
      
      周国平近日出版了他的回忆录,郭沫若的形象得到了重新描绘。我们小辈们记住了郭沫若的什么?是他对独立思想的令人忿恨的背叛行为,让我们有理由把他丢进故纸堆,与落叶一同扫掉,却为陈寅恪造了小金像,日夜供于堂上。口口声声说要有“理解之同情”,却专制地要让郭沫若写下检讨,检讨他没有清清白白,孑然一身。郭沫若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中,是一个丑角,扮演着江青一样的人物。一个人要成了“历史人物”,那他就很难学会变脸了。
      
      我们这一代人,喜欢把文革和八九当作谈资,喜欢把抗战中的死难者作为树立自己新时代愤青形象的垫脚石,喜欢上网骂鬼子,下网蹭白饭。郭沫若是故事,余秋雨是有情调的故事,汉武大帝是BT下载的故事。《阴阳脸》写的不是故事,她是对知识分子所扮演角色的反思。你可以不屑于此,可以只与我谈论萨义德是如何让知识分子成为Activists的,但除非你不想在中国做知识分子,否则你就最好读这本书。
      
      李白与杜甫,是两位命运看似相差很大的人物,还是郭沫若晚年的主要著作名称,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样板。黄仲则是一个典型,大家可以看我在古代历史版贴的有关黄仲则的专题。
      
      最后,同情郭沫若,相信他是大好人,历史无贼。
      
      其实有的古代文人也是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在“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之间游刃有余。治国平天下当然是好事,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经过一段官场生涯。孔子的“中和”思想听起来很高尚,可是当它被应用在厚黑学之中时,就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得了了。那就避俗吧,可以啊,如果有李笠翁那样的殷实家底。可是,有太多的文人,上有老,下有小,出身又贫寒,祖上没有基业,生活来源必须依靠自己的功名来取得朝廷的年俸。
      
      在古代,怎么才算有出息?读书,中举,甚至考取进士,否则,就算通过经商而腰缠万贯,还不是没有地位,还不是得捐一个虚衔来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那时候谁不想做一个文人,但穷酸的模样又有几个人愿意扮演?所以,又有知识,又有钱,那就圆满了。知识和钱之间的桥梁就是一种手段:以知识获取官职,以手段获取财富,进而有了地位;以财富接近知识,笼络穷文人,以财富捐得官职,进而也有了地位。接着,便是置田地,建房屋,养育子孙,建立最初的家业,是为可持续发展。
      
      在今天的社会,怎么才算有出息?其实已经宽容许多了。尽管我们不能否认,财富在维持一个悠闲、体面的生活方式中的必要作用。但现在你如果只拥有知识,至少是不会饿死的。我们应该庆幸这个时代,她给予了知识分子在历史上的最高的地位,如果我们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仅仅拥有知识的群体的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